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39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并通过再生冷却的准二维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成果。

徐佑所创建的新模型,能够减少计算所需的时间,提高计算的精度。

对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的方案筛选和优化设计,起到非常大的适用性。

徐佑也根据新的模型,设计出了一套更优化的再生冷却结构方案。

在仿真模拟中,能够将冷却效果进一步提升30%左右。

完成了新的研究工作后,徐佑将这一成果告知给了苏义国。

看着徐佑的又一项研究成果,苏义国的喜悦之情写在了脸上。

无疑,苏义国对于徐佑的成果不仅仅感到满意,甚至有些震撼。

有了这些新型冷却系统在,对于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

“徐佑,关于你的这些设计,我觉得非常不错。但具体需要如何实施,我的权限也有限。这样,我把这事情和两总说明一下,看两总怎么批复。”

所谓的“两总”,指的是项目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相比总工程师,权限和地位都要更大一些。

在这之后,苏义国正式向上面提交了徐佑的这两个设计方案,并请求领导对这两个方案进行批示。

国家航天局对此也是非常重视,马上安排多位专家,对徐佑的方案进行着专业的评估。

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估之后。

确定了新的冷却系统的可行性,并决定在内部召开一个临时会议,一起商讨发动机的测试问题。

收到批复后,苏义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徐佑。

“徐佑啊,过几天,包括项目的总指挥杨武,总设计师黄兰等等领导和专家,要来我们肃州卫星发射中心开会。”

听到这个消息,徐佑觉得,多半是和自己设计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有关系。

“苏总工,我要参加这个会议吗?”

苏义国闻言笑道:

“徐佑,你需要做的,可不只是参加会议那么简单。包括之前的发动机涂层,以及最近的液膜冷却系统和再生冷却系统,可都是出自于你的设计啊。你是会上的关键人物,是需要进行发言的。”

听到苏义国的话,徐佑突然感到有些紧张。

这个航天项目的重要性,可是要比海岛量子计算机还要高的。

在海岛计划的会议中,徐佑也只不过是借着王相武的光,进入到会议中旁听而已。

徐佑还记得,在那次会议中,自己为了赔笑,把脸都快笑僵了。

可谓是整个会议室中,级别最低的存在。

但这一次,徐佑竟然就要成为会议中的关键人物了。

还要当着那么多的领导、专家的面发言。

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既然这些都是出自于徐佑的设计,徐佑也免不了这些发言介绍的过程。

“好的,苏总工,我好好准备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徐佑的心思,都在准备会议的发言上面。

相比科研工作,徐佑觉得,在领导们的面前发言,是一种更大的挑战。

为此,徐佑也是认真的做了好多页PPT,并准备了详细的稿件。

准备完了这些东西后,徐佑反复的练习着PPT的讲解,以确保自己能够在会议上,完整流利的将自己的成果讲述出来。

徐佑想着,反正等自己临近毕业的时候,也是要准备毕业答辩的。

正好就把这次的会议发言当作是一个锻炼机会,等再毕业答辩的时候,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到了会议的那天,苏义国带着徐佑,来到了会议室。

整个会议室中,人并不多,也只有几十个人而已。

但其中的每一个人,要么是航天系统中的领导,要么是专业的航天设计师和航天工程师。

像樊良忠这样的工程师,都是坐在非常靠后的位置。

但徐佑却和苏义国坐在一起,即使在这里面,也算是地位非常高的存在了。

会议开始,先是由一位航天设计师,讲述了征途九号发动机的最新进展。

新一代的三台发动机中,液发130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完成了半系统试车后,准备进入到全系统试车阶段。

听着这位航天设计师的介绍,徐佑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

第178章 你确实值得我们的信任

这标志着,华夏的航天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之上。

“征途九号液发130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500吨级。这款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是现役120吨级发动机的四倍还要多,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喷管液氧煤油发动机。在征途九号一级中,共配置12台液发130,总起飞推力达到了6000余吨……”

听着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据,徐佑的心情越发的激动了起来。

回忆着华夏航天的发展历程,徐佑只觉得,这一路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在20世纪70年代,华夏最早的运载火箭——征途一号,运载能力仅仅为300千克。

虽然在现在看来,这样的运载能力,甚至是不足一提的。

但这却拉开了华夏进军太空的序幕,使华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

而今天,华夏已经向着百吨运载火箭的目标去迈进,接下来,就要开展载人登月、火星探索、以及更遥远的深空探索了。

想到这些,徐佑只感觉心潮澎湃。

这个时候,这位航天设计师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下面,请实习生徐佑上前发言!”

听到这话,徐佑的心情一下子从之前的激动,转变成了紧张。

“这么快就到我了吗?”徐佑心说道。

带着自己的电脑,徐佑来到了台前。

徐佑抬头看去,台下有几十对目光,正在注视着自己。

这里面,有项目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以及各种其他的领导和专家。

可以说,每一个人,在航天系统中,都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而这个时候,作为实习生的徐佑,竟然在这些领导和专家们的面前,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

徐佑到现在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徐佑深吸一口气,努力的保持住了镇定。

“尊敬的领导、专家们,您好,我是实习生徐佑。下面,将由我为您介绍新型的液膜冷却系统、再生冷却系统,以及钛铝基合金发动机涂层。”

台下的领导和专家们,并没有因为徐佑的特殊身份,而对徐佑有什么偏见。

他们都早已听说,这个年轻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多新的科研成果。

这是连会议室中的专业航天工作者们,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当徐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几项科研成果中之后。

徐佑的紧张感,也逐渐的消退了。

毕竟这些都是由徐佑独立研发出来的成果。

徐佑讲解起来,完全不会有任何生涩的感觉。

每一处细节,都讲解得十分到位。

下面的领导和专家们,听着也不禁连连点头。

徐佑的PPT做得相对比较简洁,大部分次要的内容,都被徐佑给省略掉了。

只挑出了最重要的干货,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即使这样,因为徐佑要讲三个科研成果,还是占用了不少的时间。

半个多小时后,徐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讲解,并冲下面深深鞠了个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回到座位上后,徐佑才注意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倒不是因为会议室里太热,在空调的凉风下,室内的温度也只有二十摄氏度出头。

只是,因为紧张以及讲解的时候比较投入,对徐佑身体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

苏义国冲徐佑点了点头,表示徐佑今天的发挥确实不错。

即使在这么多的领导和专家面前,徐佑依然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算是非常给苏义国长脸了。

苏义国知道,自己帮助徐佑这么一个实习生申请到如此大的权限,肯定会有人觉得不合适的。

但今天徐佑的表现,证明了当时苏义国的选择并没有错。

这个年轻人,确实值得他们的信任。

会议的最后,项目总指挥杨武走到了前面。

“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感觉收获良多。相比去年,征途九号又取得了很多进展,特别是液发130发动机,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最新研发的冷却系统、发动机涂层,也将为保障发动机的性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听到自己的成果被领导认可,徐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现在,我们可以着手进行液发130的全系统仿真模拟试车了。如果模拟结果没有问题,就可以正式进行全系统试车!”

对于这个消息,整个会议室的人们都感到兴奋不已。

所谓的火箭试车,即将火箭固定在火箭试车台上,进行的点火试验。

在火箭正式发射前,进行试车实验,可以更好的检测火箭的各个参数,大大提高火箭的发射成功率。

当然,虽然火箭试车只是实验,但因为试车的火箭状态与发射的火箭状态基本相同,每次火箭试车,需要的成本也是不小的。

因此,在火箭试车前,最好还是先通过模拟仿真系统,提前对火箭的各个参数进行模拟。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