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428章

作者:桃符

一声散朝,崇祯也不管下面吵吵闹闹的众大臣,直接往后宫走去,王承恩见状立刻高声喊了一嗓子:“散朝。”

此话一出,众大臣见皇帝都走了,没有表演舞台了,互相不服气的对视了一眼,转身离开。

崇祯回到了后殿,周皇后见崇祯的心情不好,连忙让长公主朱媺娖带着太子朱慈烺离开,而自己这时看着崇祯。

“陛下,喝口茶水吧。”

周皇后把茶水递给崇祯,崇祯拿过茶水啜饮一口,放下道:“这朝中众臣只顾自己的蝇营狗苟,丝毫不顾及大明江山社稷,都是一群混蛋。”

啪~

茶杯一下子就被扔在了地上,周皇后见状立刻挥手让小太监把茶杯收拾好,周皇后道:“陛下,莫要心忧,陛下如此勤政,天会庇佑陛下的。”

“庇佑朕?呵呵……朕还能相信这天命吗?”

崇祯长叹息一声,紧跟着开口道:“现在鞑子在大明长驱直入,朕却束手无策,调令各地总兵勤王,各地总兵却要粮饷,现在京中口粮已经不多,百姓吃了,才勉强糊口,粮仓空虚,你让朕从哪调拨粮食给各地的总兵啊。”

“一桩桩,一件件,你说天命佑我,我自己都不相信,唉……”

崇祯长叹息一声,紧跟着苦笑道:“今天满朝文武说让我相信一下卢象升,说实在的,朕是想相信的,可是这些年朕相信的人都给了我什么回报,自登基以来,我相信东林党,东林党的混蛋让我杀了魏忠贤,失去了跟他们抗衡的政治力量,导致现在朝廷之上,文官一支独大。”

“骗我废除商税,导致国库空虚,骗我废除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结果呢朕成了瞎子,成了聋子,现在坐在这金銮殿上,听着他们的哄骗,一群贪权忘利的狗东西,朕恨不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拖出去杖毙。”

崇祯愤怒的发泄着自己内心的情绪,周皇后在一旁听着,看着崇祯这时如暴怒的雄狮一般,周皇后觉得大明应该还有救,毕竟陛下这么努力。

这时周皇后看着崇祯道:“陛下,众臣如此欺您,您为什么不重开商税,重新恢复东厂,西厂,锦衣卫的职权啊?”

崇祯听了这话看着周皇后苦笑道:“做不到,朕做不到啊,我被这群文臣骗惨了,在我当信王的时候,真的信了这些文臣的鬼话,真的以为他们都是为国为民,可是当我有一天把他们的真实面目看清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我把自己手中的力量全部自己废除了,我现在的朝政完全依赖他们,现在到处都是他们的人,朕的圣旨出了紫禁城,恐怕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所以朕只能尽力维持,朕想只要天下太平了,建奴被挡在关外进不来,流寇也不再起来,再给朕几年时间,培养一些心腹,朕就可以慢慢的进行改革,慢慢的恢复东厂,锦衣卫的,慢慢的把商税收起来,到那时候国家有钱了,朕的羽翼再次丰满,朕就可以重整旧河山。”

“朕一切的一切都计划的很好,可是这老天,不是天灾,就是流寇复起,要么就是鞑子入寇,他何时让朕安生过一刻,何时让朕舒心过一刻啊,朕心里苦啊!”

第478章 李朝生尔敢藐视于朕

崇祯把自己所有情绪发泄了一遍,终于再次恢复了冷静,看着一旁泪眼婆娑的周皇后没说什么,而是眼睛凌利的看向站在那里伺候的宫女,眉宇之间充满了杀气。

他们听到了自己心中的盘算,他们看到了自己作为帝王脆弱的一面,她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崇祯动了杀心,不过很快崇祯叹息一声,罢了,两个宫女而已,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何必为难她们,想到这里崇祯对周皇后使了个眼色道:“看好她们,别让她们把今日之事说出去。”

“是。”

周皇后应了一声,紧跟着对崇祯道:“陛下,饿了吧,吃些东西?”

崇祯听了这话点点头道:“嗯。”

很快周皇后就挥手道:“今日是臣妾亲自下厨,您可要尝尝,对了今天还有曹公公从蓝田带回来的新鲜菜,叫做辣椒,用这东西炒肉,别具一番风味。”

“嗯,曹化淳回来了。”

崇祯这时看着周皇后问道,周皇后道:“回来了,就在宫中候着呢,我想陛下吃完了饭,再宣召他。”

崇祯听了这话摆摆手道:“快让他进来,边吃边聊。”

崇祯这话说完,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立刻去叫曹化淳,这时周皇后给崇祯盛了一碗饭,崇祯就看到桌子上一旁绿色的辣椒炒肉,崇祯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

“嗯?”

