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858章

作者:兴霸天

通过记忆,他知道这个方士近来在南京宣扬一种“净息丹”,号称能驱除病气,治理大疫,受到追捧,只是丹方上所列的珍稀药材不足,才四处走访,收集药材。

嘉靖一朝,或者说整个大明朝,天灾人祸频发,疫病尤其严重,爆发起来不是一座城,也不是一个省,而是整片东南大疫。

所以若真有治疫病的丹药,那绝对是天大的功劳,自然得到南京群臣关注。

南京是大明的留都,除了没有皇帝之外,这里有一套跟北京一模一样的行政机构,官员的品级俸禄都完全相同,却是用来安置闲散养老或被排斥架空的官员,权力远不如北京六部。

但话又说回来了,品级毕竟摆在那里,有时候还是能调任中枢的,南京官员又喜欢抱成一团,自成一派,与北京明争暗斗,两京此消彼长,操纵朝局,不是我把你赶去南方,就是你把我赶去南方……

大概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南京穷”的架势,不少入阁的重臣,起点还就在南京,所以当这位陶道人夸下海口,南京的朝臣自然想要这份功绩。

但这些官员年老成精,并不轻信,招来京中医师,名为辅助,实则验证。

众医师议论纷纷,其实都不看好,却说得模棱两可,不愿得罪这个陶姓道士,唯独李时珍出面硬怼,将丹方驳斥得一钱不值,更言明疫气绝非此等丹药所能压制。

陶道人恼羞成怒,直接以“法咒”将他定住,拂袖离去,令众人敬畏不已,更不敢胡乱开口。

李彦一向胸襟宽广,他在意的不是对方派了女鬼压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此人敢夸下如此海口,还不知坑蒙拐骗了多久,愚弄祸害了多少人,岂能容之?

等待陶道人回来,自要做过一场。

第二则是接下来的名望提升路线。

经过之前一夜的努力,他的基础属性大变了样:

【颜值:18(相貌堂堂,气质脱俗)】

【体质:10(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智慧:14(天资聪慧,过目难忘,举一反三)】

【家世:5(出生医者世家,然医生地位低下)】

【运道:20(时来运转,顺遂无虞)】

【成就点:16287】

但成就点也哗哗的掉,两万多点成就,一下子用掉三分之一,而后续想要冲击凡俗极限,乃至突破极限,到达更高,无疑需要更多。

照这么使用法,再是积蓄了一个世界的成就,都经不住多久,所以不能只出不进,要好好提升一番名望。

行医治病救人,无疑是正常的路子。

历史上的李时珍出名,是在明年,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从而医名大显,被另一位宗室王爷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又过了五年,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成为李太医。

如今恰好卡在医名大振的前夕,他或许已经治好了许多平民百姓,但没治好一位藩王,名气就不能抵达上层,地位也低下。

李彦很想改变医生的地位,却很清楚,这种历朝历代形成的观念,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过来的。

大唐时期,他提升工匠地位,是通过科举考试将工匠所擅长的本事加入,很快那些出众的匠人就水涨船高,现在能行么?

“学医救不了这个世道,得买一身道袍了……”

李彦从药箱里面取出盘缠,掂了掂,发现百草厅结清了工资,甚至还多给了些,送瘟神般将他送走。

这样不错,他很快选了家成衣铺子,买了一顶苏样的百柱鬃帽,再选了一套鱼肚白的湖纱道袍。

并没有立刻换上,炎热的天气,早就让身上的衣服变脏,所以李彦选了一处洗浴的地方,好好将这些时日的尘土洗去,又叫了些酒食,饱餐一顿,将一个月的工资花得七七八八后,才穿上道袍。

当他变化了造型,重新回到街上,顿时引得人人侧目。

气宇轩昂,神清气爽,大夏天的行走,额头上没有一丝汗渍,这般出尘的风姿,在人群里实在太过耀眼。

李彦刚刚洗浴后,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现在的模样挺眼熟,但确实过于帅气。

18点颜值,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唐时期的李元芳初期,体质也才19点,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习武奇才,这样一对比,18点颜值怪不得连鬼都能吸引……

女鬼还在后面飘着,就有人上前攀谈了,有书生自我引荐,有商贾诚邀宴请,也有婢女眼波流转,为自家小姐引荐,却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经人家。

李彦皆是礼貌应对,对于邀请则统统婉拒。

就这般走了两条街,拒绝了十七八次,一位豪仆模样的中年男子带着一队家丁,出现在面前:“可是李神医当面?”

