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41章

作者:兴霸天

李彦道:“丁判官有没有想过,这七个人为什么会被逐出太学呢?”

丁润道:“不是因为他们晋升上舍的名额被抢么……咦?对啊!这样被逐出,不是反倒坐实了行贿的事实?那些国子监的官员没这么愚蠢吧?”

李彦分析道:“且不说太学二十年前就发生过舞弊大案,后果严重,教训深刻,就算没有前车之鉴,如果抢占了别的太学生名额,就把人逐出去,这件事也早就瞒不住了。”

“事实上,如果被陈裕等人发现了舞弊,国子监官员应该会想方设法安抚住他们,许诺好处才是,结果却是七人全被逐出,我当时看到信件,就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丁润想了想道:“也不能排除国子监官员想要压下,但陈裕等人不甘受此不公,一怒之下离开太学的情况吧?”

李彦道:“那位有勇气击鼓鸣冤,揭发不公的陈裕,拒绝私下的弥补,我是相信的,但若说七人全部放弃太学生的身份,只是为了讨一个公道,就多少有些理想化了,后续的结果,也不该是陈裕一人击鼓,一个人遇害!”

丁润脸色沉下:“如此说来,是那个明尊教的吕师囊,在其中推波助澜,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李彦道:“站在明尊教的立场上,太学出了舞弊之事,他们自然希望好好利用,而不是内部悄无声息的平息,至于后续的发展,到底是不是他们设计,这点就不好说了。”

丁润呸了一声:“都是贼厮!”

李彦道:“而后陈裕惨死,朱武希望为同乡报仇,却因为死者生前正好痛斥过‘佐命’,就伪装成‘佐命’的模样,故意在人前现身……”

“我们之前是从凶手希望隐蔽自身,转移朝廷注意力的角度出发,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由于不知道明尊教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所以不够全面。”

“他们用如此残酷的手段,反过来杀死太学生,为的正是制造轰动,若是案件久久不破,那死者的家人大闹,消息传出,‘佐命’或许就会出现,无论是揭晓此案真相,还是与朝廷对抗,明尊教都是获利者……”

丁润啧啧称奇:“没想到,这群明尊教徒居然有此算计,如林公子这般剥丝抽茧般的查案,也真是有意思啊!”

李彦道:“话虽如此,目前还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希望丁判官保护一下朱武,此人对于了解这群明尊教弟子的情况,十分重要。”

两人到了路口,准备分别,丁润抱拳道:“好,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只可惜那位学子去击鼓鸣冤的一日,在开封府衙的不是小师弟……”

李彦还礼告别,背影远去,叹息声则悠悠传来:“将公平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本来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

回到家中,夜幕降临。

李彦陪着家人吃了一顿很合口味的佳肴,在练武场上练了一个时辰的枪法后,走入屋中。

小黑正懒洋洋地趴在暖隆隆的火炉边上,见他进来后才优雅地走了过来,缩进更温暖的怀里。

李彦撸着猫儿:“等会你去将箱子取来。”

小黑立刻眨巴起金色的大眼睛,露出激动之色,爪子在地上划拨起来,一个个捂着脖子倒在地上的形象跃然而出。

李彦失笑:“不是专门去杀人,而是去见一群人,一群十分想见到我的人。”

小黑不信。

语气里明明带着杀意的……

李彦对于明尊教这种组织,确实很是不喜。

他如今已经准备改朝换代,但从来不认为,所有反对大宋朝廷的力量,就都是正义之士。

农民起义,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发起的运动,或许由于组织纪律性不强,大多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反抗压迫的精神,是值得鼓励宣扬的。

而专职造反的宗教,性质又有所不同了。

这些人的所求,有的也是官逼民反,反对暴政,有的则是为了扩大宗教影响,有的干脆就是当皇帝的野望。

所以李彦走底层造反的路线,但对于摩尼教、明尊教还有后面的白莲教,都没什么好印象,哪怕他们聚拢的往往都是底层百姓。

此番明尊教在太学案的背后借题发挥,想要寻找“佐命”,具体是什么原因,他还不清楚。

但既然对方这般苦心积虑,那他也会满足对方……

只希望,“佐命”真正出现在面前时,这群人不是那好龙的叶公!

第610章 从未见过如此嚣张的反贼

“御史在斋舍里搜寻出大量的行贿证物,锁定了十三名国子监官员和上百名太学生?”

“太少了,让他们再多查,皇城司上下好好配合,明白了么?”

太学门口,高俅望着里面热火朝天的搜查景象,抚了抚胡须,十分欣慰。

他此时已经想明白了官家的意图,知道这件案子闹得越大,越能制止那些愚民的谣言。

所以别说御史摩拳擦掌,就算对方偃旗息鼓,他也要想方设法闹腾开来。

正在这时,有逻卒禀告:“外舍生朱武,软硬兼施,至今还未交代,接下来要带入皇城司吗?”

高俅摆手道:“给丁判官留着,做个顺水人情便是,太学生遇害案让开封府衙破了,也是皆大欢喜之事。”

逻卒领命:“是!”

高俅对于案情真相不感兴趣,但想到之前官家的态度,突然问道:“林冲什么时候离开的?”

手下禀告:“那位林公子很早就离开了。”

高俅低笑道:“果然是个不求上进的……”

他面色轻松起来,但心里打定主意,哪怕此人再有用,只要进入官场,就马上收拾。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家的宠信是有限的,必须提前剪除竞争对手。

同时自己也要苦练书法画画,官家喜欢扑戏,还得把相扑给练起来,得请些相扑名家……

当然还有皇城司的工作,等谣言停歇后,接下来就是抓“佐命”和找密诏了。

据宫内所言,当时太后临终昏聩,被身边的奸佞郭开骗着写下了一份密诏,后来就不知所踪,很可能也是落入反贼“佐命”的手里。

那人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呢?

