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363章

作者:桃符

洪承畴手里有五万人,就算孙传庭的部队不哗变,他们与李朝生军队的对比也到了可怕的四十万比十万。

为啥是四十万,因为还有接近五万的主力部队啊。

要是孙传庭一个操作不好,部队哗变,很有可能变成四十二万比八万的恐怖数字比。

而且还是武器装备碾压己方的恐怖数字比。

想到这里三个人就很绝望。

论国力,蓝田粮食吃不完,可以支持军队打持久战而不用担心粮食不够,至于银钱,蓝田的吸金能力,可不是一个不收商业税的大明可以比拟的。

可以说蓝田虽小,国力却雄厚的可怕,根本不惧怕战争。

紧跟着武器装备对大明又是碾压的状态,领先大明一个时代的武器装备。

第三军队数量也多的可怕,除非调动全国军队去围剿,不然兵力根本不占优势,可是调动全国兵力围剿蓝田,这不现实啊,比如辽东军就不能动,辽东军崇祯要是动了,这边辽东军刚撤出防线,另一边鞑子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说不定辽东军没到陕西,鞑子就已经攻入京城了。

辽东军不加入,四川秦夫人也不能加入,毕竟秦夫人久镇四川,他若动了,别的不说张献忠很大可能会乘机攻入四川,完成他成为蜀王的梦想。

秦夫人动不了,左良玉倒是能动,可是这家伙实力也就那样,手里也就三万多人,这三万多人的战斗力,也就比流寇强一点点,来了陕西能有啥大用。

至于联合张献忠这些流寇消灭李朝生,那更是与虎谋皮而且图谋的还是一条毒龙,一个不留神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所以蓝田势力已成,想要图谋几乎不可能,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要惹怒蓝田,继续吃着蓝田的赋税,励精图治偷偷壮大自己。

争取先把国内的所有不安定因素平定之后,然后再集中火力与蓝田决一死战。

那时候大明仗着自己广阔的国土,外加上下一心,说不定真的能够打败蓝田,可是绝不是现在内忧外患的时候逼反李朝生啊。

三个人愁容满面,都为崇祯的愚蠢而无奈,为杨嗣昌的短时而愤恨,满朝公卿竟然没有一个出言反对,这让三人很愤怒,尽是一些贪婪无度,明哲保身的狗官。

卢象升三人不相信没有聪明人看出来这时候不能逼迫蓝田,否则必遭受到蓝田的反噬,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说话,这里面除了一些人想要浑水摸鱼混一些利益,更多的是不愿意参合是非,明明看出皇帝错了,却不愿意劝谏。

这是一个王朝走向毁灭的预兆啊,文死谏,武死忠,当文臣明明看出帝王的错误,而不指正的时候,这个王朝已经滑入了深渊。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除了大臣们本身原因以外,还有崇祯平时刚愎自用,多疑的性子有关,毕竟这时候,要是有人站住出来,说两句不宜攻打蓝田的话,说不定就会被人扣一定私通蓝田的罪名,到时无缘无故丢掉性命才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啊。

“愚蠢,愚蠢。”

卢象升愤怒的怒吼着,这时洪承畴道:“建斗兄稍安勿躁,你就是在这里骂破天了,也不能对朝廷那些利欲熏心之辈造成任何伤害,咱们现在应该想办法如何才能把这件事情危害降到最低。”

孙传庭听了这话道:“这话说的有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咱们必须做些什么,否则大明国祚真的要毁在杨嗣昌这等短视自利之人之手啊。”

洪承畴点点头道:“没错,不过首先我们要统一一下观念,我认为朝廷绝对不能与蓝田开战,二位以为如何?”

孙传庭点头道:“我同意,蓝田可不是流寇之辈,可以轻易剿灭,朝廷若是跟蓝田交战,大明恐怕根本挡不住蓝田的钢铁部队。”

卢象升道:“的确现在绝对不能跟蓝田翻脸,流寇刚灭,大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发动另一场更加可怕的战争,别说打不赢,就算退一万步就算打赢了,那时候大明国力肯定会虚弱到极点,那时候流寇说不定会死灰复燃,辽东的建奴说不定也会乘机南下,到那时大明可就真的大难临头啊。“

洪承畴道:“二位说的不错,现在咱们的观念已经确定,那就是不能让蓝田与朝廷打起来,那么下面咱们就该考虑一下如何避免这场战争。

听了这话孙传庭,卢象升互相对视一眼,卢象升道:“朝廷下旨让我派人押送高迎祥进京,不如趁这个机会,我亲自回一趟京城,面见陛下,详细说一下其中凶险,让陛下收回成命如何?”

