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65章

作者:兴霸天

结果他现在嫡子刚刚被抓,王氏就要和离,还拿出前任妻子说事?

王氏其实也不是那么急,但她写信后,很快收到了长安兄长的回信。

信中让她速速与李敬玄和离,不要累及族内。

她和这冰冷冷的宰相在一起,总有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信中所言正中下怀,此刻再行一礼:“和离之书至,将做财账交割,妾告辞了!”

目送新婚娘子离去,李敬玄脸颊肌肉狠狠抽搐了一下。

他贪权,却不贪财。

因为不需要贪。

前两任妻子都是五姓嫡女,嫁妆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那笔财富明面上在妻子名下,等到妻子去世后,自然就成为了李府的资产。

因此李敬玄每结一次婚,生活档次就上升一个层次。

再加上他联宗于赵郡李氏,李氏商会的生意,肯定要带着他的族人做一做。

如此种种,哪里还需要考虑钱财的问题。

可现在妻子和离,财产分割不说,此事传出,还必然引发哗然。

就算再怎样推卸责任,堂堂宰相与妻和离,对于他的名声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敬玄左思右想,都没有消弭影响的办法,默默下定决心:“不能和离,一定要让王氏收回心意!”

他第一时间又想起了士林,招来专门联络的心腹,低声吩咐起来。

不料听完吩咐后,那位管事却为难的道:“阿郎,我昨日去找那些文人士子,却未寻到,他们似是躲起来了。”

李敬玄淡淡的道:“换一批便是。”

读书人相较于天下万民,确实是一小撮人,但官员相对于天下读书人,也是一小撮人。

长安之内,最不缺那些渴望入仕的读书人,使唤来去,极为方便。

管事领命而去,仅仅两个时辰后,就飞速奔回:“阿郎,情况不妙,那些文人竟敢拒绝,还说……还说……”

李敬玄目光一沉:“吞吞吐吐成何规矩,速速说来,下去自领十鞭!”

管事委屈的道:“他们说阿郎你表里不一,虚伪待人,虐妻成狂,乃是彻头彻尾的伪善之辈!”

李敬玄愣住:“虐妻成狂?那群醋大,他们怎敢!”

他坐视第二任妻子凄惨死去,也是看出了云丹的害处,知道久而服用,还是逃不出一个死字,长痛不如短痛。

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性……

从来都是自己诬陷别人,如今居然被士林所污,李敬玄勃然震怒:“我定不饶恕,吏部铨选,他们休想再有半分机会!”

不过宰相终究是宰相,他骂着骂着,突然醒悟,面色惨变:“不好!不是他们……是陛下!陛下要杀我!”

一个臣子如果有善名,就算办错了事,被皇帝所杀,天下议论,都是皇帝的错,士林兴奋。

一个臣子如果有恶名,哪怕工作上没失误,被皇帝所杀,老百姓也会拍手称快,天子圣明。

后者就是历史上武则天杀酷吏的原理,神皇陛下老圣明了。

显然,梅花内卫开始污李敬玄的名声,就不是单纯的以罪贬官,而是要他死。

李治这次是真的恨透了这个曾经的侍读,不弄死李敬玄,估计心里堵得慌。

李敬玄终于意识到危机,双腿一软,险些瘫倒,身侧的奴仆赶紧扶住。

他脑袋剧痛:“谣言不是我散布的,我冤枉啊,陛下!不!我要想想,谁能替我!只要把那个人给压住,陛下就能予我宽限,还有转机!”

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做事都不会操之过急。

在拿下李敬玄之前,李治要考虑好,用谁来取代其宰相之位。

就像动武敏之前,先派人去岭南,将那些被贬的武氏子弟接回京城一样。

首先想好了关键位置谁来接替,就不会出现随意任免后,没有更合适接替的臣子,白白让自己陷入被动的状况。

李敬玄认为自己很重要。

不是单纯的能力,论能力比他强的有不少。

但在四位宰相里,既要压制关陇士族,又要有限度的拉拢山东士族,还得展现出鲜明的圣人意志,自身的威望资历一样不能缺。

这种种条件下,接班的人选,就不是那么好挑了。

因此李治一边磨刀,一边选人,这个过程短则数月,长则一年。

到那时候李敬玄的名声也彻底臭了,可以手起刀落,夷其三族。

而李敬玄唯一的自救之法,就是在这段时间,一方面尽可能挽回名声,另一方面将接班者打压下去。

让李治意识到,终究还是他更好用。

“扶我起来!我要去写信……写信!”

