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891章

作者:兴霸天

他自从来到府衙周围,就一直在搜寻修行者的气息,也即是凶手与现场的交互。

凡俗之辈进入现场,会不可避免地留下种种痕迹,修行者施展法术,同样会留下痕迹,如妖鬼邪魔之类,气息则更加浓郁。

可无论是府外,还是府内,都没有异样的陌生气息,也没有阴阳师和忍者的痕迹残留。

“这倒是怪了……”

正思考着,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赵文华略带尖利的声音传至:“诸位,救星来了!”

众人转头,就见赵文华带着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位道士,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介绍道:“这位是郭高士,这位是王高士,都是神霄天师的嫡传弟子,神通广大,来此相助!”

两位道士也带着几分矜持地道:“赵侍郎夸奖了,不敢当神通广大之称,只是听闻张总督和李巡抚无故失踪,或有妖人作法,我身为朝廷敕封的高士,当助一臂之力!”

他们其实不想担责任,但受朝廷供奉,此番又大张旗鼓地来祭海,出了这等事不可能完全回避,干脆主动前来。

众人对于赵文华恶感满满,对两位天师高徒倒也露出期待之色,卢镗更是上前感谢。

转瞬间,大家的关注点就转移过去,马宁远的脸色变了,胡宗宪和徐渭沉默,朱十二则观察着李彦,就见这位被抢了风头的道医神情平和,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摆出了旁观的架势。

此时说了几句场面话,郭弘经开始吩咐:“将张总督和李巡抚平日接触最多的笔具取来!”

很快将两支笔奉上,他对着王永宁道:“请师弟作法,以寻魂诀确定两位要员的下落。”

“好!”

王永宁袖口一张,八张符箓飞出,落于地面,形成一座简易的八卦祭坛,伸手一点,笔则悬于半空,他大袖飘飘,身姿潇洒,开始走禹步作法。

正宗的禹步其实很不好看,一瘸一拐,像个瘸子走路,传说大禹治水时历尽千辛万苦,摩顶放踵,成了瘸子,“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后来道教以此步态祷神,遣神召灵,驱邪迎真,再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档次就不同了。

此时又高又瘦的王永宁,就是手持符剑,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神宗仙师令,天令归我心,九天追人魂,掌手轮三春,脚引四方魂……”

抑扬顿挫的咒言,潇洒出众的造型,让众人期待感满满,赵文华更是恨不得大声叫好。

唯独李彦暗暗凝眉。

倒不是咒术有问题,这位道士不可否认是有真本事的,但……并不多。

因为法力着实低微。

他不知道这位天师嫡传弟子修行了多少年,但至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三个月,每日吸纳天地元力,转化储备在泥丸宫中的法力,就是王永宁的级别。

也就是说,单论法力修为,王永宁顶多与离开南京城前夕的李彦相仿,实战能力肯定被完爆。

很弱诶……

王永宁显然不这样想,他踏着禹步,急速绕圈奔走,身形就像缩地成寸般越转越快,每走一圈都点燃一道符箓,当八道符箓被相继触动,一圈圈灵光耀起。

“急急如律令!敕!”

最终王永宁自信满满地一指,法咒成型,符剑入鞘,背对着祭坛,摆了个收尾的动作。

所有观看者都屏住呼吸,看向两根悬浮在半空的笔,等待着它们的反应。

根据刚刚郭弘经对寻魂诀的介绍,这两支沾染了强烈气息的笔具,将指向张经和李天宠的去向。

如果敌人咒术屏蔽的效果不强,还能感应大致的距离,如果敌人咒法强大,那看的就会是旋转不休的画面……

无论如何,都将有所反馈,得到一个答案,再进行下一部的追索。

这比起凡俗的手段确实强了不知多少,正是修行者超凡脱俗的体现。

然而众人瞪大眼睛,期待的事情并没有实现。

听不到落地的声响。

王永宁心头一沉,转身看去。

那两支笔直直悬空,一动不动,没有丝毫方向偏斜。

空气突然安静了下来。

第1058章 就在这里!

杭州府衙。

除了院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猫叫,四周一片安静,只是众人的神情逐渐怪异。

之前的期待有多大,现在的气氛就有多尴尬。

尤其是吹嘘的赵文华,脸色逐渐涨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太不争气了吧?

“咳咳!”

郭弘经的亲咳声打破了安静:“诸位稍安勿躁,寻魂诀失败,绝非普通妖邪所能为之,恐怕是倭国出动了大批的修行者。”

卢镗沉声道:“郭高士之意,是倭人将大举来犯?”

郭弘经摇头:“这点贫道不知,贫道只知道,他们深恨此前倭人被异术毒害,才会作此报复,想要迎回张总督和李巡抚,难矣!”

赵文华本来还觉得面子下不来呢,听这话猛然一怔,看向郭弘经:“郭高士此言何意?”

郭弘经淡淡地道:“贫道并无他意,只是陈述一个实情。”

“如非万岁爷乃紫极仙翁降世,当竭力辅佐,重登紫霄,我辈修士超然世外,是不染凡尘的,更不可干涉凡俗战事,倭国修士亦当如此。”

“此次祸端,正是有人贪心作祟,妄动异法,坏了仙凡之隔,诸位当自省己身,常思己过,慎之重之!”

气氛再度变了。

只是之前是尴尬,现在是怒火。

这番话语里,那难以掩饰的高高在上和莫名其妙的责任颠倒,激怒了众人。

你的师弟卖弄法术,失败也就罢了,你没有半点赧然之意,居然还大谈特谈什么仙凡之别?

