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18章

作者:兴霸天

李逵咧嘴道:“杀了贼子,哥哥立功,都一样!都一样!”

穆春笑道:“哥哥不必跟这劣货多言,我看他啊,就是手痒了想杀人!”

李逵的斧头顿时支棱起来,挥舞得虎虎生风,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正是如此!”

众人一阵笑骂,有了这黑漆漆的开心果,堂内顿时涌起快活的气息。

“公明哥哥!我们回来了!”

恰好就在这时,脚步声传来,孙二娘、张青、王英三人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宋江立刻迎了上去,开口不问功劳,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道:“这几日辛苦了,快坐下歇一歇!”

孙二娘露出感动之色:“不必不必,我们这点辛劳又算什么?哥哥才是要操心大事的啊!”

张青也道:“幸得哥哥洪福,我等忙碌了这些时日,总算没有白费功夫……”

宋江强忍激动,询问道:“是应天府内的哪位官人,识得我等报国之心?”

王英嘿嘿笑道:“不是这应天府,这地方我们现在还真的看不上了,哥哥不知吧,西军来了!由折老将军和种将军亲自领军呢!”

宋江顿时动容,声音都颤抖起来:“西军?居然是西军?他们终于回来剿灭各地的反贼了么?”

那可是大宋最精锐的军队,朝廷武官想要升到高位,都要去西北边境历练,由西军带着打西夏,夺了战功后回来才能平步青云。

对于宋江这个学文不成,肯定无法参加科举入仕的小吏来说,如果能得入西军,那确实比起应天府内的武将赏识要好太多了,到了那么精锐的军队里面,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个惊喜实在太突然了,以致于宋江甚至有些怀疑:“可张仙军已破,西军即便回归,也该去别处剿灭贼匪,为何来应天府呢?难道……他们准备渡江南下?”

王英道:“哥哥放心,他们已经在城外安营扎寨,不会继续南下,西军是押送田虎过来的,应是将这位反贼押入金陵!”

宋江先是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江南之地终究不适合我等北人……”

再听到田虎被押送进京,他肩膀一挺,平添几分威风,掷地有声地道:“诸位兄弟,是不是正如我此前所言,如今辽人已退,西贼也后继无力,等到能征善战的西军归来,如犁庭扫穴一般,各地烽烟都将平息?”

“这田虎还敢称王建制,自封为晋王,大逆不道!西军一至,却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我们也当把握机会,与国出力,才有前程,可光宗耀祖啊!”

众人纷纷点头,一起宏声道:“哥哥说的是!”

当然未免入了军中,被当成底层小卒,宋江又关心起孙元的头颅来:“西军会认我们的功劳么?”

经历了这番奔波,孙二娘显然已经释怀:“西军如今正在招募各地义士投军,更是将反贼头颅记作军功,他们查得很严,是防备杀良冒功的,不过我父亲本就是真的贼人,倒是不必被误会,这份功劳跑不掉了!”

宋江大喜,已是迫不及待:“那我们还等什么?赶紧走吧!”

众人哈哈一笑,立刻出了宅院,翻身上马,往城外而去。

不过即将出城之际,宋江却看中了一位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小郎君,正在一支商队里面,与一个三寸丁说话。

那人正是武松,此时看着武大郎,罕见地红了眼眶:“哥哥!你真的要与我分开么?”

武大郎道:“兄弟是干大事的人,尽管去燕云吧,我在身边只是累赘,有章会首收留就好!”

章裕赶忙道:“如何是收留?若不是有武松小兄弟,我当时就没了性命,此等大恩,武松的兄长就是我章某的兄长,定用心照顾,绝无懈怠!”

武大郎憨厚地道:“兄弟听听,遇到这般善人,还需担心什么呢?去吧!去吧!”

武松无可奈何,只能拜下,朝着武大郎咚咚咚叩首:“哥哥定要保重,千万不能再委屈自个儿,我找到‘佐命’前辈,有了准信,马上回来接你!”

好不容易与武大郎依依不舍地告别,正自伤感,武松感到身后有动静,猛然回头,就见一个黑汉子站在身后,堆起笑容道:“这位小兄弟……”

武松本来还以为是谁,一看是那个认义妹免父仇的家伙,怒哼一声,理都不理,翻身上马,飞奔出去。

宋江有些悻悻,对着左右道:“这等好儿郎,没有与我们一起参军,实在可惜!”

李逵见宋江那般等待,就有些不耐,再见武松的态度,顿时勃然大怒,大吼道:“哥哥以礼相待,他却这般傲慢,是何道理?下次相见,定要砍上几斧,让这小子知道好歹!”

宋江头疼地道:“你这黑厮,怎么整日要砍人,入了西军当遵守军纪,万万不可如此了!”

