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53章

作者:兴霸天

方腊如果完蛋了,明尊教可以潜伏,也可以掉头去扶持新的目标,明尊如果被连累诛杀,想来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劲来了。

“支持不住了!”

正在思索着呢,梦境陡然破碎,梦貘壮烈地倒了下去,趴在地上,一抽一抽的,表现出精疲力竭的模样,其实还留有三分力。

这就是灵兽的智慧,真要每次豁出全力,主人指不定就继续加量了……

实际上它的工作量确实也不小,当第二天方腊醒来,睁开眼睛,躺在床上好半晌没回过神。

总觉得有股疲惫感,这一晚根本没有睡好,似乎做了不少可怕的梦。

但梦里面具体是什么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方腊缓了片刻,起身洗漱,勉强振奋了精神,开始了今日的巡逻备战。

第八天,城内依旧毫无动静,城外军队依旧人吃马嚼。

于是乎,当太阳再度西沉,方腊唤来一位亲卫,以沉稳且淡然的语气道:

“贵教的大敌‘佐命’来了,我本想设伏,将此人与襄阳城一起拿下,但稳妥起见,还是告知一下明尊为好!”

第882章 明尊教:我们倾巢出动,“佐命”千万不要跑啊!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可制利害,可克强敌,不愧是圣公!”

看着那透着烛火现出的剪影,听着明尊的声音从帐篷外传来,方腊把玩着手中的茶杯,淡淡地道:“久闻明尊教与‘佐命’有大仇,然此人名满天下,你们有把握对付他么?”

明尊道:“‘佐命’最难应付的一点,乃是行踪诡异,飘忽不定,我教早就想寻他,现在圣公给了一个报仇的大好机会,岂会错失?不知‘佐命’现身襄阳,是何人所见?”

方腊道:“是洞云子道长,这位出自金华山,道法高强,为人更是侠肝义胆,愿以身犯险,亲入襄阳,原本都能以飞剑之道斩杀贼首,却被‘佐命’阻拦……”

明尊对此并不十分相信,准备接下来利用襄阳内的信徒验证,但嘴上道:“原来是金华山,圣公麾下真是人才济济,王业蒸蒸日上!”

道教福地金华山,明尊自是有所耳闻,实际上作为从外来传入中国的摩尼教,之所以能扎根融入,转变为明尊教,正因为它吸收了佛道两教的不少思想,更是直接奉张角为祖师爷,学习祖师爷的造反方法。

这也成功地引发了两派的敌视,道门他倒是不在意,下山人数寥寥,避过即可,但佛门寺院遍地各方,无形中也与明尊教产生了信仰争夺,直至爆发大规模的冲突,结果上一任明尊被大相国寺的和尚打死,吃了大亏。

这个仇铭记于心,不过近来佛门内的神通之士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只会索要香火的酒囊饭袋,倒是不急着复仇,相比起来,明尊更想杀“佐命”!

感到一股杀意酝酿,方腊心头暗喜,再度试探道:“赵宋江山沦落至此,‘佐命’功不可没,如今真要与他不死不休,倒是可惜!”

明尊立刻道:“请圣公莫要劝说,别人我教都可以容忍,唯独此人是生死大敌,不死不休,还望圣公下令!”

之前提及高俅、丁润时,这位明尊确实有言,哪怕他们与明尊教为难,导致各地据点暴露,但还不至于是死敌,只要推翻赵宋朝廷,都可以争取为盟友。

这倒也不全是假话,因为高俅和丁润都是宋廷官员,明尊教之所以能有如今的规模,就是在拉拢和渗透方面卓有成效,连班直侍卫都有投靠,衙门的官员当然也能成为争取的对象。

所以那两位如果真的愿意投靠,在明尊看来是完全能够摒弃前嫌,予以接纳的。

当然这根本不现实,毕竟那两位是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又有名满天下的威望,方腊和明尊教又能给出什么条件?

但换成“佐命”,明尊连虚伪的话都不愿说。

这个莫名冒出来的大逆,与明尊教结下的仇怨实在太大,密库的遗失、密库的遗失、密库的遗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可是专为造反之用,如果那笔巨富还在,明尊教支持的方腊,如今绝不是这个规模,他们也能无所顾忌地由暗转明!

更别提还有大力主教和智慧主教的身亡、吕师囊及其麾下全员覆没,京师及周边的信徒一扫而空,最后是据点的暴露,波及天下各州县!

如此血海深仇,也能放下的话,明尊教也不必造反了,直接去寺庙,放下执念,立地成佛……

所以双方其实是互相寻找,双向奔赴。

李彦觉得明尊教潜伏极深,难以搜寻,颇为棘手,明尊教高层则觉得“佐命”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现得毫无规律,难以伏击围攻。

如今听到“佐命”现身,明尊来得飞快,态度异常坚定,也让方腊终于放下心:“好!除去‘佐命’之事,我就全权托付给贵教了!”

