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79章

作者:兴霸天

如果这些困难还能克服一二,刚刚折可适接近燕军时的观察,则让他心生绝望:“贼人不仅军阵森然,更有火器暗布,老夫刚刚看到那中军阵内,就见到了一排排火炮……”

种师道变色:“霹雳炮?”

折可适轻轻点头:“听闻光复燕云时,乡兵就以此物逼迫辽军出城迎战,如今看来,定是改造得更加精良,可在军阵中使用了!”

宋朝的武器装备,到达了一个颇为先进的地步,如《武经总要》里就详尽记述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图像,所以对于火炮,两位老将军并不难想象,正如神臂弓是普通弓弩的强化版本,这种火炮肯定是霹雳炮的强化版本。

综合起来判断,如果此时大军展开攻势,确实看不到丝毫胜利的希望。

那么停又停不得,攻又攻不了,该如何是好?

折可适和种师道对视一眼,默契地道:“对方招降,旨在乱我军心,降低伤亡,那便将计就计!”

稍加安排后,西军的中军大阵内,突然闹腾起来。

先是折可适苍老的高呼响起:“敢言降者……斩!”

然后“啊”的一声凄厉惨叫,有将领声情并茂地倒在了地上,四周传出激烈的对抗声:“西军汉子,宁死不降!”“将军为何要阻我等回家!”

这阵骚乱很快落在燕军眼中。

史文恭和栾廷玉目力最佳,见了大喜过望:“王上,敌军内乱,正是我等出击的大好时机!”

李彦淡淡地道:“仔细看看敌人前军的阵势。”

史文恭细细观察,很快惭愧地回答:“是末将失策,西军阵势散而不乱,他们在引诱我军进攻……”

栾廷玉也看了出来,却被抢了个先,不禁脸色难看,讷讷不言。

李彦道:“西北艰苦的环境,磨砺出了赵宋最强的西军,对上这样的军队,切不可有丝毫侥幸心理!”

两将抱拳:“是!”

李彦又道:“依我对折种二将的了解,他们绝不会降,但两军对峙下去,却不见得能约束部下,都是我汉家的大好儿郎,何苦损耗在这里……能招降多少,是多少吧!”

若是西军能够全部投降,自是最好,不过李彦很清楚,那是奢望。

而燕军兵员较少,两万对五万,就算能将之击败,大部分军队会溃败逃窜,那些流兵就不可能再军纪严明了,于地方会是巨大的伤害。

但即便如此,也必须一战定胜负。

重民本,不等于在军事上束手束脚,相比起西军精锐返回,将来在江南地区层层布防,一次次交锋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五万精锐既然来了,要么归降燕廷,要么死在燕境,绝不会有第三条路!

“这位燕王,真是无懈可击啊……”

西军的表演很快结束,折可适和种师道清楚失败了。

无论是燕王高风亮节,真的等待他们商量完毕,还是识破了引敌策略,岿然不动,都不重要了。

两军对垒,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气氛越来越压抑。

相比起燕军严阵以待,在那杆大纛的激励,上下众志成城,进退维谷的西军,骚动越来越大。

“撤退吧,五万之军,能保留多少是多少……”

折可适和种师道一直没有放弃希望,观察地形,仰看天象,不放过一丝一毫可以逆转的机会,但最终还是得出了这个结果。

考验一位将领水平的,不仅是顺风时的打胜仗,还要看逆风败阵时,能保留下多少有生力量……

然而李彦高居狮子骢上,又是目光如炬,一看就看穿西军后方开始变阵,威严的声音马上传遍四方:“本王给了机会,无奈你们冥顽不宁,放弃了最后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燕军……随本王出击!”

“吼!吼!吼——”“咚!咚!咚——”

响亮无比的高呼夹杂在鼓声中冲天而起,千军万马的隆隆撼地之声,显得有条不紊,向着西军压了过去。

“哐当!”

在恐惧与渴望的双重交织下,一件武器往地上坠去:“我愿降!我愿降!”

丢下武器后,先锋士卒放声大哭:“我想阿父阿母……我不想打仗……我想回家!”

浓浓的陕西口音回荡在四周,引发了一片连锁反应:“哐当!哐当!哐当——”

第二件兵器丢下的间隔还略长,然后越来越密集,最终飞速连成一片。

先锋前军的战斗意志,往往都是最为强烈的,当这支军队直接投降,也就注定了结局。

西军内一片大乱,大半士卒丢下武器,甚至脱下甲胄的部件,伏地投降,同样小半依旧执行军令,朝着后方溃逃。

“休想逃!”

但骑兵出动了。

铺天盖地的马蹄声引得大地开始震动,燕军精骑从左右包抄,西军不仅没了仅有的数千骑兵,原本最令骑兵忌惮的箭阵也荡然无存,已经沦为待宰的羔羊。

骑在狮子骢上的李彦更是一马当先,如闪电般风驰电掣,直冲中军,寒寂枪席卷出一圈圈寒芒。

跟随在他身后的侍卫武松和燕青疯狂拍马,左右掩护,一路冲杀,但凡有所抵抗的,皆是手起刀落。

“将军……走啊!!”

“罢了……何必让儿郎们跟我们一起送死呢?”

望着兵败如山倒,本该最先退走的折可适与种师道,停下了脚步。

实际上,被赵佶以贪污之罪锁进囚车里,押送入金陵时,两人的心就死了大半,后来若不是章惇复相,重新振奋士气,早就支持不住。

现在终究还是回天乏术,两人对视。

种师道看到了折可适眼中的轻松。

折可适看到了种师道眼中的释然。

彼此再也不是威震天下的名将,仅仅是不用再强撑的疲惫老者。

“若真能放下一切,解甲归田,该有多好,可惜……我们放不下!”

