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343章

作者:桃符

流民们不敢置信的看着蓝田发的大饼子,脸上全是震惊,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粮食啊,不是用草皮树根冒充的粮食,而是正儿八经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啊。

这说发就发,蓝田何其财大气粗啊,还有这汤里竟然还能捞出一两片大肥肉,我的天啊,我们以前没当流民也就过年能吃到一两片肥肉,当了流民那更是一块肥肉也没看见过啊,当然这话也不绝对,逃荒的路上看见过有人去刨别人家刚下葬的死人,把死人的大腿肉割下来吃了。

还有饿急眼的,把自己饿死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换过来,切吧切吧就炖在锅里吃的,这可不是开玩笑,他们真的见到过,甚至他们其中有人可能还分过一杯羹。

人在饿到了极点的时候,已经完全顾不得这些了,挨饿的滋味真的太难熬了,现代人很难体会到那种感觉,当然节食减肥的兄弟姐妹们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得体会。

可是节食减肥那只是饥饿的最初阶段,就是这个阶段跟真正的饿到极点的人来说,那根本不值一提,真正的饥饿那是绝望。

流民们啃着饼子,有些人不顾一切,大口的吃着,狼吞虎咽,仿佛饿死鬼,而有的却只肯吃一点点,很大的一块饼子都揣进了怀里,他们执拗的认为这饼子可能是他们接下来好几天的口粮,今天都吃了,明天说不定就要挨饿,就会饿死。

食物是用来救命的,尽管有分发他们食物的民兵保证,下一顿还有相同的饼子,或者窝头给他们吃,可是他们执拗的不信,而是把饼子死死的藏在了自己的怀里,同时死死的捂住了自己的领口,好像藏起来的不是饼子,而是金条一般。

流民一点点聚集,蓝田的人也开始动起来,第一批吃了食物,休息了两刻钟的流民开始被集合,按照规定吃了谁家的粮食,就要跟谁走,去建设当地。

因此三个大里长,开始吩咐手下的里长带第一批人回去,第一批,每个大里长分到了大约两千人,三百民兵跟着里长,带着这些流民就往各自的村镇赶去,这些流民的第一线就是各村镇修建的水库工地。

按照蓝田律法规定,流民进了蓝田之后,全都需要在工地服役一年,这一年有几方面的意义,第一蓝田救了你,你报答蓝田一年,这样蓝田百姓就同意你进入蓝田,为蓝田人。

第二明末由于灾难不断,瘟疫横行,流民往往就是第一批接收到瘟疫的人,所以这一年也有隔离的意思,就连他们分配工地的时候,新来的流民也要与老流民分开,往往给他们单独分一个场地。

第三给这些流民一个融入蓝田的机会,毕竟这些人现在身上一文没有,进了蓝田,也不会有人雇佣他们种地,原因有二,第一蓝田没有大地主,很多土地,蓝田人自己都不够种的,哪能雇人啊,第二蓝田人有排外性,你人生地不熟的进了蓝田,蓝田人不会愿意雇佣你的,因为蓝田喜欢用自己人,哪怕自己人要的价钱贵了点。

正因为这三点,这流民进入蓝田立马开始进入工地修建水利就是很好的一个手段,第一工地管吃管住,每天还有工钱拿,虽然不多,可是攒足一年,也够在蓝田立足了。

第二在工地也可以最快了解蓝田县,因为这里的民兵很喜欢给这些人宣扬蓝田的好处,让他们了解蓝田是个啥样子的地方。

最后最人性化的是,如果干完了一年,你们还想接着在工地干也行,这时候工钱也会上涨,是个不错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373章 想跑,门也没有

大量流民就这样被各大里长登记在册,问明姓名,籍贯,等等相关信息,带回各自领地。

别说张献忠手下的这批流民成份还挺复杂,哪的都有,有张献忠攻打四川掳掠的川地百姓,有转战两湖时期,收拢的两湖百姓,还有自己流窜加入进来的山东,河南地的流民,可以说成分非常复杂。

不过这些不要紧,蓝田本来就是一口大染缸,天南海北的百姓不在少数,再多一些百姓也没什么,而且就算再多的百姓,到了蓝田,那只有一种百姓,那就是蓝田百姓。

流民大业收拢的如火如荼,而铜钱关这里的大战也到了白热化,六千不知死活的流民已经被蓝田的火炮轰的死的透透的了,看到遍地的尸体,孙可望直皱眉头,蓝田的火炮竟然厉害如此,六千流民竟然没有摸到城墙根底下,这简直可怕。