高俅捻着胡须思考。

一道宽袍身影,从身后倏然间掠过,面具下的视线还朝这里扫了一眼。

李彦越过了皇城司,来到了夜间的太学。

喧闹的声音,一如白日。

隐约的哭泣,却代表着真正的黑夜到来。

发现高俅一众皇城司之人,夜间跑到这里站岗,李彦就清楚,宫中的赵佶又冒坏水了。

太学舞弊,是一件很敏感的案子,当年的大案从开始到结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一件本来在宋朝大环境下不算啥的受贿案,愣是给整个官场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震动。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它涉及到了科举的公信力!

当一个国家推崇以文治国,皇帝告诉全天下的子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候,就要让百姓觉得科举是公平的,那大家才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拥护这样的朝廷统治。

这还真不是假话。

宋朝以前的寒门子弟,重点在于“门”,能称门第的,哪怕没落了,也只是没了深厚的政治资源,依旧拥有万贯家财,跟普通老百姓没关系。

但从宋朝开始,寒门子弟就是后世理解中的真正普通人了,无论出身多么低微,书童、孤儿乃至乞丐,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是为寒门出贵子。

比如范仲淹两岁失怙,母亲改嫁他人,生活拮据,为了学习,他寄居在寺庙中,昼夜苦学,靠吃粥度日,最终高中进士。

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无奈带他投奔叔叔,叔叔家生活条件也很差,就用秸秆在沙子上启蒙学字。

甚至还有之前提到的千年第一进士科,里面有位是书童出身,在侍候主人读书时耳濡目染,勤学苦思,最终和主人一同考中进士,名次还在曾巩和苏轼之上。

更有不少乞丐出身的进士,无法一一举例,这些人是真的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

所以士大夫享受的特权也显得理所应当,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成为士大夫。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对于太学的关心,是很正常也很必要的,在这里可以聆听进士的讲课,得到不少状元出身的国子监直讲授学,并且三餐免费,包食包宿,若是生出一个有天赋又好学的孩子,先入太学,再考进士,就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而这样的地方出了受贿舞弊案,自然会引发群情激奋,朝廷为了维护统治,也必须给百姓一个交代。

只是在此过程中,会不会牵连无辜,就难以保证了。

“御史大动干戈,会有多少无辜的学子遭殃……”

此时朱武立于窗边,负手而立,眼神里就流露出担忧之色,又露出愤恨:“若不是那人翻看日录,以开封府衙那个大头判官的本事,是肯定察觉不到受贿的真相,我就能将那些博士慢慢杀了,不会闹到如此地步!”

正喃喃低语,身后传来声音:“揭露真相的人,值得你恨吗?杀光了此时的太学博士,又能否改变什么?”

朱武转身,然后猛地怔住,险些要揉一揉自己的眼睛:“你……你是‘佐命’……”

李彦负手而立,气势完全碾压:“目前除了你敢扮作我外,还没有别人有这般大的胆子!”

朱武的双手下意识握住藏在腰间的双刀。

他的武艺不是一流,但机智果断,往往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出手,所以便是面对那世间第一等的人物,自忖也能周旋一二。

可此时此刻,面对眼前来者,却是信心全无,只能低声道:“你不怕我喊叫?”

从未见过如此嚣张的反贼!

查案的御史距离此处不过百步,刚刚还有皇城司看守着他,这位朝廷如今的头号要犯,居然敢大模大样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李彦淡淡看了他一眼。

朱武意识到自己说了蠢话。

从那如渊如狱的气势中,只要自己敢有这般想法,下一息就会命丧当场。

他定了定神,双手离开武器,看似随意,实则字斟句酌地道:“我冒认阁下作案,确实心怀歹意,阁下入太学,若为取我性命,尽管来吧!”

李彦眼神里闪过赞赏:“不用以退为进,我此来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你从州学升入太学时,补试是第几名的成绩?”

入太学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州学升入太学,另一个是京城户籍的百姓,直接申请考入太学,无论是哪种,都要参加入学“补试”,朱武不明就已,但还是回答道:“第二。”

李彦道:“第一名是陈裕吗?”

朱武面色彻底变了:“阁下怎么知道陈维国的?”

李彦声音里带着惋惜:“陈裕,字维国,是敢于揭露太学黑幕,勇气可嘉的滁州学子,可惜却落得那般下场……”

朱武嘴唇颤了颤:“这件事你居然都知道?”

李彦道:“我知道的事情,比你想象中要多很多,比如你特殊的报仇方式,隐瞒太学舞弊的事实,将行贿与受贿的师生一一杀死的想法。”

“你之所以这么做,考虑的是太学中的其他寒门子弟,会受到舞弊案的牵连,毕竟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他们接受教育的选择很多,各地的书院都有名儒坐镇,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书院的费用太高,太学才是最佳选择。”

“所以你宁愿暗杀,让那些死者带着好名声死去,也不愿揭露真相,让那些人光明正大地受惩。”

朱武镇定下来,缓缓地道:“不错!因为我揭露了舞弊的真相,并不能让那些富家子得到惩罚,真正断了前程的,反倒是如维国那般十年寒窗苦上来的学子……”

“何况就算揭露了真相又如何,朝廷会处死那些国子监官员么?不会的,只是降职外放罢了,大赦之后依旧能召回,既然朝廷不上刑,我便来行刑,让那些贪欲作祟的博士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

李彦评价:“十分理智的复仇,既能为友人豁出性命,又能拥有这般冷静,你很不错!”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