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843章

作者:兴霸天

难道不是么?

李彦环视群臣,一如当时书院时的讲课:“你们还是不了解此战的定性,停留在普通的军事行动上。”

“按金国局势而言,痛失重地,民生动荡,佛灭道弃,人心不安,军队又早就是久战之师,岂能发动战争?这就相当于一个重病的人,不调理休息,偏偏要拿起武器战斗,那真是自寻死路。”

“但金主偏偏这么做了,倾尽国力,压榨出最后一口气,都要孤注一掷,就是不愿意整个金国‘病’死在榻上。”

“寻常战役,除了胜利和失败外,还有退兵言和的可能,但此战金主不会退,也不能退,金国这个垂死的病人,是拼尽最后的力气出来的,假如毫无收获,一口气泄掉,那班师回朝之际,就是金国分崩离析之时,各族再也不会听从女真人号令,甚至就连女真各部,都不会再听完颜氏的号令。”

“若朕所料不差,金主临行前就会安排好后事,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

群臣脸色立变。

一国君王立下遗嘱,御驾亲征?

这样的敌人,这样的军队,实在可怕!

李彦道:“所以诸位卿家明白,朕为什么要来前线了么?”

群臣若有所思。

根据上课时的习惯,以身做饵这个最明显的选项显然是不全面的,朱武率先回答道:“陛下是让金主骑虎难下?”

李彦嘴角溢出笑意,露出赞许之色。

朱武得到鼓励,知道此次会议是明晰敌我,让众将做好心理准备,也就详细解释起来:“金主既然孤注一掷,那目标自是嚣狂,是冲着我大燕京师,冲着陛下而来。”

“京师毕竟难攻,这群金军此前灭高丽和辽国,又是刚刚掠夺过西夏,兵锋正盛,狂妄自大,若是知道陛下离京,来到前线,势必会一窝蜂涌至。”

“到时候,陛下所驻军的长城关隘,当为主战场,金主就算看出不妙,想要避而不战,麾下部族将领都不会答应。”

“如此一来,金军的骑兵优势大大降低,被我军牵着鼻子走,长城守备压力骤降,而一旦打阵地之仗,我燕军又怕过谁?”

朱武由简到繁,吴用再由繁到简,切中要害:“陛下亲至前线,令我军士气如虹,金贼痛失人和,一人可当百万师!”

众将纷纷点头。

“报!机密营军情!”

正在这时,营外传来通报。

在山海关战役爆发之前,机密部的军情就抵达,警示金军聚于边境,图谋不轨,不过人数未定。

而山海关战役一出,数倍于之前的密探出动,关于金军的具体人数,很快就根据后勤,大致分析出来。

李彦展开扫了几眼,就颔首道:“金军此次动员的数目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这个数目很克制,带的都是精锐了。”

“所幸我大燕重精兵政策,数千万子民养着十多万精兵,士兵脱离生产,整日训练,无论是待遇粮饷,还是立功抚恤,都绝不是塞外那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可比。”

“在单兵作战能力上,我燕军肯定要比金人强,不必妄自菲薄!”

众将思路清晰,心悦诚服,齐声道:“陛下圣明!”

李彦在具体的行军布阵上面,其实还是较为欠缺,但他对于大局的把控和君王的心理,已经到了极致,此番战前动员,为的正是让各将拥有清晰的判断。

“让金人先失人和,再失地利,一日之内,行军至此地!”

