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31章

作者:兴霸天

李彦问道:“距离多远?”

凌振淡然一笑:“百步无妨。”

后院没有这么大,但李彦找好角度,还是在百步之外,立下了一个木头人,供凌振射击。

凌振右手动作潇洒地举起风雷子,左臂上托,黑黝黝的枪管口开始瞄准。

李彦站在旁边,观察着那枪管上流转出的元力波动,然后就看着管口开始颤抖。

片刻后,从后面传来一道弱弱的声音:“还是近一些吧……”

李彦无语,将木头人从百步开外搬到了八十步开外,见凌振的枪口还在颤动,又往前移动。

最后到了五十步开外,凌振终于喊道:“就这里!就这里!”

李彦退到边上,就见凌振举起风雷子,动作潇洒地瞄准……

“呲!”

木头人完好无损,不远处的地面上嘭的一下,炸出一团火光!

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在片刻的沉默后,凌振支支吾吾地道:“要不林公子你来试一试?”

李彦其实早就想试一试了,走了过来,接住风雷子,稍稍把玩一番后,扬眉道:“你这件法器改造后,是否换了名字?”

凌振一惊:“你怎么知道的?叔父觉得原名不再恰当,就取名为‘风火雷’。”

李彦颔首:“如此称呼倒是贴切了许多……”

凌振和凌道人这对叔侄,分别有两种法器,一种叫风雷子,一种叫雷火子。

前者就是凌振手中的这把“枪”,据他所言,威力巨大,但难以控制,有时候甚至无法做到两败俱伤,直接就将自己炸伤了,可以理解为炸膛。

后者则是凌道人研制出来的一次性法器,可炸塌城门,生出火海,之前简王府大火,就是他操控雷火子所放,可以看成爆破性极强的燃烧弹。

而现在凌振手中的这把,却是改造过了,兼具了两者的特性,此时李彦瞄准木头人,枪口内倏然间喷出一道流光,正中五十步开外的木头人。

“砰——!”

一声炸响后,木头人上半身四分五裂,下半身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就是这个威力!”

凌振大喜过望,然后又惊诧不已:“林公子上手好快,我叔父还是试演了几次,才能达到这般威力!”

李彦把玩了一番枪管,看着上面的纹路黯淡下去,询问道:“能否量产?”

凌振明白量产的意思,毫不迟疑地摇头道:“以叔父的本事,改造出这把‘风火雷’,都花费了偌大的心血,肯定是无法量产的。”

这答案并不意外,因为这件“风火雷”的威力太大了,别说木头人,就算是穿着甲胄的将领,恐怕都受不起这一发。

但威力巨大固然好,却也失去了普及的意义。

“此物看上去有手枪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件攻击型的法器。”

“显然凌道人的研究和《太渊镇法》一样,都是向上奋进,追求少而精,忽视了向下兼容,无法大而广。”

“这也很正常,符合修道之人的追求,但如果想要在俗世中发展火器,还要落在这位身上。”

李彦看向凌振,将风火雷交还:“请稍候,我正好有些设计,想让凌兄弟过过目。”

凌振站着等待,不多时就见李彦拿着一沓厚厚的图卷出来,递到面前。

凌振接过,先是有些莫名,但看了一张后,立刻被吸引了:“《武经总要》?火药配方?这些都是……枪?”

李彦娓娓道来:“这是《武经总要》里面记载的‘火球火药方’、‘蒺藜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民间肯定还有更早的配方,但没有保留下来。”

“根据我的分析,这类火药的威力强大,但极不稳定,所对应的枪,也就是‘竹火枪’和‘飞火枪’。”

“竹火枪顾名思义,枪筒是由长竹管制成,射击时由两名士兵共同使用一条,一人持枪,一人点燃枪中的火药,以此喷出火焰烧灼敌人,或者用来烧毁敌军攻城的天梯,可以想象,这玩意的射程短,操作难,实用性一般。”

“到了飞火枪,枪筒由十六层敕黄纸卷成,筒内装上火药和铁渣末,用绳系住枪端,持枪的士兵带有铁火罐,内藏火源,作战时点着枪筒内的火药,火药瞬间燃烧,喷出的距离可达三十步开外,烧杀敌人,就不容小觑了。”

“当然,无论是飞火枪还是竹火枪,都只是最原始的管型火枪,等到改良火药,发明出子弹,装填在枪中,就是突火枪,仍然是以巨型竹管作枪筒,筒内安放的不仅是火药,还有受其推动后射出的子弹,就像是凌道长的雷火子,威力又将更上一层楼。”

