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445章

作者:兴霸天

走着走着,到了礼部贡院外的宿舍群。

随着科举取仕变得越来越公平,人数也越来越多,圣人下令重新开辟了一个住宿群出来,供给各州县进京赶考的学子入住,后来京城的学子靠前也住进去了。

不仅是因为里面讨论学术,氛围浓厚,还有福利发放。

此时礼部的官员就带着一摞厚厚的卷册叫唤:“明法、明算、明书的科目材料啊!考证的快过来誊抄!”

呼啦一声,士子涌了出来:“我先!我先抄!”“卢令史,我昨日定好的!”“给我明算的!”

李彦含笑看着。

这是今年的改革项目,着重于提升明法、明算、明书三科的地位。

明法是考法律,明算是考算术,明书是考翻译,需要专门解释古书中字句的意义。

在李彦看来,这类科目的人才更有专业性,对于基层治理的贡献也大,偏偏被极度轻视,之前朝廷每年选录的,只有个位数倒还罢了,所担任的也都是最低级的八九品官吏,根本看不到升迁前途。

除非真的是没有出头念想,只想混个一官半职躺平,否则但凡有些志向的人,都不会去考那类杂科。

而李彦没指望变动一个政策,就能改变鄙视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旦歧视产生了,想要消除是千难万难,在这个世道,进士就是比明经高贵,明经就是比明法、明算、明书高贵许多。

没关系,既然现阶段不能并列,那就干脆分清楚主次。

从今年开始,进士科和明经科是主科,通过后可以获得选人资格,明法、明算、明书为副科,通过后可以获得学业证书,不仅提升科举排名,在吏部铨选时还能得到优先资格。

政策一公布,以前无人问津的三科,马上被学子们捡了起来。

这群从各州县里面卷出来的,从来就不怕多学,而考试的火热,自然会让这些科目兴盛,从而带动潮流。

后面对待匠人,李彦也构思出类似的方式,反正只要跟当官相关,并且不是强硬的灌输,地位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正想着大局,后面传来呼唤声:“李元芳!”

现在敢这样喊他的人没几个,李彦听得反倒挺自在,转过身来:“贾士林!”

贾思博身材依旧削瘦,带着另一位学子来到面前行礼:“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备考,倒是还没感谢你给予我参加科举,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彦摇头道:“你误会了,一切都是陛下的决意,你到底是情有可原,罪无可赦,还是罪无可赦,情有可原,最后还要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进士。”

无论是找到杨思俭的儿子,一举摧毁了对方的希望,还是后来当机立断请婉儿入宫面圣,将政变风波降低到最少,贾思博在最关键时刻的出谋划策,都立下大功。

按理来说,这份功劳足以赎罪,毕竟当年他的计划并未成功,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破绽被李彦抓住,然后连带着手下连根拔起。

但李弘权衡之后,并没有轻易宽赦昔年的罪过,而是让贾思博参加新科科举。

如果他能一举考上进士,就证明当年确实得到不公的对待,那就将功折罪,得以赦免,如果他考不上,依旧以叛国罪论处。

李彦对此是欣慰的,李弘的政治手段越来越高明了。

贾思博之前的悲剧,究其根本还是世家特权的压迫,如今李弘不断用公理人心,去压制世家的同时,尽可能地挖掘寒门人才,却又牢牢把握着尺度,不似武周那般泥沙俱下,只要是愿意向圣人效忠的,无论好坏一味收罗。

这才是真正带给寒门才子公平的改变。

贾思博眉头微扬,也隐隐明白了圣人的深意,眉宇间更生出敬意,心悦诚服地道:“原来如此,陛下圣明,但我还是要感谢你让杨兄救我!”

李彦知道他对于皇权一直有种崇拜,以前对李治如此,现在对李弘也是这般,倒是关心道:“你在慈恩寺当了多年活死人,经学的研习方面肯定逊色于一直应试的学子,这段时间备考后,还有把握么?”

贾思博傲然道:“我以前发挥得再好,也没有信心能高中,但如今糊名之后,我即便这几年荒废了,无法名列前茅,但应试中的,还是不难!”

李彦点了点头,看了眼他边上的学子。

贾思博歉然道:“我都忘了礼数,这是我的友人,雍州周兴。”

周兴赶忙躬身一礼:“周兴,字仁人,拜见大将军!”

李彦听到这个名字,眉头不禁扬了扬:“周仁人,你觉得三科证书如何?”

周兴没想到这位威震天下的冠军大将军,居然真的会跟自己说话,紧张地都结巴起来:“我……我觉得……那个明法比较好考……”

李彦基本确定了不是重名,露出微笑:“不必激动,放平心态,将来好好为官!”

周兴大喜:“是!是!多谢大将军鼓励!”

这位就是武周一朝著名的酷吏,请君入瓮的主人公了,历史上也是进士及第,精通律法,后来仕途不顺,积极迎合武则天的需求,罗织罪名,迫害臣子,受赏成了尚书左丞,刑部侍郎,最后自食恶果。

周兴考上进士的时间本该更早些,但对于他不见得是好事,现在由于李彦的到来,太多的人生发生了剧变。

如狄仁杰郭元振这般,原来就是一等一的牛人,获得了更大的历史舞台,而像丘神绩、周兴这些原本曲意迎合武则天的恶人,能走入正道,李彦同样感到满足。

都说兴亡百姓都苦,实际上还是有巨大差别的,乱世让好人变坏,盛世则让坏人变好。

李彦最后看向贾思博:“等你考取进士后,去见一见忠敬,取得他的原谅,再去凉州的丽娘墓前,和润州的张阳墓前祭拜一下吧……告辞!”

