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162章

作者:日日生

消息传开,薛家几个管事都是心怀鬼胎,暗暗欢喜。

这些年来,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人称薛大傻子。

除了最亲信的几个,其他管事们也不知道,主子一家这次不是要去贾府,而是要到汴梁去。

李渔自然是不需要收拾的,他从汴梁出发,就带了一个斗笠,一个风月宝鉴。

小乔更是如此,浑身上下,就一个镯子,一件道袍,道袍还是李渔的。

等他们来到薛府内院,被眼前的情形给惊着了。

车队出门之后,绵延开浩浩荡荡的人群,光是丫鬟就有百十来个。

这些小丫头,叽叽喳喳,群雌粥粥,隔着几里地都能听到她们在那嚼舌头。

这群人什么时候能到汴梁?

李渔自己知道,这一趟与其说是远行,不如说是逃命。

在人群很快就看到在那指挥的薛蟠,李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这么多人?”

薛蟠得意地说道:“我们薛府的排场,还可以吧?”

李渔眼珠一转,计上心头,笑道:“不错不错,你这样……”

他在薛蟠的耳边,细细一说,薛蟠皱眉道:“这是为何?”

“按我说的办就是,不然走不掉。”

薛蟠想到暗中害自己的人,若有所悟,说道:“行,都听你的。”

薛家的车队,慢慢悠悠去往贾府,马车内薛夫人心情很好。

马上就要见到姐妹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道长要带着儿子女儿先走,还要自己尽量地慢一些,遇到寺庙道观都去拜拜。

贾宝玉的娘亲和薛夫人是亲姊妹,都是王家的小姐,自小关系也好,只是出嫁之后,很少能遇到。

她想着姐姐,又想着儿子女儿有了修道的机会,心情着实不差。

“姐姐送的佛像果然灵验的很呢,等在贾府住一段时间,我也去汴梁瞧一瞧。不然一双儿女在外,总是叫人放心不下。”

……

夜幕降临时,城墙处传来一阵狗吠,隐隐传来人声。

那是巡逻的差人,金陵城中施行严格的宵禁,晚上不允许大家上路出门。

若是有寻欢作乐的王孙公子,也只能在相好的绣榻内住一晚。

虽然大明的风气逐渐败坏,尤其是官场,但是宵禁这一条,大家都还是遵守的比较好。

金陵城郊,夜色如墨,一身道袍打扮的宝钗,看上去就像林灵素身边那些的小道姑。

她这辈子,可能都没穿过这种道袍,倒也没有任何的不满。一双好看但是绝对称不上灵动的眸子,不知道在想什么,盯着前方的黑暗。

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在入夜之后出门,而且身边还有几个陌生人。

她突然记起,自己小时候,被哥哥带着溜出了院子。

那时候爹爹真的好生气,他用棍子打的哥哥屁股都渗血了,但是哥哥依然咬着牙朝自己笑。

从那之后,宝钗再也没有做过让爹爹生气的事,不过哥哥依然是我行我素。

后来爹爹就死了,娘亲打心眼里宠溺着哥哥,宝钗其实也是一样。

薛蟠纵有万种不好,他对自己的亲人是真心的,对朋友也是。

“宝钗妹妹?”

李渔一开口,打断了宝钗的思绪,她惊奇地看到,在空中出现一段好看的流苏。

哥哥已经迫不及待坐在了上面,大脸盘子到处乱看,兴奋不已。

旁边的小道长,时不时和他笑着解释,似乎还在指点他。

小乔伸手把宝钗拽了上来,流苏缓缓升空,在空中御风而行。

这边是仙家手段么?

宝钗心思细腻,对人与人的感情,看得十分淡薄,除了至亲。

她见多了哥哥的狐朋狗友,都是打着弟兄的名义,贪图哥哥花钱如流水,跟着他花天酒地而已。最可恨的是,他们把哥哥哄得团团转,还真拿他们当了朋友。

但是眼前这个名满天下的道士,似乎不太一样。

感觉到小姑娘的目光,李渔转头跟她笑了笑,接着又继续和薛蟠讲解起来。

薛蟠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挠头道:“我进了你的正经门,做个什么差事?我可是啥都不会。”

难得他这么有自知之明,流苏上三个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李渔拍了拍自己朋友的肩膀,笑道:“我们正经门,有酒气财色四大长老,如今酒长老有了,是吕布的女儿吕玲绮,你就是财长老。”

薛蟠大喜,拍着胸脯说道:“使得使得,我有的是钱。”

第二百四十一章 道术

在空中飘着的日子很无聊,李渔拿出两颗丹药,交给薛蟠。

“你一颗,宝钗妹妹一颗。”

薛蟠喜滋滋地吃了,宝钗则收了起来。

“上次我们分开的时候,还没见你这么厉害。”

李渔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小乔诧异地说道:“你连吕蒙的事都知道?此事只在东吴显贵中流传,你是怎么听来的?”