听了这话洪承畴摇了摇头道:“不可,建斗兄的提议不成,陛下何等品行你们应该知道的,你若是直接进言,陛下肯定会认为你私通蓝田,正好你跟李朝生在归化城还有交际,归化城归属问题陛下已经对你心生嫌隙,这时候你再给陛下进言,恐怕就真的做实你跟李朝生暗通曲款了,到时候别事情没解决,再把自己搭进去。”

听了洪承畴的话,孙传庭道:“建斗,此言有理,陛下虽然有励精图治之志,可是却过于执拗,有些事情不能明着去,会把自己搭进去的,你若是进去了,宣大一代的防线可就危险了,鞑子再次扣关,就如履平地,那受伤害的可是沿路百姓啊。”

卢象升闻言皱眉道:“那该怎么办?”

孙传庭这时同样微蹙眉头道:“陛下劝不动,咱们不如劝一劝李朝生,李朝生为人正直,更好说话,想来他会顾全大局吧。”

洪承畴闻言苦笑道:“孙大人,你想当然了,李朝生我认识的最早,也与他相交多年,他的为人我知晓,他是一个从来不肯吃亏的主,他在蓝田经营多年,国力雄厚,兵马充足,武器先进,如此势力却肯困在蓝田一地,而不出兵谋夺天下,羁绊他的很可能是与大明的一点香火情,这香火情的锁链本就脆弱,可是现在皇帝竟然要公然把这锁链扯断,锁链扯断了,那就是李朝生露出凶相之时,这时候你觉得你我几句不轻不重的话,能劝动没有锁链束缚的李朝生吗?”

孙传庭闻言叹息一声,他觉得要把他换成李朝生,他肯定也不会干,明明有谋夺天下的本钱,却拼命的压抑自已,不让自己先动手,可是现在朝廷不知死活的要先动手,那李朝生不还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可怎么办啊。”

想明白这些,三人齐齐哀叹,这局棋好像已经成了死局,现在该如何破局啊?

而就在三人愁眉不展之时,传令兵跑进来道:“三位大人,蓝田信使求见。”

第399章 李朝生的传话

蓝田信使?

听到这四个字,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全都皱起了眉头,这个时候李朝生派人来干甚么?宣战?

洪承畴看了看一旁的二人道:“有请。”

手下传令兵立刻应是转身去请蓝田信使,这个时候蓝田信使来了,不论是宣战,或者是有其他的什么事情,三人都要见一见,不见就更加不合适了,你这不见是准备跟蓝田开战吗?

见一见这件事说不定还有转圜余地,顺便看看蓝田的态度,他们也好做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应对。

传令兵跑下去,三人坐回自己的座位,很快一人走进大帐之内。

来见洪承畴三人的信使很年轻,看样子只有不到二十岁的样子,此人乃是蓝田学院刚毕业的学生,这一次是随李朝龙大军前来陕北收拢土地,并且选择一地担任里长,而之所以派他来见洪承畴是因为他所在的位置离洪承畴的大营最近,策马半日可到。

而白守民在赶时间,他必须在皇帝的信使到达蓝田之前把县尊的态度告诉洪承畴,让洪承畴他们知道这件事县尊的态度,以及留给他们做出反应的时间。

“蓝田延川土岗里长张望可见过三位大人。”

来人向三人抱拳施礼,孙传庭微微皱眉,延川土岗,这已经到了榆林南面了,这么说蓝田的扩充已经把陕中地区都占领了,甚至都安排上里长了吗?这李朝生动作真快。

孙传庭想着,洪承畴也眯缝起眼睛了,蓝田这次扩张速度明显比以前快多了,这说明李朝生的耐心已经在逐渐消磨,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扩充地盘了,这次陛下要是真的给了李朝生机会,李朝生恐怕不会客气,转眼之间陕西就会被李朝生吞下,甚至会波及到山西,河南等地,陛下啊,你这次真不该如此行事,闹不好转眼之间就给大明培养出一个滔天巨寇啊。

