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00章

作者:兴霸天

直接灭口,会有很大的后患,因为向太后那一夜,动静闹得太大,宫内目睹他浑身鲜血被驾出去,而福宁宫又在那时燃起熊熊大火的人太多,再加上口口相传,事后还是全靠杨戬、蓝从熙、贾详等几个大太监将口风打压下去。

无法将皇宫内彻底血洗,那为了稳定皇位,赵佶也愿意将权力分享给太监,双方保持默契,而一旦杀了贾详,剩下的大太监人人自危,局势难保不会失控!

赵佶在殿内不断转圈,越想越是头疼,连夜色什么时候降临的都不知道。

没滋没味的吃了晚膳后,他也顾不上宠幸其他妃子,让皇后王氏前来侍寝。

王皇后是他的原配正妻,端王府的王妃,不久前生下了皇子赵桓,性情温和。

眼见官家心情极为糟糕,王皇后除了最基本的安慰外,也不敢多说什么。

赵佶就是要找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地想了许久,到了深夜,实在疲惫,才昏昏沉沉的睡着。

可仅仅是睡了半个时辰未到,他就被外面喧闹的声音吵醒,然后就见杨戬扑了进来,面色惊惶地道:“官家,大事不好,简王府失火了!”

赵佶先是错愕了片刻,然后猛然起身,冲到殿外,看着远处那隐隐泛红的天空,跳脚道:“快快救火!快快救火!简王一定不能出事!”

听了这真诚至极的焦急声音,内侍和宫婢十分诧异,都说天家无亲情,这位对弟弟如此关心么?

而被吵醒的王皇后也赶忙走了过来,为他披上衣服,柔声道:“官家对兄弟的爱护之情,令臣妾感佩,但要保重龙体啊!”

赵佶理都不理,依旧声嘶力竭地喊道:“救火!救火啊——!!”

且不说宫内一片混乱,宫内各街的铺兵熟练的带着灭火之物,前来扑救。

令他们感到诧异的是,这火势看上去熊熊燃起,铺天盖地,却仅仅聚集于简王府内,并没有扩散到四周的民居。

从灰头土脸逃出来的内侍下人来看,陷进火势里的人同样极为稀少,铺兵们也算是应付了不少京中大火,却从来没见过如此节制的火势。

所以用了一个多时辰后,火势就已扑灭,面对烧成白地的王府,大量的班直和内侍冲了进去。

再过小半个时辰,擅于救火的蓝从熙,战战兢兢地来到赵佶面前跪下:“回禀官家,简王府的大火已经扑灭,王府几近烧毁,简王殿下和几位贴身内侍不知所踪,怕是凶多吉少……”

赵佶眼前一黑。

简王没了?

不管是死了,还是看穿了他的设计,自己纵火逃了,简王的消失,都代表着政变计划胎死腹中。

如此一来,继强压流言、转移关注后,第三个嫁祸旁人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除了这些办法,还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天下臣民,不要再议论朕弑母了?”

“想不出来了……想不出来了啊!”

“难不成弑母昏君的骂名,要跟着朕一辈子?”

终于,这位起名为佶,身体也向来健壮的官家,在接连打击下急怒攻心,哇的一声,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在众人的尖叫声中,仰后就倒。

这个年,似乎过不好了……

第689章 建立在赵佶痛苦上的新年,过得特别快乐!

“官家仁德啊,简王遭遇不幸后,官家悲痛不已,都吐血病倒了!”

岁安书院中,高俅和李彦对坐。

高俅想到如果高廉在火灾里面失踪了,自己肯定不会有那么悲痛,对这般有人情味的官家,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

李彦受过严格的训练,脸上毫无笑意,只是淡然品茶,一杯很快喝完后,就见凌振走过来添水。

简王府的火,毫无疑问是凌道人放的,用的是原本准备进击宫城的雷火子,所以火势十分克制。

除了贾详派出的手下,被其毫不客气地杀死外,包括简王在内的其他失踪者,都被这位金精山道长带走了。

不过他将凌振留下,一方面是感激报恩,另一方面也觉得该让凌振留下作为人质,毕竟这件事干系重大。

李彦其实谨守界限,除了告知真相,协助抓捕西夏暗谍外,这个身份不会参与其他事情,倒也不担心。

当然,他对于凌振的到来还是欢迎的,这位在法器上的创造能力相当不俗,确实很是需要。

而凌振在书院过得挺自在,麻溜地端茶后,还和高俅带来的侍从,自来熟地聊了起来。

李彦目光扫了几眼,见那个侍从身躯雄壮,下盘极稳,并非普通的魁梧结实,不禁有了兴趣:“这位壮士是?”

