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39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离子阱量子这块儿,我和我的团队所做的研究并不多,因为我们觉得离子阱没有超导和光量子更有前景。不过这个方向确实有希望做出小型化的量子计算机,徐教授你的这个想法是对的。”

“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个是离子阱的量子计算,一个是离子阱结构的研究,一个是离子阱的小型化设计和仿真。我现在的想法是,由我们三方的团队,分别负责这个三个大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掉这三个大问题,那整个项目成功的希望便大增了。

一番商议之后,大家完成了任务的分配。

“好,那就这么定了。韩院士负责离子阱的量子计算,王老师负责离子阱结构的研究,我负责离子阱的小型化设计和仿真。当然,在前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第三个问题肯定是无法彻底的解决的。我也会时刻跟进前两个项目,帮助二位老师一起进行研究。”

“好的,徐教授,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完成了任务的分配后,韩书斌便离开蓟京大学,返回华科院了。

韩书斌离开后,徐佑没有马上和王相武分别。

除了项目之外,徐佑也想和王相武聊一些私人的话题。

“王老师,最近感觉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徐佑,你觉得呢?”

看着王相武充满精气神的样子,徐佑也能想到,王相武最近的状态十分不错。

“王老师,看起来,你比之前的状态还要更好一些呢。”

“没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你研究的那颗人工心脏,确实性能强劲,动力十足,与你研发的芯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看我最近的各项科研成果,你也能看得出,我的状态有多好了。我觉得,我的科研巅峰期才刚刚开始。”

王相武的话,带有一些开玩笑的成分,但所说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虚假。

最近的一段时间,王相武确实做出了不少优秀的成果,甚至比前几年还要更加出色。

“王老师能一直保持健康,我就放心了。这个项目,可还离不开王老师你的支持呢。”

“不敢当,不过只要我还有力气,肯定会帮你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我的命是你救过来的,只要我还活着一天,一定会听从你的差遣!”

“王老师严重了,我也不过是报答了你对我的知遇之恩罢了。对了,王老师,我看你现在状态确实不错,要不要用我的仪器,测试一下你的脑力?”

听到徐佑这话,王相武也是来了兴趣。

“怎么,你什么时候,研究出这么智能的仪器了?”

“就是在研究脑机接口的时候,顺便做了一个能够测试脑力的仪器。这个仪器对你的人工心脏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你可以放心的进行测试。”

说着,徐佑拿出了自己的脑力测试仪,帮王相武完成了脑力值的测试。

“二百五十六点……这个真的很高了啊!”

得到王相武的脑力数据后,徐佑也是有些意想不到。

在徐佑的精心调控下,脑力测试仪所测试的脑力值数据,基本等同与系统的评估数据。

这样高的脑力值,已经不比徐佑差太多了。

“哦?这个数值,大概相当于什么水平呢?”

“已经算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水平了。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这个脑力值的人,可能都不足一百个。”

因为徐佑并无法对全世界所有人的脑力值进行测试,这个数量,也只是徐佑大致的估计。

徐佑觉得,在植入了人工心脏之后,王相武的脑力值一定有所提升,甚至会高于王相武的巅峰水平。

更加充足的血液供应,的确有可能让人的大脑发挥出更强大的潜力。

“是吗,我都有这么厉害了?不过我这段时间的感觉,确实要比我之前的人生中,任何的一个阶段都要更好。对了,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我跟你分享一下。”

见王相武的脸上笑意盈盈,徐佑连忙问道:

“王老师,是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啊?”

“还记得之前和我一样,植入人工心脏的那头猪吗?”

“当然记得,你不是还把那头猪收养了嘛?”

“嗯,我也只是在名义上收养它,这只猪现在还在医学研究所里,处于监控的状态之中呢。最近我去研究所里看它,发现它竟然变成这个样子了。”

第482章 这次我没有拖后腿

说着,王相武翻出手机中的图片,给徐佑递了过去。

看到照片中的这只猪,徐佑也不禁笑了出来。

“这只猪……怎么都这么健壮了?”

一般的猪,只有肥瘦的区分,并不会用“健壮”这个词语去形容。

可这只植入了人工心脏的猪,明显与普通的猪不同。

它身上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并没有普通猪身上的肥肉。

“据研究所的人所说,这只猪在植入了人工心脏之后,就开始性情大变,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不过它与我不同,我是把精力都放在科研上面了,它把精力都放在了运动上面。事实证明,如果猪每天都能做几个小时的运动,也会保持非常好的身材的。”

“哈哈,这还真让我开了眼界了。相信这颗人工心脏的植入,彻底的改变它的猪生了吧。对了,王老师,研究所有没有说,关于‘火箭心’的研究进行的怎么样了?这款人工心脏,可以进一步的的普及开来吗?”