关键是倭寇是入侵者,自大明开国,至今近两百年,在沿海各地造了多少杀孽,现在反倒要他们自省己身?

朱十二脸色沉下,马宁远勃然大怒,徐渭啧了一声,胡宗宪则皱起眉头。

平心而论,他不希望赵文华夺取抗倭指挥大权,但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王永宁的法术失败,郭弘经开始甩锅,是否意味着敌人极其强大,手段高深莫测,两位大员的失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非结束?

赵文华更是接受不了这份指责,他来是抢功劳的,现在听这意思,居然要背上两位抗倭统帅失踪的罪名,这如何受得了,气得话都说对了:“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明明倭寇是贼,你居然把罪过往我们身上推?”

“赵侍郎终究是凡俗之人,不知者不罪!”

郭弘经其实也不想得罪人,但作法失败,后患可大可小。

小了就是一次普通的马失前蹄,大了则可能威胁到师父陶仲文的威信,毕竟他们是嫡传弟子,出门在外代表着师父的颜面,那是万万不能容许的。

再加上别的领域不敢妄言,但修道之事,解释的话语权都在陶仲文嘴上,严嵩、吕芳、陆炳三个加起来也不及,还怕什么?

郭弘经淡定地一摆手中拂尘:“师弟,我们已尽心意,祭海典礼是否延期,还要速速请旨,不要在此地耽搁了!”

相比起那边的争吵,王永宁停于原地,喃喃自语:“没道理……没道理啊……”

他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法咒、符箓和禹步,并无差错,施咒行诀中对外界的感应,也没有感到异常,唯独结果不对劲。

就算敌人的咒法再强,这等作法的媒介,也不该是毫无反应,这点师父传授时说得很清楚。

笔尖乱转,转动的速度越快,越没有规律,就代表敌人的压制力越强,要断然放弃,否则冥冥中的牵引会反扑其身,遭受伤害。

“走!”

郭弘经略带不耐的声音,将他惊醒过来,王永宁这才察觉到气氛的诡异,想到自己在众目睽睽下法术失败,冷汗也唰的下来了,赶忙跟着师兄离开。

两位道士离开,赵文华也彻底待不下去了,带着罗龙文悻悻离去,只留下士气越发低落的众官员。

“完了……完了……这下都要被问罪了!”

原来大家已经够慌的了,现在陶天师的两个徒弟还来这么一出,简直是雪上加霜。

甚至有人露出绝望之色,想到昔日朱纨获罪时,麾下将领受到的广泛牵连。

“诸位不必担心!”

正在人心惶惶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朗声道:“万岁是英明圣主,不会听信小人谗言,责罚忠臣良将,当务之急,是抗倭大局不能乱!”

这话前半句很违心,朱纨就是被谗言毁掉的,不过因为嘉靖政不由己出,朱纨之死的责任可以被算到严嵩所领的内阁头上,后半句才是关键。

当胡宗宪斩钉截铁的声音回荡在堂内,众人的目光都汇聚过去,看着这位七品小官,在这个原本轮不到他担责的时刻挺身而出:“若是倭寇趁虚而入,张总督与李巡抚的布局功亏一篑,我等才是真的难辞其责,胡某愿自立军令状,绝不让倭贼再掠沿海一镇要地!”

场面安静了片刻,由卢镗带头,众官员前后虽不整齐,却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胡巡按所言极是,越是危急关头,越要恪尽职守,我等当与倭贼死战到底,稳定东南大局,不负君父天恩!”

有时候慌乱的场面,缺的就是一根主心骨,当大家意识到此次的关键,不在于两位大员什么时候能救回来,而是不能被倭寇继续进犯,人心也安定下来。

找人本来也不是他们的责任,抗倭才是,不能顾此失彼!

李彦暗暗点头,伸手一招,做法失败后,就被随便丢到一旁的两支笔飞入手中。

他打量了一下,双指掐诀,在笔身拭过,没有繁复的口诀,没有脚踩星位步罡踏斗,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寻!”

嗡嗡两声,笔悬浮起来,居于身前,同样是一动不动。

旁边的朱十二看着,忍不住问道:“李先生也精通寻人道法?”

李彦解释:“刚刚见到那位王道士的咒法,参考了一下,加以改良后,正在尝试。”

朱十二瞳孔涨大,有些不敢相信,就见这位道医看向徐渭:“青藤先生,可有随身携带的笔?”

“有!”

徐渭眉头一挑,从腰间取出一支羊毫笔递了过来,满是好奇:“李先生是要验证法术的灵验?”

李彦点点头:“不错,劳烦青藤先生在外转一转了。”

徐渭眼珠一转,对着朱十二道:“外面黑得很,说不定又有贼子徘徊,派几个锦衣卫护送如何?”

朱十二知道这位的怪脾气,也不着恼,点了几个人:“你们保护好青藤先生。”

徐渭得偿所愿,哈哈一笑:“有锦衣卫护送,日后我更能去各家白吃白喝了~”

且不说这位带着锦衣卫兴冲冲地离去,李彦这次换上了徐渭的笔,同样是念咒掐诀,一声低喝:“寻!”

嗡!

笔自行飞了起来,轻轻颤抖起来,然后笔尖倾斜了一个角度,指向东南方向。

在朱十二震惊的注视下,这笔尖开始徐徐转动起来,速度极为缓慢,但确实可以看得出来它的轨迹,一直锁定着什么,跟随着对方的行动而变化。

等到它转了一圈,回归原点,笔尖缓缓垂下,外面的脚步声也响起,徐渭带着锦衣卫兴冲冲地转了回来:“如何?如何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