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91章

作者:兴霸天

这位小郎君,为什么会研究这种药品的喝法啊?

不过别说,味道不错。

李彦见引动了普光的兴趣,也挺高兴。

他目前的地位还低,不会将心中的构思轻易道出,还在铺垫阶段。

慈恩寺作为天下寺院之最,如果能兴起这种饮茶之风,榜样作用是极为强大的。

两人就饮茶讨论起来。

生活上有共同爱好,总是容易拉近距离的。

再加上李彦之前无形中帮长安僧道,接过了武敏之那个烫手山芋,过了不久果然出事,普光大师对他印象极好。

说着说着,见李彦气息似乎有些不稳,他不由地关切道:“李施主受伤了?”

李彦点点头,将与鸠摩罗的事情说了,末了感叹道:“明王劲名不虚传!”

“李施主为何不早说呢?”

普光大师立刻起身,来到李彦背后,为其疗伤。

李彦感到一股柔和的劲力涌入体内,循着四肢百骸涌动,调理气血,恢复伤势。

“光明劲不愧是第一养生功法。”

李彦默默体会着这股力量的温和淳厚,暗暗赞叹。

在凉州时,他的记忆里哑叔曾经为天下各门劲力归纳总结特点,写到光明劲的时候,就是此力最不擅战斗,但疗伤最是得力。

慈恩寺内的僧人,基本都修炼光明劲,很多一辈子无病无灾,得享福寿。

李元芳对于这种温吞水般的武学没兴趣,道家丹元同样可以疗伤,但那打起人来可狠了。

哑叔也是那么想的,因此让他以丹元劲打基础,内圣外王,才有了后来的百胜争锋。

不过此时得光明劲疗伤,李彦还挺舒服的。

待得内伤尽复,劲力按照百胜劲的路线运转起来,功力隐隐又增进一分。

“让我来慈恩寺,还是怕我跟家里大人亲近吧?”

突然之间,他又理解到了武后的另一层深意。

不让他回国公府,是怕他心情低落的带伤回去,与李德謇亲近。

相反得令入大慈恩寺疗伤,在皇家寺院内,沐浴的也是圣恩,伤好之后,自然也会亲近帝后。

别小瞧这种细节,这个时代的人,本来就对君权有着敬畏之心,再被这样七上八下的折腾,难保不会死心塌地。

这样算计人心,真不嫌累得慌。

当然,普光大师的疗伤之助,还是要感激的。

李彦起身行礼:“多谢大师!”

普光大师持续不断的运了两刻钟内劲,气息没有半分变化,双手合十:“李施主客气了!”

毕竟是一寺主持,公务繁忙,普光大师再说了些话,告辞离开。

临走前,让他可以在慈恩寺内自由参观,大雁塔也能进去看看。

李彦自然不客气,带着高太监,就往大雁塔而去。

大雁塔在唐朝最出名之处,不是它本身的佛学意义,而是有一位进士游寺参观,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

这行为和“某某到此一游”似乎没啥区别,可他是新科进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顿时引得文人纷纷效仿,以致于成为惯例。

唐朝八千多名进士中,大约有五六千人,在雁塔下题名,最出名的莫过于白居易那句诗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十分得瑟。

第一个提名者,是历史上三十多年后的事情了,这个时期大雁塔还是很清闲的,李彦在外面绕了一圈,推开厚重的大门,走了进去。

走入第一层塔内,就看到一群僧人正在跏趺而坐,低垂着头,默念经文,护持舍利。

气氛宁静祥和。

后世在第三层摆放的舍利,此时每一层都有。

不过没有那么精美的金塔,而是均匀的盛放在木座上,一粒粒形状大小不一,很不起眼。

“丘神绩不是说过,当年佛骨舍利展出时,他远远看了都觉得身轻体健么?”

“我倒要见识见识,有没有这种奇效……”

相比起高太监也是满脸的虔诚,李彦这无信仰者表面上合十一礼后,立刻凑近了观看。

这东西其实完全不稀奇,普通人去世后,没烧干净,骨灰里面发现颗粒状的残留物,从物质上看,就相当于舍利。

古代技术不如现代,高僧火花后剩下来的就更多,牙齿、指甲、指骨、头发是舍利,干尸是全身舍利,甚至陪葬的经书都是法舍利。

以上至少还有佛学纪念意义,到后世就比较魔幻了,能烧出舍利子的高僧越来越多,一年好几百,还有各种专利和论文。

那不是佛法进步,是化学进步了。

李彦凑近,希望沐浴在佛法之下,武功修为蹭蹭往上涨。

但沐浴了半天,除了闻到一股淡淡的怪味外,啥都没有。

他微微耸了耸肩,往上走去。

五层的大雁塔很快逛完,除了舍利子外,上面三层主要摆放的,就是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经文原本。

