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20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对于徐佑的速度,他们都表示非常的惊叹。

即使是一个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很难完成这样级别模型的设计。

看来,他们所说的,徐佑一个人能够胜过一个精锐的团队,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嗯,初版的数学模型已经做好了。”

虽说徐佑对自己的数学模型非常有信心。

但在模型未经历验证之前,徐佑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些余地。

接下来,徐佑为大家讲解了一些模型中的关键内容。

将模型从头到尾讲一遍,不知道需要多少天的时间。

而仅仅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徐佑也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讲解。

“这里的K值,可根据圆筒传热原理得到。其中的Rw,由管壁导热热阻的公式得出。一次侧工质及二次侧过冷段工质换热为单相对流传热,传热系数按Dittus Boelte公式计算。二次侧沸腾段工质换热为流动沸腾传热,传热系数可采用Rohsenow公式计算……”

作为代号伍的总设计师,范海胜也是竭尽全力,才勉强能够跟上徐佑的思路。

而其他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因为各自负责的任务不同,很多徐佑讲解的地方,他们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

不管大家听没听懂,也都能看得出来,徐佑的这套核动力装置模型,确实非常的不简单。

只是,至于这套核动力装置模型,是否真的可以应用到航母上,这个时候谁也不能下出定论。

“如果我们能够得到漂亮国核航母的实舰数据的话,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核动力装置模型的验证了。可惜,我们并没有他们完整的核航母实舰数据。”

这样级别的数据,各国都是会严格进行保密的。

这时,范海胜说道:

“我的想法是,利用陆上模式堆去验证。如果陆上模式堆没有问题,我们再建造技术验证舰。一切顺利的话,最终再应用到核潜艇上面。”

一个处于理论阶段的核反应动力装置,肯定不会直接应用到核航母上,而是需要多次的验证过程。

其中,第一次验证,往往是以陆上模式堆的形式。

陆上模式堆,作为反应堆技术发展的试验设施,能够用于测试反应堆的整体技术、专项技术,进行新型反应堆及其系统、设备和部件的试验验证。

这也是漂亮国在研究核航母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实验方式。

而建立陆上模式堆的位置,往往是较为偏僻的内陆地区。

毕竟即使是模式堆,也是真正的核反应堆。

一旦核反应堆出现事故,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将陆上模式堆建立在人较少的区域,能够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同时减少可能带来的辐射污染。

与此同时,陆上反应堆的位置,交通最好也不要太落后。

否则的话,运输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徐佑说道:

“我同意范总的想法。我也愿意一起前去陆上模式堆的位置,参与到陆上模式堆的实验。”

听到徐佑的话,会议室中所有人,都是一副诧异的表情。

徐佑,竟然要主动参与陆上模式堆的实验?

这可是危险非常巨大的实验啊!

徐佑现在的价值,可是整个国家的国宝级人物,容不得一点儿的闪失。

“徐教授,我不能让您去往现场。如果您有一丁点儿的闪失,那我们都是负不起这样的责任的。”

现在徐佑的身份,还是一名蓟大的教授。

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并不算是徐佑的义务,而是徐佑自愿参与的。

要是让这个仅有二十岁出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为危险的实验而受到伤害,那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范总,在安全控制上我有十足的信心。如果我自己都不敢去现场的话,又怎么能让其他的操作人员去往现场呢?”

第293章 他们可以,我们也一定可以

徐佑知道,在我们研究核武器的时候,那些伟大的功勋科学家,也都是奋战在第一线的。

这样的研究,如果科研人员不在第一线的话,就无法很好的参与到实验中去,得到最终的理想结果。

理论,是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的。

当然,徐佑也不是真的完全置生死于不顾。

在研究核动力装置数学模型的同时,徐佑已经考虑到了安全的问题。

不论研究是否成功,安全保障肯定是最首要的问题。

对此,徐佑绝对不会有一丁点儿的含糊的。

可范海胜却依然没有同意徐佑想去陆上模式堆现场的事情。

“徐教授,我们相信您一定会保障好安全问题。但作为相关责任人,我们也必须保障好您的安全问题。不论您是否去现场,我们都会保证不会耽误您的研究进程的。您还是待在我们厂里吧。”

