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175章

作者:日日生

桃花庄隶属于高唐州管辖,除了高唐州很快就到了桃花庄,当初周通和李忠在这里占山为王,打家劫舍。

打家劫舍,这四个字,乍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若是能代入被打的人,那种绝望的恐惧,就将充盈着你的心头。

试想一下,自己和家人,吃完晚饭,收拾一下院子,关上门准备睡觉。

一群恶汉冲了进来,把杀戮、强奸、抢劫、防火施加到你和家人身上,那是什么感觉。

也难怪李渔除掉桃花山的这两个祸害之后,当地百姓会给他修建庙宇,供奉参拜。

桃花庄这些年去掉了山贼之后,逐渐恢复了生机,冬日里暖阳照耀下,桃树上的积雪融化,道路有些泥泞。

李渔在村落外,看到一处新修的小庙,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他带着两个少女走了过去,只见村民们正在参拜,都是些男丁。

小小村落,轻易不来游人,大家见到三个陌生人,也都向这边看来。

他们虽然穿着道袍,但是两个少女风采气度已是令人一见难忘。

老实巴交的村民们,自觉地让开道路。

其中一个小孩,指着李渔,大叫道:“这个人好脸熟啊。”

李渔呵呵一笑,走到庙前,只见里面供奉着一尊泥塑的人像。

这像身穿道袍,手中拿着一把宝刀,杀气腾腾,威风凛凛。

李渔看着自己的泥像,恍惚间有种奇妙的感觉,自己从未见过这个泥像,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斩也不断的关系。

冥冥之中,似乎是有因果,将自己和泥像牵连在一起。

自己会因它而受益,功德、信仰和念力。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系统,修炼此道的法门又是什么,有什么快速精进的法子,李渔心中一团乱麻。

琼英捂着嘴,道:“这不是你么?”

村民们这才仔细端详起来,有那天在场的人,已经大叫起来。

“恩公来啦!”

几个年轻的后生,扶着刘老丈上前,认出了李渔。

他神色激动,就要跪下来,李渔赶紧伸手扶住了他。

刘老丈激动不已,“我们日夜盼望,恩公终于来了。”

李渔笑道:“诸位乡亲,时常参拜,我在汴梁,也感受到了。”

“这庙一直没取名字,只因我们不知道恩公的名讳,今日才好了却大家的心愿。”

李渔呵呵一笑,“我乃正经门掌教,正经道人李渔。”

“小老儿今日便请村中先生,写下来,刻字在庙门上。”

李渔坐在庙前,和乡亲们闲聊了几句,顺便治好了几个有顽疾的村民。

他伸手道:“我在汴梁,时常感到此地有人参拜,所以今日顺道来看一看。眼下时辰不早了,我该走了。”

村民们依依不舍,送别了李渔。

走出了桃花庄,李渔没有离开,他在镇上找了一家客栈,安置好潘金莲和琼英。

吃过饭之后,李渔指尖闪出一个纸盒,嘱咐道:“我出去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们两个在镇子里转转,不要到处走动,更不许走的太远,有事就放出这个纸鹤。”

小金莲牵着琼英的手,乖巧地笑道:“李渔哥哥放心吧,莲儿会帮你看好你的小琼英的。”

琼英脸皮薄,面带红晕,娇美绝伦,又惹得小金莲一阵调笑戏弄。

李渔摇了摇头,趁着城门没关,拿了一顶斗笠,走出了小镇。

到了入夜时分,李渔回到桃花庄,刘老丈果然已经找人,把门口挂上了匾额。

‘正经庙’三个字,刻在正中央。庙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李渔除恶桃花山的事迹,再下面是村民集资的明细。哪一家户主是谁,捐了多少,都写的清清楚楚。

李渔推门进去,他径直走到泥塑身前,碰到泥塑之后,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

如同一道虚影,他整个人都融入到泥塑中,感受着浓郁的香火气。

很快,天色破晓。

第 二百五十八章 神祇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小村落,驱赶不掉刺骨的寒冷。

尤其是北方,寒风漫卷,大地上白茫茫一片,积雪一个冬天都不化。

所幸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农活可忙,大家都缩在家中,俗称猫冬。直到第二年开春以后,大家猜陆陆续续走出房子,开始新的一年的忙碌。