李彦停下脚步:“当不起神医之称,我已不再是百草厅的坐堂医师,不知阁下是?”

豪仆露出笑容:“我等是诚意伯府上家丁,奉伯爷之命,前来邀请李先生上门问诊,百草厅不识先生医术,实是他们的损失。”

诚意伯,是鼎鼎大名的刘基刘伯温爵位,李彦略微沉吟后,颔首道:“既如此,请带路。”

换成别的长相的医师犹豫,豪仆就要不悦了,但这位如此顺利地愿意一行,已经令他惊喜非常,连声道:“快去牵好马来!神医请上马!”

众人很快来到城南的伯爵府,进了府邸,到达中庭。

就见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延,正在与一群医师说话。

“这位是?”

看见李彦走了进来,他眼睛一亮,主动迎了过来,在豪奴介绍后赞道:“本伯早就听说百草厅李神医之名,未曾想是这般出众,当真气清神秀,谪仙之表啊!”

李彦不亢不卑地应道:“伯爷过誉了,不知是府上哪位患了病症?”

刘世延语气低沉下去:“是本伯的夫人,冒昧之处,还望李神医见谅。”

李彦眉头微动,还未开口,一位老医师走了过来:“伯爷,这位郎中为尊夫人行医,恐怕有所不妥!”

刘世延眉头微皱:“燕大夫这是何意?”

老医师顿了顿,干脆直言不讳地道:“他这般出众相貌,不适合为妇人问诊……”

刘世延哑口无言。

李彦也知道,按照这个时代,对方说的还真没错。

南宋的《女科百问》里,有这么一句话,“宁医十丈夫,不医一婴儿,宁医十婴儿,不医一女妇”,妇人难医,是因为一些妇科病难以启齿,还因为男女授受不清,中医的望闻问切会遭到阻碍。

而明朝对于礼教大防比起宋朝严重得多,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许多女子得病后,由于不好接触外人,就无法医治,最终活生生疼死病死,惨不忍睹。

所以女医谈允贤才那么难得,她著有的《女医杂言》,不知救了多少女子的性命。

结果后世电视剧将谈允贤的经历改编成宫廷恋爱剧,没有皇帝就成不了事业,与她谈恋爱的还是堡宗,将土木堡战神洗白成宁死不屈的明君,哦,那个女性编剧后来出了另一部作品,叫《梦华录》。

可怜这些伟大的古人,被这般糟践。

不说恶心事,出生南直隶无锡的女神医谈允贤,在现在的嘉靖朝还活着,已经九十岁高龄了,还有六年会病逝,活到了九十六岁,当真是好人有好报,当然中医普遍都活得久。

但女医生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普遍被称为药婆,跟道婆、媒婆、牙婆一个档次,属于三姑六婆,家风好的女子是不能接触的。

诚意伯的妻子重病,不去无锡请教谈允贤或者传人,宁愿在南京城内重金聘请男医生,很古怪的逻辑,但就是社会风气。

老医生见李彦长得过于出众,害怕闲言闲语传出,连累了自己这批同样为妇人看病之人,故而出面阻止,刘世延看着李彦的相貌,也迟疑了。

他倒不担心这位真的跟自己那位垂死的夫人发生什么,可就算什么都没有,只要这位为夫人治病,哪怕问话通过婢女转达,搭脉在手腕上蒙好巾帕,指不定还有下人嚼舌根传扬出去。

人言可畏啊!

可他夫妻感情深厚,对于妻子在床上每日凄厉的惨叫只觉得心如刀割,听说过这位在百草厅开方,往往药到病除,不久前敢于驳斥方士,有真才实学,又实在舍不得放弃。

正要咬咬牙尝试一下,李彦已经开口:“我有一法,名‘悬丝诊脉’,可解此难题!”

第1017章 医生是有极限的,而我没有!

“年轻气盛,不听劝啊!”

