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137章

作者:日日生

他身材算得上高大,但是说不上魁伟,坐在湖边垂钓,自己甚至没有发现他。

开口之后,也是如同邻家大叔,让人如沐春风,不自觉就想和他坐地闲聊,倾吐心扉。

李渔叹了口气,干脆不再想着隐瞒,他找了个石凳坐下,说道:“我说了,可能你不会信……”

“说来听听。”

“我来自一个和六朝完全不同的时空……穿越那天我正在做一个小手术,碰到了做麻醉师的前女友,她一针就给我……”

李渔侃侃而谈,诸葛亮时不时发问,更多的时候,是在静静地倾听。

李渔发现他真的是很聪慧,像是飞机什么的,一说他就明白。

“我懂了,你来自一个地方,那里的人和我们走了不同的道,你们把机关术臻至化境了。”

“呃……差不多吧,我们叫做科学。”

诸葛亮沉思起来,李渔乘机多看了一眼,他的眼神很深邃。

如果说这个名垂千古的贤相,有什么地方最让人难忘,估计就是这双眼睛了。

“天机,果然不可窥视。”诸葛亮轻笑一声,说道:“感谢你,能跟我说实话。”

李渔一摊手,笑道:“我本来想说谎,但是跟你说谎太累了。”

诸葛亮哈哈一笑,拿起鱼竿,慢慢收了起来。

“你来的第一天,我就让伯约去大宋,将你接来。伯约去了之后,却不想强行带你回来。其实以他的本事,要把那时候的你强带到益州,不是什么难事。”

李渔点了点头,心道却是如此,自己和景阳冈三怂差点被虎妖吃了,姜维一剑就把虎妖斩了。

“伯约是什么性子,我最清楚不过,可见他对你颇为看重。”

“说起来,丞相两次救我性命了。”

诸葛亮轻笑一声,“我希望你能活着。”

李渔愕然,诸葛亮希望自己活着,愿意不会简单,至少不会是因为什么善恶之类的。

“因为,你是一个变数。”诸葛亮转过头来,语气变得凝重了一些,“天命难违,除非有变数,不管你是因何而来,于我大汉都是意外之喜!”

李渔心中一动,诸葛亮估计算到了天机,知道重铸汉室难如登天,所以他虽然殚精竭虑,但是心底只怕也有些绝望。

但是自己出现了……

难怪!

难怪他几次都在最危险的时候,派人救了自己。

姜维没有把自己带回来,他也没有派人去,李渔还暗暗奇怪了一阵子。印象中诸葛亮不达目的,绝不肯半途放弃。

但是现在一想,就都了然了,他不想把自己困在西蜀。

既然是变数,就要在六朝内,让天道天机,做出一些改变。

诸葛亮站起身来,说道:“承蒙你坦诚相告,若是你对六朝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发问,我当知无不答。”

李渔一听,顿时激动起来,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

六朝内,若是找一个最明白的人,非眼前的人莫属。

“丞相可知太平道?”

“太平道……是道门的一支,做事比较偏激,我略有耳闻。”

李渔马上问道:“我初来乍到,遇到了太平道的一个游历道士,他传了我一身方术。我如今修成太平经,自觉没有什么异样,还得到了五节杖,为何有很多人,一听太平道就对我敬而远之,而对五节杖,更是避之不及?”

这件事困扰自己很久了,李渔就怕修炼了之后,有什么后遗症。

诸葛亮沉吟道:“你修的只是太平清领书,并不能说修成了太平经。自从鸿蒙天地时候,世间就是清浊分明的。莽荒时候,地动山摇,天塌地陷,太荒时候,蛮兽横行,大妖遍地,大荒之后,三皇五帝,人族崛起,也是杀戮不断。有太平道创始道人,眼看世间百姓如鱼肉,弱肉强食,瘟疫不断,灾荒连年,苦难深重,便发下大鸿愿。”

“他穷极毕生功力,教化生灵,布道四方,最后更是以身化树,吸收大荒的无尽戾气、毒瘴、贪欲、灾难、杀戮、疾病……,困在自己的身体内,希望有一个祥和的人间,妄想制造一个天下大同。海晏河清的人间仙境。”

“九节杖,就是此树死后所化。其中蕴含的因果,沾染了之后,后患无穷,我劝你也少用。从他开始,历代大良贤师,无不功法通天,举世无敌,但是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李渔咽了口唾沫,也就是说,九节杖内,蕴含着整个世界的负能量。

难怪那颗石头,见了枯藤就走不动道,死皮赖脸跟着自己。

“可惜,这世上有清就有浊,有善就有恶,有瑞气就有不详。纵使吸收一万遍,也会再生,善恶相伴相生,永远不会有一个消失”

李渔思量再三,五节杖以后还是少用,虽然确实好用……

他继续问道:“我在东吴,曾经目睹金蝉子复活,好像大家都很怕他。我曾听说此人乃是至真至善的人,却有很多人谈之色变,为何同一个人会有两种不同的名声。”

“那是佛门内斗,你只要不掺和,与你无关。”诸葛亮多看了他一眼,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嘱咐道:“这趟水千万不要碰。”

李渔看懂了他的眼神,好像是告诉自己,你是变数,你是天机,你可别去找死,匡扶汉室还需要你呢。

李渔想了一下,继续问道:“丞相,我这手背上,有一个诅咒……会不会危及性命?”

