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67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其他项目组的专家们,由于对超导体的实验不甚了解,便都没有插手徐佑和林诗的实验,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实验的进行。

“林诗,这次我们用液氮做冷却剂就可以了。”

听到徐佑的话,林诗一愣。

“老师,真的不用准备液氦了吗?”

第529章 成功分离!

相比液氮,液氦能够达到更低的温度。

在对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尚不知晓的前提下,使用液氦作为冷却剂,肯定是更保险的方式。

而徐佑似乎对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已经非常的肯定,直接放弃了液氦这种冷却剂。

“不必了,新型铁并不需要那么低的温度就可以实现超导。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浪费更昂贵的冷却剂了。”徐佑笑道。

“好的,老师。”

虽说正常来讲,在对物质的性质不明确时,应该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既然徐佑已经这么说了,那林诗也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林诗并不知道,徐佑为何会对自己的判断如此有信心。

可这么多年来,林诗看不懂徐佑的地方已经太多了,林诗觉得,这可能就是普通人与天才之间的差距吧。

在场的其他材料专家们,则是好奇的观察着实验的进行。

他们都知道,徐佑在超导领域的造诣,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徐佑也正是凭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拿下了华夏第一座诺贝尔物理学奖。

只是,他们也不太敢相信,徐佑能够在没有成功提纯出新型铁之前,就准确的判断出新型铁的超导临界温度。

简单的交流后,徐佑和林诗继续旁若无人的进行着他们的实验。

降温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想要快速而又准确的降低温度,就如同大厨对火候的掌控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而成的。

早在徐佑还尚未成为正式的蓟京大学的学生时,就开始练习着这些操作了。

正是有了千万次的经验,徐佑才能如此熟练准确的控制温度的下降。

而林诗虽然能力上与徐佑有一些差距,可在刻苦程度上,是丝毫不亚于徐佑的。

“林诗,快达到超导临界温度了,我们的速度要慢下来。”

“好的,老师。”

徐佑意识到,此时的温度已经非常接近新型铁的超导临界温度,便赶忙减缓了降温的速度。

即使徐佑对自己的仿真模拟有着非常大的把握,但也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

就在这时。

徐佑和林诗同时看见,测试仪器上的电流数据,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这样巨大的变化能够说明,金属材料的电阻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小的值。

因为被测量物质中,除了新型铁之外,还有其他的杂质,这让整个材料还不算严格的超导材料。

但这样的变化,已经足够证明徐佑的预测是完全没问题的。

“老师,你的预测是对的!”

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林诗不禁兴奋的脱口而出道。

此时,林诗仍然想不通,徐佑到底是怎样成功预测出来新型铁的超导临界温度的。

对于徐佑,林诗只有无限的崇拜。

反观徐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准确预测而出现任何的情绪波动,继续冷静的说道:

“林诗,准备施加外部磁场,对物质进行分离。”

“好的,老师。”

接下来,徐佑和林诗徐佑各司其职,小心的进行着实验。

徐佑负责着温度的控制,让材料能够一直保持在超导临界温度的范围之内。

而林诗则是调整着外部的磁场,让新型铁单质与其他铁的氧化物进行分离。

在强大的磁场,以及超导状态的加持下,徐佑和林诗终于完成了物质间的分离。

完成了分离实验后,徐佑小心的收集着新型铁的粉末,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结构。

“嗯,经过提纯之后,新型铁的纯度已经近乎达到百分之百了。这种新型铁还真是一种特别的物质,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看着屏幕中新型铁的微观结构,徐佑表达着自己的疑惑。

可相对于徐佑的疑惑,其他人心中的疑惑,远远要多出许多。

看到屏幕中的图像,在场的材料专家都确信,徐佑的确完成了新型铁的提纯。

他们中很多的一部分人,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徐佑做实验的过程,不禁对徐佑发出了由衷的敬佩。

“徐教授,您真的是太神了!在还没做实验之前,就能够对实验结果预测得这么准确,跟您相比,我们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徐佑闻言却摇了摇头道:“不要这么说,我平时在做实验的时候,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正是依靠这些失败,我才逐渐积累出了成功的经验。”