当发现李彦接近时,陪同的僧人们十分小心,担忧他把经书损坏。

李彦也就没去翻看,实际上他也看不懂,里面都是用五竺文字写成的。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玄奘的唯识劲,据说那是佛门内最神奇的武学。

这个世界的玄奘,能徒步五万里去往天竺取经,一路历经艰难险阻,武学修为自不必说。

那是真的扒开衣服一身肌肉,退下让为师来的猛男。

但他的传承过于深奥,好像没听说有哪位大师学会。

连玄奘亲传弟子,慈恩寺主持普光大师,修的都是光明劲。

“可惜可惜……”

“对于我来说,还真变成了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

李彦摇了摇头,转身往下走去。

回到大雁塔第一层,他刚刚准备出去,脚步突然一顿。

因为那群打坐的僧人里,坐在最后的一位,突然抬起头来,唇角流血,脸色煞白,幽幽的看了过来。

第90章 死线之前,真的是压着线提示

“他奶奶的,大雁塔里面都能有鬼是吧?”

李彦汗毛倒竖,一个激灵,手就要握向链子刀柄。

但他仔细一瞧,却又发现那脸很熟悉。

咦,这不是范厨师……呸,这不是鸠摩罗么?

还真是,这位小明王脸色惨白,唇角溢血,再也没有往日宝相庄严的气度,求救的目光看了过来。

“这样出场是不是有毛病啊,幸好我不怕鬼,才没被你吓到!”

李彦要去拔刀的手停下,脚下不紧不慢,移了出去。

鸠摩罗知道对方注意到了自己,垂下头去,低宣佛号,又融入其余僧人之中,变得毫不起眼。

他在凉州出场时也是如此,藏在吐蕃使节团里毫不起眼,出手时才先声夺人,此刻却变成了藏身的手段。

而高太监一无所觉,还沉浸在佛塔的气氛中,口中念诵着佛经。

或许在祈求佛祖保佑,来世能平安富足,做个完整的男人,不再成为卑贱的内侍。

走出大雁塔,李彦看看天色,开口道:“高内官,我去休息了。”

高太监回头念念不忘的看着佛塔,躬身行礼,闻言连声道:“李武卫好好休息吧,奴不打扰了!”

他亲眼见到李彦在周国公府,是怎么通宵加班,现在卷王终于说累了,反倒松了口气。

李彦送走高太监,朝大雁塔附近的屋宇走去。

他指了间宽敞的大客房,很快有僧人手脚麻利的打扫卫生,铺好被褥。

李彦谢过后,关上房门,躺了下去。

不多时,窗户轻轻一抬,一道身影窜了进来,倏然间来到房梁上。

李彦闭着眼睛,以极轻的声音开口道:“和尚,你为何不出城?”

鸠摩罗虚弱的声音从上面传来:“贫僧到金光门时,城门已在严查,不得不向南,准备寻一段低矮的城墙翻出去,却被一位道士拦住……”

李彦奇道:“道士?什么模样?”

如果说禁军拦下鸠摩罗,是理所应当,关道士什么事?

鸠摩罗描述了一下:“身材高瘦,瞳生异相,功力精湛,招式古怪。”

“明崇俨?”

李彦心中浮现出一道身影,更觉得莫名其妙,这两个人怎么都不搭吧:“把你的路线跟我说一说。”

鸠摩罗开始叙说。

他从太平坊的周国公府逃出来后,先是一路往西,要从金光门出长安,受阻后一路向南,想从安化门出城。

安化门那一片是著名的丧葬区,出了城门就是乱坟岗,之前豪奴庞四的尸体,就是被丢到那里喂狗。

从路线上来看,鸠摩罗的选择没问题。

可他偏偏遇到了明崇俨的袭击。

“明崇俨是冀王府文学,平时住在玄都观,这两个地方与安化门都是南辕北辙。”

“鸠摩罗又没有被通缉画像,走在街上就算是偶遇了,怎么会突然动手?”

“此事定有蹊跷!”

李彦产生了好奇,又问道:“道士的招式如何古怪?你对我大唐有几分了解,能辨别出是哪门的传承么?”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