我在六朝传道 第203章

作者:日日生

元妙山,神霄宫。

天空中悬着一个袈裟,从早到晚,散发着七彩光芒。

这柔和的光芒,笼罩着整个神霄宫。

神霄宫的弟子,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甚至觉得它能一直待在这才是最好的。

锦襕袈裟悬在半空,整个元妙山的灵气比以往更加浓郁,而且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这是一件真正的佛门至宝,据说曾经属于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只是他消失很久了。

但是马上它就要有新的主人了,约定好的比试如约而至,当初的主人公之一的李渔,已经不在汴梁了。

他的弟子,将会替他,来争夺这个袈裟。福金和金莲,虽然名义上都不是他的徒弟,但是却是他手把手教会的道术。

此时的汴梁街头,一队人马,正朝着元妙山赶来。

他们外围,是一群僧人,他们面带悲苦之色,一路唱着阵阵梵音,应该是为窥基收魂。

为首的一个僧人,手持着法杖,上面镂刻着密密麻麻的咒法秘纹。

汴梁城十分开放,很多唐人都来做生意,他们看到为首的僧人,无比露出狂热的神色。

那是他们长安大总持寺的辩机法师,是大唐有名的高僧。他长相极为英俊,引得汴梁小娘高声呼叫,大宋的风气此时还没有被束缚,比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身后,是慧成法师,也是大唐佛门的后起之秀。

还有一位独臂僧人,他带着斗笠,垂下黑纱,看不清脸。

三个人走在最中间,是这次前来比试的佛门主角,大宋对此事很是重视,沿途极尽奢华,甚至可以说是奢靡浪费。

就连道路两侧的树,也都缠上了锦绣丝绸。

达官显贵们,更是早早占据了位置,要欣赏这次的袈裟争夺战。

最中间的辩机和尚,突然抬起头来,看着天空中那面袈裟,他的眼中露出一丝的恐惧。

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雨

“这就是大唐的和尚?”

“都说唐和尚好看,果然一个个比娘们还俊秀。”

人群中,甚至有汴梁的小娘,对着他们吹起口哨来。

即使是在长安,也没有这么豪放的风气,在被理学阉割之前,大宋尤其是汴梁,民间一直是很开放的。

当然大和尚们是什么心情,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看表情不是很开心。

尤其是辩机,脸色阴沉,旁边的慧成笑道:“师兄,为何愁眉不展?”

辩机没有理会他,只是摇了摇头,看向空中的袈裟。

慧成顿时明白,他在担心那个传闻,玄奘离奇失踪,大家都说他是被金蝉子夺舍了。

其实大唐的佛门中人,也只有寥寥数人知道,所谓的玄奘法师,本就是一个惊天的笑话。

关于那个人重生的传闻,在六朝传的满天飞,似乎大家都亲眼看见他重现人间。

若是真的……

无异于直接宣布,又将会出现一场浩劫!

金蝉子出世,那不是一般的浩劫,至少对于佛门来说,都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上一次金蝉子大闹佛门的时候,年代已经很久远,久远到只言片语的零星记载,只有少数的佛门弟子能看到。

前来迎接的人,是大宋的新相国寺的僧人,他们现在代表的是大宋的佛门。

尽管真正的大宋佛门寺庙,没有几个僧人承认这一点。

新相国寺是受朝廷扶持的,而且与神霄宫关系非常好,好到穿同一条裤子,你说新相国寺是正经门的一个分院,也不会有几个人反对。

所以尽管他们在佛门中不受人待见,但却是大宋无可争议地佛家最高寺院。

为首的一个和尚,走起路来松松垮垮,身上披着的佛衣更是有个性地撸起一半,露出半个肩背,上面赫然绣着一身的好牡丹。

因为新相国寺的方丈智深禅师有一身的好刺绣,所以他的徒子徒孙们,争相模仿。

“几位,来的够早的啊。”

见面之后,李四笑嘻嘻地说道,没有一点僧人的样子,活像一个汴梁街头的泼皮。

人群中,有认得他的,高声叫道:“四哥,这扮相不赖嘿。”

李四洋洋得意,朝着人群抱了抱拳,“好说,哥几个这就叫人靠衣装马靠鞍,要是瞧着眼热,来咱寺里,我给你们每人一个监寺当当。”

“新相国寺有那么多监寺?”

