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47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而徐佑自己,已经可以坚持跑完十圈,也不会觉得很累。

这段时间的跑步锻炼,让徐佑的体力值达到了120点,精力变得更加的旺盛了。

跑完步后,徐佑和陆知瑶边走边聊着。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我的这个课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最终的结果。可能再过一天,也可能再过很多年,现在看来还是充满未知数啊。”

陆知瑶也知道,徐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一个物理界的未解之谜,其难度几乎无法想象。

“就像你说过的,只要你能享受这个过程,结果其实并不重要。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谁也无法说得清楚。所以还是不要想太多了,无心插柳的心态是最好的。”

听着陆知瑶的教诲,徐佑也深以为然。

“说得也是。实在不行我就再开几个新的课题吧,最后的这个公式,也不是靠堆积工作量就可以解决的,一切就顺其自然好了。”

将陆知瑶送回寝室之后,徐佑回到了自己租的房子里。

洗完了澡之后,徐佑只觉得状态特别的好。

不知是因为跑步带来的效果,还是陆知瑶对自己的哲学教诲起到的作用。

“要不,再尝试一下去解决那个问题?”

其实晚上去想这个问题的话,徐佑担心大脑会太过兴奋,之后可能会难以入睡。

但这么好的状态,徐佑也不想浪费了。

徐佑坐在椅子上,紧闭双眼。

那些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所有的推导过程,徐佑已经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

此时,仅仅通过在脑海中思考,甚至会比动笔推导的效果更好。

打开深度学习状态之后,徐佑的脑海中,飘散着各种实验数据、微观的结构图、推导过的公式等等。

晶体结构、能带结构、电子相图、超导能隙、谱函数、非费米液体、量子自旋液体……

这些徐佑做过的分支课题,其中包含的所有数据,都在徐佑的脑海中,不断的飘散着。

不知不觉中,徐佑便进入到了心流状态之中。

随着徐佑逐渐进入状态,那些脑海中的各种信息碎片,突然开始慢慢的拼接起来。

徐佑的脑海,就像星空一样的宽阔无际,那些信息碎片,也像星星一般不可计数。

但徐佑却可以通过某种难以名状的能力,去找出各个信息碎片之间的联系,将它们逐渐拼接到一起。

渐渐的,那些零碎的信息碎片,逐渐拼接成型。

一切,开始变得清晰了起来。

除了这星空一般的场景之外。

徐佑的脑海中,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公式的推导。

成型的信息碎片,与公式推导之间,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联系。

不知过了多久。

这些信息碎片,终于完整的拼接到了一起。

与此同时,徐佑的公式,也完成了最后的一步推导。

“终于……成了!”

随着徐佑的一声呼喊。

徐佑从心流状态中跳脱了出来。

而刚刚脑海中的整个公式推导过程,依然清晰可见。

趁着现在记忆犹新,徐佑赶紧把刚才的推导过程,完整的复述在了纸上。

写完了推导过程,徐佑又仔细察看了一番。

“没有问题,就是这样!”

在正常的状态下,徐佑依然能够理解自己刚刚的推导过程。

只是,刚刚的那种状态,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高温超导的机理……我终于解开了啊!”

想到这,徐佑的心情激动不已。

即使目前这个理论并没有经过任何人的证实。

但徐佑依然有信心,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安全起见,徐佑又将整个推导过程,在电脑中复述了一遍,保存了起来,并同步在U盘之中。

这样一来,应该就不会担心把推导过程弄丢,然后忘记了。

兴奋之中,徐佑一个晚上都没怎么睡。

第二天早上,徐佑早早醒来,依然感觉精力充沛。

体力大幅提升之后,徐佑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变得更少了,即使只睡几个小时,依然可以恢复满格的精力。

这一次,徐佑也顾不上时间太早的问题,直接在微信上,和乔森说明了,自己在高温超导机理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事情。

毕竟是这么大的事情,就算影响到乔森睡觉,徐佑觉得都是值得的。

乔森在看到徐佑发来的信息后,也是非常的激动,马上约徐佑来到实验室,当面探讨这个问题。

“所以说,你最后是通过一个公式,来解释的高温超导机理?”

