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231章

作者:桃符

这是李朝生想要看到的,李朝生不希望大明的聪明人都一心钻在土地上,土地的支出与收入是很不对等的,天天种地,过十年与过一年是一样的,对社会无益。

所以不要把重点放在土地上,尤其是地主阶级,有一点李朝生很不想承认,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大明的地主阶级,比平民阶级的能力,眼光,手段强太多了,他们经商成功率是普通百姓的数倍。

没办法,这就是见识的差别,因此当地主们不在研究土地上如何剥削农民之后,从商业上发展,地主们开始跟商业伙伴斗上心眼之后,蓝田县的经济开始突飞猛进。

而蓝田县的收益也成倍发展,因为蓝田县是收商业税的。

而且收的不少,几乎收到了商人百分之三十的收成,商人们很肉疼,不过却不得不上交,因为只有蓝田有他们需要的经商环境,也只有蓝田县可以保证官府不敲诈商人,官府不为难商人,官府保护商人不受贼寇袭扰。

因此商人们会非常肉疼含着泪把钱交了,建设蓝田,每个人都有责任。

不过就算这样有的人还觉得商人们交的少了,尤其是蓝田书院的一批人,他们从蓝田书院神秘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叫做资本论的书籍,他们认为商人不加以控制,将来必然会成为可怕的巨兽,他们会腐蚀官府,控制官府。

李朝生当然知道商人控制官府的可怕,不过华夏自古就没有商人控制官府的的土壤,每个朝代都要重农抑商,商人的卑贱已经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华夏人永远是官比商大,几乎没有例外,不过资本的无序扩张必须看管,于是蓝田县的商业监察室出现了,他们会检查商人是否通过行贿的方法得到好处,如果得到好处了,会全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商人判刑,被腐蚀的官员判刑,永不录用。

李朝生认为蓝田县的商业正在发展阶段,这时候决定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怕资本主义萌芽升起,就废除商业,那是不对的。

相反在发现问题之后,不是拒绝解决问题,而是下大力气把问题找出来,设计法律,进行监管,这样李朝生不敢保证绝对无人贪腐,可是却绝对没有人敢明着贪腐。

更不会向大明王朝那般,很多贪腐都放在明面上,所有人都没有认为不妥的,而立了相关法律以及机构,这些人在贪腐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也许会忍不住伸手,但是心安理得,那是不可能的。

李朝生就要让他们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如此才能正常的运转整个官府。

商业要发展,纪律要抓,百姓民生要抓,科技要进步……

这些都是蓝田县不断进步的方向,很多人以为蓝田县能有今天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这不对,因为地瓜,土豆,早已经被传到了陕西各地,可是当地官员推行不起来。

有的地方甚至没人种地了,这已经不是粮食种子能够救援的了,这需要制度的完善,需要人心的开化。

就比如现在蓝田县,地瓜,玉米,土豆,的种植已经达到了一半的耕地,另一半种传统作物,麦子,高粱。

而地瓜,玉米,土豆,这些除了土豆是因为口感太好,老百姓那拿着当菜,地瓜与玉米,蓝田人吃的已经不是很多了,其中大部分都被蓝田县高价卖给了粮商,被粮商卖给了天下人。

就连对面的贼寇中都有不少是吃着蓝田地瓜的。

李朝生还听说,有人甚至把地瓜卖给了皇宫,咱们的那位崇祯皇帝吃过之后,称赞美味,便问低下太监,此物价几何?

咱们那位可爱的太监对崇祯道:“三两银子一斤。”

这吓得崇祯皇帝连忙不敢吃了,留了一半给周皇后,言说以后地瓜不能在吃了,还是吃馒头,米饭的好。

而真正的市场价格是地瓜三十文一斤,可是落在皇帝那里就长了上百倍,最后皇帝都不舍得吃一个地瓜,没办法,这就是皇帝,关在紫禁城内,他能知道什么民生疾苦。

崇祯这个皇帝,勤劳节俭,如果从这一点看,他做的比他的祖宗们大部分人都强,若是放在小门小户,也绝对是振兴家业之主,可是他偏偏是皇上,所以他这些优点几乎不被彰显。

相反他的一些做法,思维,让他变得很愚蠢,最后导致他的人生悲剧。

李朝生其实很同情崇祯,这个家伙人品不错,可惜能力不行,而当皇上的,人品这玩意儿最不值钱,也最没有用。

所以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因为几乎整个大明朝都在欺瞒他,他怎么可能跟天下人斗呢?

