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84章

作者:兴霸天

蔡京叹了口气:“朝局大变,宰相已失权柄,何况这四位终究不比章公……陛下迁都金陵,得江南官员依附,对于他稳固皇权,确实是一招妙手!”

梁世杰听到外面越来越高的声浪,实在不明白这叫什么妙手。

蔡京却很能理解,换成他是赵佶,之前的处理也是类似,大不了等战事结束,再回汴京,当作无事发生,但在胜券在握的时候签订宝祐之盟,妄图用辽帝的证明来洗刷自己弑母的行径,就实在愚不可及。

天子乃君父,皇帝乃官家,属下一切之功,最后都要归于坐在龙椅的九五之尊身上,只要灭了辽军,挟收燕云、擒辽帝之功,哪个臣子还敢逼他退位?

到时候再安排些史官,春秋笔法一挥,将官军溃败变为掩护乡军,将迁都南逃变为诱敌深入,不说是千古一帝,至少有宋一朝,功绩直追太祖。

结果居然选择议和,弑母恶名尚未完全撇清,再背负更大的骂名,使得北方人心尽失!

“本以为那辽帝已是难得的蠢货,没想到此人在危急时刻,还能以进为退,而我宋廷的皇帝……”

蔡京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又询问道:“高提举那边的回信传来了么?”

梁世杰道:“还没有,不过林指挥快要到了,他应该会送来信件。”

蔡京闻言一惊,立刻站起身:“林指挥要来?快随我去迎一迎!”

前院围了太多的请愿者,林元景从后门偷偷进入,看到蔡京从堂内迎出,有些惊讶,赶忙执下礼:“怎劳蔡公亲迎?”

蔡京还礼,然后拉住他的袖子,亲热地道:“你我同守大名府,与北虏浴血奋战,这是何等情分,又何必见外呢?”

林元景道:“愧不敢当,大名府能保不失,多亏了蔡公和高提举坚守,只可惜了洛阳,生灵涂炭啊……”

蔡京心想洛阳城破了,才更显出我守护河北的功劳,脸上涌出悲悯之色,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河北不能再遭难,好不容易得来的燕云,更不能再拱手让与辽人,高提举可有信来?”

林元景取出小黑那边传回的信件:“这是高提举的信件,请蔡公过目。”

蔡京接过,打开细细看了一遍,立刻感叹道:“高提举不愧是我大宋子民的青天,他信中有言,绝不容许辽军主力安然退回,更不会让他们走雁门!”

林元景担心道:“高提举又要抗旨?可这次是朝廷签订的盟约……”

蔡京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燕云之地刚刚光复,辽军一旦入了雁门,后果不堪设想,老夫若与高提举相换,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林元景敬重道:“蔡公高义!”

蔡京知道不能光说空话,沉声道:“老夫忝为北京镇守,署理河北防务,能做的事情却着实不多,只能尽力给乡军提供粮草,表示我河北上下的全力支持!”

林元景有些动容:“韩氏那边还愿意出粮么?”

乡兵团的粮草本来由韩氏、卢氏和柴氏三个地方大族提供,自从辽军主力离开河北,卢氏和柴氏依旧,最大的韩氏安阳行会,供应粮草就不怎么积极了,那商会的主事者韩密孙本就是短视之人,全靠韩嘉彦派人监督,稍有松懈后就开始推三阻四。

蔡京早就预料到这一幕,将这件事交给了能力远比梁世杰强的姻亲宋乔年去办,甚至告诫他不要害怕得罪韩氏,必要时以知府压之,此时才有了这番话语:“乡军在燕云承诺不纳粮,理应供给粮草,手中有粮,才可稳定军心民心,怎么储备都不为过!”

林元景当然知道在如今的时局下,粮草有多么重要,由衷地感谢:“我为乡军上下,多谢蔡公大恩!”

蔡京微笑道:“林指挥又见外了,真要论大恩,若无林公子攻克燕云,我们现在还被辽军威逼呢,快快回信吧,早一日表明态度,也可早一日安燕云之心!”

林元景重重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梁世杰却不解地道:“父亲,你送那么多粮草入燕云,更不惜得罪韩氏,这是为什么啊?”

蔡京悠然:“你不明白,燕云之地接下来或许不属辽国,也不属大宋了,此番粮草乃是雪中送炭,这等良机岂能错过?”

“何况这也不是得罪韩氏,北方人心尽失,地方豪强也要寻求自保,为他们结交乡军,绝没有坏处,燕云又是河北屏障,老夫此举于公于私,都挑不出个错来,谁能指责呢?”