高俅笑道:“此人名叫焦挺,祖传三代以相扑为生,在京师扑手口中名气不小,现在是我的扑戏先生,确实有不俗的技艺。”

说到焦挺,他还想到了之前的管家,恨恨地道:“这焦挺我险些错过,正因为那管家暗示画师往丑陋里画,还说此人动作粗鲁,手脚没个轻重……”

李彦道:“此等恶仆,确该惩处。”

高俅趁机询问:“那内侍省押班贾详,也是官家的恶仆,我之前揭露了他与西贼勾结之事,官家却似有不悦,还让我不要轻举妄动,依林公子之见,这是为什么?”

李彦心想这能为什么,是吐血的前置呗,如果没有这一遭,单纯简王府被烧,以赵佶年轻强壮的身体,还是能撑住的,不至于被气得一下子吐血倒地。

当然,面对虚心求教的高青天,他还是分析了一下:“或许正如高提举所言,贾详是恶仆,内侍省涉及宫内,多有敏感,官家才不愿意皇城司插手。”

高俅这才恍然:“原来是这样么,内侍和外臣,终究不一样啊!”

这句话说的还真没错。

高俅如果是个阉人,这场以栽赃嫁祸为目的的政变计划,指不定就交给他亲自执行,但这位是有根的,所以在赵佶眼中,他永远要比童贯、杨戬、蓝从熙、贾详这些人远上一层。

太监的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残缺的阉人,必然要用自己的忠心向天子换取权力,而外臣却能走正常人的升阶之路。

高俅难以理解得这么深刻,却还是感到挺难过的,他对于官家可是忠心耿耿,一片赤诚,官家却因为内侍之事就怀疑他插手太多,往日的亲密无间,似乎一下子拉开了距离……

高俅叹了口气,赶紧将这种念头挥去,自我安慰道:“官家也难啊,这两日民间又有新的谣传,说简王府的大火烧得古怪,像是专门冲着简王去的,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唉!”

李彦知道那些难听的话是什么,其实后世就有一种猜测,说是简王赵似的英年早逝,与赵佶脱不开干系,但只是纯粹的分析,并没有真凭实据,现在则更加有鼻子有眼,反正关于官家的传言变两件了,一件是母亲,一件是弟弟,对家人真是没得说……

但他受过严格的训练,依旧没有笑,淡淡地道:“天家的事情,高提举还是不要过多干涉,明天就是除夕守岁了,过个好年吧!”

高俅皱了皱眉:“但这贾详乃通敌国的贼子,此人不抓,我总觉得不踏实。”

发现恶人逍遥法外,青天浑身难受,李彦很欣赏这份责任感:“高提举放心,既然证据确凿,这位贾详是逃不掉的。”

高俅心里踏实了:“那就好,等到年后,丁判官回归皇城司,更是如虎添翼,这群贼子我要统统抓入大牢!”

李彦目光微动:“丁判官回皇城司为提点,已经定下了么?”

高俅重新浮现出笑容,期待满满:“定下了,就在年后调动。”

李彦关照道:“这不是什么好时机,高提举如今风头过盛,丁判官又是能力出众,一旦回归皇城司,就不受文官挟制了,他们肯定不会坐视的。”

高俅不屑地笑了笑:“不愿又如何?这段时间他们奈我何了?”

李彦道:“此一时彼一时,高提举还是要多多注意,也得提醒下丁判官。”

听到此一时彼一时,高俅想到官家难看的脸色,心莫名一跳,再加上现实一次又一次验证了这位的先见之明,顿时忐忑起来。

李彦倒是没有多么激动,因为他很清楚,有些是偶然,有些则是必然,迟早的事情。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送走了高俅,李彦想到宫内那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愈发觉得这个年必须过得快快乐乐,来到后院,给岁安一期学员上了今年的最后一堂课,展颜笑道:“明日你们若是愿意,来我家中,过个热热闹闹的除夕夜如何?”

一期学员中,除了曹正,众人都是家不在京里,如花荣还有母亲和小妹,张横张顺有兄弟俩在,其他像卢俊义、索超、安道荣、时迁、朱武都是形单影只,未免难熬,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多谢哥哥!”

曹正和蒋敬也羡慕至极,欲言又止,李彦见了笑道:“守岁的时候,你们还是要跟亲人在一起,但来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个饭总是可以,我母亲也十分欢迎呢!”

这句话把众人最后的担忧,也给消除了,欢呼一片。

倒也不是虚言安慰,当李彦回到家中,李氏听说这些兄弟要来,顿时露出笑容:“那是好事,人多热闹,得好好招待他们!”