也正因为蓝田县的政策主张,所以李朝生的手下们对义军很不感冒,甚至认为他们比土匪都不如,土匪最起码还知道不能把村子里人杀光,杀光了下次来了,就没有东西抢了,可是义军不知道。

他们更像是搅屎棍,把明末这个大粪坑搅的更臭了。

不过这也是李朝生需要他们干的,因为他想要这个大明天下,所以他要顾忌名声,对粪坑里面有一些顽固的大粪不能下重手,否则会落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其实李朝生一早就想把地主土豪们抓起来,然后全部杀掉,土地一平分,天下太平,打土豪分田地,多爽。

可是慢慢的李朝生觉得自己不能那么做,因为这个时代的民智没有开化,老百姓啥也不知道,老百姓得到的消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地主豪绅们传递给他们的,自己这边打土豪分田地,隔壁县城就能传,李朝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来了之后,有女儿的全给你们祸祸了,种地的全把你们秧苗拔了,而且李朝生好吃人的心肝,来了之后,拿你们心肝佐酒。

再编几个似是而非的故事,比如李朝生看上了村口王家大闺女了,可是人家大闺女已经许配人家,就在王家大闺女洞房的时候,李朝生带人抓了新郎,当着新郎的面,办了王家大闺女,王家大闺女不堪受辱上吊自杀。

新郎一家被残杀,房子都被烧了,王家不忿前去鸣冤,李朝生连王家老太太都没放过,当着王家爷们又给办了,办完之后又杀了人全家……

别觉得这么说胡扯,这东西三人成虎,没见过李朝生的百姓,谁知道李朝生真正模样啥样,还不是地主豪绅咋说咋是,而且很多人愿意相信李朝生就是这样的。

这心理就很玄妙了,所以李朝生不能得罪死豪绅们,因为李朝生不玩命的折腾豪绅,豪绅也没有勇气玩命糟蹋李朝生的名声,因为如果有一天李朝生打进了他们县里呢?

难道就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吗?

所以这玩意儿,就是一种默契,李朝生不打土豪分田地,让他们祖辈财产一夜之间全没了,他们也不会往死里说李朝生,说蓝田的坏话,彼此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而现在蓝田县的地主豪绅们的生活,各地的土豪都看着,其实不坏,所以蓝田县的界碑往外移动,很少有地方坚决抵抗,当然也不是没有,比如大荔县。

不过现在不是问题了,那些顽固的不开化的地主豪绅,都被可爱的罗汝才与黑煞神清除掉了,这就非常开心了。

这也是李朝生一直觉得义军存在的必要性,有些事情,咱们不能做,义军做了就显得很自然有没有。

“这大明天还真的不能少了这些搅屎棍。”

李朝生如此说道。

第247章 张献忠的谋算

“县尊如今周家寨,如高阳镇的两个领头的地主已经被杀,其余小地主不过从尔,咱们是否出兵,荡平贼寇,救助大荔县。”

李朝生的办公室,刘主簿率先开口,这位算是李朝生御用的行政秘书,处理一些官方的文件发布工作。

刘主簿这话说完,李朝生未曾回答,郭宝已经抢先答道:“不可,除恶务尽,大荔县前抵抗者可不单单是周家与高家,其余小地主们也态度坚决,这些都是毒瘤,不能不除。”

“而且,这时候要是救助这些小地主,会给其他地方地主豪强一个错觉,那就是县尊需要他们,因此不管他们如何诽谤,抵抗县尊,县尊都会原谅他们,这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风不可长!”

郭宝很不同意自己老搭档的看法,开口说道。

刘主簿闻言大怒道:“荒谬,正因为他们之前抵抗过县尊,所以咱们要尽快出兵搭救,如此方能彰显我们蓝田县尊的胸怀大度,容易笼络人心。”

“匹夫之见。”

听了刘主簿的话,郭宝大怒,扯着嗓子喊道,刘主簿颇为无奈,就听郭宝道:“这些地主豪绅,都是蛀虫,吸血鬼,王八蛋,指望他们乖乖的合作,把家财拿出来,简直堪比登天,这治理天下,可并非一味仁政才好,我觉得要给他们立个规矩,不能由着他们。”

听了郭宝的话,刘主簿气坏了,胸口起伏,真想把郭宝活活打死,不过这也是常事,政务司那边,这两位经常打架拌嘴,一个口口声声骂着小混蛋,一个个大声叫骂老匹夫,有时候李朝生都能听见他们的叫骂声。

不过李朝生却不在意,而且他们骂完之后,只要一下班,那又和好如初,还一起喝酒,仿佛知己一般。

而政务司这边这两位搭配起来,干起活来也十分得心应手,郭宝年轻,思路跳跃,反应灵敏,对政务处理也带了这一丝特性。

而刘主簿年纪大了,稳重干练,办事牢靠,不轻浮,正好弥补了郭宝的弱项,因此一项政务二人需要同时点头,才能实行。

二人互相查漏补缺,常常能收到意料之外的好处,政务处理的也非常妥帖。

因此他们二人拌嘴打架,那是常事,众人也习惯了,李朝生这时喝了口茶水,看着参谋们道:“你们什么想法。”

这时参谋中一人迈步上前,此人名为左三思乃是参谋团的负责人,也是这些年来蓝田书院毕业李朝生认为非常不错的政务人才。

李朝生正在着重培养他,希望将来他可以干自己的第一秘书,至于谷子,更适合担任警卫队长,他的行政才能非常差,不过忠心却丝毫不用担心。

因此安保工作可以给谷子,另外还可以兼着电报处的职责,李朝生需要谷子这种不加任何意见的电报处长,他只需要把电报给自己,不用动脑子。

而其余人都不是很合适,因为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李朝生身边聪明人,或者自认为聪明的人很多,他们手里也有不少权柄,虽然他们现在绝对没有害李朝生的心思,可是将来未必不会出现欺上瞒下之辈。

