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103章

作者:兴霸天

裕王心头微酸,赶忙领着王府上下,给嘉靖大礼参拜后,再让抱着孩子的李妃上前。

这生下来便有改变朝局走向之力的小世子,目前还看不出什么美丑,原本正熟睡着,恰恰就在这时被吵醒,忽闪着眼睛,望着前面的人,不哭不闹,居然还笑了起来。

这一笑如同春风化雨,让嘉靖那颗冰冷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脸上露出了罕见的慈祥笑容,伸开双臂:“来!让……皇爷爷抱抱!”

裕王笑了笑,当然不可能告诉这位含饴弄孙的父皇,孩子极为讨喜,只要醒了,见谁都乐呵。

吕芳则将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给嘉靖,嘉靖更加小心地抱着,动作生疏僵硬,那孩子也不觉得不舒服,仍然笑着,还伸出小手,朝外摆了摆。

“朕的皇孙,肯定又孝顺又懂事!”

嘉靖笃定地道,看向裕王:“孩子的名字,朕已经想好了……”

吕芳知机,从袖中掏出御纸,奉给裕王:“王爷请过目!”

裕王很是有些受宠若惊,接过黄纸,打开后恭敬地念道:“朱翊钧……朱翊钧……好名字!”

嘉靖微笑:“这个名字,是朕推演阴阳五行,先天算术所得,贵不可言,福气无边。”

裕王狂喜,且不说世子,就算是皇子,也难有如此郑重的起名,可见父皇的青睐。

他甚至隐隐有些嫉妒这个孩子,得到了自己未曾得到的父爱,但一想到自己的地位籍此稳固,已经是高兴得不行……

嘉靖又望向李妃:“你有功,朕要赏你。”

李妃早有准备,满怀诚挚:“这都是列祖列宗之德,是父皇敬天爱民的德报,是王爷至纯至孝的福分,儿臣妾何敢言功?”

嘉靖微微颔首:“有功就是有功,朕也不赏你别的,你娘家出身贫寒,朕就给你父亲封个伯爵吧。”

李妃对此是万万想不到的,真的愣住了。

裕王反应倒快,挨着她跪了下去:“儿臣代李妃一门叩谢父皇天恩!”

李妃这时才回过神来,跟着匍匐下去,满脸是泪:“叩谢父皇天恩!叩谢父皇天恩!”

嘉靖道:“好事嘛,不要哭,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给江南织造局传旨,再赏十万匹给李妃的家里!”

这个赏赐一出,周遭不知多少人心头一惊。

江南织造局刚刚步入正轨,所产出的丝绸要供给西洋商人,以充国库,再结合年前发不出欠俸,导致官员闹事的惨祸,这份恩赐就愈发让人眼热,当真是爱屋及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泥瓦匠封爵,不仅有了荣耀,更有了巨大的实惠!

李妃连连谢恩,心里对于这个给自己全族上下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孩子,更是喜爱到了极致。

裕王同样如此,眼巴巴地看着。

然而嘉靖并没有将孩子交还回去的意思,轻轻摇晃着,突然道:“随身的蟠桃如意在何处?拿给朕瞧瞧!”

裕王的面色瞬间变了,嘴上结结巴巴起来:“父……父皇!儿臣不知如意……”

嘉靖的视线立刻刺了过来:“怎么?舍不得?害怕朕取了去?”

裕王的一颗心从天上坠到地狱,浑身发寒,险些瘫倒下去,倒是李妃急中生智:“禀告陛下,世子降世确抱着一柄如意,稳婆侍女皆有所证,而后消隐,不再显露……”

不再显露这四个字说得极妙,可以有多种解释,嘉靖面容稍缓,看了一眼裕王,这才将孩子递给了李妃:“你不错,好好带着朕的皇孙,便是最大的谢恩。”

“陛下对孩子的态度,怎么如此古怪?”

李妃心头有些莫名其妙,闪过一些不可思议的念头,不敢揣测上意,唯有恭声道:“是!”

她作为裕王的侧妃,并不是陪伴嘉靖左右,如今又生下了宝贵的皇子,只要孩子健康长大,地位就能稳如泰山,确实毋须猜想那么多。

但吕芳跟着嘉靖回宫,看着这位沉默不言的主子,却是不断思索,近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左思右想,还是不明白具体缘由,吕芳只能说些讨喜的话,舒缓这位万岁爷的情绪:“恭喜主子,双喜临门!”

嘉靖回过神来,淡淡地问道:“还有何喜?”

吕芳道:“永寿宫修成,陛下可龙驾腾迁了!”

嘉靖眉头扬起:“终于修成了么?”

从西苑重新搬回紫禁城,至今已经有两年多,但紫禁城十数年遭到冷落,许多地方都已荒废,就连如今的乾清宫,都待得很不舒服,所以嘉靖时不时还是回西苑万寿宫住一住。

担心这位重回昔日无为而治的局面,群臣表示再苦不能苦君父,请旨在紫禁城内修建永寿宫,一切仿西苑旧制,彻底让天子回御紫极,嘉靖勉为其难地答应,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功夫,宫殿终于竣工了……

具体询问了永寿宫的情况后,嘉靖笑了。

这次是真心实意的笑容。

近来全是坏消息,终于有件好事情了:“百姓之家,乔迁之喜,还要宴请一场呢,宫内许久没有热闹了,那就操办一下吧!”