两人发出叹息,各自抽出佩刀,朝着脖子上划过。

“将军!!”

李彦杀到中军,已经听到了前方传来的悲呼声,当抵达现场,只有一地不愿受降,也不愿被擒的尸体,不禁轻叹一声:“厚葬他们!”

自澶渊之盟后,北军与京营禁军糜烂,赵宋百万之军,唯独西军十数万可称精锐。

汴梁,由杨志劝服关胜、呼延灼,领西军三万将士献城投降!

襄阳,被西北数万家书打动,刘法领西军两万将士献城投降!

如今又是汴梁城下,燕王亲临前线,一战而定,五万精兵,归降三万六千人,燕军一路追袭,将剩余的一万多将士尽数剿灭。

至此……

赵宋再无西军!

第916章 一日转战上千里

“不放过一个逃兵,不为难一个降卒,这是对西军的态度!”

“西军虽除,宋廷还有宰相章惇,此人麾下还有一员将领名宋江,不可小觑,你们此行南下攻江淮,需当谨慎。”

“不过他们如今应该焦头烂额,宋廷此前招安了大量的叛军,如襄阳郭康等人,都赏以高官厚禄,这群贼人能够服帖,完全是由章惇的个人威望和西军的精锐军力所支撑,如今西军除名,便是有章惇在,也压不住了……”

对于李彦的吩咐,史文恭和栾廷玉凝神记下,数度欲言又止:“王上……”

李彦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却不会改变计划:“如今赵宋精锐尽失,下面就该轮到方腊和杨天王的联盟了,特攻部与奇岚部随我南下,你们稳定东南大局即可!”

说罢,他跃上狮子骢,身后百员精锐齐齐贴上神行甲马,一路飞奔而出。

都督府下设机密、特攻、奇岚、督查四部。

机密部负责情报收集与分析,谍细的培养与收买;

特攻部负责操作尖端器械,深入敌境执行秘密任务;

奇岚部负责道术法咒,各种法器的搜集与实战;

最后的督查部负责督查各军,审查内部乱纪行为;

李彦此行南下知道的人很少,带的人更少,除了武松这位侍卫长,燕青这位年龄最小但头脑最灵活的侍卫外,还有就是奇岚部的成员,负责急行军。

南方三大势力中,以折可适与种师道统帅的西军五万精锐,威胁性最强,必须率先解决。

解决了这一方,他南下的消息也很可能传开,在此之前,就必须争分夺秒,趁着斥候汇报时,抵达第二处战场,解决第二方敌人。

根据威胁性,第二强的毫无疑问是方腊北上的十万精兵,但排在第二位解决的,却不是这支军队,而是南下襄阳!

目标——

川蜀杨天王!

……

“我近日来颇有些心神不宁,王上真的不能再留在襄阳城外了!”

蜀军大营中,听了李助略带急切的话语,孟越痛饮下杯中的美酒,啧了啧嘴道:“李兄,我已经劝过大王了,你不是不知,何必三番五次地提起呢?何况与吴王结盟,共抗燕军,是你的提议啊!”

李助沉声道:“蜀吴结盟,联手共抗燕军,是为川蜀争得一线生机,可王上为何要御驾亲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他这位蜀王殿下?”

孟越眉头皱起,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王上为何亲至,难道你看不出来么?倘若吴王与燕军两败俱伤,荆襄的守护之责就落在了我们肩上,王上这是为了所有南人着想啊!”

李助听不得这种虚伪之言,冷冷地道:“也就是盼着方腊军被打没了,燕军又惨胜,一时间无暇南顾,然后我们蜀军占个大便宜,能顺理成章地接受荆襄地盘……天底下有这般便宜的事情么?如今是改朝换代,群雄逐鹿,岂可如此见小利而忘命?”

孟越脸色剧变,这番话说得过于刺耳,尤其是最后对杨天王的评价,而他在美酒的作用下,更是失去了以往的忍耐力,低吼道:“放肆!放肆!你不过是依仗剑术得势,江湖之中没有教过你上下尊卑么!”

听着那对江湖子毫不掩饰的轻蔑口气,李助深深凝视了这位本以为的好友,二话不说,拂袖就走。

出了大营,他看向襄阳雄城的轮廓,沉默半响,幽幽叹了口气。

“李兄一腔赤诚付之于东流,感到心灰意冷了?”

声音从身后响起,李助面色立变,握住腰间剑柄,旋风般的转身:“谁?”

王庆走了出来:“我!”

李助面色稍缓,却又警惕起来:“是你……你竟然如此胆大包天,偷入我们蜀营?”

王庆笑了笑:“使点银子,很轻松就进来了,实在谈不上胆大包天……别瞪着我,李兄可还记得,第一次深聊时,我就有评价,你在川蜀杨天王这样的主公麾下,是注定明珠蒙尘,施展不出才华的!”

李助冷声道:“阁下不必来看我笑话,一人不侍二主,杨天王再是有错,我也不会改投他人!”

王庆眉头微扬:“换做旁人,只会以为我离间君臣关系,不会想到我还要为你重新介绍一位新的主公效忠,李兄果然知我!”

李助不想再跟这等人交谈下去:“念在昔日交情,我不拿你,请便吧!”

王庆哈哈一笑,抱拳行礼:“虽然蜀军军纪涣散,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能让李兄违规破例,我也铭记于心,多谢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