其次电报处算是李朝生真实掌握天下各地情况的眼睛,耳朵,如此重要的地方,必须由一个没有太多私心,并且对自己绝对忠诚的人掌握。

谷子就很合适,他不会隐瞒自己,可以让李朝生真实的掌握自己领地的情况。

上位者想要真实掌握领地信息。

微服出访是一个办法,另一个就需要言路不受阻碍,明朝官员想要汇报情况,都是上折子,这个很不安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看电视剧中,有清官上折子,贪官派兵半路截杀的戏码。

而李朝生有了电报机,清官这次想汇报情况,直接发电报,贪官还没到家呢,李朝生都知道他干了什么事情,他再来截杀信使,一点用也没有啊。

而且不但是普通官员,还有很多李朝生派下去监察的人员,都可以第一时间给李朝生通风报信,让李朝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角落里发生了什么。

所以再想玩堵塞言路这条道就走不通了。

不过唯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是电报处,所以电报处主任这工作必须是一个绝对忠诚李朝生的人,只有如此李朝生才会放心。

左三思对李朝生拱拱手道:“县尊,我们参谋处的集体意见是,暂时按兵不动,大荔县土顽势力过于顽固,若不刀兵清理,将来也会升起祸端,所以我们集体认为,早动刀兵比晚动刀兵强,现在把大荔县打烂了,比以后把咱们建设好的大荔县折腾烂了强,因此我建议不要出兵静观其变,等把大荔县的这些地主全部收拾了,再出兵解救大荔县。”

“左三思,你怎么能如此说呢,贼寇在大荔县霍乱的可不单单是地主,还有百姓,你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被贼寇凌辱不成!”

刘主簿大声呵斥左三思,他跟左三思的关系不菲,左三思从书院毕业后,第一个就是在刘主簿帐下听用,刘主簿算他半个老师,因此刘主簿敢直接呵斥左三思。

左三思听了这话一拱手道:“主簿大人,想要重整旧河山,免不了要牺牲,没有牺牲,如何开创新天地,咱们要开的是万世功业,地基最为重要,若是现在地基搭不牢,将来损失更加严重,大人小不忍则乱大谋。”

“对对,三思这话深的我心,我说老匹夫,你过于仁慈了。”

郭宝这时站在左三思一边,刘主簿咬着牙想要反驳,可是一时找不出词来。

李朝生看了一眼站在最后的正在玩手的谷子道:“谷子,你说两句。”

谷子被点名有些茫然,这种政务听着就眼晕,你们问我干什么啊?

可是这时被点名还不能不回答,只能如实说道:“俺其实不懂什么政务,不过俺知道一点,打仗肯定要死人,大荔县百姓是人,俺们蓝田军队也是人,俺不觉得牺牲蓝田军队,救助大荔县百姓是理所应当的,蓝田县军队救助蓝田人才是应当的。”

“谷子,你这话老夫不认同,这场仗是肯定要打的,军队肯定也要死人,早死与晚死都要死,可是现在打能救更多的人,为何现在不打?”

刘主簿继续说道。

谷子听了这话看着刘主簿笑道:“主簿您说得对,可是军队救的是自己人,那些地主不是自己人,救愿意加入蓝田的百姓,军队死一万个人,也是愿意的,可是救那些地主老财,死一个人,我们军人都是觉得耻辱的,我是军人,我能理解我们军人的想法。”

谷子这一句话说的刘主簿无言以对,为救自己人,死一万人也是愿意的,救地主老财,死一个人也不愿意。

这话何其有分量啊,是啊,自己蓝田子弟凭什么去救那些剥削百姓的地主老财。

刘主簿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郭宝看了刘主簿一眼,对谷子竖起大拇指,给了个你很棒的眼神,你这一句话怼的老匹夫哑口无言。

谷子只是实话实说,这时有些茫然,李朝生却道:“谷子说的不错,行了谷子,你先退后一步。”

想着李朝生看了看周围的人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听了这话郭宝道:“县尊,大荔县要下重手,死人是在所难免的,成大事,不拘小节。”

听了这话左三思道:“我们参谋部的意见是,陈兵于底,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李朝生听了二人的话点点头道:“好,如此我便明了如何去做了。”

想着李朝生对谷子道:“通知李朝龙旅团,李朝虎旅团,李德珍旅团陈兵蓝田县境,放开大荔县,让他们祸祸。”

听了这话,谷子道:“是。”

紧跟着就跑出去了,电联各大军团,与此同时白守民道:“还有一件事县尊,张献忠大军昨日出现在兴平,不过今日张献忠大军突然分兵两千余人,继续南下,从武功好像要往汉中去。”

听了白守民的话,众人都皱起眉头,这时候分兵,玩的哪一出啊?

郭宝也皱眉道:“兴平是最快攻击我蓝田的方向,他前往武功干什么啊?”

左三思拿着地图也在看,嘴里道:“汉中,汉中可有大军防守,他们也不敢打啊,过了汉中那就是四川了,两千人打四川?”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