李彦笑道:“多谢母亲。”

然后就见李氏熟练地取出名单:“二郎,这是近五日的媒婆递来的人家,你好好看一看!”

李彦知道避不过,倒也十分坦然地接过。

林元景领命北上大名府后,家中就剩下母子两人,李彦这段时间回去的不多,因为常常受到催婚。

并且范围一再扩大化,流程一再简单化。

比如现在,李氏干脆将嫁妆单子直接递了过来,并且介绍道:“二郎,这五位是将门之女,我觉得门当户对,这两位是士大夫之女,嫁妆更加丰厚,不过媒婆上门时,老是打听你的书院,我不太喜欢,至于这些商贾的女儿么,还要多多了解……”

李彦接过,看着单子上面列的清清楚楚的嫁妆,直观地认识到什么叫门当户对。

北宋的婚嫁习惯,跟后世不同,与榜下捉婿的逻辑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女方贴钱,男方的聘礼远远不如嫁妆丰厚。

以致于形成这种风气后,稍稍有点家产的人家,都不敢亏待女儿,怕嫁过去遭白眼,所以有些地方女婴生下来淹死,就是因为怕以后出不起嫁妆,完全的本末倒置。

男婴也逃不过,生下来扔掉,是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宋朝的税负太沉重,各色人头税花样百出,“丁钱太重,遂有不举子之风”,生子不举,就是生下孩子不养育,当然汴京见不到这种情况,要去外州县。

李彦看着嫁妆单子,轻轻叹了口气。

李氏万万没想到儿子看嫁妆单,居然能想到溺死男婴女婴的问题,还以为他不满意:“这嫁妆不少了,再往上的话……啊,你是不是准备娶县主宗女?那是反过来,要我们家准备五千贯的!”

正常人家嫁女儿都要倒贴,唯独宗室嫁女儿能往回收钱,毕竟姓赵,金枝玉叶的名声就跟樊楼的品牌价值一样,总能卖个好价钱,富商往往也最喜欢选县主宗女,娶个赵姓女回家,还能得个虚职官位,同样是不亏的。

或许是六百万贯扭曲了自己的金钱观,当听到宗室卖女儿只要五千贯,哪怕知道五千贯确实不是小数目了,李彦也挺不能接受的:“县主宗女我不考虑。”

李氏有些头疼儿子眼界太高:“郡主和公主的话,我们就攀不上了啊,那是和将门世家联姻的,你父亲如今又未入横班……”

李彦也有些头疼这位的效率,如果不是林元景官职还不够,这位是真的能将目光盯上宫内的,赶忙道:“母亲,你原来不是准备和李员外的府上……”

李氏脸色顿时沉重起来:“你提到这事,我正好与你说一说,李员外近来似乎遇到麻烦了,能不能打听一下,虽然我们可能帮不上大忙,但若是些力所能及的,还是要出一份力的!”

李彦心想如果不是被我碰上,李格非全家完蛋不说,咱家都要受牵连。

当然,倘若不是他的出现,历史上的向太后被赵佶顺利斗倒,自己气得病死了,也没有如今的一系列事情,所以救下这群本来要被卷入谋反大案的官员,也是消除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什么好居功自傲的。

所以他应了一声:“请母亲放心,我会打听好李员外的事情,尽量相帮的。”

李氏点点头,主要的工作就在相亲上,又和他讨论了一番如今让媒婆来提亲的各家女子。

李彦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完毕,回到自己的书房,摇了摇铃铛。

一刻钟后,小黑进入书房,扑进怀中,他抱着猫儿轻轻撸着,悠悠一叹:“我现在才发现,李清照真的挺好的。”

原本首选原配,是因为他了解原配是贤妻,对于李清照则不了解,毕竟历史上的才女形象只是远观,近距离接触或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现在听小黑描述,倒是一位有担当的聪慧女子,比起这些前来说亲的人家女子,又要了解多了。

小黑与他心有灵犀,对于这种想法做出评价:“找妻子,只图省事,毫不用心,不好不好!”

李彦怔了怔,歉然道:“这确实是我的不对,我的心思完全没用在这个上面,对人很不尊重……”

小黑又伸出肉肉的爪子,摸了摸他。

李彦失笑:“你倒来安慰我了……对了,李格非看来是不准备在京中当官了,他是准备外放,还是干脆辞官?”

小黑显然做过了解,立刻写道:“辞官。”

李彦开始贿赂:“辛苦了,明天把你的猫儿也带过来,请它们也一起吃年夜饭。”

小黑摇了摇短短的尾巴,心情愉悦,但等到离开时,看着这位又重新沉浸在编写书院的教材之中,嫁妆单子直接丢到一旁,顿时叹了口气,觉得自己真是为造反大业操碎了心。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