眼见诚意伯府开始准备,各医馆的郎中面面相觑,暗暗摇头。

医师地位普遍低下,暗斗少不了,明争却不多,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团结的。

之前的老医师出面提醒,也是善意,毕竟礼教大防,人言可畏,尤其是涉及到伯爵夫人,再谨慎都不为过。

结果现在这位倒是不直接见面了,弄出一个悬丝诊脉。

这种手法其实不稀奇,医史上多有出现,传得最神乎其神的,是唐初神医孙思邈和长孙皇后。

说是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不能分娩,又患病卧榻,宫中太医都治不好皇后的病,后来经徐茂公引荐,李世民招孙思邈给皇后看病,孙思邈来到皇宫,问完病情后,取出一条红线,让宫女把红线一端搭在皇后手腕上,手执红线另一端,不一会功夫,诊断完毕,开了药方,长孙皇后很快病愈,并顺利产子。

这基本可以确定是后人编造,里面槽点满满,古人喜欢“傍名人”,就是把某些事情安在名人头上,显示出权威性。

而在医生群体里,自然知道悬丝诊脉其实是在男女授受不亲,不好近距离接触女病人的情况下,给自己树立出一种权威可信的印象,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不是通过那根“丝”,而是向患者身边的人问询,做出诊断。

但关键有一点,就是要能治好。

不然大张旗鼓,摆了造型,结果隔空一诊,说对不起,我无能为力,看看病人家属什么反应!

“这俊俏后生要倒霉了……”

在医师们叹息的注目中,刘世延却是亲自忙前忙后,激动不已。

他之前也顾忌这位金相玉质的医师,并不方便入内宅看病,现在却可以不入屋内,若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那自是再好不过。

李彦沐浴在阳光中,眉目清冷,唯一提出的要求是,“准备一根二丈四尺的金丝”。

这个要求并不简单,伯爵府上的库存里面并没有符合要求的金丝,刘世延立刻命令仆从策马,去京内最大的铺子里买。

这一来一去就是几个时辰,眼见太阳落山,仆从终于将金丝带回。

刘世延亲自将金丝拿了过来,拱手一礼,神情里带着恳切和期盼:“李神医,拜托了!”

夫妻确实情深,无形中也是满满的压力,不远处的医师们更加不忍心了,唯独李彦的神态平静:“请伯爷放心,我既来了,当尽全力。”

他接过金丝,托于手内,按二十四气理顺脉络,伸手一抖,金丝先是绷得笔直,然后又柔顺地缠绕在手腕上。

这一系列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刘世延见了信心倍增,赶忙道:“请李神医诊断。”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伯爵府上燃起烛火,照得灯火通明,婢女将金丝带入,系在了伯爵夫人的左手腕下,按寸关尺,再将线头从窗棂边穿了出来,递到李彦手中。

又有仆从早早搬来座椅,李彦坐在上面,手中悬着丝线,四周围了一圈人,无论是紧张担忧,还是看热闹看稀奇,都是屏息凝神,气氛凝重。

相比起来,最没有压力的反倒是当事人。

西游记里面悟空悬丝诊脉,还是很专业的,“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虚实之端……”

悟空虽然给人很莽的感觉,实际上文化水平一直很高,佛法感悟甚至高于唐僧,是个文武双全博学多才的猴儿。

而李彦的悬丝之法就更加明确了,他的眉心微微一跳,识海内的微薄法力循着手中的金丝,朝着房内蔓延过去。

在法力离体,一心二用方面,他已是个中专家,分魂化身要求的正是这点。

有了法力的探查,房内的情况也浮现出来。

屋内陈设简单,主要就是一尊大白云铜的炉子,一张雍容华贵的紫檀床。

此时八月盛夏,李彦能抵御寒暑,调解体温,所以一袭道袍也不见一滴汗水,别人做不到如此,做事时难免汗流浃背,偏偏炉子还点燃了炭火,让屋内更加燥热。

病榻之上,一位瘦得已经脱了相的女子,竟然还捂着厚厚的衣服,似乎喝了汤剂,昏睡过去,但嘴里依旧发出呻吟声,眉头紧锁,五官微微扭曲,可见忍受着多大的痛楚。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