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98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而徐佑,则是整个项目的发起者,项目中真正的核心人物。

“各位专家大家好,很高兴我们今天能在这里见面。”

面对台下的院士、教授们,徐佑依然十分镇定,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

这里面,有徐佑曾经仰望着的韩书斌等人,也有王相武、乔森这样,徐佑之前的恩师。

但现在,徐佑已经成为了这些科研大佬的领导者。

“之前海岛人工智能的成功,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海岛人工智能不仅在围棋上,战胜了曾经叱咤整个棋坛的阿法狗,更是在医疗领域中,成为了帮助数亿人解决医疗问题的AI医生。”

“这些,并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终点,而只是它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还要创造出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在科研、医疗、能源等领域,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项目的命名上,徐佑也并不是随便起了个名字,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之前的“九章”,还是“海岛”,其实都属于《算经十书》中的一部分。

徐佑希望,我们能够重振当年的辉煌,并在计算上创造一个新的高峰。

“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有非常高的计算速度,更是要像人类一样去学习、分析问题。人类在未来的科研中,将更多的起到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人工智能则会作为执行者出现。”

在讲解的过程中,徐佑不只表现出了自己丰富的学识,也显现出了自己的大局观与科研前瞻性。

台下的各位专家们,在会上也是连连点头,对徐佑的种种思想表示着惊叹。

第411章 谁才是真正的科技霸主

会议结束的时候,徐佑单独找到韩书斌,和韩书斌交流一些更具体的计划。

为了避免韩书斌乱想,徐佑觉得有必要先跟韩书斌解释清楚这次立项的事情。

“韩院士,其实‘算经’项目跟‘海岛计划’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项目。下一代人工智能,很可能依托于的就是海岛二号量子计算机。”

韩书斌笑着摆了摆道:“徐教授,你不用顾虑这么多的。不管算经项目是否用到海岛系列的计算机,我们团队都会全力以赴,为项目提供最大的支持的。毕竟不论是九章还是海岛,都是算经的一部分嘛。”

韩书斌的话一语双关,不仅表示了算经十书之间的关系,也表示了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

徐佑现在的地位,完全在韩书斌之上了,韩书斌不论如何,都需要全力去配合徐佑的。

与韩书斌认识这么久,徐佑非常了解韩书斌的为人。

徐佑那些对海岛计划提供的成果,韩书斌都无一例外向上进行了提交,哪怕这些成果最后有没有应用。

在徐佑想要学习更多的工科尖端知识时,韩书斌也是主动提出,可以让徐佑去国科大进行学习。

“韩院士,您觉得未来哪个量子计算机方向,更适合作为人工智能的载体呢?”徐佑问道。

对于徐佑的这个问题,韩书斌也是思考了良久,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按照现有的体系来说,超导量子计算机是最成熟的。从长远上来看,光量子计算机拥有更高的上限。除了这些之外,离子阱量子计算、拓扑量子计算等等,也都有它们自己的优势。具体哪个方向是最优解,现在我也无法给出标准的答案。”

在量子计算领域,如今确实还处于一个乾坤未定的阶段。

不过,徐佑从韩书斌的话中,还是听出来了韩书斌的意思。

韩书斌看似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想法,但韩书斌也说得很明显了,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机,肯定是最有搞头的。

加上徐佑等人在超导领域上的不断突破,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运营成本,已经要比之前少很多了。

如果远光再放远一些的话,那就是光量子计算机。

之前徐佑已经成功解决了光量子芯片的编程问题,开发出了可以用于手机的龙芯G1芯片。

如果能够研发出性能更强劲的光量子芯片,兼顾计算速度与可编程两个方面,那光量子计算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方向。

至于其他的方向……

现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超导量子的研究得那么广泛。

十年甚至二十年,也很难进入到应用,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好的,韩院士,我明白了。具体的计划我们之后再制定吧,有什么想法我们随时联系。”

这个时候,徐佑也没有急着选择去确定方向,想要再仔细的权衡一下利弊。

……

这一天,从大洋彼岸传来了一个消息。

由IBM公司研发的最新超导量子计算机——秃鹫,正式发布了。

秃鹫拥有高达1121个量子比特,在计算能力上,是与海岛量子计算机同一个级别的量子计算机。

与此同时,因为它们是研究方向相同,秃鹫也是可以进行编程的。

IBM声称,秃鹫所使用的,是当今全球最强的量子计算线路图。

接下来,IBM将打造以量子计算为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并将继续开发拥有更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预计三年之内,IBM将实现“万级”的量子比特容量。

这一次秃鹫的发布,很明显就是为了对标海岛量子计算机的。

这个消息,也让大洋彼岸的网友沸腾了起来。

“我们的秃鹫,应该比他们的海岛要更强吧。我们终于要夺回属于我们的量子霸权了!”

