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48章

作者:兴霸天

而判断柴进属性最高时,还出现了意外。

“密探来报,请查探柴进最高属性。”

“家世。”

“查探错误,天赋【密探来报】进入冷却时间,十五日内无法再使用。”

“丹书铁券害我!”

李彦十分无语。

在他的观察下,柴进的体质和智慧肯定是一般的,颜值较为出众,贵气不凡,但并不能一眼给人带来好感,单论长相也没有卢俊义花荣那般英俊帅气,应该在15点左右。

而柴进的家世,终究是有丹书铁券的,这玩意不能真正保命,却也是一道中下层次的护身符,再加上柴氏的富裕与人脉,不会比卢俊义的低,应该在20点左右,所以李彦才会推测他家世最高。

“结果这位柴大官人,最高的属性居然是运道……”

“其实也有迹可循,除了上梁山的过程十足倒霉外,他其他遭遇的大事都是平安过关,一生也算是顺风顺水。”

李彦轻叹一口气,皱起眉头。

他如果想要开发出【密探谛听】的最大功效,运道属性就不能靠蒙,一门望气的法术必不可缺,看来接下来的修炼确实要侧重一二了。

那边柴氏父子仍然在思考,韩锦孙到底是如何落草为寇的,那些贼匪接下来会对战局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回到屋内的李彦已经盘膝坐在榻上,缓缓闭上眼睛。

道门的《太渊镇法》,佛门的斗战胜佛和旃檀功德佛观想法,还有对天地元力越来越深的理解和剖析,让他晋入深层次的修炼中。

当再度睁开眼睛,外面已经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李彦精神奕奕地起身出门,刚刚洗漱完毕,迎面就见柴进略带倦容地走过来:“林兄,昨日有关义勇军的事情……”

李彦微笑:“柴大官人是一片好心,只是世道唯艰,不得不谨慎一二。”

柴进心头一暖:“林兄所言极是,事不宜迟,我们用完膳后,就召集各乡议事?”

李彦提议:“最好将大家召集,一起吃早餐。”

柴进先是一怔,他以前和门客都是分开吃的,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才是应当,赶忙道:“好!好!”

很快,清池五村的保正和保丁们,都聚在宽大的后院中,摆上了三十几桌,三百多人一起坐下,倒也壮观。

李彦注意到,在这群汉子里,史文恭甚至不是保正,而是一位保丁头领。

保正除了武力,还要在村中有威望,能服众,保丁就是纯粹的民兵了,以这位的武艺,实在不得志。

但仔细想想,如果原著里的卢俊义没有出众的相貌和家世,混得怕也是和史文恭差不多,空有一身本事,却只能卖于地方豪强,得一个教头之位。

史文恭的胃口很好,大口吃着羊羹,满满的一大盆,对于贵人来说大早上的吃这个未免太腻,他却觉得正好,因为乡民都是一日两餐的,吃下去要顶一天饿,而他要打熬气力,习练武术,更是极容易饿的,能有柴家庄提供的早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正埋头吃着呢,就听到一道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相信诸位都听过澶渊之盟,也知道因为这个盟约,宋辽两国之间,百年没有开战了。”

“而百年之前,辽国的太后和皇帝,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进入河北境内。”

“他们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定州,结果忌惮于驻扎其中的十万宋军,很快调转目标,攻向瀛州,瀛州就在沧州的西边。”

“为了攻下瀛州城,辽国的太后和皇帝亲自擂鼓,鼓舞全军士气,主力更是集中于城下,日夜不停的攻打,还兵分多路,散在城外阻截援军。”

“然而这样的攻势,在激战了十多天后,依旧未能下城,辽军只能灰溜溜地撤走。”

“连连受挫后,辽军有意避开河北重镇,即使攻打洺州、攻打大名府,也都没有成效,只能一路南下,抵达澶渊,展开决战。”

“后来发生什么,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

乡兵们有的听着,有的目露茫然,有的对付碗里的食物,但基本没什么回应。

别说保丁了,就算是保正,都是基本没有文化的,与辽国签订的盟约,他们知道,百年的和平,他们也知道,但百年前两国开战的细节,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那个时候宋军守城多么勇猛,让辽人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没有拿下任何军事重镇,与乡人何干?

说得直接些,他们根本不关心大宋与大辽如何如何,甚至不关心大名府和瀛州,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乡里,只关心自己的亲人和田里的粮食。

但接下来,那道声音所说的话,终于令乡兵勃然变色:“从整体的大局上,辽人倾尽全国之力发动的攻势,其实没得到什么收获,但他们对于河北境内的伤害,却是可怕的。”

“辽军一路南下,长驱直入,粮草从哪里来?人吃马嚼,二十万大军啊,算上为士兵配备的家丁,实际人数肯定更多。”

“辽人是在河北就地劫掠,屠杀无数,才供养了全军,持续了整场大战!”

这一刻,不少人停下了口中的咀嚼,就连史文恭的头都抬了起来。

他们还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直到此时才意识到,澶渊之盟签订的背后,是河北百姓的血海深仇,被轻松地抛到脑后。

如果说这是战争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接下来的话就更加寒心了:

“澶渊之盟后,两国息兵,礼尚往来,互使共达三百多次,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大宋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当年真宗崩逝的消息传出,辽圣宗也‘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后半句话大部分人都没听懂,但前半句已经让乡兵的呼吸粗重起来。

百年和平……呵,好一个百年和平!

和平的是汴京,和平的是南方,而不是与辽人接壤的北方!

辽国饥荒,官家大度,接济辽人,那大宋的百姓被辽人杀害时,他们又在何处?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确实不可挽回,但这份血海深仇,不可忘却,我相信你们也不会忘记!”