咀嚼了几下,立刻被这麻酥酥,辣辣的味道吸引了,不由又吃了几筷子,周皇后见崇祯吃的开心,便笑道:“陛下喜欢吃就多吃点。”

崇祯笑了笑,吃了口饭,把辣椒炒肉往前推了推道:“慈烺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把这个给他端过去吧,他也好几天没吃肉了。”

周皇后道:“陛下不必如此,慈烺那边也有肉吃,曹公公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蓝田的昌瑜郡主特地给臣妾送了二十头大肥猪,还有一些蓝田特产,够咱们在宫里吃一阵子的了。”

“昌瑜郡主。”

听到这个称呼,崇祯脸色不是很好看,秦王不顾宗法,把女儿嫁给李朝生这个当权派,已经算是对皇权的挑衅了,这是崇祯不能容忍的,因此昌瑜郡主与秦王在崇祯看来,与反贼也差不多了。

甚至崇祯对他们的不满已经超过李朝生本身了,老朱家对皇族的芥蒂还是很深的,这根源就是朱棣的靖难,前文提过,一个王朝都是有自己基因的,朱棣靖难导致的结果就是皇族内部分裂,皇室对藩王那是忌惮万分。

对他们的忌惮甚至都超过对大明本土上那些造反势力了。

周皇后看崇祯脸色不对,刚想出言劝慰,曹化淳便快步从殿外走了进来,紧跟着跪在地上道:“老奴见过陛下。”

曹化淳跪地行礼,崇祯看着曹化淳道:“此次出使蓝田可有收获。”

“启禀陛下,老奴此行收获颇丰。”

“哦。”

崇祯听了这话看向曹化淳,曹化淳道:“陛下,此次去蓝田,老奴最大的收获是,从蓝田运回来十万担粮食,可解陛下燃眉之急。”

“粮食,十万担!”

崇祯听了这话激动的站了起来,曹化淳跪地道:“是的陛下,臣在蓝田听闻建奴扣关,臣便去找李朝生,李朝生闻听此言,便主动向陛下献上粮食十万担,以解陛下燃眉之急。”

“好,好,好。”

崇祯听了这话激动的连说三个好字,紧跟着看着曹化淳道:“好,曹化淳你这次可立大功了,该赏。”

曹化淳立刻说道:“老奴不敢居功。”

崇祯闻言也不在意,而是一心扑在这十万担粮食上了,有了这粮食,这些总兵的开拔费用便有了,如此便算是解了自己燃眉之急,李朝生忠臣啊!

崇祯很感动,在经过一阵自我消化之后,缓缓的坐回了座位上,看着曹化淳道:“曹大伴啊。”

这时崇祯的称呼都变了,变成了比较亲昵的曹大伴,曹化淳这时应道:“陛下。”

“你此行蓝田,你觉得蓝田如何啊?”

曹化淳听了这话犹豫了,崇祯见状道:“有什么说什么,不必隐瞒。”

听了这话曹化淳道:“陛下,蓝田那就是一个魔国,那里的富庶已经超过京城不亚于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富足的很,没有饿殍,没有到处乞讨的乞丐,那里治安很好,道路上没有抢劫的土匪,女人也可以上街,而且晚上上街也非常安全,那里是老奴见过最安全,最富足的地方,恐怕连……”

“恐怕什么?”

崇祯愤怒的说道,曹化淳道:“恐怕连京城也不如蓝田。”

崇祯听了这话表情逐渐难看起来:“蓝田竟然富足至此。”

曹化淳没有回答,崇祯看着曹化淳道:“蓝田既然如此富足,你又为何说它是魔国呢?”

曹化淳听了这话道:“那里定然是魔国无疑,因为哪里的人已经开始,已经开始不以大明人自居,说话之时自称自己为蓝田人,称外面的人为大明人,很明显他们已经不承认自己是大明人了。”

“岂有此理。”

听了这话崇祯愤怒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整个人也站了起来:“反了,反了。”

嘴里念叨着反了,紧跟着挥手道:“给我派兵,拿下蓝田,我要看到李朝生的脑袋。”

崇祯怒吼着,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应答,因为崇祯这个要求很无理,他们根本做不到,别说他们,就是崇祯自己也做不到。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的曹化淳知道自己不管怎么愤怒都不过是无能狂怒罢了,想着崇祯坐下道:“你见过李朝生了?”