而城墙上李德珍面沉似水,脸色铁青,李德珍毕竟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屠杀之后,李德珍恨透这些流寇了,驱使百姓,如驱使牛马,死了这么多流寇他们竟然都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一个劲的驱使剩余的流民往前冲,没有丝毫怜悯之心,简直就是一群禽兽。

城墙上的士兵们也都不说话,虽然当兵的目的就是杀戮,不过杀戮敌人,贼寇,带来的是荣耀与满足,可是屠杀这些流民,带来的却是难以名状的愤怒与屈辱。

这其实是好事,也是蓝田有意培训士兵拥有的情绪,毕竟在这个兵不如匪,杀良冒功的年代,这样一只异类的军队,才是蓝田立根之本,要是没有这样一只军队,李朝生才需要小心了。

在经过刚才的流寇冲锋,孙可望与李德珍部默契的进入了静默期,孙可望由于手里的流民都用完,不想用自己的本部兵马冲锋,消耗自己核心力量,而李德珍正在消化屠杀六千流民的负面情绪,同时也在等待孙可望的下一波进攻。

至于主动出击,李德珍并不想这样做,毕竟他们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防止孙可望进入蓝田县,至于主动出击,完全没必要,李朝生并不着急结束这一代的战争,而且在安康养活李德珍一万人部队并不费多大的力气,而且还有助于练兵。

毕竟就算是在蓝田汤沟镇大营待着,也要消耗粮草,训练也需要消耗枪支弹药,蓝田可以毫无负担的支撑这样一场内部战争。

相比来说,蓝田最贵重的是人命,蓝田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每个人的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蓝田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时县尊的原话。

因此能够固守就固守,蓝田军很少打主动攻击的战争,蓝田军最喜欢的是防守战,可以说论防守,蓝田军天下无敌。

孙可望看着眼前这个灰色的城关,眼中充满了忌惮,明明这里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城,为何在蓝田手里就固若金汤,比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府都难以攻打。

“大统领。”

这时军师来到孙可望身前小声道:“大统领,流民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咱们的粮草也只足够咱们一天食用,咱们应该立刻回军打下竹溪县,补充军中粮草。

孙可望听了这话看了军师一眼道:“艾能奇,刘文秀那边什么意思?”

听了这话军师道:“二位统领刚才看到了蓝田的火炮以及火枪的威力之后,已经没有了硬打的想法,只是没有得到大统领的命令,不能率先撤下来而已。”

孙可望听了这话看了军师道:“就真的没有办法打下这铜钱关了吗?”

军师叹息一声道:“蓝田火器强大,士兵勇猛,有屏障天险,如果想要拿下此关,怕是要二十倍与敌人才有希望。”

“二十倍?二十万大军?”

孙可望瞪圆了眼睛,军师点点头道:“还的是装备精炼,最起码的赶得上大统领手下那五千精锐才行,若是按照咱们正常标准,士兵有一杆红缨枪就算是主力了,那需要更多,甚至根本就没有拿下来的可能。”

“这,这仗怎会如此之难啊。”

孙可望无力的说道,紧跟着抬手道:“传我军令,暂缓攻城,转攻竹溪县,抢粮。”

“是。”

孙可望决定撤军了,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是真的打不过蓝田军,尤其是在流民大量逃亡的情况下。

第二,军中没粮食了,要是硬打,等今天士气耗尽,接下来很可能是哗变,不要认为流寇就铁板一片,流寇才是最容易叛变的,尤其是没有粮食之后,他们当流寇就是因为要吃饭,你现在没了粮食,你忽悠谁替你卖命啊。

第三,就是张献忠暧昧的态度,军师给孙可望分析的很有道理,孙可望仔细想想,张献忠确实有准备接受朝廷诏安的迹象,既然张献忠都想诏安了,他拼什么命啊,留着机会给李定国吧。

有了这三点,孙可望果断撤军,丝毫没有犹豫,大军很快撤下来,看着孙可望撤军了,李德珍眼神中闪出了一丝凶狠,不能让他们这么撤退了,要是让他们这样就撤退了,士兵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毕竟打了半天只是屠杀了一堆流民,这会给士兵留下心里阴影的。

想到这里李德珍看了一眼身后的第一旅旅长李德武,德武跟他是从小玩到大的交情,这时一对眼神,就开口道:“师长。”

