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41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连楼嵩自己也没能坚持几口,成为了饭桌上的一道失败品。

吃完了饭,大家都主动去收拾桌子,没有把这些家务活都留给徐佑和陆知瑶。

“老胡,今晚你就住这吧。”徐佑说道。

“不了,我一会儿还要回蓟航,跟几个同学已经约好了,就不打扰你们了。”

胡书城执意要走,徐佑也不再强行挽留。

送走了大家后,房子里只剩下了徐佑和陆知瑶两人。

刚刚的聚会,气氛一直都很好。

陆知瑶也很喜欢徐佑的这个几个朋友。

只是,当大家都已经小有成就时,陆知瑶还只是一个大四的学生。

相比之下,陆知瑶确实显得普通了一些。

这让陆知瑶感觉心里有些自卑了。

“我跟你们相比,是不是太差了?”

听到陆知瑶突然提出来的问题,徐佑也是有些没有想到。

“楼嵩和林诗都发了几篇论文了,罗文坤成为一个大企业的董事长,胡书城也成了航天系统的工程师了。只有我,还在念大四,连本科都没有毕业。”

听着陆知瑶的感慨,徐佑下意识的想去说,他们都是那种非常少见的天才,不必去和他们相比。

但徐佑转念一想,这样说并不合适。

有一种“你的能力比不过他们,就接受这个事实吧”的无奈感觉。

徐佑快速思考了一番后,说道:

“你平时不是都想得很通透嘛,怎么这次突然想不开了?当时我心情不好,你劝我的时候,我都感觉你是世界上活的最明白的人了。”

“当局者迷嘛。劝得了别人,劝不了自己。”陆知瑶低声说道。

情商颇高的徐佑,知道此时需要自己化身为陆知瑶的心理导师了。

“你看刚才,楼嵩都把菜做成这个样子,他自己不还是吃得很高兴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楼嵩的烹饪技术,和讲笑话的水平一样的糟糕。罗文坤这个人,浮夸得不得了,当时我们物竞集训,他居然是戴着大金链子小手表来的。”

听着徐佑的爆料,陆知瑶似乎突然来了兴趣。

“还有呢?”

徐佑心说,自己平常可不是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

这次为了哄陆知瑶开心,就豁出去了,以后下不为例。

“林诗在高中的时候,被封为是物理女王,自己还挺喜欢这个称呼的,她的本子上都写着The Physics Queen。像胡书城的,就更离谱了……”

第325章 纳米尺度的模拟

“胡书城?快说说!”

“当时在物竞省队,我和老胡不是住在一起嘛。我们房间里有卫生间,老胡一般不在房间里上大号。因为他……”

徐佑将这个原因告诉了陆知瑶,陆知瑶听完,竟也是一脸兴奋的表情。

“还好老胡没有住我们家,要不然的话,还真是尴尬啊。”

“没事儿,早上早点起来就好了。我当时每次都保证,在他起来之前,我就已经用完卫生间了。”

“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小心思啊。”陆知瑶撇了撇嘴。

“没办法,为了集训能保证更好的状态,不能被一些毒气所影响到嘛。”

听了徐佑的这番爆料,陆知瑶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

见自己的心理疏导工作颇有效果,徐佑继续说道:

“其实我自己也一样,在高二的时候,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可能平时你都不会注意到我。当时你在我的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当然,现在也是。我相信,瑶瑶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哲学家。所以根本不需要有这些情绪,你就是最优秀的。”

“徐佑,有你真好。”

陆知瑶知道,徐佑的话一定有安慰自己的成分。

但听起来,就是很让人舒服。

能够有人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让自己变得开心。

陆知瑶真的感觉非常知足。

……

偶尔的聚会之后,徐佑继续着每天的科研工作。

在罗文坤的帮助下,徐佑得到了大量有关EDA的内部资料,开始对这些尖端的知识进行着学习。

此时,在徐佑的手中,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科研项目。

但对于徐佑来说,这些并不是什么压力,反而给了徐佑满满的动力。

在深度学习状态的加持下,徐佑每天拥有着别人数倍的时间。

这让徐佑有足够的精力,去同时兼顾多个科研项目。

相对于手里只有一个项目,徐佑更喜欢这种多个项目共同进行的感觉。

当一个项目进入瓶颈状态中时,徐佑还可以把整个项目放一放,转换一下思想,把精力先放在其他项目上。

通过这样的思想转换,往往让徐佑能够有更加开阔的思维。

再回过头来,之前项目的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为了能让伏龙科技的下一代手机早日发布。