“只是竹筒和纸筒,在几次发射后,肯定容易焚毁甚至爆裂,最终这些火铳还是要用铁器来制作,才能进入全新的发展领域……”

有了【量子阅读】后,李彦大量阅读书籍,由【思维殿堂】分门别类,在遇到了凌振叔侄后,就特意整理了火药器械的内容出来,再结合未来的走向,进行了这些设计。

事实证明,能否吸引凌道人不说,凌振已经被勾起了浓浓的兴趣:“没想到林公子在炼器之道上有如此水平,只是看到了我的‘风雷子’,就能开创出这么多款普通人所用的‘火器’,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跟《三字经》一样,李彦也堕落得不解释了:“你觉得是否有可操作性?”

凌振细细看了:“如果火药真的有这般爆发力,军中又已经有了火炮的雏形,那么我是有把握将这些‘图纸’变为现实的,只是林公子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版本,我们是从头再来,还是一次就位?”

李彦道:“如果各种枪炮的优劣性,如我推测的这般,那自然没必要从零开始,但技术的积累也很关键,一蹴而就的想法不可有……”

如果站在纯历史的角度上,宋朝以前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改变社会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各方面的条件都达不到,到了宋朝才勉强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情况也不太现实。

古代其实有很多极具聪明才智的能人,也做出了不少后世看上去都啧啧称奇的发明创造,但大部分普及开来的创造,反倒是民间无名之士,在大众需求下代代演变出来。

这其中有种种原因,但一个关键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农耕社会的特性,导致的供给需求,让很多能人的先进发明没有用武之地。

这其实也反应出一个问题,许多穿越者以为通过后世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就能解决社会矛盾,多少有些想当然,先进的科学技术固然好,但整个社会的结构调整与适应,其实才是更重要,也是更难解决的部分。

李彦正是明白历史规律,所以在大唐世界,他哪怕大权在握,都仅仅是告知了李弘许多突破性的发展,而没有在飞升前操之过急地行动。

到了大宋世界,这里有着超自然的法术,他所想的也是与后世的科技相结合:“目前我的打算,是将火器与法器相结合,不指望大规模产生出太多,只要能武装亲卫士兵,就具备了实用性。”

水浒原剧情里出场的亲卫,最强的莫过于高廉手下的“飞天神兵”,都是各地选来的精壮好汉,经训练而成,“头披乱发,脑后撒一把烟云;身挂胡卢,背上藏千条火焰”,描述起来十分夸张。

而李彦的亲卫道兵,也不整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拿着枪吧……

半人半鬼,神枪第一!

凌振心情很是亢奋,拿着图纸看了又看:“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条可实施的路,林公子真乃大才!”

李彦道:“过誉了,这比起单纯的技术提升要困难许多,甚至可能完不成,别最后的实用性比不上法术不说,连弓弩的性价比都不如……”

凌振眼睛亮起:“所以林公子之意,是让我也加入么?”

李彦点头:“当然,我一人不足以完成这些具体的实施步骤,需要凌兄弟这般人才。”

凌振这个人在原剧情里设定很强,拿得出手的战绩却寥寥无几,堪称名不副实的典范,也不知为什么……

如果说为了压制火器的运用,那公孙胜等人呼风唤雨的斗法,岂不是更加超现实?

无论怎样,李彦还是很希望凌振能发挥出他的作用,在其领域大放异彩的。

而这位没能当得了军官,本来的计划是还掉恩情后离开的发明家凌振,也是心甘情愿,重重抱拳:“多谢兄长看重,小弟一定尽心尽力,将火器与法器结合,成为现实!”

李彦欣然一笑,许下美好的心愿:“好好努力,希望有朝一日,亲卫能拿着我们的发明高呼,这玩意可比法器好用多了!”

第729章 卢员外:不差钱!买买买!

夜幕降临。

大名府中,虽然没有汴京的州桥夜市和马行街夜市那般繁华,却也是灯火通明,喧嚣狂欢。

八仙楼前,望向这座熟悉的大名府第一酒楼,卢俊义有些感怀,更多的是一种审视。

燕青跟在身边,对于这种目光有些奇怪:“小郎,你在看什么?”

卢俊义道:“以前我们是这里的客人,看的是里面的美味佳肴,现在要将樊楼分店开过来,看的则是彼此间的差距了。”

燕青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名震天下的樊楼自然有好奇心:“那八仙楼比之樊楼如何?”

