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38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那这项技术,除了监测病人的各项指数之外,对病人的治疗会有帮助吗?”

“现在来看,主要的应用还是在监测上面。但其实,对于一些患病比较严重的病人来说,监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了。能够及时准确的监测病人的各项生理体征,有时候甚至要比治疗还要重要。”

“这么说,我也算间接的救死扶伤了?”徐佑笑道。

“当然了。而且据我的判断,这项技术在未来,可能不只有监测的应用,也完全可能应用在治疗上面。”

从小到大,徐佑从来没有想过去当医生。

不是徐佑不想救死扶伤,只是徐佑单纯不喜欢这个工作罢了。

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去为医疗行业做出贡献,徐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

第320章 永远的五十年

两人完成了关于这种柔性电子材料的交流工作之后,巩瑞并没有马上离开。

“徐教授,我个人有一个不情之请。”

这个时候,巩瑞突然说道。

“巩教授,您说。”

徐佑并不知道,巩瑞这个医学院的教授,会对自己有什么请求。

“徐教授,如果您的时间还算充裕的话,以后能不能与我们医学院进行一些合作?以徐教授的能力,一定会对我们的医疗事业,做出巨大的帮助的。”

徐佑闻言也笑道:“当然了,如果我有这个能力的话,一定会尽我所能,去为我们的医学研究尽上绵薄之力的。”

徐佑非常庆幸,能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与医学领域产生交集。

医学对于人类文明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徐佑多么忙碌,都愿意抽出一些时间,放在与医学相关的研究上。

将巩瑞送走后,崔颖来到了办公室,对徐佑说道:

“徐老师,乔老师说有时间的话,想过来和您谈一些事情。您看看,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

徐佑心说,这才刚谈完一个事情,下一件事情就要无缝衔接了。

“做个教授,还真是不容易啊。”

虽然心里抱怨了一句,可徐佑也知道,乔森找自己肯定不会是什么小事儿。

徐佑也顾不上休息,赶紧说道:

“崔老师,那就赶快把乔老师请过来吧。”

“好的,我这就去通知乔老师。”

没过几分钟,乔森便来到了徐佑的实验室。

乔森平时一直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而这一次,徐佑仅从乔森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事情应该并不简单。

“两位老师先聊,我去给二位老师泡茶。”崔颖说道。

“崔老师,就不用客气了,我和徐老师都是自家人,你去忙你的吧。”

乔森冲崔颖摆了摆手,徐佑也给崔颖一个眼神,示意崔颖不必客气。

崔颖离开之后,乔森说道:

“徐佑,我知道你挺忙的,但是有两个重要消息得跟你说一下。第一个消息,202K的高温超导材料,已经完成了一些生产和制备技术的突破,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量产了。”

听到这个消息,徐佑也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太好了,是舒尔茨的方法起到作用了吗?”

“没错,舒尔茨对150K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确实也可以应用到202K的超导材料里面。当然,其中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不过我们都已经解决了。未来这项技术,将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应用了。”

由于202K的高温超导材料,它的超导临界温度高于干冰的升华点,可以用干冰作为制冷剂。

在超导的成本控制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第二个消息,因为202K高温超导材料的成功,国家将开展一个新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常的重大,是与可控核聚变有关的。”

“可控核聚变?”徐佑惊叹道。

徐佑知道,想要彻底解决能源的问题,可控核聚变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

要是真的能把可控核聚变给做出来,那我们可能再也不会为能源而发愁了。

“没错,我们在超导领域已经实现了新的突破,这对于可控核聚变的意义也非常的大。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就要用到磁约束装置。为了维持一个稳定的磁场,我们一般都会用到超导线圈的。”

这个道理,徐佑当然也是明白的。

如果能够更容易的实现超导,相当于大大降低了可控核聚变的成本,增加可控核聚变发电的效率。

“乔老师,这一次,我们是要开展一个新的可控核聚变项目,还是在之前项目的基础上,帮助进行研究?”

