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7章

作者:兴霸天

“对方拥有这样的骑术,为什么刚刚会被我们合围?”

吐蕃一方呆住了,有人脱口而出:“他刚刚硬战,是为了耗损我们的体力?”

如果刚刚李彦能将狮子骢驾驭到如此程度,完全可以分割敌势,根本不会同时面对五人围攻。

那样一来,三个练成涅槃劲的吐蕃贵族倒也罢了,其他两个没练成的,肯定被他打下场去。

对方不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不可能是刚刚才会这么骑马,那想来想去,就是反过来耗光他们的力气啊!

扮猪吃老虎!

他们五打一跟对方有来有往,如果对方还在伪装的话……

寒意直冲天灵。

一个惊恐无比的想法,冲击着勃伦赞刃的心灵。

这场比赛,不会真被大唐打个二十比零吧?

那要传出去,吐蕃使节团可就出大名了!

等回去,他二兄钦陵,怕不是要气得活剐了他!

奇耻大辱!

“殿下,此人与这群凉州人都不熟悉,恐怕是大唐特意派来此处的,我们中计了!”

正在这时,旁边的贵族低声道:“不如停止比赛!”

勃伦赞刃猛然转头,双目圆瞪:“你是说我们认输?”

那人吓得赶紧闭上了嘴。

不过这个口子一开,另一位吐蕃贵人马上提出了更委婉的说辞:“殿下,这不是认输,是看破了唐人的阴谋,勇退以避三灾。”

勃伦赞刃胸膛起伏,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你们说得没错,唐人弄坏,阴谋久蓄,我不能一错再错!”

他勒住马,举起球杖,高声喝道:“这场比赛不在约定内,是你们唐人的阴谋,我吐蕃拒绝承认,改日我们的勇士,会堂堂正正的击败你们!”

安忠敬等人愣住,还没反应过来,勃伦赞刃已经策马离去,直接下了马球场,消失在入场的通道口。

看台上的吐蕃贵族面面相觑,只能离开座位,往场外跑去。

不少人都侧着身子,不敢直面观众的注视。

太丢脸了。

“直接认输了可还行……”

场上的李彦也愣住。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明白对方的顾虑。

同样是丢人现眼,这个时候中断比赛,还能保留一层遮羞布。

真要被打得落花流水,那才是没有退路。

这群人毕竟不是单纯的马球手,他们是吐蕃贵族,代表着吐蕃出使大唐,谁敢冒政治风险?

因为一场马球赛,回去没了前途,那实在太亏。

“可这样一来,不显得我逼得对方直接投降?”

“我本来不想继续出风头了……”

果不其然,吐蕃的行为传播出去后,百姓们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蕃贼不敌李元芳神威,不战自降,主动认输了!”

“哈哈!快哉快哉,当浮一大白!”

“元芳威武!大唐万胜!!”

整座凉州宫城,都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片喜悦的气息,正向着四方飞速传播开来。

一路传向了凉州都督府。

……

府内。

都督裴思简,正在洗砚磨墨,援笔录文。

硬黄纸上,一个个字外柔内刚,圆融遒丽,端的赏心悦目。

不过当亲卫狂奔入内,平复心情,压低声音禀告后,他手中的御赐紫毫笔,还是颤了颤,破坏了笔意的纵横。

因为那个消息实在有些惊人:

“都督,吐蕃畏李元芳之威,主动认输了!”

……

第16章 庆功宴

“李公之后,真瑰玉也!”

将比赛的细节仔细问清楚后,裴思简发出由衷的赞叹,面带喜色。

这解决了他一个大大的难题,那就是怎么继续将吐蕃使节团耗在凉州。

对于吐蕃,大唐一贯是不怎么看得上的。

因为两国的地位高下,一直高下分明。

后世网络上有两个著名谣言,一个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地位很低,还不如尼婆罗的尺尊公主。

一个是文成公主的嫁妆里,有着成百上千的技术工匠,李世民将中原先进的技术外传,吐蕃借此才发展起来,换而言之,李世民为了彰显大国气度,资助周边敌国。

前者,从吐蕃史料《大事纪年》,详细记载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两人的生活,死后的祭祀等等,可以看出文成公主的地位。