徐佑知道自己一个人,肯定拗不过这些滨城造船厂的领导们,也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些人,是真的把我当熊猫一样保护起来了啊。”

在现有的安全保障条件下,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不会出现核泄漏和核辐射的问题。

不过徐佑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确实把徐佑放在这里,他们可以更安心一些。

晚上徐佑回到自己房间时,收到了吴婧发来的消息。

“回来之后,给我回个电话。”

徐佑看到消息,马上给吴婧打了过去。

徐佑本来以为,吴婧是有什么新的事情要给自己安排。

没想到,电话刚一接通,吴婧就对自己一阵批评。

“怎么,觉得自己很厉害了,连核辐射都不害怕了吗?就算你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你不还是一个人吗?你要对你自己的安全负责啊!”

“妈,按照现有的防辐射装置,在保护措施完善的情况下,是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的。那些在核潜艇和核航母上的工作人员,不也都好好的嘛。”

“不一样,那些都是成熟的技术了,我们这才在初级的阶段。更何况,这么多年,全世界发生过多少起核事故了。你要知道,有的工作很多人都可以做,有的工作只有你能做。你如果不好好保护自己,那就是对这个国家的不负责!”

听吴婧这么一说,徐佑也不禁语塞了起来。

“抛开国家的问题,你也是我吴婧的儿子。我不允许你陷入危险之中,如果下次你还有这么危险的想法,就老老实实留在蓟大当老师吧,再也不要参与这些项目了。”

“好的,我知道了,我下次不会了。”

徐佑知道,自己能够参与到高分辨率卫星的项目,和核航母的项目,都离不开吴婧的推动。

为了自己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徐佑也只好在吴婧的面前认怂了。

挂了电话之后,徐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这是在徐佑的印象中,吴婧第一次这样对自己发火。

之前徐佑在考试考得很差的时候,吴婧也并没有对徐佑发过火,更多的是对徐佑的鼓励。

这一次的发火,则完全是因为对徐佑的关心,担心徐佑因此而受到伤害。

不论是从大家上,还是小家上,吴婧都希望徐佑能够好好的。

这让徐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在这之后,大家开始了对模式堆建造的规划,并很快投入到了建设中去。

模式堆的选址,在一处离滨城不太远的、人迹较为稀少的位置。

作为核航母核动力装置的设计者,徐佑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安排着模式堆的建造。

整个核动力装置中,比较主要的部分,包括堆芯燃料元件组件、堆内部件、压力容器顶盖、驱动机构以及堆顶构件等等等。

而其中,堆芯安装是陆上模式堆建设的重中之重。

经过不断的努力,陆上模式堆总算完成了建造的工作。

在第一次的实验之中,模式堆的表现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

之后的测试,渐渐增加了反应的强度。

包括蒸汽发生器产汽压力、一回路堆功率、主汽轮机进汽量等等参数,都在渐渐的增加。

这也是为了核反应堆能达到更好的功率,支撑更大排水量的核航母。

在反应达到一定强度后。

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核安全保护箱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安全上限。

这意味着,如果继续加强核反应的强度后,核安全保护箱,就存在核泄漏的危险。

为了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陆上模式堆的实验马上停止了。

按照粗略的估计,这样的核反应强度,大概只能承受6万吨排水量核航母的动力。

这样的排水量,甚至不及之前代号叁的常规动力航母。

当然,6万吨排水量,已经超过了法兰西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不过,跟戴高乐号去比较,无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行为。

想要真正建造出具有高强度作战能力的核动力航母,满载的排水量,至少不能低于8万吨。

而为了保证航母在使用时的安全,陆上模式堆的测试数据,还应高于这个数据才行。

为此,滨城造船厂的高层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针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商讨了起来。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要从核安全保护箱的材料问题入手,来保证反应堆在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这项技术看起来,似乎在核动力装置中,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却是决定安全的关键。

如果无法保证核安全保护箱的保护能力。

那么即使有再大的核动力,也是无法投入到应用中的。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