曹化淳道:“见过了?”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化淳沉吟一下道:“枭雄。”

崇祯咬了咬牙道:“曹操?”

曹化淳摇了摇头道:“老奴试探过他,问他可愿做汉之霍光,魏之曹操,辅佐陛下,他拒绝了。”

“哼,果然是个乱臣贼子,不忠不义之人。”

崇祯冷哼一声,曹化淳闻言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李朝生还让老奴给您带句话。”

“哦,何话?”

崇祯皱眉看向曹化淳,曹化淳闻言道:“他说,他说……”

曹化淳迟疑了,崇祯见状大怒道:“他说什么,你说啊。”

曹化淳跪地道:“他说陛下不死,蓝田不反。”

曹化淳以为听了这话崇祯会异常愤怒,可是这次曹化淳竟然失算了,崇祯竟然沉默了,坐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一旁的周皇后看着一言不发的崇祯都感觉胆战心惊。

曹化淳这时也把脑袋低的低低的,不敢抬头看崇祯,心脏都在砰砰的跳,别看曹化淳在外面是威名赫赫和的曹公公,东厂厂公,权势熏天的。

其实他就是皇帝养的一条狗,大明的太监与秦朝的太监,大唐的太监不一样,这群太监经过朱元璋的严格控制,已经失去了篡国的可能,他们只能全身心的依附在皇权。

太监的权利其实就是皇权的延伸,当初大太监魏忠贤多嚣张,权倾朝野,人称立皇上,九千岁,满朝文武对其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瑟瑟发抖的在魏忠贤的淫威下生活,要么直接投靠魏忠贤给人当干儿子,要么还要点脸的就告老还乡,根本不敢跟魏忠贤刚正面。

魏忠贤都嚣张到这个程度了,结果呢,崇祯上位之后,一纸诏书就能让魏忠贤乖乖交权,最后上吊自杀。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太监的权利,来与皇帝。

满朝文武拿不下一个人,可是皇帝一句话就能让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束手就擒,这就是帝王之威。

因此崇祯脸一黑,曹化淳立刻就老实了,一句废话也不敢多说,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等待崇祯的反应。

“哈哈哈……”

没想到的是,想象中的暴怒并没有出现,崇祯并没有发怒摔东西,相反,崇祯却哈哈大笑,这一声大笑把曹化淳,周皇后都笑傻了,看着崇祯,不知道崇祯要做什么?

崇祯笑罢,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哈哈哈……他李朝生果真是这样说的?”

曹化淳听后道:“皇爷,您莫要生气,李朝生乱臣贼子,总有一日咱们大明的大军定会踏破蓝田,活捉李朝生献于陛下架前,任凭陛下杀伐。”

崇祯听了这话哈哈笑道:“哈哈哈……我没生气,我只是感到悲哀,大明立国二百六十余年,出现过太祖,成祖那样的盖世雄主,也有仁宗,宣宗那样的英明君主,没想到到了我这一代,竟然连一个小小的蓝田县令都敢说出,皇帝不死他不反这样的话。”

“而朕竟然没有感觉这句话由他嘴里说出来有什么不妥,更加可笑的是我甚至这一刻内心还有几分宽慰,我不死,他李朝生不反,他李朝生何至于如此自大,他认为我一定守不住这祖宗传下来的大明江山吗?”

想到这里,崇祯笑中带泪道:“大明朝,何至堕落至此,我真的是昏君不成?”

“陛下。”

“皇爷。”

听了崇祯的话,周皇后与曹化淳全都跪地,劝慰崇祯,而一旁一直站着的王承恩,这时也缓缓跪下,不过却没有开口说话。

崇祯看着跪下的周皇后与曹化淳笑道:“哈哈,你们不必如此,朕并没有怎样,只是心中不快罢了,不过这算是一个好消息,他李朝生虽然生了不臣之心,可是他却比李自成,张献忠这些站住出来直接造朕反的人好得多。”

“甚至他比那些站在庙堂之上,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强得多,他是个真小人,而满朝文武才是大明的蛀虫,而朕却奈何不得他们,唉……”

崇祯发泄一通坐下,眼前这些人都是他崇祯最信任的人,因此他可以稍微显露一下自己的本性,等发泄完毕了。

崇祯道:“很好,不管李朝生如何想的,但是他这十万担粮食是实实在在的,王承恩,传旨。”

“微臣在。”

王承恩跪下,崇祯道:“命令各地勤王部队,立刻堵住鞑子南下的路口,不得令鞑子继续南下祸害我大明子民,至于他们出兵所需军粮,朕一律播下,不会拖欠分毫。”

“是。”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