徐佑知道,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有关可控核聚变的项目,而且并不只一个。

如果从头再开展一个新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话,成本和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据我所知,这一次的项目,是由我们蓟大的核物理专家,邓福院士负责的。可能只是针对一些理论进行研究,也可能会重新开始一个新的项目。具体还是等开会的时候细说吧。”

对于邓福院士,徐佑也是早有耳闻。

这些年来,邓福的荣誉、研究成果数不胜数,在核物理上,可以说是全华夏最顶级的专家了。

之前因为研究领域上并没有交集,徐佑还没有机会和邓福交流过。

这一次,徐佑终于有这个机会了。

到了会议的日子,徐佑和乔森一起,前往了会议的地点。

因为这次的会议地点就在蓟大校内,让徐佑省去了不少事儿,也不必再提前申请出校了。

来到会议地点后,徐佑终于见到了邓福院士。

“徐教授,你来啦!”

邓福虽然第一次见徐佑,但也一下子就认出了徐佑。

早在徐佑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邓福就已经在关注徐佑了。

“邓院士,久仰久仰!”

徐佑热情的和邓福握起手来。

“徐教授,等会议结束后,我再跟你详谈。”

徐佑和乔森找到位置坐好,不一会儿,会议室的人就快坐满了。

这次,有很多徐佑熟识的人在场,包括在高温超导项目中的邢书平院士等人。

会议时间到,邓福开始了自己的发言。

“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座的各位,都是华夏最顶级的科学家了,这一次,我们希望能凝聚大家的力量,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可控核聚变。”

“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早在90年前,关于可控核聚变的理论就已经成熟了。而在我年轻的时候,业界就在预测,五十年之后便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会说,五十年后就会实现可控核聚变。这五十年,似乎是永远的五十年。”

邓福半开玩笑的说着这个话题,但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非常的心酸。

“不过,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这个永远五十年的魔咒,也许就要打破了。”

第321章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在座的各位专家们,有些是参与到高温超导的项目中的,有些通过一些其他的渠道,了解到了高温超导的进展。

当然,也有部分的专家,并不清楚这个消息,还以为只是那个对外公布的150K高温超导材料。

“我们最新研制出来的高温超导材料,超导临界温度已经达到了202K。这对于实现高效的可控核聚变发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突破。”

听到这话,部分专家才在心里感叹着,我们的高温超导技术,竟然已经如此强大了。

“当然,除此之外,可控核聚变待解决的技术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在座的专家们,合力去解决。”

接下来,邓福列出了多项,目前可控核聚变急需解决的技术。

包括核反应原料的问题、各项工程环节、能够承受高温强辐射的材料等等。

“另外,我个人也觉得,想要通过国际合作去解决可控核聚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还需要把希望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放在那些不值得信任的国际合作伙伴身上。”

对于邓福的这个个人观点,大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目前最大的一个组织,就是ITER了。

ITER,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集结了七方核技术最强大的国家和组织,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走在世界最前线。

但这个组织,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研究进度一拖再拖。

最终能否成功的研究出可控核聚变,仍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ITER之外,我们华夏也已经展开了独立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EAST。这一次,我们的目标,至少是帮助解决EAST尚未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个新的可控核聚变项目,那也是完全可以的。”

会议的后半段,各位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次,徐佑并没有急着说明自己心中的想法。

一方面是因为,徐佑目前对于可控核聚变的了解还不能说十分的详细。

另一方面,有些想法,徐佑觉得还是之后跟邓福单独聊一聊更合适。

反正邓福在开会之前,也已经和自己约好了,会议结束后会进行单独的交流。

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签下了一份保密协议。

像202K高温超导材料的成果等等,都是属于绝密的消息,是一定不能对外透露的。

“徐教授,请跟我来吧。”

将徐佑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后,邓福关上了门,和徐佑单独聊了起来。

“徐教授,关于我们的项目,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邓福问道。

邓福注意到,在刚才的会议上,徐佑并没有怎么发表自己的想法。

“邓院士,您知道,我并不是核物理部分的专家,对于可控核聚变的见解,可能并不专业。”

邓福听完却摆摆手笑道:“徐教授,千万不要这么谦虚,我们都知道,徐教授的才华并不只局限在某些领域上。要不是因为徐教授需要研究的项目太多,这一次的项目负责人,很可能就是你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