“是的,老师。是通过一个公式,但也不仅仅是一个公式这么简单。”

第189章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昨天晚上,徐佑通过脑海中大量信息碎片的拼接,才终于找到了公式推导的灵感。

只要看到这个公式,徐佑马上能够联想到相应的图像出来。

“听起来就够不可思议的。方便给我看看吗?”

“当然。”

徐佑对乔森自然是毫不避讳的,大方的将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向乔森展示了过去。

乔森看着徐佑纸上的推导过程,眉头不禁紧锁了起来。

“说实话,我有点看不太懂。”

乔森非常努力的,试图去理解徐佑的思路。

即使这样,乔森也只能理解整个过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根本无法彻底明白徐佑的思路。

而徐佑想要去对乔森讲解,却又发现,自己好像也不知道如何去讲解。

没有亲身去经历这些实验过程,并反复的去思考这些实验数据之间的联系的话,是很难理解徐佑的想法的。

“老师,如果你把所有的实验完全做一遍,再去反复思考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的话,我相信你会理解它们的。”

听到徐佑的话,乔森也笑了笑。

“这些实验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重复的。可惜我的能力有限,无法帮你判断这个理论是否正确。我也不建议你再找其他专家去看,毕竟如果看过这个理论的人多了,说不好会出现什么问题。”

徐佑也明白乔森话中的意思。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乔森那样,值得徐佑的信任。

要是真被别人给抄去了,那再解释起来可就麻烦了。

“徐佑,跟你相处这么久了,我对你肯定是有信心的。我建议你把这个成果整理好之后,直接投递吧。估计那些编辑也是无法确定你的理论正确与否的,到时候就让他们决定是否可以发表吧。”

徐佑也倾向于这样的选择,向乔森问道:

“老师,那这个成果的话,投那篇期刊合适呢?”

“影响因子最高的,肯定是《Nature》和《Science》,而且在这两本期刊上发论文,学校给的奖金是最高的。但你的这篇,我不建议投《Nature》和《Science》。因为N/S更倾向于科普类的文章,你的这篇专业性太强了,完全是纯理论,N/S基本不会刊登纯理论的文章的。”

徐佑对于奖金的事情也不是很在乎,毕竟再给徐佑几十万奖金,也没什么什么意义。

“那老师,是不是投PRL更合适一些?”

徐佑还记得,自己在王相武那里做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投的PRL。

“没错,我的建议就是投PRL。PRL算是物理学界真正的顶刊了,发表的科研成果都是非常扎实严谨的。像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引力波探测,当时就是发在PRL上的。而且PRL是letter型的期刊,审稿会快一点,不用像投《Nature》那样,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想到引力波探测的那项成果,徐佑的心情不禁激动了起来。

自己的这个成果,该不会也有希望冲击诺贝尔物理学奖吧。

不过徐佑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连能不能通过审核还不好说呢,想那么远干什么。

之后的日子里,徐佑开始了紧张的论文撰写工作。

像PRL这样的letter型期刊,论文的字数是要比普通的SCI少很多的。

但正因为如此,文章需要非常的短小精悍,要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述清楚。

对于作者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短短的3500个单词,徐佑反复打磨了很久的时间。

直到对这篇文章彻底满意之后,徐佑才将论文投递了过去。

完成了论文投递后,徐佑终于可以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这一课题,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徐佑有些担心的是,PRL的审稿人们,会不会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这一套理论,而将论文打回。

毕竟乔森对于自己的这套理论都无法很好的理解。

PRL的审稿人们,专业能力可能会比乔森更强,但也不会强出太多。

不过,想到现在的自己,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履历,在PRL、N/S上已经发过了多篇文章。

相信那些审稿人们即使无法完全看懂,也不会轻易的去退稿的。

而在投完了这篇论文之后。

徐佑也不打算马上就开新的课题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