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5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好不容易在6班拥有了可以上课自学的特权,徐佑可不想去什么奥赛班。

“秦老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四中的年级第一,应该就在我们6班吧?”

秦川没想到徐佑会用这样的方式回应自己,一时愣在原地,不知该怎样反驳。

徐佑转身离去,只留给了秦川一个背影。

回到教室之后,胡书城赶紧向徐佑问道:

“怎么,要去参加数竞集训了吗?”

“不去,先忙完物竞再说,数竞也就抽空去考个试。”

听到徐佑的回答,胡书城这才放下心来。

“牛啊徐佑,之前还没有学生敢拒绝秦川呢。现在你是四中数竞唯一的希望了,就算你不听他的,秦川也不敢说你一句不好。”

就凭徐佑刚才的态度,真把数竞直接放弃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秦川也只能顺着徐佑来,毕竟还指着徐佑来拿名次的。

在休息的时候,胡书城给徐佑讲了一些奥赛班的事情。

从他们那届开始,四中正式成立了奥赛班。

为的是让一些单科特长生,能够通过竞赛获得进入高校的资格。

同时,学校拿到更多的竞赛奖,也对之后的招生有很大的帮助。

学校特别为奥赛班配备了一套专业师资团队。

像高尚老师,就是四中从其他高中挖来的名师。

而秦川老师,教学水平则没这么高,据说是通过一些关系,才拿到的这个位置。

像这次四中数竞队,除了徐佑之外,仅仅拿到了三个省三,与秦川的教学水平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徐佑,你要是真想好好冲击数竞,最好还是别请教秦川了。我认识几个搞数竞的朋友,可以帮你问问看,能不能介绍老师帮你指点一下。”

“嗯,等考完物竞复赛再说吧。”

……

9月19日,物竞复赛终于开始了。

通过这些天的魔鬼训练,徐佑的物理水平,再次有了大幅的进步。

【物理:120→168↑】

因为单科评分100分,就相当于高考满分的水平。

徐佑也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物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大致估计着,至少应该不会比物理专业的本科生差太多吧。

徐佑还记得,自己在刚刚接触复赛题目时,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硬把一道大题解出来。

但现在,徐佑已经完全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一道复赛题目的解答了。

上午9点,考试正式开始了。

物竞复赛的题目非常规整,八道大题,每道题都是40分的分值。

只是,虽然看起来题目数量很少,但题量其实很大。

每一道题,都有上百字的文字描述,以及十个以上的物理量。

可以说,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想做出一个小问,都是非常困难的。

徐佑拿到卷纸后,快速的看起题目来。

“一(40分)、如图a,旅行车上有一个半径为R的三脚圆凳(可视为刚性结构),三个相同凳脚的端点连线(均水平)构成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凳子质心位于其轴上的G点。半径为r的一圆筒形薄壁茶杯放在凳面上……”

这是一道力学题目,难点在于考察的是对一个立体结构的三脚圆凳,进行受力分析。

像普通的高中力学题,绝大多数都是平面受力分析。

即使涉及立体,也只是较简单的立体,不会涉及太过复杂的数学知识。

但这道题的第一问,竟然不是一个物理学问题,而是一个数学问题。

“(1)为了使茶水杯所盛茶水尽可能多并保持足够稳定,杯中茶水的最佳高度是多少?”

很多同学在看到这第一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懵了。

这第一问,明显是一个立体几何的题目啊。

这真的是物竞考试吗?

自己该不会是进错考场了吧?

当然,在物竞上,用到各种数学知识也并不稀奇。

对于徐佑来说,这种题真的太简单了。

仅仅读完了一遍题目,徐佑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解法。

第028章 这位考生,你为何发笑?

“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根据重心公式,求出茶杯重心的位置。”

对于兼顾数竞的徐佑来说,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过于基本了。

不出一分钟,徐佑就求出了在该坐标系下,茶杯重心的坐标。

“只要让茶杯重心高度,最接近凳面就可以了。”

三分钟的时间,徐佑就算完了第一问。

第二问,涉及到了对立体物体的受力分析。

徐佑很快确定了切面,将之转化为平面受力。

并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力矩平衡等条件,列出了一个个式子。

“联立7式,10式,11式,就可以求出最终力的变化量了。”

不到十分钟,徐佑便完成了第一题的全部过程。

按照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计算,留给每道题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出头。

徐佑这样的速度,给这场考试开了一个好头。

这就是复赛难度的关键所在。

很多题目,如果给考生足够的时间,可能都是可以做出来的。

但难的就是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作答。

在徐佑做完第一题的时候,有的同学才刚刚开始建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求出重心高度。

这跟他们的数学知识不够扎实,有很大的关系。

本来在正常高中学习之余,能有时间准备一科的竞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有几个学生能像徐佑这样,能够同时把两科竞赛都准备得很充分的。

第二题,一个比较简单的几何光学题。

当然,是对徐佑来说。

用等光程性就可以做出来,算是比较套路的题目。

三、四题难度也不算大,只是计算量稍微大些,徐佑每道题也没有超过二十分钟的时间。

五题六题题目明显开始变得长了,不仔细看,有种IPhO和APhO的既视感。

比如第五题,有激光制冷的概念,一般只有IPhO和APhO会这样出题。

当然,如果仔细读完题,就会发现。

激光制冷在里面也不过简单带过,主要考察的还是光的多普勒效应,以及共振吸收。

做完了前六道题,徐佑看了眼时间,还剩下了一个多小时。

这样的速度,甚至比徐佑计划中还要快一些。

可以给徐佑足够的时间,去冲击最后两道大题。

这最后的两道大题,也往往是最难的两道。

其他的同学,快一点儿的,已经做到了第五题。

慢的,才刚刚开始第三题的作答。

而且,还不包括一些跳过的部分。

当然,复赛依旧有很多同学,已经彻底被题目击溃,选择提前退出考试。

他们只能遗憾的承认,竞赛并不是属于他们的战场。

他们也不过是普通高中物理稍好一些而已,还是安心回去准备高考吧。

“第七题,其实也并不是太难啊。”

一道动力学的问题,主要考察刚体受力分析。

思维难度中等,只能说计算量稍微大一些。

三个小问,徐佑前前后后列出了二十多个式子。

虽然物竞是可以使用计算器的,但有些较简单的计算,徐佑直接自己笔算出来了。

这也是徐佑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

除非是特别大的数,或是特别难解的方程,笔算可能比计算器要方便一些。

二十五分钟的时间,徐佑完成了第七题的全部过程。

剩下四十多分钟的时间,解最后一道题,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压轴题,一道动力学的电磁感应问题,需要考生自己设出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

题目本身没有太大创意,难点还是在于过程比较繁琐,计算量比较大。

不过,在三十分钟的时间后,徐佑还是顺利的完成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