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02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那我们现在要联系黄老师,告诉他这个事情吗?”林诗问道。

这个时候,罗文坤突然摇了摇头。

“不,这个事情最好暂时只有我们4个知道。毕竟我们的数据并不是保密的,而是从天文台获取的。只要别人知道了我们的理论思路,是完全可以做出相同的成果出来的。”

“不会吧,黄老师不会是这样的人吧?”林诗疑问道。

“人不可貌相,多一点儿戒备心总是好的。而且,就算黄老师不在乎这个成果,那谁又能保证,黄老师上面的领导,会不会在乎这个成果呢?要是真的被抢了,那我们这些天的努力可就都拱手让人。”

徐佑也觉得,罗文坤的这个顾虑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徐佑本人,也并没有经历过这种成果被抢的事情。

无论是王相武还是乔森,都非常尊重徐佑的劳动成果,完全没有抢占徐佑论文一作的意思。

但在这个时候,多一些防备心总是好的。

“这样,黄老师那边我们先不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写论文。徐佑不是已经写过几篇论文了嘛?有徐佑指导,论文上基本不会存在问题。等论文写完,我们直接就投期刊,这样根本不给其他人抢成果的机会。反正有徐佑这个发过Nature和PRL一作的大佬在,我们的论文肯定会被接收的。要是能登刊,黄老师也能得个优秀指导老师奖什么的,也不算亏待他了。”

听到罗文坤的话,徐佑、林诗和楼嵩,对此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罗文坤,真没想到你这么能算计啊。可是在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下,擅自就投论文,是不是不太好啊?”林诗说道。

徐佑也知道,这样做肯定是有些不妥。

但这一次,确实只要是理论泄露出去,整个研究过程还是比较容易重现的。

而且,这一次的课题,确实与在王相武、乔森实验室所做的课题不同。

王相武和乔森都知道,他们很可能是会经常与徐佑合作课题的,所以不会轻易的有抢占徐佑成功的想法。

但这一次的大创实验,更像是一锤子买卖。

结束了这个课题后,大家可能再也不会做天文物理相关的课题了。

即使黄子维或是黄子维上面的领导,真的抢占了他们的课题成果,也并不会付出什么代价。

想到这,徐佑说道:“我也同意我们自己去投论文。反正大创实验的论文,本身可能就不会在任何期刊上发表的。我们自己投递期刊,也不会影响到大创的评奖。指导老师这块儿,我们一定要把黄老师的名字标上。”

徐佑心里清楚,虽然黄子维在课题之中,没有给出什么关键的意见。

但至少也是大家的天文物理的启蒙人,带领大家进入到了这个领域之中。

就算他们在未通知黄子维的情况下,就把论文投了出去。

也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标准,给黄子维指导老师的位置的。

“怎么样,你们俩什么意见?”罗文坤问道。

“我也同意。”林诗回答道。

楼嵩同样点了点头,虽然楼嵩并不喜欢这种互相算计的行为,但道理楼嵩自然是能想明白的。

“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四个也一定要严格保守这个秘密,毕竟我们的这个理论才是核心。”

在这之后,大家开始了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的撰写工作。

现在的徐佑,对于论文撰写已经比较熟练了,负责了主要的论文撰写工作。

有了深度学习状态的加持,徐佑论文写得非常的快。

不出几天,论文的初稿便写好了。

这一次,徐佑知道不能再找老师帮着校对论文了。

不过以徐佑的经验,也差不多能自己完成论文的校对工作。

当论文基本校对完毕后。

徐佑也开始思考,这一次要投那本期刊了。

第126章 是的,太阳系中是有一个黑洞

其实以这篇论文的水准,无论是投《Nature》还是投《Science》,都是可以的。

徐佑想了想,还是决定优先投《Science》。

一方面是因为,《Science》更看重创新性,风格与他们的课题非常对应。

另一方面,徐佑之前投《Nature》的那篇论文,仍处在复审打回修改的阶段,徐佑也不太好再投一篇新的论文。

而关于作者排序的问题,大家也开始商讨了起来。

“我觉得,最核心的理论是徐佑提出来的,徐佑肯定应该是一作。楼嵩在建模和编程上贡献非常大,应该是二作。林诗也排在我前面吧,我名字放最后就可以。”