蔡京点到为止,没有深谈,再转向衙门外请命的人群,听着那越来越大的声浪:“还没有人强行冲进来么?看来朝廷的威严尚未降到谷底,差一个契机……”

回到堂中,蔡京效率地处理了一批文书,悠闲地准备去休息了,突然听到外面有衙役冲进来,所汇报的却不是请愿者冲击衙门,而是另一个消息:“报!有八百里加急入城!”

蔡京随意地摆了摆手:“让他们直接北上,老夫不接!”

换成以前,对于八百里加急金牌传信,众人确实是必须提起十二分小心的,但当那信使得到回复后,真的就匆匆离开,大名府上下发现,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接下来,包括蔡京在内,都还是震惊了。

因为这次的信使不止一批,数目多到出乎意料。

“报!又有八百里加急入城!”

“报!还有八百里加急入城!”

“报!第三块金牌了!”

“第五块!”

“第七块!”

……

“十二块了……”

当一匹匹快马之上,一个个信使手握着金色的光影,耀目炫眼的光辉一路划过路人的眼中,甚至在时间上都有了规律性的间隔后,大家就开始数了。

最终发现,还挺讲究的。

十二块金牌,一个时辰发一块,十二批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带着宋辽盟约和赵佶的圣旨,往燕云而去。

“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这是陛下担心高俅继续抗旨,要以这种形式逼迫他就范了,史书之中,会如何记录这段呢?”

蔡京抚须片刻,眼睛一亮:“速速去将奏本取来,之前骂的太温和,老夫要改一改!”

第797章 “佐命”化身出

“宋廷是真会背后捅刀子啊,幸亏之前高提举顶住了压力,否则想要攻克燕云,肯定要付出更大的牺牲,更惨烈的代价!”

燕京城中,朱武将盟约放下,神情里有着气愤,却没什么意外。

坐在对面的吴用先一步看完,连意外都没有,考虑的是另一个方面:“天祚帝唾面自干,不是此人的脾性,身边想来是有能压得住这位辽帝的重臣,若是将这个重臣除去,放任天祚帝肆意妄为,辽国才会彻底衰亡……”

朱武知道,在识人和智谋方面,自己确实逊色于面前这位,请教道:“吴参赞以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吴用知道,在战略和布阵方面,面前这位目前还强过自己,直言道:“朱参赞清楚,接下来我们能选的路不多了!”

两人对视,异口同声地道:“不能第一个反!”

既然话到这个份上,朱武也就直言了:“赵宋毕竟已经坐拥江山一百多年,哪怕百姓赋税极重,又连年对外打仗,妄图以岁币换和平,结果并未迎来和平,但统治下积累的朝廷威严,不是那么快散干净的。”

“正如燕云之地的汉民,明明契丹人对他们那般苛责压迫,都能逆来顺受,直到最后乡军下城,才聚众恭迎,两地情形虽不完全一致,却也有相通之处……”

“天下的恨,还没有完全压过惧!”

吴用点头:“乡军入主燕云的时候还太短,根基浅薄,此处本就是两国要冲,宋辽都势在必得,现在举旗造反,辽国趁势攻打不说,与宋廷对抗,治下十四州的汉民百姓也会不稳,更会被扣上图谋不轨,别有居心的骂名。”

“到时候口诛笔伐之下,乡军卫国之功,反成了恶行,宋廷丧权辱国的盟约,倒多了几分先见之明,此事万万不可为之。”

“诚如朱参赞所言,百姓心里的愤恨,还没有真正压过对官府的恐惧,造反时单是心里支持或者摇旗呐喊是不行的,要让他们愿意参军,跟着乡军一起反抗暴政,如今还差了些……”

吴用说这番话的同时,轻摇羽扇,已经想到了不少法子:“小生愿往河东与河南一行,如今北方民怨沸腾,必有豪杰之士蠢蠢欲动!”

朱武知道在这个民怨沸腾的时候,这位一旦出马,定能挑起处处烽火,却还是转述道:“兄长昨日听到议和盟约的时候,就知吴参赞有此番心意,也建议如今不需动弹,先静观其变。”

吴用眉头微扬,摇动羽扇的手都没停顿,对于那位预判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不感到惊奇,询问道:“那总教头之意是?”

朱武笑道:“我也不知,兄长向来镇定,这几日除了处理燕云各方面的事务外,就在提审那位兀颜光,对辽国的女真族相当重视,宋辽议和这般大事,他比我们都要淡然处之,想来是早有应对之策了。”

吴用由衷地点点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如此气度,上下心中都能安稳啊!”

正在这时,伴随着轻风拂过,时迁落地无声地走了进来,见礼之后,到了椅子上坐下,喘了口气,开始咕嘟咕嘟灌茶。

朱武笑道:“时机密辛苦了,机密营扩招,接下来全靠你们探听各方情报,以谋大局!”

