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118章

作者:日日生

番僧……

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线索,枯井中那具尸体后面,有李渔从未见过的文字。

难道那就是‘番僧’留下的,是他们的文字?番,代表异族,他,六朝周围的异族有很多,光是南疆就有无数个。

不过南疆的人,都是信封十二祖巫的,修的是巫蛊道。巫师们特别排外,要是去南疆跟他们抢信徒,分分钟被群殴。所以南疆虽然那么大,也容不下一座寺庙。虽然他们不会见到异教徒就攻击,没有那么野蛮,但是你要是去他们的部落,让他们的部落的人背叛巫祖,那么下场估计好不到哪去。

北边是大漠和冰川雪林,他们信奉的是萨满教,也是政教合一。

而且他们还处在奴隶部落制,那些强壮如熊的鞑子奴隶主,都是萨满教的人,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奴隶信奉佛教。

北方高压管控下,要是真有佛教徒去传教,估计刚去就被捉了打成奴隶被当成牛马一样使唤了。

番僧只能是从西方来,天竺、吐蕃各有一系,不知道这石碑上的番僧,指的是哪一支。

李渔摇了摇头,自己和佛门不熟,不是很想费心费力替他们破案。

他现在有些纳闷,为什么自己的灵力,能被这石碑吸引。

按理说,只有同宗同源的灵力,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埋下石碑的人,肯定也是希望有同门来,挖出石碑,知晓此间古寺覆灭的原因,为他们伸张冤屈的。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石碑上刻字的人,他修的灵力和自己很像,甚至有可能同宗同源?

李渔突然想到自己从枯井拿到的五个令牌,那里面有着充盈到吓人的五行灵力,一股毛毛的感觉,在他心头升起。

五行灵力,几乎一模一样的五行灵力……真的是巧合么,难道真有那么一种修炼方法,是和太平经是非常像的?

太平道有着辉煌的过往,曾经搅得三界不安,就算是有分支,也不足为奇。

但是这个分支,怎么可能是佛门呢?

自己跟林灵素为了扳倒大相国寺,搞出什么佛本是道,老子化胡,那可是纯属瞎编的。

把石碑埋回去之后,李渔心底暗道,我真是胡思乱想,我修的是货真价实的太平道五行灵力,怎么可能和佛门牵扯上关系。

改天出去之后,找个厉害人物,把自己誊抄的那奇怪文字,给翻译出来,估计能解开一点谜底吧。

虽然李渔一个劲暗示自己别插手,但是他心里还是十分好奇的,要是能顺手解开,又何乐不为呢。

他摇了摇头,起身带着大小梦,离开这座迷雾重重的古寺。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

在离李渔不远的地方,甘宁的兵马驻扎在江南道,太平州城外。

他们几乎不与任何大宋百姓发生关系,借道时候都会提前告知,并且给百姓以赔偿。

慢慢的,江南道百姓的戒备之心消散,对这支东吴兵马的印象也好了起来。

百姓们口耳相传,借东吴兵马平叛引起的民愤,也在慢慢消失。

朝中诸公皆以此为得意,自诩智谋才学,高过升斗小民不止一星半点。

大营内,兵马都在休整,大战在即,一股肃杀之气,弥漫整个营地。

甘宁身穿盔甲,坐在点将台上,台下有百余名骑兵,都牵着马站在下面,他们穿着黑色的皮甲,身材高大魁梧,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就像一群岩石刻成的雕像。

甘宁曾经带着这一百骑,去劫曹操大营,破营而回,斩首无算,一时名声大振。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对着甘宁说道:“方腊的明教,是他自己所创,他早年流落江湖,收罗了一大批人。这些人中有佛门高僧、道家真人还有在大唐造反的白莲义士、西域的摩师。”

中年文士说到这里,忍不住笑道:“说来好笑,方腊把这些教派,一股脑都吸收了,创立了一个明教。明教的圣堂内,供奉着三个神像,分别是太平道的大良贤师张角、天竺佛教的释迦牟尼佛、摩尼教的创教祖师摩尼。”

甘宁也忍不住发笑:“他倒是不怕贪多嚼不烂。”

“将军不可小觑了他,方腊手下有很多能人,不光是中原六朝的一些修士为他卖命,还有很多摩师,他们的手段千奇百怪,一定要小心提防。”

“摩师?”

甘宁有些不解,“摩师到底是什么东西?”

“摩师就是摩尼教的高手,类似咱们六朝的高僧。”中年文士乃是东吴阚泽,学识渊博,一直为孙权重用,这次派他来辅佐甘宁,实际地位其实比甘宁还要高。

阚泽叹了口气,说道:“西域的安息帝国被灭,曾经的国教摩尼教首当其冲,摩尼教的寺院被推倒焚烧,街头到处都吊着摩师的尸体。”

“安息帝国,亡于一个很残暴的宗教之手,他们被占领之后。帝国都城内的男摩师被当众阉割,安息帝国的公主和摩尼教的圣女,被拽到街头淫1玩,宗族贵妇仕女,如犬羊般绳索系于脖颈,公然叫卖。”

“大势之下,曾经的摩师只能出逃,来到六朝的极多,又因大宋和大唐开商最早,所以集中在唐宋两国者居多。”

甘宁冷哼一声,面带鄙夷,“他们既然为安息帝国之国教,受万民敬仰、供奉,自当守土为民,上报天子,下安黎庶。国土沦丧,这些人不思报仇雪恨,奋起还击,只知逃命,实在是畜生不如。”

