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68章

作者:兴霸天

“此番诸位立下大功,机密部的工作可以停一停,配合特攻部,开始擒拿南方各地的贼子,先诛首恶,再逐步清洗。”

关于明尊教之事,燕王下诏是全力配合“佐命”,杨雄大喜过望的同时,立刻领命安排:“是!”

李彦看了看宋王二人,又吩咐道:“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各备一匹马。”

杨雄眉头微扬,居然放这两人离开?

宋江和王庆则呼吸为之一顿,这是真的放他们离开么?

李彦道:“怎么?舍不得走,想要弃暗投明?”

宋江闻言脸色剧变,大声道:“阁下说笑了,我宋江乃是朝廷命官,绝不会做贪生怕死,投降敌人的事情!”

王庆吓得双腿一颤,你不投降就不投降,为何态度这般凌厉,不是与小命过不去么,赶忙上前一步,拱手道:“多谢前辈宽恕!多谢前辈宽恕!”

李彦不以为意,摆了摆手:“你们本来就是俘虏,释放俘虏自古有之,既无大恶,不必停留,去吧!”

宋江闻言立刻快步往外走去,一刻都不愿待下去,王庆走了几步,却又突然回过头,来到面前作揖行礼:“明尊教灭,我不知何去何从,还望前辈指点迷津……”

李彦淡然道:“我没什么可以指点的,你们本就能力不凡,可以分辨是非,若是心中早有立场,那外人说再多也是无用,若是心中想明白了吧,又何须别人多言?”

“是!”

这话虽然什么都没说,但王庆莫名有种被触动的感觉,略带恍惚地走了出去,发现士卒已经备了两匹好马,并没有在这个上面有丝毫刁难,而宋江已经翻身上马,坐在上面怔神。

在机密部的引路下,两人通过层层守卫,出了襄阳城,当身后城门重重关闭,看着月朗星稀,不禁面面相觑。

原来预想中劫后余生的喜悦感,倒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迷茫。

换成以前,最擅于结交好汉的宋江,肯定会有一番长篇大论,但此时的黑三郎变得沉默寡言。

倒是王庆主动开口:“宋将军,我们这样回去,你不怕宋廷怀疑你是投降了‘佐命’前辈,才会被放回来么?”

宋江摇了摇头:“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担心的倒不是这个……”

王庆道:“那是什么?不妨说出,我们一起商议,经过此番波折,你我也是患难与共了,相比起那等虚伪的议和结盟,要牢固得多!”

宋江却叹了口气:“王尚书,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终究不是同路人,保重了!”

说罢,他重重抱了抱拳,扬鞭策马,飞速离去。

王庆目送对方的背影,有些失望:“这宋三郎是个有能耐的,若能为我盟友,倒是一件幸事……”

他策马而行,上了山坡,缓缓转过身,看着这座在燕军修缮下,愈发雄伟壮观的襄阳城,心中彻底有了决定:“俗语有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程,我有此经历,也该清楚,脚下的路到底在何方了!”

……

“圣公,王庆押进来了!”

两日后,王庆双手受缚,在庞万春带领的一群精锐押解下,来到了中军大营。

抬起头,就见方腊端坐在中央,厉天闰和司行方分列左右,虎视眈眈地看了过来。

司行方性子最为暴烈,率先忍耐不住,怒吼道:“王庆,你自从追随圣公以来,圣公一直对你不薄,此番更是委以吏部尚书重任,镇守江陵府,你为何背叛?”

王庆低声道:“想必圣公已经想到,我正是明尊教中人,明尊拥护圣公时,命我竭力辅佐,不久前明尊与圣公生出嫌隙,立刻指使我鸠占鹊巢,谋夺圣公基业。”

方腊眼神冷冽,淡淡点头:“我确实猜到了,江陵府来信,明尊已经被‘佐命’诛杀,如今城内大肆缉捕教徒,明尊教已经彻底完了……但我奇怪的是,你是如何从‘佐命’手中逃脱的?”

王庆苦笑:“在‘佐命’手中,我又怎么可能逃脱,是他放我离开襄阳城的。”

听到襄阳城,方腊条件反射似的绷了绷身体,然后更加奇怪:“既如此,你为何不远走高飞呢?凭你的才干,天下之大,也可去得!”

王庆坚定地道:“我身负圣公之恩,不可一走了之,此来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王寅尚书自始至终是被冤枉的,他与宋军的和议,都是明尊指示我暗中引导,再引发玉叶公主和方杰对其的恶感,最终伪造信函,将之入狱。”

“倘若我不被‘佐命’擒拿,王寅会在狱中被杀,这位待我不薄,我尤其感到愧疚,特来禀告,绝非挑拨离间,加深猜忌,还望圣公明察!”