“研究有一定的进展,火箭心的加工费用,以及生产效率,相比之前都有所突破。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一百人完成了人工心脏的植入,手术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少数失败的也都是因为其他的并发症。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款火箭心,就可以普及了。”

“嗯,这样就太好了。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些到来,人们再也不会受到疾病的困扰。”

……

完成了开题会议之后,项目组的成员们,分别就自己分配的任务,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在这些任务中,徐佑最为重视的,就是韩书斌与王相武的任务了。

因为同在蓟京大学的缘故,徐佑可以很方便的去王相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对项目的进度进行跟进。

而王相武实验室又是徐佑接触科研的启蒙实验室,徐佑每每来到这里,就跟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亲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王相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个是离子阱的四级杆阱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囚禁住一维离子晶体,电极更容易制作,且具备更高的通光性。它由四根主要的圆柱形电极构成,其中两根作RF电极,两根作为DC电极。根据DC电极是否分段,还可以分为两种结构……”

“这个是离子阱的刀片阱结构,顾名思义,因为其形状形似刀片,故而得名。我们对其结构进行了如下改进:缩短离子间距,以获得更高的径向量子频率。设置通光孔径,以便在轴向照射激光。改变导线布线的几何结构,从而提升离子阱的热稳定性和通光性……”

“这个是离子阱的三维芯片阱结构。三维芯片阱的尺寸,介于宏观离子阱和微观离子阱中间,可以被认为是介观离子阱。它具有数十个控制电极,以及更精密的电极结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离子链的分离、转移和合并……”

徐佑认真的听取着王相武的研究成果,并不住的点头。

对于徐佑交代给王相武的工作,王相武完成得非常的认真,甚至已经超出了徐佑对王相武的预期。

而在这些各种各样的离子阱中,徐佑最为关注的,是一种名为二维芯片阱的离子阱结构。

相比三维芯片阱,二维芯片阱的性能要差出一些。

不过由于二维芯片阱采用的是微纳加工技术,可以小型化和批量生产,这让这种类型的离子阱,更加适合用于小型量子计算机当中。

“王老师,我觉得我们今后的研究,可以以二维芯片阱为主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完善二维芯片阱的设计理念与加工方法,并优化二维芯片阱的结构。”

“是的,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也觉得二维芯片阱是最适合用于我们的这个项目中的。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二维芯片阱是我们最得做多的一个分支。”

说着,王相武拿出了一些更详细的实验数据,向徐佑进一步的讲解着。

“常规的二维芯片阱,会存在通光性不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优化了芯片的设计。这是我们优化后的设计图,在结构上可以解决光束被遮挡的问题。”

徐佑看向王相武为自己展示的优化后的设计图,也不禁用力的点着头,对王相武的这一设计表示着称赞。

“狭长的轴向区域、以及沿着轴线的通孔,确实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王老师,这个设计图真是设计得十分巧妙啊!”

“哈哈,之前一直都是你帮我们出主意,这次我也终于可以帮上你一些忙了。算我这个老骨头还有一些用处,不会在项目中拖你的后腿。”

“哪里,王老师在量子物理领域可是真正的世界级专家,我也是王老师一手培养出来的。除了韩院士之外,项目组里没有谁能跟你相提并论了。”

说起来,要是徐佑有充足的精力的话,也是可以完成类似的设计的。

可是,徐佑毕竟只是一个人,分身乏术,不可能靠徐佑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个时候,像王相武这样得力的帮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徐佑,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次赵为佳也在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听说这是你的项目后,赵为佳主动提出加班,几乎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了。真想不到,几年前赵为佳还是经常在实验室迟到的博士,连毕业都遥遥无期呢。”

“赵老师真是越来越出色了,估计很快就可以升为副教授了。”徐佑笑道。

赵为佳虽然是徐佑曾经的学长,但换一种角度来说,赵为佳更像是徐佑的一个学生。

除了徐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赵为佳指点了徐佑一二之外,一直都是徐佑在对赵为佳进行指导。

相比最开始的时候,赵为佳已经完成了自身的蜕变。

“正好你来了,就让他也过来跟你聊聊吧,一些实验是他做的,他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第483章 我怀疑你在偷看

王相武正说着,这时只见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打开了。

“王老师,徐老师,这个时候我过来,不打扰吧?”

来者这是赵为佳,赵为佳半推开门,探出脑袋,笑着问道。

“不打扰,我们正想找你过来呢。为佳,这些实验是你亲手做的,就由你给徐老师讲一下吧。”

“好的,我这就给徐老师讲。”

说着,赵为佳找出自己的实验数据,详细的讲解了起来。

听着赵为佳的讲解,徐佑不禁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这一次,赵为佳在项目中的贡献,大大超出了徐佑的预期。

这个徐佑曾经的“大腿挂件”师兄,如今已经成长为量子物理实验室的重要一员了。

“在传统的离子阱结构中,激光耦合的效率偏低,每种波长都会有较大的损耗。我们在新的离子阱结构中,改善了激光耦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激光耦合的效率,并实现了高保真度的双比特门。”

这样的实验成果,虽然还不至于马上让离子阱的小型化量子计算得到应用,但已经是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了。

“很好,这样一来,想要批量化生产具有高保真度、高集成度,以及低成本的离子阱产品,就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了。接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就是解决如何实现更多离子的操作、具有纠错能力的量子编码、量子逻辑比特间的操作等等这些问题了。”

“怎么样,徐老师,这次我的表现还可以吧?不说这些成果有多么出色,至少没给项目组拖后腿吧?”

“当然没有拖后腿,而且是为项目组做了巨大贡献的。估计不出几年,赵老师也要成为教授了。”

“哈哈,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不过这几年,我确实比之前努力多了。当一个人真正喜欢上科研工作后,想摸鱼也是摸不下去的。”

几天之后,从韩书斌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在离子阱的量子计算部分,韩书斌经过多日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