时间紧迫,李彦不再多言,手持教鞭,在地图上一点,定下了自己的驻扎之地,也是主战场所在。

群臣的目光汇聚过去,看向一道关口。

古北口。

古代称大道为关,小道为口,山海关就是关,按理来说,古北口应该不算重要的关口,但恰恰相反,在历史上,此处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没有之一。

它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四个城段,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地方,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筑墩设防,到了汉武帝刘彻时,为防北部匈奴入侵扰边,开始在此处筑城布兵,自此数不清的战争都以攻占这里为第一步,它俨然是异族夺取中原的桥头堡。

不过古北口在早期并没有长城,直到南北朝的北朝时期,北齐为了防御突厥而修筑的长城经过古北口,第一次出现长城,到了唐朝,外面就是奚族聚居区了,因而那里又称“奚关”。

等到了明朝,朱元璋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从此西北的居庸关、东北的古北口,成了明朝首都的两个重要门户,后来蓟镇防备太拉胯,明廷将南方剿倭的谭纶和戚继光调来北方,蓟镇所管辖的长城,经戚继光亲自督修,终于成了一道城墙高耸,墩台林立,烽火相望的坚固防线。

燕廷也是如此,在这条长达四十多公里的长城线上,有近两百座烽火台,大小十六个关口,九座关城,三座瓮城。

不仅有边关守将,索超的北平军,张清的镇戎军就驻扎于此处。

所以之前完颜阿骨打想从这里入关,直捣京师,但稍加观察后,就知难而退。

他就算有十万大军,也不会在此处死磕,这样的防御体系,简直不是人打的……

可一日不到的时间里,一杆君临天下的紫色大旗,已然明晃晃地竖立在古北口长城之上,对着金人的领土耀武扬威。

宣战!宣战!

大燕至尊,天下最强国家的君主,就在此处!

你过来啊!

……

“报!燕君亲征,驾临古北口!”

反复确定了传令兵的消息,完颜斡带来到完颜阿骨打面前,喜不自禁地道:“陛下,这是天助我大金啊!”

不久前传来的是坏消息,完颜宗翰受挫于山海关下,出乎了金军上下所有人的意料,这等出师不利,也在众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没想到现在就听到这般好事,别说完颜斡带这位排名第三的皇太弟,各军都骚动起来,摩拳擦掌,喜气洋洋。

唯独完颜阿骨打不喜反忧:“古北口么?”

完颜斡带见了赶忙低声道:“陛下,粘罕还在与山海关僵持,如今各部都有疑虑,机不可失啊!”

完颜阿骨打深吸一口气,忧色消散,强振精神,召集各部,发出号召:“擒拿燕国天子,中原万里沃土,都将是我们驰骋的牧场!”

众酋诸将发出震天欢呼:“噢!噢!噢!”

生擒皇帝,万里沃土,烧杀抢掠,何等快事!

可当天底下最强大的骑兵,奔腾若电,呼啸冲杀地朝着关口之地而去时,斥候再度传来情报。

前方早有一军出塞等候,正是燕廷指挥使索超的北平军。

但此时的帅旗除了一个“索”字外,还竖起了“卢”字大旗。

排众而出的将领里面,一位魁梧英伟,宛如天神下凡的男子醒目至极:

“大燕左都督卢俊义在此,金贼受死!!”

第999章 玉麒麟踏阵!千军辟易,万人难敌!

古北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有近似于蜀道一线天的关卡。

但此番卢俊义率军把守的,却是一片不算广阔,也不狭窄的丘陵状战场。

地势平坦,伏兵难藏,一处显然易见,难用诡计的地形。

当斥候将这个消息带回去,上到金主完颜阿骨打,下到部落统领,都很清楚,这就是明明摆摆的邀战。

生怕你害怕,特意选在此处,有种别来!

金军喧嚣着,第一时间赶到。

空旷的土地上,两支军队再度对峙。

依旧是冰与火的较量,冷静与狂热的抗衡。

金军士兵就象是一头头喘着粗气的狼,用仇恨贪婪的目光凝视过来,口中发出低哑的撕吼,仿佛在用意志克服着自己,不立刻冲出屠杀对手。

燕军士兵眼神同样带着仇恨,气势肃然,令行禁止,面对这群随时觊觎中原财富的恶狼,似一头等待猎物上门的猛虎,伺机而动。

只是相比起士兵的气质,卢俊义一拍胯下玉里青,排众而出,朝着这里宣战时,又让人感到一股威风凛凛的盖世豪情扑面而来:“大燕左都督卢俊义在此,谁敢来战!!”