明尊的影子拱手行礼,做出自信的保证:“‘佐命’的传奇也该终结了,请圣公拭目以待!”

方腊眼见那帐篷外的影子徐徐消失,首度觉得这装神弄鬼的邪教之主,不是那么令人生厌,嘴角微微上扬:“看来襄阳城不日可下,以后头疼如何攻克这座城池的,就会是我的敌人了!”

……

一个多时辰后。

襄阳城内,一位匠人打扮的男子来到角落里,将一封密信塞入砖石侧面,再匆匆离去。

片刻后,一道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影子贴地而行,将密信取出,倏然间消失不见。

如是再三,影子在三个联络地点,取了三封信件,一溜烟出了襄阳城,化作一位身材修长的男子,撑起早已备好的船,过了汉江,抵达对面的樊城。

施展绝世轻功翻墙而入,他到了一处院落外拜下,眼神里涌动出崇敬:“属下韦青翼,拜见明尊!”

“韦护法请起!”

轻风拂过,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托了起来,腰间的三封密信也飞出,然后微微一顿:“燕军入驻襄阳的,足有五六万之众,我们在其中只安排了三位教众么?”

虽然明尊的语气里并无明显的不满,但韦护法已经冷汗涔涔,不敢辩驳,低声道:“燕廷逼迫,手段严酷,近来北方屡有弃明投暗之徒,能够确保密信无误的,只有这三封了……”

空气安静下来。

按理来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阶段,是明尊、弥勒这类教派最好发展的时期,但此次的中原,却因为乡军的威慑,稳定和平的地域越来越多,让擅于利用苦难蛊惑人心的邪教碰了壁。

如明尊教,不敢在中原直接掀起叛乱,但也瞄准了乡军,希望解决这群制造了问题的人。

然后他们就发现,这些乡军将士实在不好蛊惑。

起初是因为,乡兵团和乡勇团极为崇信无敌的林义勇,什么明王根本撼动不了总教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到了后面,则是制度越来越完善。

如今都督府四部、兵部四司乃至吏部四司,对于军队的教育和监督工作,都是重中之重。

士兵的待遇好,地位高,但监管也很严格,并且惩罚起来毫不手软,一人犯错,可能影响家族三代后续的入仕和参军,而勾结邪教,无疑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条。

在这种恩威并施下,想要确保一个入邪教的都没有,倒也不现实,可发展起信徒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明尊教甚至觉得,现在让一个普通的燕军信教,超过了以前引诱班直侍卫的代价,后者可是保护皇城大内的!

偏偏他们无法影响乡军,也就很难扎根乡里。

老百姓对于信仰,其实没有多少正邪观念,信谁不是信,只要灵验就成,而淫祭之所以难以根绝,就是因为主持者,往往会不择手段地制造出一些所谓奇迹,蒙骗百姓上当。

但这种事情的风波很难压制,往往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整个村子都会传开,以前明尊教乐得如此,现在则生怕传开,因为燕军得到消息后,马上就会杀过来,直接将据点捣毁,相关人员统统抓捕。

所以他们无比怀念宋廷。

那是一个军队疲敝,政效低下,问出了各地据点,都能安然脱身的朝廷,与现在的燕廷简直有天地之别!

“燕王严酷,此人若为天下君主,明王法旨岂能广大世间?‘佐命’居然辅佐此人,那我教密库内的巨富……怪不得燕云治理得那么好!此次灭了‘佐命’,也是断掉此人一条臂膀了!”

想到密库内的巨富,明尊的心头就在滴血,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此行的意义,轻风拂动,三封密信飞入屋内,拆开信件的声音响起。

这位稍加阅览后,冷声道:“前夜襄阳衙门内确有冲突,虽然这三位教众都没有亲眼目睹,但也确定有刺客欲行不轨,徐宁和张清的护卫都增加了许多……”

“那金华山的洞云子有百步飞剑的绝学,能轻易将之逼退的,唯有‘佐命’了,而洞云子安然退去,‘佐命’为了再防备刺杀,留在襄阳的可能性也极高,我们苦等数年的机会终于来到!”

韦护法脸上顿时露出仇恨和火热:“誓要为两位主教报仇雪恨!”

两位主教、一位护法丧命京师,教内上下兔死狐悲,自然极为痛恨那个大逆,偏偏明尊还点了一把火,并没有立刻任命下一任主教,而是言明成功杀死“佐命”后,从中选出功劳最大的护法,加以晋升。

这种激励效果无疑极佳,因为明尊教十二护法,都是分掌一方据点的堂主,相比起江湖子喜欢流窜,这些护法更看重自身的基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刺激,他们怒归怒,会不会积极地参与围剿,还真的两说。

现在有主教之位的诱惑,不仅代表着更多的教内资源,还能得明王直接恩赐神力,除了已经丧命的吕师囊外,其他十一位护法都是心动不已,韦护法能如此积极地赶来,正是这个原因。

明尊下令:“此番围杀,要确保万无一失,我教的根基本就在南方,只要七日内能够赶到襄阳的,带领好手,全部赶来!”

