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40章

作者:兴霸天

再加上经过南北朝后,佛法大兴,武功好,可以保今世平安,会念佛,可以盼来生富贵,这样的寺院可太香了,顿时脱颖而出,在中下层积累了大量的信徒,名利双收。

想着少林寺的千年历史,李彦入了正殿,目光从那些做工很差的佛像身上扫过,落回众僧身上,看向年纪最大的惠藏:“你是寺中主持?”

惠藏想到刚刚法明的话,根本没从这位身上看出半点佛意,反倒像靠着手下嚣张跋扈的高门纨绔,板着脸,硬梆梆地道:“老衲乃寺中‘维那’,见过李机宜。”

李彦道:“那也是寺中三纲了,我让主持和寺中僧官前来听旨,你们磨蹭良久,却有百余僧兵出现,这是又要重现武德年间的公然抗旨么?”

惠藏脸色变了:“这话从何说起,我寺昔年十三棍僧助大唐攻城掠地,一向对大唐忠心耿耿,绝无抗旨之意啊!”

程务忠在边上听得嗤之以鼻,就偷袭成功了一座城池,到这和尚嘴里竟然变成攻城掠地,是不是以后太宗都要是你们救的啊?

李彦则淡然道:“我从不听嘴上辩驳,而看实际行动,隋末是隋末,现在是我大唐盛世,你口中说着忠心,却敢怠慢圣旨到这般地步,还说没有违逆之心,如此两面三刀,又如何修你们的佛法?”

惠藏双手合十,避重就轻:“李机宜不通我禅宗佛法,还是不要妄自评价。”

李彦不客气了:“我确实不修佛法,却知道你们禅宗始于达摩祖师,如今将之发扬光大的,是东山寺的弘忍大师和云游在外的慧能法师,你少林寺还差得远,你更差得远!”

五祖弘忍如今都在东山寺修持,历史上武则天登基后,将弘忍的一众弟子请入宫内道场供养,北禅宗成为“两京法主,三帝师门”,地位比起少林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六祖慧能则在南方立下南禅宗,这位就不必介绍,后世禅宗的主流,那四句佛偈人人都会说。

李彦对于这两位还是很尊敬的,真正的佛门高僧大智大慧,再看少林寺这些身宽体壮,满面红光的僧人,就愈发不顺眼:“似你这般贪痴嗔怒,样样不缺的僧人,竟然还是少林三纲?以你为纲,怎能教好这寺中上下?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你可明白?”

惠藏想到之前师伯点拨,不禁惊诧莫名,又想到法明之言,这位看似是俗世之人,实则是佛子临尘,不禁道:“难道李机宜知我禅宗之学?”

李彦道:“慧能法师的‘顿悟’,神秀法师的‘渐修’,各有精妙,禅宗所学,确实很符合我的武学进境。”

关于神秀和慧能的南北禅宗之争,后世都众说纷纭,各派学者有各种分析,哪个更高明,哪个更实际,李彦不发表意见,他反正觉得汲取精华,都挺好用。

他每努力一次,就相当于慧能的“顿悟法”,平常的练武积累,则是神秀的“渐修法”,两者相辅相成,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再看眼前众僧,李彦不禁摇头:“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都要求一个悟字,似你们少林寺这般整天俗务缠身,变成了废悟,最终佛门寺院成了商贾生意之地,满是铜臭,哪有半分禅意?可别辜负了达摩于此传道啊!”

惠藏面孔涨红,想要以佛法辩驳,但又害怕万一辩不过,自己在寺中的威望必然一落千丈,心生退意,再度转移话题:“李机宜既要在此传旨,老衲这便是去请我少林方丈而来,请诸位稍候。”

不料话音刚落,李彦又皱起眉头:“方丈?就算是大慈恩寺的普光大师,身为玄奘大师的弟子,都还称住持,你区区一个少林寺,有何资格称方丈?”

程务忠在边上见他训斥老和尚,偏偏对方还不敢辩驳,心里已经足够痛快,此时更是趁机问道:“李机宜,住持是何意?方丈又是何意?”

李彦心想问得好,解释道:“佛门寺院现在的领导者,称为住持,心住于法,弘扬传续,谓之住持。”

“而方丈一词,最初是仙山之名,海外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后来佛道两家都有引用。”

“佛教《维摩诘经》中有言,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

“这个前半句有记载,据说中印度毗舍离城有维摩居士的禅室,王玄策将军亲自量过,所住的卧室仅一丈见方,后半句就是弘扬佛法了,故方丈之称,也可称大德高僧。”

李彦不通佛法,但对于历史上这些词语的演变,却是有所了解,唐朝的方丈一词,最初是用来赞扬佛法精深,等到宋朝,方丈这个词开始指住持的居室,向维摩诘看齐,再往后就渐渐引申为住持本人了,俗称“方丈和尚”。

到了后世,方丈则完全凌驾于住持之上,无论大小寺庙,都会有住持,但未必有方丈,方丈需要有一定的佛学影响力,经过佛教协会批准,才可以担任。

殿内群僧聆听,觉得涨知识了。

惠藏胸膛起伏,则难过得要吐血了。

你对佛门的称谓也这么了解,居然还说自己完全不通佛法?