李敬玄拼命想着办法,颤颤巍巍开始写信。

正妻王氏走了,四位美貌的妾室也来到中堂,服侍李敬玄,眉宇间又是惊喜,又有担忧。

惊喜的倒不是转正,出身不够是不可能成正妻的,但至少没了正妻的压迫,妾室的自由度会高许多。

担忧的则是她们从未见到李敬玄这般模样,惊惶得连握笔的手都在颤抖。

写了五封信,他就实在坚持不了,放下笔,直喘气。

就在这时,府外又传来尖细的声音:“圣旨到!”

“陛下知道我是冤枉的了?”

李敬玄喜上眉梢,强撑身体,率众恭迎圣人的诏书。

“命西台侍郎李敬玄,前往玄武门,观看毒丹销毁。”

李敬玄跪下,浑身颤抖。

这个时候,让他去看销丹?

内侍等了片刻,似笑非笑:“李侍郎,接旨吧,然后速去大内吧!”

李敬玄身子晃了晃,努力站起来,最终却瘫倒下去,凄声悲呼:

“我有冤难伸!有冤难伸啊!!”

第156章 该结束士子案了

“李侍郎瘫身病倒,无法前来?”

夜幕降临,玄武门上下点起了火把,但等了半天的李治,收到内侍这样的回报后,却是面色平静,沉默下去。

半响之后,圣人有气无力的声音传入内侍耳中:“让太医署的刘御医,去为李侍郎诊断,他是孙真人的亲传弟子,医术高明,朕也放心。”

武后在边上聆听,知道这个放心,可谓一语双关。

如果李敬玄识趣,效仿杨素故事,自己不吃医生开的药,主动病死在床,那李治也就作罢,饶过李府上下。

如果李敬玄权欲不熄,还想东山再起,那就要步毒贩夷三族的后尘了。

下方的明崇俨,并不知道城上的对话,双目熠熠,就希望看着李敬玄面如死灰的表情。

没想到居然不来,上方圣人已传下旨意。

众人不再等待,将丹药送入丹炉,一批一批的毁去。

等到所有云丹全部化作完全无法食用的废料,城上帝后回宫,城下也打道回府。

明崇俨定定的看着丹炉内,然后借着告别的机会,向李彦重重一礼。

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彦还礼,心情愉悦。

无论过程多么曲折,终于换来悬案大白,凶手伏法。

不过不能懈怠。

还有一件事。

士子投毒案的真凶。

那个凶手,或许曾经是受害者,但在这件案子里,已经是加害者。

不仅害死了士子张阳的性命,还让五十多位中毒的士子,错过今年的科举。

而李彦替江南枉死的百姓报了仇,由他来缉凶结案,结束一切,也是顺理成章。

“做个了结吧!”

……

第九日清晨,李彦带上狄仁杰和郭元振,挑选了一队巡察卒,走向皇城贡院。

学舍前,陈御医正在和两名医佐说话。

李彦本以为他们是讨论医药问题,近了一听,才发现他们居然在说月考。

唐朝的医学科目,分的其实挺细,所有在太医署内学习的学生,都有学制。

比如体疗科(内科)的学制为3年、疮肿科(外科)和少小科(儿科)学制为5年,耳目口齿科(五官科)学制为4年,角法科(外治法)学制为3年。

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考核也非常多,每一科的教授博士,都要进行月考,太医令则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季考,最后太常寺在年终进行总试。

按照这样的学习制度,每个出师的太医署学生,都会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只可惜实际情况,往往有较大的差距。

因为古代并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医生,庸医比起良医更多,而良医里面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当博士,教授下一辈。

于是乎,太医署的制度很好,却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无法一代代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最终不得不变成师生相带。

比如跟在陈御医身后的两个医佐,就是他学徒中的两位,相当于导师带的研究生。

见到李彦带队前来,他上前见礼:“李机宜,这是我的两位徒儿,这段时间主要是由他们照顾病患。”

双方通名见礼,陈御医就告辞了。

李彦微笑:“辛苦两位,中毒的士子经过八天的修养,情况怎样?”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