李德珍道:“孙可望想撤,咱们不能让他撤的的这么舒服,我决定派一支部队在后面咬住他们,最少也要咬死他们一些人,至于能咬死多少就看咱们的本事了。”

“师长,我去。”

李德武这时主动请缨,李德珍听了这话道:“这个任务可很艰巨,说不定会出危险的。”

李德武闻言道:“师长放心,我有心理准备。”

听了这话李德珍点点头道:“好,那你去吧,德武,我等你回来喝庆功酒。”

这边二人说着,李朝猛道:“行了,你哥俩别肉麻了,这个任务算我们特种大队一份,娘的,刚才防守战我们帮不上忙,可憋死老子了,这回老子可要杀个痛快。”

听了这话李德珍道:“猛子叔,你?”

李朝猛道:“放心,对于追击战,我有经验。”

听了这话李德珍道:“那好,一切小心。”

“行,你看管好铜钱关,把守住关卡就行,其他的交给我。”

听了这话李德珍点点头道:“那就幸苦了。”

李朝猛点点头看着李德武道:“德武,你别嘴瘪的跟茄子似的,我不抢你的主攻,一会儿你带大部队追击杂鱼,我带骑兵去追大鱼。”

“啊,猛子叔,你要孤军深入?”

李德武瞪着眼睛看着李朝猛,李朝猛笑道:“不算孤军深入,一会儿我会带麾下的二百特种大队以骑兵冲锋在前,追杀大鱼,你们跟在后面追杀普通流寇就行,咱们彼此互相照应。”

李德武闻言道:“猛子叔,你这也太危险了吧。”

李朝猛笑道:“没事,一群杂鱼能奈我何。”

李朝猛的身份很高,虽然只是特种大队的队长,手底下只有二百多个嫡系,可是特种大队那是归属李朝生直接领导的,而且李朝猛的身份也一直跟四大师长齐平,甚至比一些人的身份还高,比如李朝龙,李朝虎是跟李朝猛称兄道弟的,而李德珍与石大磊都是小一辈,人家李朝猛当排长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他手下的兵。

所以李朝猛的身份很超然,而且李朝生也给了李朝猛在铜钱关浪的本钱,毕竟这样一个关卡,派了李德珍与李朝猛二人,还没有给李德珍军令可以节制李朝猛,这几乎就等于默认让李朝猛肆意妄为一些。

而李朝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付流寇,李朝生很难想象李朝猛会有啥大危险,毕竟流寇的主流武器还是冷兵器,而对于穿了防刺背心的李朝猛来说,冷兵器,他一个人就能追着一堆流寇打,而且不落下风,这就是李朝猛的强大。

一个冷兵器无敌的男人。

孙可望的大军缓缓后撤,这时李德武带领第一旅的人火枪上刺刀,全体带着足够的火药准备出城追击。

另一边李朝猛骑上自己的高头大马,这匹马是李朝生从归化城带回来给他的,浑身漆黑,四蹄却有着白毛,看上去神俊异常,李朝生给其起名为踏雪乌骓。

李朝猛这时骑上踏雪乌骓,接过手下递过来的合金棍,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看着已经换上了骑装,全副武装的手下道:“兄弟们,守城不是咱们特种大队干的事情,但是这种万千军中取上将首级,这才是咱们好男儿该干的,敌人已经被咱们吓破胆了,他们正在逃跑,战斗力十不存一,这时候正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兄弟们,紧跟我,杀敌。”

“哦哦!”

特种大队的人这时全都嗷嗷叫,听了这边的叫声,李德武不由羡慕的抽动一下鼻子,是真的羡慕啊,特种大队的人,都是疯子,每一个都是见血就兴奋的主,当初李朝猛可是在全军招人,李德武曾经想要加入,不过由于年龄还小,实力不济被刷下来了。

特种大队的兵,才是兵中之王,这是所有军团都认可的。

不过这种时候,李德武也不想弱了势头,这时对手下的兵喊道:“兄弟们,刚才守城咱们憋了一肚子气,这时候,流寇还想安心撤退,我就三个字:不答应,他把咱们兄弟当什么了,夜壶吗?想上就上,不想上就能走,姥姥,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一会儿跟着老子冲,杀他们狗日的,为枉死在城下的流民报仇。”

“报仇,报仇。”