卢俊义笑道:“你瞧这彩楼欢门,就是汴京正店的特色,并且与樊楼外的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十分相似,可惜恰恰是如此,才有种东施效颦之感!如果没去过樊楼的,或许会觉得这里大气,但去过樊楼之后,呵!这里便是小小脚店一般了!”

这话未免有几分夸张,八仙楼这高达两丈多的门口,被各色彩绢结成的绢花所缠绕,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怎么也不是脚店可以比拟的。

但货比货得丢,卢俊义去过樊楼,再回过头来看这大名府的八仙楼,就觉得档次的差距一览无遗。

不过他这番话是压着声音说的,就这点都让燕青感慨,小郎是真的变了,换成以前那还不吼得整栋酒楼都听到?

小小的插曲后,卢俊义带着燕青,与前来会和的索超、张横、张顺一起,跟在卢员外身后,进了雅间。

他们是提前来了,本来林元景是准备宴请,但卢员外身为本地人,岂能不尽这番地主之谊,所以才早早抵达。

趁着卢员外将酒楼掌柜叫到面前嘱咐,卢俊义开始打量这所谓的雅间,又摇了摇头。

燕青眼珠滴溜溜转动,等到掌柜离开后,才低声问道:“小郎,这里也很差么?”

卢俊义道:“我在京中所见的雅间,都是闹中取静,幽静隐秘,你再看看这八仙楼,门外来来往往,喧闹非常,哪有半点雅致?也只适合商贾,官员定是不愿被打扰的。”

他说话的声音很低,但卢员外正好走了过来,闻言不禁道:“你爹我就是商贾,怎么的,现在有出息了,瞧不上了?”

卢俊义赶忙赔笑:“父亲这是哪的话,儿子只是浅薄之见,浅薄之见!”

卢员外瞪了一眼,转过身去,又忍不住抚了抚须,显然心情十分美妙,当得知林元景和李彦抵达时,更是快步迎出,满脸都是笑容地拱手道:“林指挥!!”

林元景还礼:“卢员外!”

卢员外哈哈一笑,对着李彦也郑重行了一礼,然后握住林元景的手臂,亲热地与他一起坐了主位。

李彦带着后面的花荣、时迁、徐宁、凌振进入雅间,众人各自入座,气氛很快热烈起来。

反正请客的是卢俊义的父亲,何必故作客气,弄得生分……

卢员外见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仔细打量了李彦后,对着林元景:“令郎昂扬却不凌厉,霸气却不慑人,如此气度当世罕见,真是虎父无犬子,我儿幸得令郎教导,将来若有成就,我感激不尽!”

林元景在京中一向是沾儿子的光,这般夸赞倒也很少听见,闻言笑道:“卢员外太客气了,令郎这般麒麟儿,世上能有几位?是他自己争气罢了!”

卢员外很清楚卢俊义的缺陷:“知子莫过父,不瞒林兄,此次我儿回家,我险些认不出他来,短短一年时间,实在是脱胎换骨!”

想到之前询问儿子书院的情况,他又热切地道:“听闻令郎有意在大名府也开设岁安书院?那真是太好了,我当全力支持!”

林元景十分豁达:“我还真不知这件事,便让他们自行决定吧!”

卢俊义此时还真的在讨论在大名府开设分店的事情:“哥哥,这八仙楼与京中正店差距巨大,已是大名府第一,我们一旦选个好的地段,开下分楼,以樊楼天下第一的名声,那岂不是轻而易举地跃升为大名府最好的酒楼?”

李彦品了口八仙楼自家酿制的酒水,就不再喝,微笑道:“你真这么觉得?”

卢俊义挠了挠头:“我考虑的哪里不周到么?”

他身后的燕青听着,倒是猜到了问题关键,却是闭着嘴没有说话。

李彦看了眼这位机灵聪慧的忠仆,对着卢俊义道:“你去了一回汴京,归来后就能看出此地与樊楼的差距,那么往来京城和大名府的权贵商旅也不少,他们难道就不知么?”

卢俊义顿时反应过来:“是啊,他们早该有所比较,照这么说来……八仙楼能常年维持大名府第一的位置,是有恃无恐?它背后的是谁?”

“不外乎那几家势力!”

李彦悠然道:“大名府的繁盛虽不及汴京,却也是陪都,我刚刚站在酒楼前,看着那看似气派,实则敷衍的彩楼欢门,就知道这座酒楼不是在正规竞争里脱颖而出的。”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