她问完之后,懊恼地说道:“我怎么忘了,肯定是姐姐告诉你的。”

宝钗更加惊讶,难道连大乔也在?

她转头看向李渔,眼中竟然带着一丝钦佩。

李渔当然不知道这小姑娘的内心活动,他有着充分的和萝莉交往的经验,知道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别理她们。

因为这些少女的心思,千奇百怪,你根本猜不到。

什么也不做,就永远不会错。

你真不理她们,很多道理她们经历的多了,通过观察你的行动,反而慢慢懂了。你苦口婆心去教育,却极有可能把她们逼进牛角尖里。

蒙蒙夜色中,赶路是个很无聊的事,尤其是在半空御风。

李渔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指导起小乔来。

薛蟠在一旁呼呼大睡,薛宝钗则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字。

可惜,她越听越难受,所有字都记住了,但半句话也没听明白。

李渔没有阻止她,因为她体内,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灵力。

或许对薛宝钗来说,她正适合听这些了。

“道术道术,道永远是排在术前面的,你和大乔姐一样,都把重心放在了术上,而忽略了道。”李渔摇头道:“此乃本末倒置。”

“什么是道?”

在一旁大睡的薛蟠,突然问出这一句来。

流苏上,安静了片刻,大家都好奇地看向李渔,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沉默了。

李渔心中,有那么一个瞬间,好像自己回到了巨野的茅草屋。

一个瘸腿、独臂、瘫坐在轮椅的老头,风烛残年,满面褶皱,眼神浑浊地问自己,“小子,你觉得什么是道。”

走出巨野这么久,李渔如今有了新的想法,他缓缓说道:“道就是我。”

“你?”小乔和薛蟠异口同声。

李渔摇了摇头,“是‘我’。”

薛蟠挠头道:“到底是不是你。”

李渔哑然失笑,站起身来,背着手说道:“道是本我,是自我,每个人的道,都应该是他自己!天上地下,每个生灵都应该唯‘我’独尊,听不懂的人,便是没有摸到‘道’的真谛。”

“茫茫寰宇,亿万尘埃,每个逐道的人,以心为源,以身为本,以眼为窗,以耳为门,以足为路,以手为梯。你的耳目所见所闻,你的心胸所思所想,你的手脚所作所为,对你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而眼不见、耳不闻、心不想、思不念、手不拿、脚不蹋的,皆为虚妄。”

李渔背朝三人,面对着巨野的方向,朗声说道。

老头,这次你听到了么,是不是比刚出来的时候,有水平多了?

李渔眼睛有些湿润,他抬手摸眉,不着痕迹地擦拭掉之后,才转过头来。

小乔若有所悟,她仰着脸,看向李渔,片刻之后问道:“把功法练到极致,不也是得道么?”

“如果是修道是攀登,那么功法就是沿途的阶梯和扶手,它可以让你走的更加舒服一点。这些阶梯,就是前人踏出来的路。而道,就是路尽头更高处的风景。悟道之后,术法手到擒来。”

李渔手指一动,说道:“就拿你的白鹤功法来说,我练到极致,可以化鹤。这是因为创下此门功法的人,他是白鹤童子。你若是只练术而不悟道,到了极致也不会超过白鹤童子,功法也只囿于白鹤。而我已经悟透了这其中的道,则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话音刚落,他化身为白鹤,闪着点点光彩。

倏地一下,白鹤消失,李渔化为一只彩凤;

飞龙;

猛虎;

……

随着一个个珍禽异兽的出现,三个人啧啧称奇。

李渔心中暗道,太平清领书,比之这些功法,在境界上是要强一些的。

因为每一卷的太平清领书,都是引导你去领悟,而没有教一些术法。

不管是藤蔓、泥人、冰刺还是火球,那都是自己悟道之后,领悟了那一卷的太平清领书以后,自己信手拈来的术法。

金木水火土,每修一卷,李渔就需要在其中有所悟之后,才能修成。这一轮对他自己来说,如同经历了沧海桑田,但是对外人来说,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小乔这才相信,李渔把白鹤功法,是彻底学透了。

薛宝钗手指攥的都有些红了,指甲扎到了肉里,也丝毫不觉。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