听了李德武的话,士兵们也都嗷嗷叫,李朝猛看过来一眼,嘴角翘了起来,这小子不错啊,动员能力也是顶尖啊。

李朝猛想着回头看了看自己的特种大队的士兵,这时一个个已经骑上了战马,这些战马都是草原上最好的战马,很多还都是从乌斯藏运来的,不是蒙古矮脚马,而是乌斯藏那种大马。

这种大马连王贵祥的骑兵旅都没有配齐,但是李朝猛的特种大队却人人一匹,这种马跟蒙古马比起来好处与缺点同样明显。

好处就是这种马个子大,爆发力强,冲刺速度快,缺点就是耐力不行,适合短距离冲刺,不适合长途跋涉,阵前冲锋这马比蒙古马好,千里奔袭,还是蒙古马更加优秀一些。

毕竟当初成吉思汗就靠着蒙古马打下了华夏第一版图,可见这蒙古马还是有他不可取代的优点的,不过李朝猛的特种大队,定位就是速战速决的特种作战,他们更适合这些高头大马。

这时所有特种大队的人,身上穿着蓝田军装,内里套着防刺背心,脑袋上带着护住要害的特种头盔,手里已经换成了骑兵专用的长柄马枪,马背上还挂着一副复合弓,马上用火铳比较麻烦,尤其是换弹药很费劲。

因此骑兵一般都佩戴复合弓,复合弓的射击速度比换子弹快多了,另外如果是大规模冲锋,甚至连弓箭都不用,而是换成长兵器,要的就是最快速度冲到敌人阵营,只要让骑兵冲到了步兵阵营中,那就是一阵乱杀。

骑兵对步兵,那就是碾压,没有任何意外的碾压。

李朝猛把头盔带上,其实他不想带的,可是他要是不带,他的副将老回回,马守应就会禀告给李朝生,到时候他在想如此自由可就不能了。

对了这里说一下李朝猛的副将吧,马守应,也就是老回回,当年王嘉胤派五路人马攻击蓝田县,这五路人马分别是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黑煞神,以及马守应,其中黑煞神被李朝龙干掉了,罗汝才被抓住被人民公审了,马守应被李朝猛活捉,丢进了大水库工地干了一年苦力,就被李朝猛找到,一番劝说之下加入了李朝猛的特种大队,成为了李朝猛的副将。

而李朝生对马守应还是很重视的,自从他成了李朝猛的副将之后,李朝生亲自接见了马守应,马守应也对李朝生死心塌地起来,并且答应李朝生负责监管李朝猛,不让他过于肆意妄为。

第374章 三贼战朝猛

开城门!

滋啦啦~

城门被十个士兵推开,紧跟着李朝猛一挥手上的钛合金棍子喊道:“兄弟们,跟我杀!”

下一刻李朝猛第一个冲出去,踏雪乌骓马猛地发动起来,速度便快似一道风,马守应这时在李朝猛身后策应,催动胯下同样是精挑细选的宝马,提着长枪掩护在李朝猛的身后,紧跟着身后二百余骑兵全部跟在后面手里拿着长枪追着李朝猛的队伍杀了出去。

这时李朝猛一马当先,挥舞着钛合金棍子,脸上,满是癫狂,李朝猛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先锋,冲锋起来一往无前。

马守应这时连忙指挥着后军掩护李朝猛,这时他们组成了著名的锋矢阵,以李朝猛为前军主帅,其余人侧应左右,掩护主帅。

杀!

孙可望的大军缓缓撤退,大军撤退并不快,主要是人多,不像是一个人那么灵活,这时李朝猛很快追到了最后一批流寇。

李朝猛挥舞着棍子,一棍子下去,就有一个人被打出了十米远,紧跟着李朝猛挥舞着棍子,左突右挡,打的流寇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马守应这时挥舞着长枪,长枪就像毒蛇一般,一枪下去就是一条人命,特种大队的人也都有样学样,这些家伙是专门训练杀人的,而流寇上个月可能还是种田的,这个月挥舞着锄头就上战场了,因此弱的非常。

一群人被李朝猛一个人追着打,这打着打着,流寇发现根本打不过李朝猛,于是心态就崩了,下一刻所有人就仿佛潮水一般退了下来。

紧跟着场面就更加滑稽了,李朝猛一个人挥舞着棍子就跟赶羊一般赶着一群流寇冲击没有混乱的队伍,瞬间就起了连锁反应了。

本来还算撤退有序的队伍,一下子就混乱起来了,人一下子挤在一起,那就容易发生踩踏,瞬间被踩踏死的人不在少数。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