……

紫禁城。

乾清宫大殿前。

在宫内这些时日的准备下,殿坪置一百零八盏灯笼,三十六盏在前,合三十六天罡之数,七十二盏在后,合七十二地煞之数。

在百多盏灯笼的照耀下,石阶前又摆一座三十二抬龙舆,三十二名抬舆太监跪候在轿杆下,周遭以龙虎山张玄庆、茅山蓝道行和阁皂山葛雷为首,立着一应道众,默默念咒祈福。

至于大殿正中,则是吕本率领六部九卿堂官跪候,皆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方有资格位列此地,目光齐齐聚于殿内显示时间的铜壶滴漏上。

安静的等待下,滴漏的声响愈发清晰可闻,就为了在酉时末刻,钦天监测算出迁居新宫的最佳吉时准时出发。

一旦殿内的嘉靖敲响铜磬,外面的景阳钟便敲响一百零八下,仙乐齐奏,铳炮齐鸣,整个京师都将听到,当今圣上龙驾腾迁。

天子恩典,与民同乐!

当然,精舍内也安放了一座铜壶滴漏,吕芳静静地站在铜壶边,盯着上浮的木刻,嘉靖则身穿龙袍衮服,坐在蒲团上,看着手中的一道贺表。

一顶偌大的香草冠,静静地摆在身边左侧,铜磬则放在右侧的紫檀木架上,数十道已经看过的贺表,叠摆在身前的矮几上。

吕芳偶尔侧目,嘴角是含笑的。

因为他能看出来,嘉靖心情不错。

主子万岁爷高兴,他就高兴。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嘉靖看完了手中的那道贺表,往矮几上那叠已看过的贺表一扔,目光射向左侧剩下的最后一道贺表,突然问道:“贺表全在这里了?”

吕芳暗道不妙:“全在这里了……”

果不其然,嘉靖的眼角垂了下去:“再没有了?”

对于这位主子的喜怒无常,忠心耿耿的吕芳都被折腾得有些精疲力竭了,却又不得不解释:“老奴糊涂,惦记着吉时起驾,把这件事忘了,吕阁老送贺表来时,便要启奏圣上,因担心每个官员都上一道贺表,太过劳累圣上,因此叫六部九卿部衙各上一道贺表,既不使主子太劳累,也转达了我大明所有臣民对主子的忠爱之心!”

“忠爱之心?”

嘉靖笑了,却是阴森的笑:“为了俸禄弹劾内阁时,每个官员上一道奏疏,成百上千道奏疏,不怕劳累了朕,上一道贺表倒怕劳累了朕?无非是看朕盖了几座屋子,在心里骂朕,不愿意上贺表罢了,吕芳,你也跟着他们一起瞒朕?”

吕芳立刻跪下:“主子是天下的君父,君父有了安居之所,天下的臣民只有欢喜的道理,怎会如此没有天良,六部还有诸多贺表尚未呈上……”

嘉靖神情这才稍缓:“呈上来!统统呈上来!”

吕芳实在不明白,这些流于形式的贺表有什么好看的,却又心惊胆战,赶忙招了招手,不多时内侍再抱上一摞摞贺表:“主子,都在这儿了,实乃普天同庆啊!”

嘉靖一封封看了起来。

近来午夜梦回,严嵩亡魂所言,时时在耳畔回响,群臣子民心里早就怨极了皇帝,生前不怨,死了也要来找你算账!

但现在经过他的仔细试探,那是胡言乱语,大明的臣子和百姓是有感恩之心的!

明明俸禄拖欠,明明受灾受难,也依旧以大局为重!

“好!很好!”

嘉靖笑容越来越盛,心情越来越轻松,直到将最后一份贺表撕开了封口,抽出里面厚厚的那叠奏本。

首先是“治安疏”三个标题大字,刷地扎进了眼中,遏止了一目十行的冲动,接下来是内容,犹如一把一把锥子直刺向五脏六腑的内容: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第1288章 对嘉靖的最后一次“调教”

海瑞作为一位名留史册的好官,被后世称为海青天,关于他刚正不阿的故事,民间广为流传,但他其实并非言官。

《海瑞集》收录了他的十五道奏疏,其中九道都是关于具体的政事,如《开吴淞江疏》《革募兵疏》,三道是辞呈。

最后的三道,一道是在徐阶被攻击的时候,为徐阶讲话的《乞治党邪言官疏》,不过评价公正,里面也讽刺了徐阶,一道是自己被攻击的自辩疏《被论自陈不职疏》,最后一道就是《治安疏》。

由此比例也能看出,海瑞根本不是博直名,他本人相当务实,解决实际问题多过针砭时事。

事实上,即便没有《治安疏》,这位海刚峰的政绩也非常经得起考量,疏浚吴淞江就足够他在明史上留名,当然对于后人来说,肯定就没有那么家喻户晓了。

毕竟《治安疏》对后世影响太大,天下第一疏,无论对历史有多深的了解,大多都听过这篇痛骂皇帝的奏疏。

而后世留存的版本,更是整整有三千多字。

如果对这个字数没有概念,那么《岳阳楼记》是三百多字,《出师表》是七百多字,就可以类比一二,这估计也是《治安疏》没有进教材全文背诵的原因。

实际上,海瑞并不是骂了嘉靖三千多字,整篇《治安疏》条理分明,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 分,是阐述“君道不正”,指出天子的错误。

第二部 分,是阐述“臣职不明”,揭露官员的错误。

最后一部分,是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求万世治安”的具体建言。

这篇奏疏结构分明,逻辑清晰,切合时局,既言辞恳切,又鞭辟入里,更是首尾相贯,开头第一句就奠定了基调。

嘉靖这般聪明的人,从第一句也就知道,对方大概要说什么。

于是乎,脑海里有一个念头,合起奏章,丢出去,别看这臣子写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偏偏眼睛不受使唤地看了下去。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面色铁青,两眼充血,越看越气,越气越看。

终于,那句一直深埋在心底,唯恐成为现实的话,在眼前出现了:“……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嘉靖的脑袋“轰”的一声响了,满大殿都这句话,这句由臣子说出的声音:“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枉死城内的怨魂!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