洪承畴想着,看了看不说话的孙传庭以及想说话的卢象升缓缓开口道:“张里长远道而来幸苦了,坐,给张里长看座,拿来一份酒菜。”

张望可听了这话嘴角微微一翘拱手道:“谢大人。”

洪承畴这句话里有明显的示好意味在里面,他叫张望可里长,张望可可是陕中延川土岗的里长,这里离蓝田十万八千里,是这些天李朝龙跑马圈地划出来的土地,算是李朝生私自分给张望可的。

这个可是不受朝廷认可的,可是洪承畴却承认了张望可里长的身份,这说明洪承畴已经默认这延川土岗这一片土地归属权是蓝田了。

他要是不承认,这时候就算不治罪张望可,也不会称呼张望可为张里长。

张望可坐下,下面的人端来酒菜,酒菜很简单,一盘子猪肉,一碟子不知道是啥的青菜,两个白面馍,一壶酒。

与洪承畴三人的饭菜无二。

张望可今天上午正在忙着帮助当地恢复生产,收拢流民呢,忙的后脚跟不挨地的,连口饭都没吃,然后就接到县里通过电报机发过来的紧急任务,于是张望可就上马,一路飞驰,直到现在才下马,肚子早就前心贴后背了。

这时看到酒菜也不客气,冲洪承畴三人拱拱手道:“在下不客气了,于是就啃着馒头,就着猪肉,青菜吃了起来,噎到了拿起酒壶就喝了口酒。”

蓝田书院毕业的这些学生,可能都沾染了李朝生野蛮且自由的气息,又是很不注意小节,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实际,是如何带领百姓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因此这时三人看向下面这个狼吞虎咽的年轻人,都不由有些诧异,在面对洪承畴卢象升这般手握军权的封疆大臣还能如此坦然自若,这是个人物啊。

国子监里面学八股的人可做不到这一点,也许这就是蓝田书院人才辈出的原因吧,不拘小节,专注事实。

张望可能够从一干毕业生中挑选出来,来到陕中这些被流寇祸害,荒芜的地方担任里长,本身就是一种重用。

要知道朝廷想要重用什么人,绝对不会给他派到什么特别富庶的地方,富庶的地方可以过得好点,对贪官可能还是个肥差,可以多搜刮点油水。

可是你想做出政绩很难,这个地方本来人人都能吃饱饭了,你来到这里经过不懈努力,让这里百姓偶尔能吃上一回肉了。

这样的政绩如何能比得上这里百姓都吃不饱饭,你来了,人家能吃饱饭了大呢?

其实这两个难度差不多,但是后面就很显政绩,前面这个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一般想要提拔谁,把谁扔到穷乡僻壤,这就是重用。

因为起点够低,只要努力,就可以看到起色。

尤其是蓝田,这里由于治理地方大多是一腔热血的学生,对贪污腐败的抵抗力还是很强的,因此整体的氛围比较廉洁,另外加上李朝生下设的密谍司,以及百姓举报制度,让腐败得到有力监管,因此蓝田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清廉的。

这其中百姓举报制度最为有效的手段,百姓只要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受到了冤枉,或者掌握了当地官员贪赃枉法的事实证据,就可以向县里密谍司下设的监察衙门举报,只要举报了密谍司就会进行核查,如果核查出问题,可以直接上报对官员进行批捕。

如果监察衙门出现腐败,与当地官员勾结,百姓还可以继续上访,县里不管到府里,府里不管到蓝田,蓝田要是还不管,还可以赶每个月的初一到蓝田县正堂衙门,那一天李朝生会亲自坐堂一天。

如果你真的受到了天大的委屈,谁都不管你,官官相护的话,你就可以来找县尊告状,县尊肯定会秉公办理,绝对不会徇私舞弊。

因为李朝生要是徇私舞弊的话,蓝田县也就彻底腐烂了。

李朝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你真的被冤枉成窦娥了,也要让你找到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就是蓝田,一个讲理的地方。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越级上告到李朝生这里来,而李朝生坐堂这些年只接过两个案子。