阚泽笑道:“胡人未受教化,不知礼仪,不知大义,千年以来,一贯如此。”

甘宁拧了拧护腕,“方腊草寇,不足为惧,先生且看我一个月内,平定方腊之乱。”

阚泽拽了拽他,笑道:“太快了,不妥。”

甘宁眉峰一动,若有所悟,两个人对视一笑。

……

热闹的江州城内外,丝毫感觉不到旁边大战的气氛,只有酒肆茶楼里,那些谈天说地,指点江山的酒客,才会滔滔不绝地讲着即将来的大战。

方腊在江南道这些年,没有作什么恶,他们之所以这么被宋廷记恨,主要是去年大闹东京,差点把皇帝杀了。

六朝内无论哪一个国家,被人杀到皇宫,都不可能再忍了。

这比直接占据州府,还要离谱,也更能吸引朝廷的仇恨。

比如说眼前这个浔阳楼,就充斥着醉汉们的吹牛吵嚷声,几里地外都能听见,似乎他们才是那个战场上,呼风唤雨指挥千军万马的人。

浔阳楼,是江州城郊浔阳江边的大酒楼,但是近年来一直不怎么景气。

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牌子和对联是很大气,但是年久失修,已经有些斑驳,台阶上甚至有了青苔。

这样的酒楼,按理说应该是客似云来,但是花无百日红,曾经烜赫一时的酒楼,如今也不怎么赚钱了。

小二年纪不大,托着腮,看着楼里的七八个客人,满脸郁闷。

今天的生意有很惨淡,就这么几个人,而且只点了一叠毛豆,几壶劣酒。

掌柜的八成又会心情不好,他心情不好了,是肯定不会让自己好受的。

他越看越烦躁,转过头去,只见外面有三个人正冲着酒楼走来。

一个年纪不大的道士,带着两个呆傻丑陋的小道士,走的很有派头。

李渔从怀里拿出小册子,上面一个红点,鲜红夺目,发出亮光。

“就是这里了。”

他抬头一看,这酒楼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

雕檐外一面牌额,是苏东坡写的“浔阳楼”三个大字。

李渔已经在江州等了很多天了,终于等到宋江出来。这个红点以前一直不动,李渔顺着红点找了过去,发现是江州大牢。

这厮坐牢坐出花来了,不光是在牢里有单间,节级、牢子都一口一个大哥叫着,随便就能出入,甚至还可以吃酒楼,也就是他不好女色,不然逛青楼都没有问题。

前几天张顺送给他一尾大鱼,宋江因见鱼鲜,贪爱爽口,多吃了些。

这一下吃坏了肚子,到了夜里肚里绞肠刮肚价疼,一晚上泻了二十来遭,所以在牢里待了这么久。

今天李渔发现红点动了,来到了城外,李渔马上就追着过来,要和他碰一碰面。

李渔走到门口,小二收起一脸的愁容,刷的一下就跟变脸一样,换了一副职业笑脸。

眼前这三个道士,怎么看都不像是有钱的主,但是没办法,身为一个小二,还是要笑脸相迎。

他弯着腰赔笑道:“这位道长,里面请。”

李渔走到二楼,楼梯口处,墙上写满了各种涂鸦。

小二笑道:“这都是以往的客人,留下的墨宝,小道长若是有兴致,只需一点点笔墨费,也能写上一回。”

李渔点了点头,说道:“吃完再说。”

小二心中暗暗鄙视,你有钱么,还吃完再说。

这样死要面子的顾客,他见的多了,虽然不敢当面点破,暗地里腹诽几句是肯定的。

李渔掏出一个散碎银两,说道:“把你们店里的招牌菜都端上来。”

小二看着银子,一头雾水,怎么还没上菜就给钱,而且这钱也不够啊,他疑惑道:“这是?”

“赏你的。”

小二顿时喜上眉梢,原来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这小道长是个豪客啊。

他赶紧用肩膀的布子,把李渔的座位擦了擦,伸手道:“您在这稍坐一会,我去后厨马上给你安排。”

李渔坐下之后不久,小二又端了一壶茶上来,笑着说道:“道长先喝点茶润润嗓子,这杯子我给您烫了三遍了。”

李渔点了点头,氪金玩家待遇就是不一样,这玩意自己以前攒了很多,现在都没有用了,不如大手大脚花出去换个舒爽。

他双眼睃视着酒楼,客人不多,一眼就能看得过来。

很快,角落里一个酒客吸引了李渔的注意。

他个子不高,五短身材,面皮发黑,独自一个人闷闷不乐。

宋江没有注意到有人在看他,今日他好不容易养好了身子,兴致勃勃要找兄弟喝酒。

可惜他去找戴宗没找到,找李逵人家跟他说李逵是个没头神,居无定所;宋江无奈,只好出城来找张顺,可惜还是没找到。

这个人身边一会没有兄弟,就跟西门庆身边没有女人一样,难受的浑身刺挠。

尤其是在吃酒的时候,倍觉孤单。

李渔心里八成确定,这就是宋江,他起身慢慢走了过去。

“这位兄台,可否拼一桌?”

第一百八十二章 结交

宋江怔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说道:“请便。”

李渔坐下之后,宋江笑吟吟地说道:“听小道长的口音,好像是山东人。”

“巨野县的。”

宋江大喜,“巧了,小可宋江,乃是山东郓城县人。”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