时迁道:“这点倒不辛苦,杜兴是个好帮手,梁山泊里的宋万、杜迁、朱贵也都是探听消息的能手,只是这辽国与中原不同,地广人稀……”

“燕京是辽国五京里面的南京,已是最繁华的京师,再往上的中京道,都难安插人了,更别提那上京西京,幸亏段景住在辽国内识得不少商贩,等他的人脉用完了,短时间内我都不知该怎么办,这才是最烦恼的……”

“两位参赞给出出主意?”

听到这位的诉苦,朱武想了想道:“天祚帝御驾亲征,带上了大部分的亲信要员,留下的职权最大的就是‘御弟大王’耶律得重,现在他刚刚逃回中京道,还和丁阎罗、公孙判官在一起,从卢统领镇守檀州的局势来看,恐怕辽国内部政局也是一片混乱,其他的可以先放一放,先联系上他们获得关键消息,再谈其他!”

吴用则想出个法子:“辽国极为崇佛,这燕州和蓟州内都有大量的佛教寺院,遇到战事后,一直在闭寺修行,不愿外出,等联系好丁阎罗和公孙判官,小生陪时机密去庙内走一走,接下来眼线就多了。”

时迁大喜行礼:“多谢两位参赞!”

两人起身还礼,正要送时迁离开,就见杜兴匆匆走入,来到面前道:“朝廷又派信使来了,被堵在三关处,居然一天之内,足足派了十二批!”

时迁脸色一沉:“看着这些人就烦,早知道就让他们消失掉,兵荒马乱的,谁又说得清楚!”

朱武道:“宋廷从来不在乎底下人的性命,杀他们并无作用,十二批信使……是不是也有十二块金牌?”

杜兴点头:“不错!这些信使还放言,他们一路北上,各州县重城都知道,让高提举不可躲避,必须接旨!”

朱武不惊反喜:“他们真的这么说?”

吴用的羽扇也摇出一阵风:“还有这等好事?”

杜兴张了张嘴,时迁也奇道:“朝廷此举,不是要逼高提举就范,遵守盟约,让辽军回燕云么,为何在两位眼中是好事?”

朱武笑容满面:“正是要让沿途的百姓看到,这个丧权辱国的朝廷,如何逼迫着不愿就范的臣子,给犯下累累血债的异族贼人归路,甚至还准备将好不容易光复的燕云置于险境,乃至于拱手让敌!只要全天下清楚了我们的苦楚,接下来无论做什么,都能立于舆论的不败之地了!”

吴用则叹服道:“还是总教头神机妙算,静观其变,宋廷就把燕云送过来了,这个最无骨气的朝廷,气数当尽矣!”

……

“你们女真人的气数,蒸蒸日上啊!”

看到宝祐之盟时,李彦就知道自己的根据地有了,部分心思就转到北方上。

防备辽国接下来对燕云之地的反攻,还有东北方向那个已经有崛起势头的强横异族。

兀颜光迎着他的注视,却是冷哼着呸了一声:“阁下不必挑拨离间,我女直一族对大辽忠心耿耿,绝不会自相残杀,让你们汉人看了笑话!”

李彦笑笑,打量着他头顶上越来越清晰的赤金之龙:“这几日你五度越狱,都被抓回,还有信心跑第六次么?”

兀颜光眉宇间露出羞恼之色,恨恨地道:“我技不如人,落于你手中,无话可说,但士可杀不可辱,你直接杀了我便是,这般耍弄,又是为何?”

李彦正色道:“我没有戏弄你,而是这个世界有些力量,我也处于一知半解中,要从你们这些人身上学习揣摩一下。”

兀颜光莫名其妙:“你武艺比我强太多了,抓了我五次回来,你还要从我身上学?学什么?”

李彦道:“你不会明白的。”

兀颜光勃然大怒:“你还瞧不起我,你这不是戏弄又是什么!”

李彦耸了耸肩,继续查看气数。

这段时间,他根据天枢法咒与自己揣摩的诀窍,在兀颜光身上试演,气数触发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如果生擒活捉时不管,接下来的上刑、挨饿乃至残疾,是否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开来,收集了不少宝贵的数据。

事实证明,对方身上那股赤金之气很强,也很呆板。

真就是平日里不管,只到了生死关头,或者一定要有生死威胁的具体征兆了,才会产生作用。

所幸【密探谛听】的冷却时间已经过去,在这个橙色天赋的帮助下,李彦得到了两种具体不同的状态:

【兀颜光:颜值12,体质36,智慧10,家世2/??,运道12】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