韦护法一怔,有些迟疑地道:“明尊……‘佐命’的实力,我等早已了然于心,如此是否过于兴师动众?”

大力主教和智慧主教,虽然在京城中接连身亡,但前者先死,后者有鬼道化身,化身被灭后,将当时的情形描述下来,传给教中。

于是明尊教内已经知道,那“佐命”常态下已经能力压大力主教,在大力主教使用明王降法,实力大增后,对方居然也有秘法,浮空而起,威势骇人,最终直接打爆了降神后的大力主教……

洞察了“佐命”的底牌后,明尊教高层做了针对,甚至专门设计出一座阵法,所以韦护法信心满满:“越是绝顶的人物,实力越难进境,此人或许当世罕逢敌手,但也习惯于独来独往,一旦陷入我教的‘四绝阵’内,必死无疑,何必出动太多高手?”

明尊淡淡地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佐命’绝非凡俗之流,我们更不可掉以轻心,还要当他藏了几分手段……韦护法也不用担心多人竞争,凭你最先赶来这里,占一份头功,就领先其他护法多矣!”

韦护法本来就是担心这点,闻言大喜过望:“多谢明尊栽培!”

“去传令吧!”

明尊最后道出一句,屋内再无动静,韦护法早已习惯,入了屋内,将三封掉落在地上的信件捡起,收入怀中,转向对面的襄阳城,许下诚挚的心愿:“我教少有为了一人,如此兴师动众,‘佐命’,你千万不要跑啊!”

第883章 “佐命”:杀你们,何须出刀?

“圣公,我军已经兵围襄阳十四天了,这般僵持下去,恐耗不过敌人啊……”

中军大帐,看着半跪在面前的三位大将军厉天闰、司行方和庞万春,方腊微微有些恍惚。

是啊,不知不觉间,都十四天了。

按照正常的攻城战,如果十天半月内猛攻不下一座城池,那么接下来就会转为僵持阶段,一月两月三月,乃至半年一年,都是寻常,非得耗得对方粮草断绝为止。

所以宋军以前守城时,往往以十日、最长半月为一条标准线,只要超过这条线,敌军就会知难而退,我军便可获得一场辉煌的胜利,拉高大宋对外战争的胜率。

但襄阳城显然属于例外。

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方腊军队甚至没有进行一场正式的进攻。

一方面是他们的攻城器械确实不够,正在加班加点地打造,在护城河的一侧也开始修筑高塔;

另一方面也是知兵的人都很清楚,以如今己方的配备,隔着这条比汴京宽三倍的护城河进击,基本是白白伤亡,白费力气。

所以诱敌出城,成为了默许的战术,之前方腊以身做饵,军中将领还很慌,生怕到时候厮杀起来,伤了圣公,他们百死莫辞。

随着对方紧闭城门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也很慌,生怕对方就真的一直坚守下去,彻底无视了外面的圣公。

而只是慌,没有乱,还是因为方腊每日以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巡视军营,再加上军粮暂时充足,否则底层士兵恐怕都要出问题。

但凡御驾亲征,君主的镇定自若是相当重要的,他们无疑有一个好的领袖,可这也不能当饭吃,照这么下去,何时是个头啊?

因此不单单是指出问题,厉天闰还给了具体的战术:“圣公,末将以为,我等当佯装撤军,引诱襄阳城内守军来追,亦或是撤离大军,只留小股精锐,与对方周旋!”

司行方附议:“我等大军在此,燕军坚守城池,还可以说是精通战术,然大军撤离,只留小股部队,对方如果都不敢出来剿灭,那就是心怯了,到时候就能让襄汉百姓看看,谁才是有勇气保护他们的军队!”

擅长神射的庞万春更是道:“末将愿领三千在此,与燕军周旋,若不斩燕将首级,誓不回江陵!”

对于三位大将的策略,方腊已经明白,其实就是认输撤退,但还要别别扭扭地找回一些体面,不至于输得太难看,所以得留下杀伤些敌人,回去好向荆湖人交差。

平心而论,若不是“佐命”的出现让明尊教倾巢出动,方腊在坚持了这半月后,很可能也会采取这种窝囊但理智的方法。

相比起一直耗在襄阳,最后山穷水尽再无力退走,途中将士说不定还会哗变,这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妥的法子了。

但现在,他要坚持。

坚持到曙光的出现。

所以方腊的语调是平和的,神情里又有着说不出的威严和坚定:“我知你们担忧贼人一味坚守,想要知难而退,但这一退,将来想要再下襄阳,难度又不是此次可比!”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