他将自家住持称为方丈,意思很简单,我们少林住持佛法精深,德高望重,用以彰显禅宗祖庭的威风,结果……

没有什么比吹牛逼被当面揭穿,更令人羞愧难当的了,悔不听法明之言啊!

偏偏就在这时,外面一位僧人突然惊恐不已的冲进来,口中高呼:“不好了!住持……住持他……”

惠藏眼睛怒瞪,予以纠正:“是方丈!”

那僧人确实维持住了这份颜面,纠正了称呼,哀嚎道:“方丈遇害了!!”

第343章 李元芳: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我也很无奈~

事实证明,少林方丈的屋子,一点也不方丈,是寺内数一数二的豪华居所。

不过此时再豪华,也被血腥味所充斥。

惠义跏趺坐于中央,脑袋低垂,胸膛处满是鲜血,早已没了气息。

惠藏悲呼一声,就要冲进去,被李彦拦住:“冷静些,不要破坏现场。”

惠藏想要挣扎,却被白玉般的手掌一按,就没了力气,定定的站在原地,只能嘶声道:“方丈!方丈啊!!”

李彦不理那全是技巧,没有感情的哭号,观察了屋外,对程务忠道:“将下山要道尽可能的封住,少林寺周围山高林密,难以全部守住,如果有人闯关,记下相貌特征便可,不用强行拿人。”

程务忠抱拳领命:“是!”

李彦举步走进屋内,来到尸体前,探查了死因,喃喃低语:“一掌重击在背后,凶手还怕他不死,又将脖颈给折断,会是杨再威的师弟么……”

距离天赋触发,到安排杨再威入内,已经是最及时的反应,如此还没有阻止凶案发生,李彦表示尽力了,但隐隐间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再打量了一下屋内,发现前后窗户全部开启,看向报信的僧人:“你是何时发现住持遇害的?”

那僧人哭得双目通红:“就是两刻钟前,小僧路过屋前,无意中往里面一看,就见……住持这般了……”

李彦眼睛微微一眯:“你路过的时候,屋门就是开启的,从外面直接就看到了尸体?”

僧人悲声道:“是……是的……”

李彦转向惠藏:“你速速召集全寺僧人过来,凶手很可能藏于其中,如果不是害怕暴露,直接遁走便是,没必要杀害住持。”

惠藏心中也隐隐明白,恐怕寺内真的藏贼了,惶恐之余又涌起一股恼怒,咬牙切齿地道:“我寺中一片安宁,哪来的凶手,倒是你的手下刚刚闯入,有杀害方丈的巨大嫌疑!”

李彦没有排除杨再威的嫌疑,毕竟他确实进入了寺内,颔首道:“你放心,除了刚刚在殿内一直没有离开过的人,其他的都有嫌疑,我绝不会包庇,你速去唤人,留给凶手的时间越少,越容易将其揪出来。”

然而惠藏依旧不应,立于原地,硬声道:“我寺中都是出家之人,绝无匪贼,方丈遇害之事,就不劳阁下操心了,若无你们来此,我少林内外祥和,一片宁静,岂会出事?”

李彦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我内卫所至之处,只有那些本来就暗流涌动,心怀不轨的贼人,才会横生事端,否则长安洛阳,岂不是遍地命案,民不聊生?”

“你少林寺明知诏书在此,依旧磨磨蹭蹭,无礼犯上,三纲只露面一人,还带着众多僧兵耀武扬威,导致寺内空虚,被贼人所趁,你有何颜面说是内外祥和,一片宁静?”

“现在住持被贼人杀害,你身为维那,不思找出凶手,只顾着推诿责任,倒打一耙,看来这少林寺是要好好整顿,肃清邪氛了!”

惠藏被说得面色忽青忽白,彻底恼羞成怒:“老衲的僧曹之位,自有上官定夺,你若有圣旨罢了老衲的位置,老衲愿意听从,如若没有,就将那手下交出来,然后离开!”

李彦眉头一扬:“你的意思是,发生了凶案,不查真凶,随意指认一个,就要赶人?”

惠藏怒目圆瞪:“当然,方丈的死因我们自会查清,不劳阁下挂心,将人交出来便是!”