三位大将军听得面色稍缓,方腊则开口道:“我一直信任王寅,他是我的左膀右臂,任兵部尚书,执掌兵权,对我忠心耿耿,即便有人污蔑,我也会调查清楚,不用你说!”

王庆俯首:“圣公英明,我只求心安!”

方腊又道:“王庆,我一直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地位不在王寅之下,现在能主动来此,说出这番话来,可见我也没有完全看走眼,第二件事是什么?”

王庆深吸一口气:“我想娶玉叶公主为妻,再北上投靠燕王。”

帐内陡然静下。

厉天闰、司行方和庞万春三将先是一怔,然后面色剧变,怒骂道:“王庆,你这贼子,如此胡言乱语,实在太嚣张了!!”

方腊同样变了神情,却是另一番滋味,定定地看着王庆:“你觉得燕王有此胸襟?”

王庆点了点头:“能得‘佐命’效忠,燕王会有此等胸襟气量,我此举为了圣公,也为了我!”

方腊沉默许久,缓缓开口:“好!将方杰也给带上吧,他勇武过人,却不通韬略,如果燕王真有那般气度,带上他对你更好……”

王庆身躯轻颤,眼眶大红:“多谢圣公!”

三大将军都听傻了,却见这位圣公放松下来,洒然笑道:“如此一来,我的妻儿也能有个好的托付,可以毫无顾忌地与北燕强敌一战,实属方腊的幸事!”

第901章 章惇:我都不知自己所为是对是错……

“公明哥哥回来了——公明哥哥回来了——!!”

当宋江回到宋军大营,军队上下都轰动了。

一来是李逵的大嗓门,在最短时间内传得到处都知道,二者也是宋江能在“佐命”手中生还,实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因此除了狂喜着冲过来的李逵、宋清等七名兄弟和孙二娘这位干妹妹外,其他宋军将领的眼神里,并不见多少喜悦,反倒带着审视与怀疑。

宋江明白这些眼神意味着什么,也很清楚虽然“佐命”放了自己一条生路,但自己接下来面对的麻烦,不见得比直接身亡要好,甚至可能身败名裂,不如早早一死了之。

不过他是个意志坚定之人,脸上不露半分异样,来到了李逵等人面前,与之一一拥抱:“诸位兄弟放心,我宋江没这么容易被打倒,你们看,这不毫发无伤地回来了么?”

“哈哈!哥哥实乃大英雄也!”

众人簇拥着宋江,发出爽朗热烈的笑声,同样传遍四方,倒是打消了许多将士的疑惑。

如果宋江心中有鬼,不太会是这般做派,看来此人是真的逃出生天,不少原本看不起这个小吏出身,飞速蹿升的将领,也对这黑矮的汉子产生了钦佩。

毕竟宋廷在“佐命”手中吃的亏实在太多了,目前看来击败的可能性实在不大,但能从其魔爪里面逃脱,让对方吃一个瘪,威名大损,也是快事。

只要宋江接下来将如何逃脱的过程仔细汇报上去,想来在朝廷和军中的威望都能直线上升……

“什么!‘佐命’直接放哥哥走的?”

同样好奇的还有李逵等人,入了帐内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然后得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

众人先是傻了,反应最快的穆弘和邓飞很快惊呼:“哥哥,对外千万不能这么说啊!”

宋江低声道:“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但在这种事情上编造谎言,只会后患无穷,我怎么出来的,就得怎么说!”

众人很快都明白了危机,七嘴八舌地道:“可西军这些骄兵悍将,本就不服哥哥,他们一听‘佐命’释放了哥哥,那还不借题发挥?”

“真要谣言四起,章相公恐怕也保不住哥哥,毕竟军中已经有那么多将领降了燕军了……”

“谁敢污蔑哥哥,铁牛砍了他!”

宋江压了压手:“放心吧,我马上去见章公,不单单是为了我自己,还有接下来何去何从,实在看不明白,如今能释我疑惑的,唯有章公了!”

……

“公明,你来得很对!”

章惇看着极速赶到的宋江,在聆听了大致的前因后果,给出了回答:“荆襄局势千变万化,襄阳城的争夺,议和结盟的失败,明尊教的灭亡,如此种种,其实都是燕军占优,且是大优之势!我军与方腊再交锋下去,已无必要,至于如何取胜,实言相告,老夫也不知!”