“让我们的秃鹫和他们的海岛比拼一下,看看到底谁才是地表最强的量子计算机!”

“我现在还怀疑,海岛量子计算机是否真实存在。在海岛的大箱子里,不会装着一个棋手,在和我们的阿法狗下棋吧?我宁可相信他们的人有那么强的算力,也不相信他们能做出这么强的量子计算机。”

徐佑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徐佑利用能够得到的信息,对秃鹫量子计算机的算力进行分析。

通过大脑仿真模拟的技能,徐佑基本测试出了秃鹫的运算能力。

“跟海岛比,稍逊一筹,不过它们基本是在同一水准的量子计算机了。”

徐佑的表情有些严峻,他也没想想到,白头鹰这么快就能追上我们的技术。

这个世界科技霸主,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照这样下去,下一代超导计算机,我们也许并不占什么优势啊。”徐佑感叹道。

徐佑知道,在量子领域的整体实力上,白头鹰肯定是要强出一些的。

既然他们已经突破了一千量子比特,距离达到“万级”的量子比特,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行,想要真正掌握量子霸权,还是得从光量子的方向着手啊。”

在量子计算领域,徐佑并不满足于,我们的科技是与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的。

毕竟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价值实在是太大了。

包括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量子计算都会贡献重要的作用。

甚至,对核爆炸模拟、油藏模拟、极端天气预报这些复杂的任务,也都需要量子计算机极强的运算能力。

确定了自己的这个决定后,徐佑联系到了韩书斌,说明了自己的这些想法。

“韩院士,我的计划是,海岛二号量子计算机,继续维持之前的方向不变,走超导量子的路线,并尝试与超级计算机协同工作。而算经项目,则走光量子的方向,力求实现最强大的计算速度。”

“明白了,徐教授。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信我们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实现巨大的突破的。”

第412章 那种恐惧感又回来了

海岛二号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接近一半,距离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问世,也不会有太长的时间了。

不出意外的话,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领域上,我们将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而光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则有希望大大提升量子计算速度的上限。

有了之前龙芯G1成功的基础,徐佑对于这项研究同样充满了信心。

做出了这些决定之后,徐佑再次召集“算经”项目组的成员,来到蓟京大学,召开了又一次的会议。

会上,徐佑阐明了项目的方向,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计划,完成了任务的分配。

王相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将在“算经”项目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方便韩书斌及其团队在蓟京大学的研究,徐佑也特意安排崔颖,帮他们在蓟京大学家属院留好了临时的房间。

如果工作进行的太晚,他们就可以直接住在蓟京大学校园里了。

安排好各项工作后,大家都进入到了紧张的研究状态之中。

想要制造出高性能、高应用价值的光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光量子芯片的问题。

光量子计算机所要用到的光量子芯片,与伏龙手机使用的龙芯G1,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龙芯G1虽然是一款可编程的光量子芯片,但为了能够编程,徐佑在研发的时候,也不得不牺牲了芯片的计算能力。

大大的简化了光量子芯片线路的复杂程度,缩减了线路的规模。

同样的方法,直接用于光量子计算机,肯定是行不通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佑和韩书斌、王相武等各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起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徐老师,随着集成光量子芯片线路的复杂程度、以及规模的增加,对光量子芯片上的移相器的标定,是一个非常一个棘手的问题。”

王相武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目前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之前在研究龙芯G1的时候,我也是为了避开这个问题,特意对光量子芯片的线路进行了简化。”

而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这注定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大脑仿真模拟的技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徐佑努力的获取着能够得到的一切资料,并在深度学习状态下,反复的进行着思考。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能够对移相器完成标定工作啊。”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光量子的高保真度。

在实际的光量子芯片线路中,移相器是采用多个级联的模式,徐佑同时对多个移相器进行标定。

在这之前,徐佑需要先解决单个移相器的标定问题。

深度学习状态下,徐佑通过一系列的推导,推出了多模干涉耦合器的传输矩阵。

徐佑找到赵为佳,向其安排着接下来的工作。

“赵老师,我们需要搭建一下这个光量子线路,对移相器上的电流进行验证。”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