即使后来唐蕃开战,吐蕃仍然恭敬的祭祀文成公主,至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根本没有记载。

至于那位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更受松赞干布宠爱的尺尊公主,历史上就没这人,是宗教神话发明。

第一个谣言纯属无稽之谈,第二个倒还有些资料支持。

虽然嫁妆里的上千工匠,古代汉人史料、吐蕃碑文、敦煌吐蕃历史文书里都没这事,但在《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确实提到了文成公主带来工匠和种子。

可是这书里面的其他记载都很夸张,菩萨变公主、禄东赞忽悠李世民、用炒过的种子播种,松赞干布的篇幅与宗教神话挂钩,可信程度实在不高。

正史里,反倒是李治登基时,松赞干布遣人来贺,李治赐了些匠人,都是专门为贵族享受服务的,展示大唐的高品质生活。

综合来说,文成公主出嫁,是大唐笼络牵制藩属的羁縻方式,松赞干布十几岁继位,一统高原,狂得不行,后来跟大唐一碰,才知道小国竟是我自己,到死都一直很顺服。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吐蕃拽起来了,使节团的态度变得趾高气昂。

大唐虽然大败一场,却也不愿给吐蕃好脸,让裴思简将使节团留在凉州,好好磨一磨这些蕃贼身上的戾气,教会规矩,再送长安。

这可不容易,裴思简近来与吐蕃大使你来我往的过招,感觉颇为头疼。

马球赛的促成,他也在背后默默推动,如今的结果,可以说是最好的助力。

裴思简心情喜悦,见污了墨迹,干脆放下笔,轻抚髯须道:“李六郎人在何处,我做长辈的,也该见一见他了。”

亲卫答道:“我来时场内外正在狂欢,都拥住李六郎,当时听着,是要去醉香楼庆祝。”

“哈哈,那不急,让这小郎君好好放松放松吧!”

……

李彦确实觉得很放松。

正午时分,醉香楼内,一群凉州最顶尖的世家子弟,正在高歌狂舞,欢庆大胜。

这名字土得掉渣的酒楼,在凉州异常吃得开。

因为它的迎客方式很直接。

进了酒楼,就有俏丽的胡姬款款相迎,身材曼妙,异域风情,行为大胆。

经过幽深画廊,到了厅内,珠帘低垂,坐屏肃立之后,更有一排排舞女百媚,乐者千娇,笙歌曼舞,一派升平。

李彦被簇拥着走进来时,得知不满意还可以换一批。

文化的传承,贯穿了千年。

怪感动的。

而在彩袖翻飞,觥筹交错中,不出意外的,他成为了敬酒和结交的中心。

“满饮此杯!为六郎贺!!”

“请君一歌,请君一舞!”

之前在学馆门前,众人还保持距离,是自恃家世尊荣,不愿意恭维一个身世骤变的人。

但现在,他们看重的,已经不仅仅是卫国公和陇西李氏的背景,还有李彦这个人。

这人太猛了,将来指不定出将入相,未来不可限量,此时不结交,更待何时?

而李彦也一改学馆时的独来独往,变得来者不拒,尽展豪爽。

这样的交际,我很喜欢~

不过其他都好说,唱跳方面他实在没经过练习。

见他推辞着不下场,大家也表示理解,然后一个个大男人,扭身扬臂,旋转腾踏,招手遥送……

看着这群魔乱舞的景象,李彦心中叹息,他很清楚,用不了多久,自己还将是其中的一员。

因为这是大唐的习俗。

当年他爷爷李靖灭东突厥的时候,皇宫内派对庆贺,李世民就在席上领舞,太上皇李渊弹琵琶伴奏,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敬酒蹈舞,庆祝这前所未有的大胜。

同样的名场面,李承乾被废后,李治成为太子,当有了第一个儿子,哪怕是庶出,当爷爷的李世民也跑到东宫,开心的带头跳舞。

不会跳舞的,反倒变成了不合群。

一千年后的社恐:出门不说话。

一千年前的社恐:不会唱、跳、maqiu。

果然,贾思博见李彦安静坐着,来到旁边微笑道:“元芳可要好好学一学,不然贵客打令(以舞相邀),不能接上,就太失礼了,学好了蹈舞,他日得圣人相招,也能一舞谢恩。”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