宋江心头一沉,然后就见章惇微微喘了口气,有些虚弱地道:“公明啊,你再将襄阳城内所见仔细说一遍,年纪大了,有些记不清……”

宋江勉强镇定心神,将襄阳城所见,对着章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这位宰相最为关心的,显然是都督府下辖机密部的行政效率,反复询问细节后,叹息道:“这还只是在襄阳,由‘佐命’那等方外之士监督,都这般高效,若是在燕京燕王脚下,还不知是何等模样……”

宋江赶忙道:“章公,下官在来时路上已经想得清楚,此举或许是‘佐命’计谋,从他将我掳走,见识到燕军的强大,再将我放回,都是为了让我们心怀恐惧,以为燕军不可战胜,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之计,万万不可上当!”

章惇道:“如今只能这般想了……”

宋江脸颊肌肉抽了抽。

理智告诉他,“佐命”处心积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方似对自己有几分欣赏,但明显并不看重,而他的地位和战绩,确实没到让一个传奇大逆郑重以待的地步,随手就放了。

所以刚刚所言,是自欺欺人的安慰么?当真是可笑又可悲……

宋江终于忍不住了,惨然问道:“章公,如果真是燕廷大治,燕军这般勇猛,荆襄屏障半失,我们岂不是输定了?”

章惇道:“不要贬低对方,也不要过于高估敌人,燕廷建制至今未到一年光景,或许能革新弊端,气象一新,但定然谈不上大治,燕军此刻勇猛,可是否能适应水土不服的症状,将襄阳长期坚守下去,还是犹未可知。”

“天下大势,变化不定,你永远不知道明日敌我两方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此时论绝对的输赢,肯定过早,只是燕军确实占据上风,我们难以找寻取胜的战机罢了!”

宋江连连点头:“这就好……这就好!”

章惇看着他:“公明,你知道么,或许‘佐命’并不是有意施展攻心之计,但他带你去了一趟襄阳,你原本坚定的信念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宋江面色再变,下意识地想要辩解,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苦笑道:“章公明察秋毫,下官原以为我宋廷虽一时衰败,却总有平叛群贼之日,此前方腊军如何嚣狂,我都有信心攻克剿贼……”

“直到真正见到燕军,我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击败辽军,收服燕云,为什么能四处出击,所向披靡,为什么能让西军投诚,甘愿背叛朝廷……”

“我实在没有信心,打过这样的贼军,就有了万万不该有的动摇!”

经过这番掏心窝子的话后,宋江期盼地看向章惇:“下官失礼,敢问章公,是如何始终坚定心中所念,毫不动摇的?”

章惇摇头:“谁告诉你老夫始终坚定信念的?你问错人了,老夫其实至今都不知,自己所做的是对是错……”

宋江怔住。

为了表示对这位的信任,帐内并无旁人,章惇的说话并无顾忌:“很奇怪是么?老夫这般死心塌地拥护朝廷,应该坚定不移才是,可实际上,老夫动摇的次数恐怕比你还要多!”

“先帝驾崩,无子无诏,向太后择端王为嗣,老夫就不同意,当今天子继位之后,老夫愈发不喜其毫无担当的轻佻浪行,后来被贬外放,倒也喜大于忧……”

“此番临危受命,归朝拜相,老夫更知危机重重,官家的性情绝非能在这等事上让步,连老夫都能召回朝堂,可见局势之坏,已到了亡国之际!”

“便是如此,这位官家也怀有深深忌惮,此时若有兵权,恐怕早将老夫置于死地!”

宋江听得面色发白,他万万没想到章惇会这般指责当今圣上,偏偏又斥责北方的衣带诏与简王为假,这种矛盾的行为让他的整个人都混乱了:“那章公又为何要这么做?”

章惇给出了一个很简单却又无可动摇的理由:“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老夫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到如今已是五朝,深沐皇恩,报答的是前四位官家,护持的是赵宋的江山社稷,绝不会向覆灭大宋之人屈服!”

宋江身躯一颤,瞪大眼睛。

章惇这话说得有道理,却又让人浮想联翩,因为他宋江入仕未深,官职低微,显然谈不上深受赵宋皇恩,如此说来,岂不是可以……

但这哪像是一位宰相可以说的话,莫不是试探?看来这位章相公表面上不说,还是对他如何从“佐命”手中逃脱产生了怀疑,才故意有刚刚的言语!

章惇何等阅历,一看宋江的神情就知其心中所想,淡淡地道:“公明还是不了解老夫,众士大夫斥我轻率,易随喜怒,恣作威福,以前听到这话是十分恼火的,现在倒是看开了,他们所言不假,老夫所为绝不与凡流俗同!”

“你才弱冠之龄,又有才干,前程远大,所受的只是当朝皇恩,你将来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只我章惇而言,是不会斥责你的。”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