这般一路叮嘱着,众人往城外而去,发现在原本的厢军驻地里,确实有一队队军容整齐的士兵来回巡逻。

而王英和张青上前通报,孙二娘递上发臭的头颅,顺利进入军营。

来到了这里,气氛顿时不同,连李逵都不再叫囔。

大宋的士兵本来就是“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之”,什么地痞流氓啊,小偷小摸啊,闲汉恶霸啊,乃至山贼土匪,统统充入军中,这点西军也是不例外的。

因为宋江一行走在大街上,气质是那么的出众,到了这里,顿时融为一体,颇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

而相比起官府衙门的拖慢,军中的处理速度也是飞快,听说他们是前来参军的义士,又有灭敌军功,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办好了手续。

当入伍文书到了手中,宋江忍不住看了又看,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是幸福的味道:“能入我大宋最强的西军,真是三生有幸啊!”

第839章 方腊:属于圣公的机会来了!

“陛下,西军万万动不得啊!!”

金陵皇城,垂拱殿内,何执中苦苦相劝,恨不得伏倒在地。

赵佶坐在龙椅上,冷冷地道:“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动西军了,折可适和种师道就能代表西军么?”

何执中暗暗叫苦,他便是再不知兵,也知道这两位将领哪怕无法代表整个西军,但他们自身的功绩、威望乃至背后家族在军中的人脉,都有着举足轻重乃至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然而赵佶最为忌惮的也正是这点:“种家将、折家将,好大的威风,这些武将世家,世代居于边境,视军队为私曲,公然抗旨不遵!”

“水土不服……简直可笑,朕又不是让他们去广西、去岭南、去福建,连江南都来不了,那我大宋是不是要南北分隔,北人不得南下,南人不得北上,各自招军啊!!”

这话过于诛心,何执中不敢应声。

赵佶继续怒吼:“蔡京不忠,他们不思擒贼,还为蔡京美言,更与高俅的兄弟勾结在一起,为其请功,简直荒谬!”

何执中心头叹息:“你身为九五之尊,却一点责任都不愿担,又如何能苛责二将?”

和之前让王黼提出莫须有,一意要处死高俅一样,赵佶认为蔡京不忠,将会背叛朝廷,却让何执中写秘信,命两将夺取大名府,押蔡京回金陵。

结果折可适和种师道佯装不知圣命,还在奏章里面言明蔡京保境安民之功,在剿灭田虎的功绩里面,更有一个刺眼的名字高廉,深深扎进赵佶的心里。

在折可适和种师道看来,真正杀败田虎军队,守护大名府的,其实是星夜驰援的八千乡军,他们领了此功已是心中有愧,救出高廉后,自然也将他加入到剿灭田虎的功劳簿内,为了害怕官家忌讳,已经是放到了不起眼的后面,结果还是被发现了。

这就让赵佶跳脚了,最愤怒的还是接下来的作为:“不肯领军渡江,却将田虎押送京师,美其名曰,献贼示众,以儆效尤,这到底是向谁示威?是向那群反贼,还是向朕?是不是现在,谁都能威逼朕了??”

何执中头垂得更低。

眼见宰相理屈词穷,赵佶咬牙切齿地做出最后总结:“别以为朕不知道,他们这是看北军烂了,京营禁军全是废物,只有西军是大宋的精锐,就自恃地位,反倒向朝廷恩威并施来了!”

“我大宋立国已经百年,这军中的五代遗风还未根除,难怪太祖有感,文臣纵皆贪浊,都未及武臣一人也!”

“现在折种敢率军入京师,朕都不敢放他们回来,否则重现汉末董卓故事,朕如何对得起祖宗的江山社稷啊?”

何执中听不下去了:“陛下,折可适和种师道,绝无谋逆之心啊!”

赵佶冷哼一声:“你又如何保证他们心中所想?他们如今敢效仿高俅公然抗旨,假以时日为何不敢造反?那西北堡寨又能屯田,足以自给自足,早知这般,当年就不该给予这些边军如此大的支持,让他们多多吃了败阵,也不至于生出如此骄横不臣之心来!”

这就不是人话了,何执中脑袋一晕,险些栽倒,唯有再度苦劝道:“陛下三思,无论如何,西军都是平复各地动乱的最后人选,倘若西军再乱,那后果……后果不堪设想啊!”

赵佶深吸一口气,突然怀念起了童贯。

如果童贯还在,那个孔武有力,声如洪钟,完全看不出没了根的太监,完全可以交托西军,替自己掌控住最关键的兵权,那他现在岂会如此被动?

可惜童贯早已死了,宫内原本老资格的太监也被高俅清洗,新一批太监忠诚度堪忧,比如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的梁师成,至今没有找到。

这个时候重用其他太监,一来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二者也无法确保忠诚度,赵佶退而求其次,只能继续在军中搜寻人才:“关胜和呼延灼如何?”