徐佑并不想让自己在别人心中,只是一个从来都不会失败的天才形象。

徐佑知道,自己虽然有系统加持,可实际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也是别人的几倍、几十倍。

这种经久不息的毅力和恒心,徐佑觉得才是更加宝贵的东西。

顿了顿,徐佑继续说道:

“还有,这次实验的成功,也离不开林诗老师的贡献。如果没有她提出的几个重要的建议,我们现在很可能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呢。”

被徐佑当众点名表扬,林诗有些受宠若惊。

徐佑刻意在大家的面前称赞林诗,除了表扬本身之外,也确实是想要提升林诗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女孩儿,确实配得上大家更多的重视。

完成了新型铁的提纯之后,徐佑小心的将新型铁的粉末收集起来,准备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因为矿石数量的限制,第一次的实验徐佑仅仅提纯了一百克的新型铁单质。

不过,这样的数量,对于一些基本的研究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奢侈的了。

徐佑立马召集大家一起,对接下来的研究工作进行着规划。

“那就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吧。”

这一次,徐佑并没有表现得过于谦逊,当仁不让的将主导权放在了自己手中。

大家自然对此都没有任何的意见,静静的等待着徐佑接下来的发言。

“因为目前新型铁的数量十分有限,我建议先对新型铁的性质做一下全面的研究。为了提高研究的效率,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各自的任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非常的辛苦。”

第530章 怎么想起来找我了

因为接下来需要做的测量工作,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

即使徐佑自己有再多的精力,也是分身乏术。

这个时候,肯定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团队成员的力量。

“当然,徐教授,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完成您分配的任务的。”

“科研本来就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累一点儿才是常态嘛。”

“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就算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也没什么可后悔的,更何况也只是稍微辛苦一点儿而已,废寝忘食又有何妨!”

见到大家都是干劲十足的样子,徐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好了,我知道大家都会全力以赴的。废寝忘食到大可不必,工作再重要,也得保持好身体才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进行测试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保持新型铁结构的完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以我们现有的能力,一旦新型铁的结构被破坏,可就无法复原了。”

大家都明白了徐佑的意思,纷纷保证一定会尽最大的小心,去面对接下来的实验。

分配好具体任务之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各自的实验。

徐佑做出如此规划的目的,是想要尽可能的了解新型铁的各项性质。

这样的话,才能让徐佑更准确的进行之后的模拟,让新型铁可以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通过山姆航天局阿波罗项目的资料,徐佑知道新型铁是一种在各项领域应用潜力极大的材料。

但徐佑觉得,新型铁的正确打开方式,并不会这么的简单。

或许,加入一些其他的物质,让新型铁构成新的合金,才能实现更好的性能。

经过一个阶段紧张的实验后,项目组终于完成了所有实验数据的测定。

看见新型铁的各项实验数据,徐佑也不禁对这种物质的性质感到诧异不已。

“徐教授,新型铁单质的硬度、抗压能力等数据,已经超过了我们已有的任何一种钢材,甚至包括我们在代号肆、代号伍航母上使用的钢板材料。如果能够大量使用这种新型铁,作为航母的材料的话,那我们的下一代航母,将会是一个钢铁怪兽。”

这样级别的硬度和抗压能力,甚至连核武器也很难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

徐佑知道,如果能在下一代航母中使用这种新型铁,确实对航母的材质会有很大的提升。

只是,这样的想法,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用这种新型铁建造航母,还是离我们太过遥远了。一艘航母需要的钢材足有数万吨,想要从月球运回来,以现有的运载能力,不知道需要多少趟。就算能运回来,消耗的能源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那徐教授,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加工出这种新型铁呢?”

对于这个想法,徐佑也曾经想过。

只可惜的是,徐佑也尝试过去合成这种新型铁,但距离成功还差得很远。

“能研究出新型铁的合成方法自然是最好的,不过目前我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徐佑觉得,新型铁既然只有在月球上才存在,那一定是经历非常特殊的条件才形成的。

而这种特殊的条件,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实验后,接下来的工作就相对轻松些了。

在等待新型月球车零件加工的时间里,徐佑也在不时的思考着新型铁的形成原因。

“对了,要不找我爸聊聊?”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