说罢,他抱拳一礼,转身离去。

目送李彦挺拔的背影消失,贾思博喃喃自语:“是啊……我终究是亏欠太多人了……”

从小的玩伴安忠敬,由于能去二馆六学学习,自己暗生嫉妒,又眼热安氏权势,加以污蔑利用;

在西域买来的苏毗遗族丽娘,为了向“佐命”那边展示自己的能力,将她训练成合格的暗谍,结果害了丽娘和伏哥;

还有那个风雪中告别,采用漏洞百出的计划,最后居然真的牺牲自己成全了江南士族的张阳,张守义……

无论是凉州被捕,还是牢内被害,自始至终,贾思博都没有垂泪,可此时此刻,想到往昔种种,百感交集的泪水终于涌出眼眶:

“昔日的罪过永远无法赎清,我能有这样的结局,是公平还是不公呢?”

“但无论如何,守义,你如果还在,该有多好啊……”

“看看这盛世吧,正如你我所愿!”

第483章 用一场最震撼,也最圆满的仪式,结束大唐之行!

“我终于移民了!我也是大唐人了!”

苏我赤兄走在洛阳的街上,仰头看着这繁盛的世界,无论看多少次都看不够。

这里与倭国的国都相比,简直不像是两座城市的对比,而像是天神所居享用和地下赤贫之所。

就算穿褐麻布衣的平民,那股精神面貌,身高长相,都凌驾于倭国的贵人。

因为他们是盛世大唐人。

而现在,苏我赤兄也终于获得了户籍,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从新罗被灭国,大唐成为了倭国的邻居,时不时派出船队在东瀛岛屿晃荡,倭国从上到下,都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天武天皇。

历史上就是这个时期,天武天皇将日本的统治者称呼,从大王改为天皇,李治表示查重率百分之一百,却也顾不上区区岛国的自嗨,但现在别说改名了,倭王直接担心得病倒,就害怕唐军什么时候正式登陆东瀛岛。

结果并没有。

大唐没有继续对倭国发动战争,反倒是允许移民的消息,在小规模范围流传起来。

之所以大多数倭国人不知道,是因为苏我赤兄敏锐地发现到其中的巨大利益,私心作祟,直接将之压下。

那位机宜使郭元振知道后,似乎也不以为意,就这般让苏我家族占据了先机。

这个权臣家族,终究是把持了倭国数十年大权,就算到了现在衰败,也有几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底气,至少金银是管够了。

于是乎,经历了第一次族内开卷,苏我赤兄成功地拿到了名额,得到正式的户籍,来到洛阳。

路上他也忐忑不安过,那么多的金银进献,是否值得,但此时此刻心中只有敬畏和狂喜,情绪翻涌之际,干脆拜倒在地,拼命亲吻这片大地。

引发周围人的诧异:“这孩子怎么了?”“吓!不是孩子!”

李彦漫步而至,看了眼不远处的骚动,目光转向定鼎门的方向。

宏大的吐蕃队伍到了。

新罗王室和臣子是破城被擒,吐蕃赞普则是率众投降,受到的待遇大不一样。

如今还未到正式典礼,就有礼部尚书为首的官员相迎。

在禁军的开路下,赞普一家立于高高的车架上,正式进入洛阳。

王妃是忐忑的,王子也有些惊吓,唯有王赞普的神情满是复杂。

直到他看到人群里的李彦,心顿时完全定下,带着王妃,抱着大胖儿子,朝着两侧的百姓笑容满面地挥手。

大唐百姓见了一奇,这吐蕃赞普亡国了怎么还如此开心,那我们更开心啊,也疯狂欢呼。

双方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其乐融融。

李彦抚掌欢笑,直至人群涌动,一位布衣芒鞋的僧人来到面前见礼:“李施主!”

李彦还礼:“鸠摩大师!”

两人久别重逢,来到一旁聊起了近况。

说着说着,小明王鸠摩罗看着热闹欢腾的一幕,双手合十,满是感慨:“小僧之前很不能理解王上和群臣投降的抉择,我大轮寺是准备为国捐躯,此时所见,不兴无谓之战也是一种大慈大悲!”

李彦对于吐蕃灭国不多谈,省得在对方心口撒盐,倒是聊到了大轮寺等佛教:“大师昔日随着使节团入,与大唐僧人论法不成,如今也成了唐僧,但希望不忘初心,不要被安逸腐蚀,忘却了佛法真谛。”

鸠摩罗正色道:“请李施主放心!无论是吐蕃,还是大唐,我等绝不忘却佛学之念。”

李彦还真挺欢迎,这群生活条件艰苦的佛门弟子,融入大唐的环境。

近来新罗的税收上缴,已经让人动容,再看看吐蕃僧人的坚信,肥头大耳的大唐僧人还想继续不事生产?

鸠摩罗并不知道鲶鱼效应,反倒有种被接受的欣然,再加上这位三番五次搭救,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李施主此前传信,点拨真气之法,小僧无以回报,这是小僧的手印和针灸之法,还望李施主收下!”

这就是交流武学,李彦虽然不通医术,但对于这种武道与医术的结合,确实有些兴趣,微笑着接过:“多谢大师!”

两人说着话,吐蕃上下已经正式进入皇城,李彦眉头微动,眉宇间浮现出一丝喜意。

因为最终的提示传来:

【盛世唐(结)】

【成就+1000】

【名望:主导走向(位面)】→【名望:改写历史(位面)】

【成就+2000,天赋栏上限+3】

……

再加上之前的补充:

【问苍生(结案)】

【成就+500】

自此,他这个世界的最终状态是——

【本尊:李彦】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