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10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只是,目前为止,算经在材料方面,几乎还是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

徐佑控制着自己的意识,将自己大脑中有关材料的知识,向算经传输了过去。

算经的学习速度极快,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掌握了徐佑传送过去的全部知识。

即便如此,算经还是无法根据徐佑的这些材料知识,来帮助解决这种复杂材料的制备问题。

徐佑在材料学科上的水平,不说在世界上是顶级的,但至少已经非常专业了。

在这个时候,徐佑越发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瘠。

在无尽的科学面前,徐佑所探索到的这些知识,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想到这,徐佑开始思考着,要如何让算经掌握大量的材料知识。

单纯将一些目前已知的知识拷给算经,显然是不足够的。

当初的海岛,也只是根据这些知识完成了对材料结构的设计,但还根本达不到能够制备出来的程度。

“有了!”

这时,徐佑突然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

如果自己能够在与算经进行无线脑机连接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大脑仿真模拟的话。

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算经的算力加成,大大提升自己的模拟速度?

“只是不知道,同时使用两项技能,我的大脑是否吃得消啊。”徐佑感叹道。

而已,这两项技能的成本都非常昂贵。

就算徐佑的大脑,可以支撑自己同时使用这两项技能。

活力值的大量消耗,徐佑也是有些经受不起的。

“不管怎么说,先尝试一下看看吧。”

如果偶尔对活力值破费一下,倒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想到这,徐佑在心里默念着,开启了无线脑机的功能。

在与算经完成连接后,徐佑只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处于满负荷的状态了。

“不行……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法再开启大脑仿真模拟的能力的。”

有过之前过度用脑的教训后,徐佑再不敢随便超负荷的用脑了。

如果对自己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等一下……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减少我脑力的使用量?”

在无线脑机的状态下,徐佑的大脑会默认动用最强的脑力,以让徐佑的脑电波可以最大程度的扩散开来。

但其实,即使徐佑稍微降低一下脑电波的强度,也应该不会对无线脑机的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徐佑开始尝试着,减少自己脑力的投入。

刚刚开始主动进行这样的调节,徐佑还无法很好的掌握其中的尺度。

稍有不慎,就会因为自己的脑电波强度太弱,而断开了与算经的连接。

经过多次的尝试、反复的练习之后,徐佑总算可以稍微自如的控制脑力的投入了。

“按照电磁波强度的公式的话……应该是我距离算经越近,需要的电磁波强度就越弱。”

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脑力,去同时完成大脑仿真模拟的工作。

徐佑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在无线脑机的连接中投入的脑力。

又是经过多次的练习,徐佑可以保证自己在与算经进行稳定连接的同时,还盈余一部分脑力。

在这种状态下,徐佑终于有勇气尝试,去同时开启两种状态了。

“开启大脑仿真模拟状态!”徐佑在心中呼喊道。

徐佑知道,如果自己剩下的脑力,不足以同时开启两个状态的话。

系统是不会给自己任何的回应的。

除非徐佑强行超负荷使用自己的脑力,系统并不会去迫使徐佑过度用脑的。

令徐佑感到欣喜的是,自己真的成功的同时开启了两种状态。

此时,徐佑的系统活力值的消耗,也达到了每小时6点。

因为在每种状态中,徐佑都没有使用自己全部的脑力。

这让徐佑无法发挥出每种状态的全部功能。

但这,已经足够让徐佑可以使用算经这更加强大的算力,去加快自己仿真模拟的速度了。

从两种状态中跳出来之后。

徐佑的嘴角上,扬起了一抹笑意。

能够同时拥有这两种状态的加持,徐佑可谓是如虎添翼。

想要解决258K超导材料的制备问题,已经不像是之前那么遥远了。

因为像材料制备这种,并非是纯计算、建模的知识,想要让人工智能直接学习,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徐佑自己去完成这庞大知识量的学习了。

徐佑找到崔颖,向崔颖交代了自己的任务。

“崔老师,我需要麻烦你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帮我搜集所有能搜集到的,有关材料的资料,特别是材料制备上的资料。另外,申请在蓟京召开一场有关材料的学术会议,邀请所有能够请到的世界材料专家。”

这个时候,徐佑必须要尽自己所能,去丰富自己在相关领域上的知识量。

不仅要单纯的汲取知识,更是要与行业内的专家进行交流。

第431章 我一定会让你回来的

跟随徐佑的这几年,崔颖还是第一次见到,徐佑如此郑重的交代给自己一项任务。

“好的,徐老师,我一定会安排好的。”

想要搜集相关的学术资料,还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不过,想要在蓟京办一场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就没有那么的简单了。

如果是和我们处于同一个学术联盟的学者们还好。

那些西方的学者,多半都是不会过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崔颖都必须尽力去完成徐佑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通过详细的考证,崔颖找到了那些世界排名前列的材料专家。

让崔颖也没有想到的是。

排在前列的材料专家们,有很多都是华人。

这些华人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加入了米籍,或是在国外进行相关的工作。

即便如此,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祖国做出着贡献。

崔颖借助上面的帮助,联系到了这些科学家,并询问他们是否有愿意前来做学术交流的意愿。

这些被邀请的科学家们,知道可以与徐佑进行交流之后,很多都对参与学术交流的事情非常积极。

即便因为个人原因,一些科学家无法到场,或是不方便亲自到场。

但他们也愿意通过线上的方式,与徐佑进行交流。

“嗯,线上也可以,只要有机会进行对话,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材料学领域,徐佑自认为,自己还只是处于一个刚刚探索的阶段。

包括德意志的富尔茨等材料专家,都要比徐佑在该领域更加专业。

令徐佑有些意想不到的是。

自己的父亲徐洲,也成功入选了世界顶级材料专家的队伍,并受邀前来参加这次的学术会议。

徐洲在这几年中,优秀的成果不断涌现,终于让自己彻底迈入了国内顶级材料专家的队伍中。

不仅在《Nature》、《Science》等国外顶级期刊上发布了论文,更是在蓟大核心期刊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布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要知道,现在想要在蓟大核心期刊上发论文,从难度和影响力上,都是要超过《Nature》、《Science》等国外顶级期刊的。

越来越高的影响因子,让蓟大核心期刊的竞争非常激烈,想要在上面发一篇论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徐老师,学术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已经定好了。这些是我帮您搜集到的资料,暂时整理了这么多,您可以先看着。”

崔颖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这些资料,因为数量太多,甚至没法全放在书桌上,只能将一部分资料堆在地上。

“好的,崔老师,麻烦你了。”

“都是我应该做的。”

待崔颖离开后,徐佑独自扫视着这满屋的书籍资料。

这是徐佑第一次,同时与这么多的书籍共处一室。

甚至在徐佑上学时,用行李箱从图书馆往回拉书时,也不曾如此夸张过。

“终于又可以放肆的学习了啊!”

自从徐佑在蓟京大学留校,成为教授之后。

已经很少再像上学时一样,能够心无旁骛的去学习知识了。

工作之后,徐佑必须要把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才行。

这一次,正好借助着与算经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徐佑能够找到学生时代,那种单纯为了享受知识而学习的感觉。

“开启深度学习状态!”

刚刚完成学习等级提升的徐佑,已经可以让自己获得了七倍的学习效率。

再加上心流状态的提升,徐佑的效率,甚至要达到正常的十倍还不止。

这些堆积如山的书籍资料,被徐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消化着。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