李彦一般不跟人计较,但此时都对这和尚丑陋的嘴脸,生出了浓浓的厌恶。

亏得他刚刚还希望提前一步阻止凶案发生,救下被害者,既然人家不愿意,他也不多言,直接转身准备离去。

至于杨再威,你们有能耐就去抓吧,试试看会不会被打死……

不过就在这时,一位年迈僧人从另一侧走了过来,步履略显蹒跚。

惠藏见了立刻迎上,悲声道:“师叔!师叔!方丈被外人害死了!!”

年迈僧人微微一怔,纠正道:“方丈神妙,我寺内暂无人可及,不可用此称呼。”

他再看向李彦,双手合十:“老衲振法,为寺中‘上坐’,拜见圣使!”

李彦见这位老者实事求是些,倒是微微点头:“原来是十三棍僧,久仰!”

这确实是久仰,这十三个僧人和带领他们的昙宗和尚,是真正令少林寺崛起的人物,十三棍僧名扬天下时,振法二十出头,那时还是隋末群雄争霸,如今时光荏苒,在十三棍僧里年纪最小的他,已经八十岁了。

如今的朝廷里,唯有李义琰的年龄和经历与之类似,这位活过两个朝代的传奇人物,在听了惠藏的讲述,再看了看惠义的尸体后,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悲痛之色,浑浊的泪水顿时滴落下来。

他擦拭了一下,缓缓转过身来,双手合十道:“发生这般大事,请圣使恕我寺内失礼……”

李彦道:“无妨。”

振法接着道:“此前圣使的手下强闯寺中,似乎高呼一突厥姓氏的人名,是否怀疑此人正是我寺中窝藏的贼子?”

李彦道:“内卫有可信来源,这阿史那环曾拜入贵寺,后来学艺出师,但一直与寺中某位僧人保持联系,甚至如今就藏身于此,所以我们奉旨来查。”

振法摇头,语速缓慢,但很坚定:“我寺中并无此人,也无与此人有所瓜葛的僧人,相信圣使的手下也不会害我寺住持,凶手另有其人……”

“原本为了自证清白,我寺内愿意开放搜查,但现在住持遇害,请圣使稍候一日,让我寺内查清情况,再给你一个交代,如何?”

相比起惠藏,振法的处理方式更加委婉,但究其根本,还是要关上门来处理问题,不给外人查探的机会。

李彦此时已经心平气和,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既然你们寺中‘上坐’和‘维那’都持相同的意见,那我也愿意等待,只是在此,我有一句话相送。”

振法双手合十:“请圣使赐教。”

李彦道:“我李元芳,从凉州一起自杀案开始,大大小小的案子也遇到过不少……”

“发生凶杀案后,把破案者往外赶的,你们还是第一个,爆发了问题,不指望解决问题,只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大师也是历经世事了,可知道这样心存侥幸的愚昧之辈,下场往往会如何?”

旁边的惠藏脸色微变,振法则眼帘微垂,无喜无悲:“李机宜神探之名,老衲也有所耳闻,不想正是圣使,李机宜的好意,我寺内上下心领,只是此事终究是我少林内务,外人就不必干涉了。”

李彦了然:“那我就告辞了。”

说罢,他潇洒离去,惠藏立刻示意左右,一路跟着,看着他离开少林,才如蒙大赦的回归。

李彦出了寺院,却没有下山,而是看着一个方向:“出来吧!”

一位眉毛粗重,神情木讷的年轻和尚探出头,有些害怕地道:“你是喜欢喝茶的内卫机宜使李元芳吗?”

李彦一奇,他没来少林寺带过货啊,看这里的闭塞模样,也不太像是能通过这个方面了解到自己的,点头道:“我是李元芳。”

年轻和尚道:“小僧智恩,受法明大师所托,前来给李机宜带一个口信。”

李彦脸色变了:“法明?他在你们少林寺?”

智恩比划道:“一年多前就来了,别的师兄欺负小僧,法明大师一直对小僧很照顾的……”

李彦面色顿时郑重起来。

法明是皇家寺院高层,历史上是去魏国寺当了住持,岂会屈尊纡贵来少林?

除非有什么迫不得己的目的……

联想到他出使吐蕃前,拜托法明查的是玄奘大师的秘密传人,后来发现那人极可能就是“佐命”,李彦不待这和尚说完,直接上前抓住智恩的肩膀:“给我指路,边走边说!”

话音刚落,智恩就觉得自己腾身而起,风驰电掣之间,往寺内赶去。

一路轻而易举地避开巡逻的僧人,轻松至极地来到他所住的院落。

院子前,李彦脸色微沉:“法明约了在这里等我?”

里面并没有呼吸声。

果然,他翻墙跃入后,前后搜寻,根本没人。

智恩缓过气来,急切地道:“法明大师就在这里的,他说了让你一个人来,避开其他的内卫,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其他人知道了会有危险。”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