徐佑将很多业余时间,都放在了EDA工具的研究上。

经过几天的学习,徐佑完整的了解了,想要研发一套新的EDA工具,需要多大的难度。

看似只是一个软件而已。

但里面,却包含着系统设计与仿真,电路设计与仿真,印制电路板设计与校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验证和测试,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等等多项技术。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EDA工具的可靠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仅是研发出一套软件就可以了,还需要保证芯片设计公司、晶圆厂等多方,能够达成高度的信任与合作。

因为在芯片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只有EDA工具具备高度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制造出来的芯片,能够达到理想的良率和性能。

为此,徐佑抽出部分时间,和罗文坤一起,来到了晶圆厂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伏龙科技的芯片设计工程师进行了多次的交流。

在理论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下,徐佑终于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研发一款EDA工具的能力。

其实总结一下的话,研发EDA工具的最大难点,就是理论的器件模型,和实际工艺结果相互之间的验证。

需要在EDA工具中,完美的完成热和电的仿真。

现在芯片的工艺制程,已经达到了nm级。

想要在这个尺度下,完美的对热和电进行仿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有了足够的理论和经验支持,徐佑相信,自己可以在大脑仿真模拟中,完成对这种微观状态下的完美仿真。

待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徐佑调整好状态,准备开始进行大脑仿真模拟。

为此,徐佑特意和崔颖交代,自己可能要在家里工作几天,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的话,就不要打扰自己了。

徐佑对陆知瑶也解释了一下,自己在房间里工作的时候,可能会进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之中。

陆知瑶早就知道,徐佑有时候会陷入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状态中。

陆知瑶一直以来,对给徐佑留有非常足够的空间,自然是不会对此有什么异议的。

吃完早饭,解决好了个人问题后,徐佑打开系统界面,在心中默念道:

“开启大脑仿真模拟!”

随即,在徐佑脑海中,出现了那个拥有无限体积的空间。

徐佑集中注意力,在这个空间中,构造着一块芯片,从无到有的设计、制备流程。

从最开始的硅晶圆,到最后完成芯片的封测,大大小小几十个步骤,在徐佑脑海中来回的浮现。

渐渐的,徐佑越发完善了所有的细节,让这些过程,与真实的过程别无二致。

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里面涉及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

即使脑力强大如徐佑,在大脑仿真模拟状态的辅助下,也是反复模拟了很多遍,才让这些细节得以完善。

趁着状态正佳,徐佑将视界不断的扩大。

在不断的放大之下,徐佑脑海中的空间,已经达到了纳米尺度。

在这样的状态下,徐佑甚至可以看见芯片上一个个只有几纳米大小的晶体管。

徐佑努力着,让自己的大脑保持住这样的状态。

如果是之前,没有正式获得大脑仿真模拟这项能力的时候。

且不说徐佑根本难以在大脑中完成这种高精度的模拟。

即使强行达到类似的状态,也会因为用脑过度,随时面临大脑崩溃的危险。

而现在,徐佑就算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整个大脑并没有陷入超负荷的状态中。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徐佑需要在这样微观的尺度下,重现整个芯片设计、制备的几十个步骤。

只有这样,徐佑才能完整的将这些过程仿真出来,再翻译到电脑程序中,研制出一套新的EDA工具。

第326章 此刻,我们必须孤注一掷

想要完成所有的这些仿真模拟过程,需要有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才行。

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一定要有极其强大的基础。

好在,这些都是徐佑非常擅长的学科。

在脑力极佳的状态下,徐佑完美的将流程中每个细节,展现在了自己大脑的空间中。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