“笨蛋,每人干一天不就完了。”

在他旁边,稍微稳重一点点的张三沉声道:“严肃点,大家都瞧着呢,别让官府的人看笑话。”

他们本来就是泼皮出身,只因为拜了鲁智深为师,这才平步青云,能在汴梁这么多人面前露脸。

辩机不屑地和他们说话,只是默默走在他们身后,准备进行这场比试,为窥基报仇。

窥基之死,对大唐佛门也好,朝廷也罢,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李世民对尉迟家族十分看重,对窥基更是寄予厚望,哪知道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被人彻底抹杀了。

这口气,强如大唐,怎么可能会咽下去。

这次的比试,对于他们来说,是万万不能输的。

输了之后,回到大唐,面临的必然是威望扫地,再也抬不起头来。

“对面是何人出战?”

慧成笑道:“意料当中的有神霄宫首徒,其他两个则是无名之辈,听说有一个,是大宋的帝姬。”

帝姬就是公主,因为蔡京和赵佶都是文化人,而且水平很高。

他们觉得叫公主有些俗气,所以把大宋的公主称号,改为帝姬。

果然听起来风雅高端了不少。

赵福金乃是茂德帝姬,后世被称为两宋第一美人,只是如今在大宋名声不显,因为她年纪还太小了。

至于潘金莲,则更加籍籍无名,连个高贵的身份都没有了。

她的名气,主要是在正经门内,大家都知道,这个太平一脉的大师姐,深得掌教真传。

能救人,也能打人,每次掌教出门,都带上她,除了这一次。

大唐的佛门,就是敲破脑袋,也没有预料到,神霄宫和正经门,派出的是这个阵容。

不过窥基之死,已经给他们提了醒,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在窥基死之前,没有会想到他与林灵素的差距这么大。

林灵素是大宋国师,这些年来深受宋帝信赖,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

但是他一出手,就是臻至化境的灵篆术,驭使紫电神雷,如臂指使。

在迦叶的面前,活生生把窥基打的形神俱灭,无视迦叶的阻拦,这份本事和魄力,已经让他再次名扬六朝。

窥基虽然不是大唐佛门的第一人,但毫无疑问是佛门翘楚,而且有锦襕袈裟护持,依然被杀,这足以看出大宋国师的实力深不可测。

如今比试在即,就如同箭在弦上,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整个汴梁上空,大家都在等着看最后的结局。

这一场比试,肯定会吸引无数人前来观战,六朝中很多修士慕名而来,早早就到了汴梁,等着看这一场彩头极大的比试。

汴梁的开封府南衙,苦不堪言,这么多人涌入汴梁,让他们的压力倍增。

这些人可都是高来低去的修士,而且保不齐就有很多的仇家一道来到汴梁,仇杀和寻衅滋事的,屡禁不止。

幸亏蔡京灵机一动,直接宣布这场比试允许观看,但是得买票。

来到汴梁的修士可以互相仇杀,或者寻人切磋,但是必须交纳高昂的“决斗税”。朝廷将会派出专人,在现场为你们划出决斗场所,开打之前先各交一笔安葬费。

胜者的原封不动退回,败的就没法退了……作为给他入殓埋骨的酬劳。

这一条,劝退了很多想要趁机报复,或者无故滋事的修士。

毕竟人家大宋给了你们机会,若是还要强行惹事,皇城司和北斗司也不是吃干饭的。

虽然比试还没开打,锦襕袈裟花落水手尚不可知,但是蔡京和宋廷,却已经利用这场比试,赚的盆满钵满。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的汴梁,又迎来了一位和尚。

在他身后,跟着一只猴子,正缓缓入城。

第二百九十九章 歌舞

“我就是道,道就是我。师父,我好像悟了。”

李渔看着眼前的张三丰,自己刚一见到他,就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到现在终于解开了眉心的结。

他意气风发,背着长剑,弯腰作揖道:“不是师父指点,弟子一时难以解困。”

李渔呵呵一笑,说道:“那你说一说,你悟了什么。”

张三丰大声道:“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道家说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是五经。依我看来,都是相通的。”

“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

“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

“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

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

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

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

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

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师父,这就是我的道,这一道就是我。”

说完之后,师徒两个对视而笑,笑的十分大声。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