何执中一怔。

赵佶道:“此二人不是号称万夫不当之勇,精通兵法么,他们虽出身名门,在军中的根基却远远不及折种两家,他们领军,朕才能放心!”

“何况这几人之前都守卫皇城有失,是朕宽宏大量,饶恕他们的罪责,他们也确实感恩戴德,如今杨志守住了应天府,可见使功不如使过,是颠簸不破的道理啊!”

何执中满嘴发苦。

现在这个时候就别玩权术了啊,让关胜和呼延灼取代折可适和种师道,掌控西军,这看似可行,但实在是想当然的作法……

在军中,论战绩、比威望,关胜和呼延灼都是小字辈,别说跟折可适和种师道相比,就算是西军中层将领,都有大把战绩辉煌,强过两人的。

何况退一步说,就算关胜和呼延灼的能力和威望足够,只要不是在西军成长起来的,都会被排斥,边境将士往往就是听命于带领他们的主帅,否则极易哗变,这也是种家、折家代代在边境参军立功的缘故,父亲打仗,将儿子带在身边,死后也能交托部下,军心才能稳固。

难道朝廷就不知道,这些武将世家在军中根基太深么,不是真的完全信任,听之任之,而是无可奈何,必须要用这些忠诚度尚可的世家子弟,来支撑边境的战局!

但偏偏这个道理,何执中现在不敢说,否则更加坐实了种家折家以军为私曲的事实,只能道:“陛下,折种二将对阵西贼多年,素有边功,近擒田虎,平复叛乱,更应该大大褒奖,若反罪责,恐天下不服啊!”

赵佶冷笑起来:“放心,不会再有王黼的莫须有之事了,将这些所谓忠臣良将的罪状,拿给何相看!”

内侍将一沓厚厚的案录拿了过去,何执中取来一看,眼睛不禁瞪大:“这是……”

赵佶胸有成竹地道:“这是折家和种家的贪污罪证,他们在边境大使钱财,中饱私囊,上面条条项项,都清楚地列着呢!”

这些罪证是李宪收集的,交予童贯,童贯死后,被其干儿子所得,后献给贾详,最终到了赵佶手中。

赵佶如获至宝,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

何执中看着罪状,手轻轻颤抖起来。

赵匡胤有言,“文臣纵皆贪浊,都未及武臣一人也”,大宋历朝的贪污大案,往往都是以武人为主,其中仁宗朝牵扯众多的公使钱案,更是将西军诸多将领牵扯进去,包括狄青和种世衡。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武将要和边境的那些羌民部落打交道,而那些羌人很实在,就是看好处,这些将领往往就需要大撒钱币,用来收买人心。

所以文臣不贪污很简单,只拿俸禄,不收贿赂,秉公办事就是,但武将想要打胜仗,就必须用钱,而这个钱往往是说不清楚的。

后来明朝有位著名的臣子,在面对类似的弹劾时,也有过这么一番话“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不能以此定他的贪污之罪。

说这个话的人叫胡宗宪,对应的皇帝是嘉靖,嘉靖对此的反应是“帝以为然,更慰谕之”。

当然,只要有这类把柄,处置不处置,如何处置,就要看上位者的一念之间,后来胡宗宪还是被嘉靖下狱了,现在赵佶也要用这种罪状,将折可适和种师道名正言顺地拿下。

何执中大急:“陛下,今时不同往日……”

然而他未能说完,赵佶就拂袖而起,极为不悦地道:“不必多言,令御史台审理这场贪浊大案,再着关胜、呼延灼速速入西军,接管军权,渡江平叛!”

眼见赵佶转身离去,何执中颤颤巍巍地起身,一路恍惚地出了宫城,抬头看向天上明晃晃的太阳,突然后悔起来,自己不该接任宰相的。

但这也是事后之言,除非辞官不做,否则上命下达,也由不得他……

“唉!史书之上,会如何记老夫啊!”

何执中深深叹了口气,刚刚回到府邸,却见一支车队将要外出,前呼后拥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夫人这是要往何处去?”

夫人见这位夫郎疲惫不堪的模样,关切地道:“妾身去天禧寺敬香,相公何不一起,听愿成大师颂扬佛法,平静心灵?”

何执中想起来了,这天禧寺是如今金陵数一数二的寺院,香客极多,未来或可取代大相国寺,成为大宋的皇家寺院。

而其方丈愿成大师,佛法高深,不仅高官重臣的亲眷喜欢去,就连他与之交谈过一次,都感到身心慰藉,可解胸中郁结之气。

何执中确实被赵佶逼得快要受不了了,点头道:“好!老夫一同前往吧!”

宰相驾临,待遇自不一般,入了天禧寺,僧人通报,很快何执中就被请进了禅房。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