“因为辽国又宣战了!”

“百年是一段很长的岁月,长到百年前西贼都没有立国,长到一家人已经成长了六七代,但百年并不会改变辽人的习惯,他们此番入侵,依旧不会自带粮草,然后会利用骑兵的速度分散,在各个村落搜刮肆虐,以供大军所用……”

“而以单个村落的力量,绝对挡不住……”

有人砰的一下放下手中的碗,高声吼了起来:“将军不用说了,我们明白,杀辽狗!聚在一起杀辽狗!!”

一声吼叫,接下来是此起彼伏的声音,史文恭随之一起起身,吼得格外大声:“聚在一起杀辽狗!!”

对比自己昨天干巴巴的说辞,柴进只觉得敬佩不已:“这才是真正的动员啊!”

迎着众人目光的齐齐聚集,李彦站起身来,环视过去:“我是林冲,我并无任何官职在身,但如你们所见的辽兵尸体,是柴大官人和我的兄弟所杀,这些辽人绝非不可战胜!”

“我不是将军,但愿意当你们的教头,让辽人知道,想要侵占我们的粮食,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保护我们的家乡,改变我们的人生!”

……

“保护家乡!保护家乡!”

话音落下,欢声雷动。

不知是否是错觉,史文恭感到这位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顿时握紧拳头。

他父母早亡,武艺在村中固然素有威名,却早就不甘心于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村落,不得施展本领!

现在危险来了,际遇也来了!

这个改变人生的机会,我要把握住!

他虎吼一声,带头高喊:“林教头!你是我们的救星!!”

第751章 与高青天重聚河北!

“辽人无知,仗以骑兵之利,就以为能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我等大宋对外战事可从来都是胜多败少,威风赫赫啊!”

“只待坚守城池,闭门不出,定叫辽人铩羽而归,此番得了功绩,也让西军不敢小觑我们!”

“是极是极!听说了么?韩相公也被弹劾了……哈哈!”

北军将领齐聚一堂,起初还在讨论着战局,很快就歪到了韩锦孙落草为寇的劲爆话题上面,满是幸灾乐祸的笑容。

王继忠坐在正中,俨然回归了领袖位置,脸色却很凝重。

弟弟王继英死了,死得很好,这一死,让北军中将领人人自危,同仇敌忾。

他们不会觉得王继英是罪有应得,只会把仇恨算在李清臣和背后的相州韩氏身上,原本几个蠢蠢欲动的小山头也偃旗息鼓,王氏有惊无险地继续掌握住了话语权。

再加上韩氏又出了那般丑闻,作为门面的驸马韩嘉彦直接病倒,连汴京的韩忠彦也被御史言官弹劾,这个士族可谓颜面尽失,这一切是多么美好。

偏偏辽国打过来了。

王继忠不想打仗。

非常不想打。

兵凶战危,宋朝号称崇文抑武,但实际上北宋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只有五十年不到的时间没有开战,其他一百年都在打,王氏对于战事其实很关注,也很清楚,现在的北军,是绝对敌不过辽人的。

或许辽军整体也有衰败,不比昔日契丹铁骑纵横中原之时,但北军烂得实在太厉害了。

最可怕的是,这满堂的北军将领,居然没有多少危机感,完全认不清自己。

“与韩氏暗斗,如果输了,尚且能维持,顶多日子过得艰难些……”

“可与辽国的交战一旦输了……”

“辽帝出师的名义如此不堪,朝野上下都觉得异常屈辱,这要是败仗,我王家就有万劫不复的凶险啊!”

王继忠这段日子急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却想不出任何办法。

打仗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当一个团体堕落后,更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甚至连朝廷都知道“忘战去兵”“武备皆废”,不也是无可奈何么?

正想着朝廷呢,亲卫来到身侧低语,王继忠听了后立刻道:“新任的大名府知府,总署河北防务的蔡待制,和协同署理河北防务的皇城司高提举,刚刚入城!”

众人神情一变,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不怕辽人,倒是更怕朝廷空降下来的官员,趁此机会撤换职务:“那蔡京乃是奸佞之辈,与宦官勾结,没想到却得启用,还总署此次河北之战。”

“高俅是官家的潜邸旧臣,真正做主的定是这位亲信,只要巴结好他,我们就能安然过关!”

“听说此人是青天……”

“青天个屁,沽名钓誉罢了,我就不信他这等市井小儿,还能收买不了?”

等到探讨完毕,王继忠面无表情地起身:“我们这便去迎接吧!”

……

“这群北军将领,当真是一群酒囊饭袋,临到战时,不思退敌之策,居然还有心思贿赂我?”

大名府衙门中,高俅眉头紧锁,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下去:“元长兄,这些北军将领必须撤换!”

此番两人来河北,都带了班底,高俅将高廉、裴宣、焦挺、秦明等皇城司的得力干将全部带上,蔡京则带来了他的姻亲宋乔年、梁世杰等等,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放心调派。

然而对于高俅这份提议,蔡京却摇头道:“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这些北军将领再是不堪,部下也只认他们,现在倘若将他们换下,那连城池都守不住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先保持这般。”

高俅大急:“那我们就眼睁睁地见得局势败坏下去么?由他们领军与辽人作战,我大宋必吃败仗,河北恐怕要生灵涂炭啊!”

蔡京抚须思索。

北军糜烂,早就是意料之中,这块烂肉现在不能强行挖掉,否则血流不止,只会给辽人占便宜,所以这群将领再是惹人厌恶,也不能被情绪左右。

而面对如今的困境,他丝毫不觉得意外。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