金军坐镇中央的是完颜斡带,这位皇太弟凝视着卢俊义,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不久前自己和大兄的争执:

“古北口城墙高耸,防线坚固,燕军不据守在长城内,反倒直面我大军邀战?陛下,此等挑衅必然有诈!”

“陛下,我军已非昔日可比,器械精良,箭矢充足,燕军虽强,仓促之间必然调集不了多少兵员,如何敌得过十万大军?那卢俊义此来,恐怕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当速速灭之!”

完颜氏六兄弟,此次来了一半。

老四完颜吴乞买被定为储君,临行之际完颜阿骨打就备好诏书,一旦发生不测,这位弟弟立刻登基,成为第二代金国君主。

老五完颜杲在弄死了宋辽两位君王后,一直卧榻在床,老六完颜斡赛则死在了平壤,被李师师带着武松、燕青、扈三娘一起潜入刺杀。

所以此番跟来的,只剩下老大完颜乌雅束和老三完颜斡带。

作为长兄,完颜乌雅束一向老成持重,这是优点也是缺陷,正是太稳了,没有那股血气冲劲,才会退位让贤,将大酋长之位让给完颜阿骨打,此次他显然不同意擅动。

而老三完颜斡带一手操练金军,对于如今的金人战力还是很清楚的,更遗憾于自从燕人重修长城后,多少塞外之民被其阻隔,不得自由,对方主动出来,自然没有不吞下的道理。

完颜阿骨打最终的决定是:“燕君出兵,向来谋定而后动,看似大胆,实则谨慎,想要赢过此人,绝不能顺着对方的布置来。”

“此战我军必须多路出击,分而诱之,让古北口这段长城处处受敌,让敌人疲于奔命,只要撕开长城的防线,燕军士气必丧,到那个时候,才是擒皇的机会!”

“三弟,你此行务必谨记,不败就是胜!”

……

“不败就是胜么?”

完颜斡带不喜欢这个目标,但他信服完颜阿骨打的判断,会严格执行。

“末将愿出战!”“俺定将这个嚣张的南朝人刺于马下!”

“我军到来,就是要败燕人,受个挑衅就出战,何等不智,统统归位!”

“是……”

面对卢俊义的挑衅,他压下了军中勇武之士的请命,卢俊义见金军这边无人肯应,冷笑一声:“索指挥,看你的了!”

很快一支千人队伍列阵而出,来到战场中央,为首的是一位同样高大威武,威风赫赫的将领,正是索超:“北平军指挥使索超在此,金贼当真是无胆鼠辈,没有敢应战之人?”

身为一军指挥使,阵前斗将的次数其实并不多,历史上元末明初时此风比较盛行,但沙场阵战里,先做小规模战斗,观察敌人动向,视其必要决定是否增加兵力投入,就是一种正常的较量了。

完颜斡带眉头一动,有些意动,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应:“传令各谋克,没有中军指令,不得迎战,让燕人叫战,他们越是急切,我们越是安定,打猎时的耐心都忘了么?”

“金人如今武器精良,甲胄齐备,反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么?但你们传令还是用土法,如何能与我军的阵法变化匹敌?”

金军整体岿然不动,十数匹快马在各方军阵中穿插,将完颜斡带的命令传达给谋克,而燕军中军架起的高台上,朱武冷笑一声,亲自挥舞旗号,鼓声隆隆而动。

一支军队一旦人数上万,阵形有时候延展数里,传令的速度与执行的效果,往往决定了战术的效果。

传令迟缓,执行出错,再出色的作战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

比如原著里征辽国时,朱武和卢俊义一路,就摆出了“鲲化为鹏阵”,名字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是示敌以弱的战术,看似松松垮垮的小“鲲”阵,一旦敌人来攻,就能变化为大“鹏”阵。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