罗文坤对于作者的排序的问题看得很开,他自己也知道,这一次他的贡献确实是最小的。

林诗闻言也表示同意。

“嗯,我也同意徐佑和楼嵩排在前面。”

楼嵩同样点了点头,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但徐佑却有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四个可以作为共同一作。本来这就是我们四个人的项目,没有什么主次之分。要不是林诗拉我进来,我可根本不会想到这样的一个理论出来。”

对于这三个好朋友,徐佑完全没有独占荣誉的想法。

共同一作去投《Science》,也是完全可以的。

其他三人也没想到,徐佑会如此的慷慨。

但在徐佑的再三要求下,他们也只能接受徐佑的安排。

“好吧,徐佑,那就按你说的,共同一作。不过我知道,共同一作也是有顺序排列的,顺序的话,还是按照刚才我说的那样,你第一,楼嵩第二,林诗第三,我第四。”

这一次,徐佑也再没有了意见。

就这样,徐佑第一次独立完成了论文的投递。

当然,在论文中,除了标明指导老师是黄子维之外,论文中所有数据的来源,以及用到的超算,徐佑都是标注得很清楚的。

《Science》初审的速度很快,徐佑24小时内就告知,这篇论文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

在这之后,徐佑也知道,还需要进行漫长的等待。

但是这一次,等待的时间,却比之前投《Nature》时,要少了不少。

徐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履历相比之前要丰富了很多,给《Science》的编辑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另一方面,这个课题确实非常的新颖,意义也非常的重大。

虽然难度上,未必要难过徐佑之前的那三篇论文。

但这却是一个非常容易吸引大家眼球的研究方向。

毕竟证明了在太阳系中存在黑洞这种事情,实在是太颠覆大家的认知了。

这也让困扰天文学家多年的Planet X之谜,被彻底解开了。

《Science》这边似乎给这篇论文开了快速通道一般,几乎只用了常规时间的一半,就完成了复审的工作。

而在编辑的审稿意见中,也是对这篇论文表示着极高的肯定。

只有一些小的细节,以及论文部分的格式,需要进行修改。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这篇论文在下期就可以正式登刊了。

《Science》这边如此高效的原因,也是希望徐佑他们的这篇论文,能够早点登刊。

毕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重磅的论文了。

最近期刊上所刊登的一些论文,无非是诸如发现某种化学物质的新作用、揭示某种蛋白质的机制、某种生物的仿真模型什么的。

对于该专业领域来说,或许还算是不错的课题。

但对于整个科学界,却都是一些乏善可陈的文章。

《Science》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篇论文,来收获一大波的关注度。

最终,在完成论文的修改,并通过终审之后,这篇论文确定要登刊了。

在论文确认要登刊之后,大家也终于可以放心的把这个消息,告诉黄子维了。

“黄老师,您有时间来实验室一趟,我们跟您汇报一下实验进度。”

“好的,我今天晚上会过去一趟。”

得到了黄子维的回应之后,大家约好晚上一起去实验室。

四人也在一起讨论着,黄子维知道这个消息后的反应。

“你们说,黄老师突然知道,自己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出现在《Science》的期刊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

“应该会非常惊喜吧,估计黄老师自己可能也不一定发过《Science》呢。”

“不好说,说不定还会因为我们擅自投论文,把我们批评一顿呢。”

“不会吧,黄老师平时这么亲和,而且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估计黄老师自己也挺懵的,这篇论文的内容他还没看过,自己就成指导老师了。”

在大家的讨论之中,黄子维来到了实验室。

“有什么好事儿吗,都这么高兴?”

其实在一开始,黄子维就知道,他们的这个课题,注定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因此,黄子维也一直没有抱什么期待,甚至最近也不怎么过问大家课题的进度了。

“嗯,老师,我们的课题,确实有巨大的进展。”

“怎么,已经发现了Planet X吗?”黄子维打趣道。

“是的,老师,我们已经发现了。”

听徐佑一本正经的说,黄子维还以为,徐佑是在开玩笑呢。

“好,那让我看看你们的成果吧。”

此时,黄子维依然脸上笑呵呵的,并没有把徐佑的话当回事儿呢。

“老师,我们证明出了,Planet X其实是一个黑洞。”

“一个黑洞?”黄子维诧异道。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