而且几乎都是闹剧。

第一起案子,是个婆媳纠纷,一个恶婆婆拿茶杯把自己开了,送儿媳妇忤逆。

忤逆在这个时代可是大罪啊,晚辈忤逆长辈轻者打板子,重者可以杖毙啊。

这人一上堂李朝生就知道这案件的忤逆可能性很小,原因也很简单,一上来就见到一个膀大腰粗满脸横肉的中年悍妇,扯着一个瘦瘦弱弱跟小鸡子的柔弱女人上来,柔弱女人苦苦哀求,可是中年悍妇却破口大骂。

你就看这一幕,这悍妇说他儿媳妇拿茶杯把自己开了的可能性就很小,因为这体格对比,只要儿媳不傻,这明着动武的可能性太小了。

你要说这小瘦弱女子下砒霜毒杀了悍妇李朝生还能相信,可是你说她直接拿茶碗开了这个明显打不过的恶婆婆,这不符合常理啊。

再看这婆媳的彪悍程度,李朝生瞬间就明白了个大概,再一询问就知道咋回事了,明显就是婆婆看儿媳妇不顺眼,故意刁难啊。

这种事情还真的挺难处理的,毕竟清官难管家务事,附近看热闹的百姓也很多,当看到这对婆媳就有人说起这婆婆平时如何刁钻了,如何欺负儿媳妇儿,可是按照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长辈送晚辈忤逆,晚辈没忤逆也是忤逆啊。

恶婆婆在公堂上跪地磕头请李朝生打儿媳妇板子,而且是扒了裤子打,这个年代扒了裤子打一个女人,真打了,这小媳妇儿也不用做人了,出门就能吊死。

李朝生知道这事棘手,想了想直接给出的判决是:儿媳忤逆,乃是儿子管教不严,当为首恶,先打儿子,并且问恶婆婆要死要活。

恶婆婆听了这话当时傻眼了,恳求李朝生手下留情,李朝生岂能被一个老妇左右,直接让人把儿子拖下去打三十板,听到儿子的惨叫,恶婆婆哀求县尊手下留情,小媳妇儿也哀求饶了她家男人。

李朝生这时看着恶婆婆道:以后你们家不管是谁忤逆了谁,只要是你们婆媳闹事,就打儿子。

事后谷子问李朝生婆媳闹矛盾,打儿子是不是有些武断了,李朝生回答是:你一个大男人,连自己妈跟媳妇儿都摆不平,挨打也是应该的。

第二件案子,就纯属找事了,本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普通邻里纠纷,就跑到了李朝生这里告状,李朝生当时就愤怒了,他坐堂是来解决邻里之间谁多占了谁家地一尺地的事情吗?这事不应该是里长管的吗?

李朝生当时就想惩罚当地里长,可是想想不对,这事不能惩罚里长,自己要是惩罚里长,里长肯定会强调百姓不可无故去找县尊告状,而慢慢的这件事就可能变味,变成了地方里长阻止百姓告状。

那李朝生设置这个百姓举报干什么?

因此里长还不能惩罚,不惩罚里长,可是这以后这样的案子自己也不能都管啊,要是都管了,李朝生不用干别的,可以干村主任了。

而且还有可能被这种事情耽误了真正受了大委屈百姓的事情。

想了想去,李朝生想到了这封建社会的糟粕,那就是这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以民告官,不管有理没理先吃一百杀威棒。

看电视还能看见,告御状还要先滚钉板,跪铁钉等等可怕的刑法

而李朝生不能学封建社会那么迫害老百姓,但是李朝生却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良。

所以后来李朝生规定,若是以鸡毛蒜皮小事或者诬告诽谤之事来告状,查清缘由之后,当重打三十棍以作惩罚,情节严重者,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有了这个规定之后,果然再也没有无事生非者前来县衙告状玩了。

洪承畴等张望可吃饱喝足,便开口问道:“你家县尊让你来见我们所谓何事啊?”

听了这话张望可把手里酒壶放下道:“三位大人,我家大人有句话想要让我带给三位大人。”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