这可能是村落里的百姓,合家团聚时间最长的时候,人生百态,尽显无疑。

李渔感受着村落的一举一动,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神祇一样,感受着众生的喜怒哀乐。

到了将近正午,一个汉子跌跌撞撞走了进来,他看了一眼神像,身躯一倾跪在蒲团上。

汉子好似不放心,又左右看了一圈,他的脸上生满了褶皱,肤色黝黑,一看就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

“正经神仙,俺今年四十了,还没有一房媳妇。求您保佑小人,明年能找到一房婆娘,延续俺们李家的香火。”

他说完之后,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然后才鬼鬼祟祟地出去。

李渔一时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忙自己帮不上,漫说自己不是神仙,就算是也不能贸然去帮。

他找不到媳妇,或许是因为性格太闷,或许是因为家境贫寒,或许是人品名声不好……

自己帮他,岂不是有很大的概率害了一个无辜妇人?

又过了几个时辰,庙里进来一个中年人,他也是一样的庄稼汉模样,跪地之后却不是求媳妇的。

“神仙保佑,小人今年四十有六,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俺给人家耕田养活。眼下又添了第三个儿子,这次终于是个儿子啦,可是家里的口粮也跟不上了。求神仙保佑,早些带走俺那老娘,给孩子一个生路。”

他说完之后,也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李渔心中堵得难受,他差点从泥塑中出来,但是最后还是强行忍住了。

凡俗百态,才是人间。

这个祈祷,比上一个还离谱,自己更加不可能帮他。

可是仔细一想,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畜生么?

可是他还知道疼爱孩子。

他有一点残存的良知么?

可是他甚至希望养大自己的老娘早死。

李渔一缕真气,随着他到了他的家中,果然家徒四壁。

这个人自己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出乎李渔的预料,他把自己的饭,让给了自己的老娘。

看着胸脯干瘪的妇人,以及她怀里干瘦的婴儿,李渔在心里叹了口气。

灵气缠绕着妇人,让她的胸脯鼓胀起来,奶水甚至滴到了孩子脸上。

一家人欣喜若狂,孩子逮住乳头,使劲地嘬了起来。

还没来得及细想,庙里又进来一个人,这次是一个老人。

他跪地之后,祈求自己的女婿早些死。李渔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原来他的女婿是九代单传,只要女婿死了,田产就都归了闺女。

而老头正着急给他的孙子置办田产,好娶上一门媳妇,对方要求有良田五倾,而他们家子孙多早就分完了,没有一点办法了。

这老头喋喋不休,说着一些毫无人情味的话,竟然还觉得自己很有理。

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为了孙子,是一种慈悌之心,神佛应该保佑他。

很快,到了夜里,庙门被粗暴地推开,进来一个鬼鬼祟祟的瘦削青年。

他翻了下功德箱,没有倒出一文钱,不禁有些忿怒,在李渔的塑像上推了一把,抬脚踹翻了箱子。

确定了没有什么值钱的勾当之后,瘦猴儿在神坛下,铺上一层草絮,躺了上去呼呼大睡。

转眼第二天,不速之客已经离开。

进来一个妇人,他的孩子患了重病,哭哭啼啼求李渔保佑。

李渔一道真气,顺着她来路,到了她的家中。

一家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围着小床上的幼童。

房子里弥漫着不知道什么草药的奇怪味道,李渔试探了一下,根本就是没有用处的杂草。

水灵之力,缠绕着幼童的手腕,轻而易举地治好了感上风寒的孩子。

这个时代,风寒足以要人的命。

妇人回去之后,和他的家人一道,对李渔千恩万谢,李渔感受到一丝丝微弱至极的功德和信仰。

到了夜里,一对偷情的男女,踹开了庙门,在李渔跟前表演了一番活春宫。

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

李渔一待就是十天。

这十天,让他这个临时的神祇,焦头烂额,脑乱如麻。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桃花庄,六朝中似这等村落,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

还有更大的城镇、州府……

李渔走出神像,看向神坛上自己的泥塑,他若有所悟。

佛家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而道家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