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23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软件仿真模拟也是必须要继续研究的。

又是几天的研究,徐佑总算解决了一些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自己的这套材料仿真模拟系统,变得更加的准确了。

软件仿真模拟的结果,与大脑仿真模拟的结果,已经非常的接近。

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徐佑联系到范海胜,说明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徐教授,您已经设计出新型的核反应保护箱材料了吗?”

“是的,已经设计出来了,在仿真模拟中,这种材料的表现,要比之前的材料更加优异。当然,最终还需要陆上模式堆的验证。”

“好的,徐教授,那我们马上开一个会议,规划一下今后的工作。”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非常爆炸性的消息。

这让范海胜愿意推掉手头其他的工作,马上一睹徐佑的最新研究成果。

当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都来到会议室之后。

范海胜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马上请徐佑讲解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徐佑将电脑连接到大屏幕,展示着自己优化后的仿真模拟系统。

将大脑仿真模拟的结果,完整的复制到软件中之后。

这种新型材料的设计便没有了任何疑点。

“目前的压水堆,单堆极限功率值可以达到800MW左右。如果在代号伍上设置两个压水堆,可以支撑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动力要求。而这种新型的材料,也可以在各种条件上,承受住这样程度的核反应,不会导致核泄露的情况发生。”

听着徐佑的讲解,范海胜觉得,离制造出真正的核航母,终于要跨进重要的一步了。

“徐教授,关于这种新型材料,预计制备上的难度高吗?”

“并不算高,因为这是一种复合材料,只是在原有的材料基础上,添加部分钆元素,并调整一下元素的比例。顺利的话,我们可以很快就开始新的陆上模式堆实验了。”

得知这种新型材料的制备并不算太难后,范海胜激动用拳头拍了一下桌子。

“好!我们马上就开展这种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徐教授,这次的工作,也麻烦您负责主导了。”

“当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徐佑答应道。

既然徐佑负责了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研究工作,关于新型核安全保护箱材料的制备问题,徐佑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以徐佑现在的能力,也完全算得上一位材料学专家了。

接下来,徐佑带领团队,进入到材料的制备研究工作中去。

在实际的材料制备和成型工艺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当然,大家对于这些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并通过不断的研究,克服了这一个个困难,完成了材料的制备工作。

总体上来讲,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还是要比那些超导材料的制备容易一些的。

而材料的成型技术,也很快被他们摸索清楚。

完成了新一代核反应保护箱的制作后,新一阶段的陆上模式堆实验,也终于可以准备开始了。

这一次,大家都非常关注陆上模式堆的实验表现。

因为,如果顺利的话,就意味着我们核动力航母,已经具备了建造的条件。

第297章 我们可以准备立项了!

和之前一样,这一次的陆上模式堆实验,徐佑仍然没有被批准前往现场。

因为核反应保护箱更换成了新型的材料,一般来说,一种新型材料,不确定性可能会更大一些。

其中,可能会包含一些隐藏的风险。

因此,在对新材料的工作测试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去保障安全,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在新材料用于核反应保护之前,就先进行了多次温度、压力等测试。

确保了这种材料的强度之后,他们才正式将之用于陆上模式堆的实验之中。

为了检测材料的核反应的适应程度,一开始,核反应的强度控制得比较弱。

经过多次的测试后,核反应的强度也在逐渐加强。

在这期间,新材料的表现一直不错,各项数据显示,这种材料对于核反应的承受能力,以及对于核辐射的隔离程度,确实非常的好。

比上一代材料的表现,确实要高出一截。

之前的材料,在单个反应堆功率达到480MW左右时,材料就已经达到了承受的上限。

而新材料,在同样的功率下,依然良好的承受住了强烈的核反应,核辐射的隔离程度也完全达标。

直到反应堆功率提升到800MW,已经达到单个反应堆的上限时。

新型材料的核反应保护箱,各项数据依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这样的结果,基本证明这是一种更适合作为核反应保护箱的材料。

待陆上模式堆的实验完成之后。

范海胜组织大家,召开了又一次的会议。

会议之前,很多核心成员都得知了这个消息,满面红光的来到了会议室,心情非常不错。

范海胜的心情同样很好,这是代号伍立项以来,范海胜最高兴的时刻了。

待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于会议室中聚齐后。

范海胜开始了阶段性的总结。

“新一阶段的陆上模式堆实验已经结束了。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单个压水堆800MW的功率,而新型的核反应保护箱,很好的承受住了这个强度的功率,对于核辐射的隔离也严格满足要求。”

听着范海胜的话,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

通俗一点说,这次的陆上模式堆实验,圆满的取得了成功。

这对于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座里程碑。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反应堆验证舰的立项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来。

其实根据陆上模式堆的实验结果,徐佑所设计的核动力装置,已经满足了核动力航母所需的条件。

当然,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核动力装置的稳定性。

反应堆验证舰的建造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接下来,范海胜向大家分配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而这一次,徐佑并没有被分配任何的一项任务。

徐佑也没有当场去问范海胜,因为对这个结果,徐佑自己已经是有了准备的。

会议结束后,范海胜单独找到了徐佑,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徐教授,这段时间辛苦您了。您在蓟大那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来的各项任务,就不再劳烦您了。能够解决核动力装置的问题,您已经为代号伍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徐佑心中也清楚,解决了核动力装置的问题后,接下来的问题,相对来说都要更容易一些。

就不需要自己一直在滨城造船厂中跟着了。

“好的,范总,那我就准备回蓟大了。之后如果需要我的话,也随时可以找我过来。预计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从陆上模式堆的成功,到反应堆验证舰的建造,再到最后的代号伍下水,中间仍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但在徐佑完成了新型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后。

整个代号伍的进程,要比计划提前了许多。

徐佑非常期待,代号伍正式下水的那一天。

到时候,徐佑一定要亲自站在代号伍的甲板上,感受一下坐在自己参与设计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结束了这次的任务之后,徐佑被几位滨城造船厂的领导,亲自送到了门口。

其实,要不是因为保密的关系,这些领导都会将徐佑送到机场。

徐佑对此也非常理解,礼节在徐佑这里,从来都不是问题。

回到蓟大之后,校方在内部为徐佑设立了接风宴。

其实校方也并不清楚,徐佑这一趟到底是去做什么了。

但有这样高的保密程度,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也都没有去过问。

在徐佑的个人要求下,接风宴的时间被缩短了很多。

因为,徐佑还有更重要的人要去看。

【徐佑:瑶瑶,我回蓟大了,你在寝室吗?我去你楼下接你啊】

【路之遥:你刚回来挺累的吧,我去找你吧】

【徐佑:不累,那我现在就往你寝室那边走了】

【路之遥:你现在在哪?我也往你那边走吧】

确定了对方的地点后,两人都向对方的方向,双向奔赴了过去。

为了更快的见到对方,两人都渐渐从快步走,到小跑,到奔跑了起来。

很快,徐佑和陆知瑶在一条道路上相遇了。

“徐教授,你终于回来了呀。”

在徐佑成为教授之后,陆知瑶便经常用“徐教授”这样的一个称呼,去称呼徐佑。

这个本来比较官方的称呼,在陆知瑶的口中,却显得非常的有情趣。

陆知瑶期待着,徐佑能够马上牵住她的手。

但徐佑并没有这么做。

而是紧紧的抱住了陆知瑶。

“哎,这里人多,我们先……”

这一次,徐佑并没有再顾忌什么。

“瑶瑶,这些天,我真的很想你。”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