“这个我也不懂,生死不过是小事,北斗七司星君,掌管天下寿命,大不了借一点就是,无须害怕。”

这是人话么?

难得有他不懂的,李渔不再继续问,还是攻略小圣女来的靠谱。

他眼珠一转,厚着脸皮,说道:“我曾听姜维说过,丞相乃是当世阵法第一人,小子心仪已久,愿丞相不吝赐教。”

诸葛亮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册子,“这个容易,此乃我一点心得,你拿去看就是。”

李渔如获至宝,赶紧收了起来。

第二百零七章 重逢

蜀都,益州。

城中客商往来如织,大多是穿着奇异的异族商人,城西的月城巷却绿柳成荫,一片寂静。

巷子北段,一座没有修茸过的老宅邸前,有人前来拜访。

大门打开,是一个老伯,疑惑地问道:“你是?”

李渔笑道:“我是此间主人的朋友,路过益州,特来拜访。”

老伯赶紧开门,道:“原来是贵客,我家将军被调往天字营当差了,估计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若是有急事,可以去营中找他。”

李渔有些失望,刚刚离开丞相府,他就找了个酒楼,安置好赤壁和两个徒弟,让他们不要随便出来走动。然后自己打听着来找姜维,没想到扑了个空。

“客人进来坐一会么?”

李渔摇头道:“不用了,我去营中找他。”

益州城中,有不少的大营,不同于军备荒驰的大宋,这里真的是武德充沛。

毕竟大宋是剿匪都要借兵的,而这里是天天四面出击,打的都还是比自己强的对手。

益州城,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城池上方全是阵法。

这是为了防止有修士前来捣乱,就像明教大闹东京那种事,在这里就不可能发生。

因为阵法启动,你没有机会逃走,那就要面对西蜀顶级武将了。

在六朝,修士对上武将,天生不占优势,就像是法师贴脸打战士。

你的法术打在他身上,可能都不疼不痒,他一下就要了你的命。

所以顶级武将,虽然不如修士活的长,不如他们擅长逃跑,但是在正面战场,绝对是最强战力。

唯一能克制的,或者说匹敌的,就是阵法了,这又是军师谋士们所善长的。

不管是一骑当千的猛将,还是排兵布阵的谋士,都是王朝的臣子。人皇以此,对抗天庭,不落下风。

这就是六朝,一个仙和人的距离,被无限拉近的时空。

李渔一路打听着,来到天字营,隔着很远就感觉到了一股阳刚之气,笼罩在军营上方。

当初看到大宋禁军,排成万全阵,李渔已经觉得很强了。

但是和如今这个军营的气势比较,简直是小儿科,难怪东吴当初没把自己看在眼里。

“站住!兵营重地,岂容乱闯!”

有一个披甲士卒,拦住李渔,大声呵斥道。

“我来找姜维将军,劳烦通报一声,就说老朋友大宋李渔求见。”

小卒一听,神色当即缓和下来,抱拳道:“既然是将军好友,本该让你进来,但是天字营有规矩,外人不得进入,还请在此少歇。”

“合该如此。”

李渔在营外的树下,盘膝而坐,等着姜维。

过了一小会,一个武将打扮的人,从营中迈步出来。

他隔着营帐的栅栏,看了一眼李渔,挥手笑道:“李渔!”

“伯约。”

李渔站起身来,笑道:“我们又见面了。”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益州。”姜维爽朗地笑了一声,摆手道:“你在这儿等我一会,我练完兵,就出来找你。”

李渔有些诧异,自己不远万里来了,他还要练兵。不过看他的样子,高兴溢于言表,也不像是装的。而且他是姜维,他没有必要跟自己装。

不过他随即一想,也就释然了,这就是姜维。

他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是练兵时间,那么就如同军令一样,泰山崩于前也不会改变,更不用说好友到访了。只有这种性格才能统帅大军,而把人情味看的很重的自己只能做一个护短的掌教。

李渔笑着说道:“我就在这棵树下等你。”

“好吧!”姜维挥着手,转身就走。

李渔回到树下,拿出诸葛亮给的小册子,刚才在路上他还专门买了一方蜀锦,把小册子包了起来。

风月宝鉴内白光一闪,两个人影出来,是秦可卿带着小圣女从宝鉴内出来了。

李渔在树下,小心翼翼地展开册子,好像面对一个绝色美人儿一样在意。

秦可卿看了一眼,说道:“我们要去益州,嗯……逛街。”

“去吧。”

秦可卿一伸手,“钱。”

“你学的倒是快。”李渔没好气地笑道。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