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220章

作者:桃符

李朝生亲自到学院给所有学生开了个会,名为科学精神。

主要讲解了解刨是为了了解人体器官,这样那里病了,就能准确的找到,而且这些器官的主人都是恶人,比如杀人越货的,甚至还有鞑子的。

把所有人的罪恶行为说了一遍,又把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一番,最后严令外科学院的解刨室任何外院学子不得入内。

在李朝生的引导在下,外科学院的人不在被视为怪物,不过生活上还是隐隐有些排斥,不过这个就不是李朝生现在能解决了的了,毕竟就算极度开放的现代,很多人也对经常进解刨室的怪人敬而远之,这可能就是人类对死亡的原始敬畏吧。

不过不要紧,时间会冲淡一切,而且学外科的也都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而且李朝生还花重金给医学院建立了一个医学实验室,其中还给他们配备了几个精密显微镜,这个可是李朝生花重金购买的。

这可比列文虎克的望远镜早了将近一百年,而且有了显微镜,医学发展就非常快了,而且李朝生也给实验室下达研究目标,第一个研究目标,青霉素。

青霉素这东西绝对是一个大发明,而且是医学上的一个奇迹,而青霉素的诞生也救活了万万千千的人。

而制约青霉素的发展,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科技,没有显微镜,用肉眼是研究不了青霉素的。

其次就是实验原理,这个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总结。

可是李朝生这里有一套完成的教学素材,李朝生需要他们做的就是进一步自己研究,并且验证实验数据,同时一步步自己制造出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疾病的青霉素,这东西可不能马虎,就算有完成的实验数据,也要进行研究。

青霉素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虽然以李朝生现在在现代的社会身份,外加资产,购买一些青霉素是可以的,可是光靠购买,李朝生救不了大明所有人,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救大明人。

因此医学实验室,最主要的研究就是青霉素,而主要研究人竟然是张景岳,你不知道这位内科先生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后的震惊,同时也发了疯的开始投入研究,整个蓝田县的学术氛围很浓啊。

而这时李朝生又找到了宋应星。

第233章 有个洋鬼子叫汤若望

这一次李朝生找宋应星是希望宋应星可以帮着研究一下火器,其实现在蓝田县的火器已经非常厉害了,尤其是李朝生对火药配方进行更改之后,其效果更是惊人。

而李朝生想要宋应星帮助的是研究一下大炮的种类,炮弹,以及李朝生最想让宋应星帮着研究的手榴弹,木柄的那种。

按理论上来讲木柄手榴弹的难度不难,毕竟后世连土八路都能仿造,想来不是啥高精尖的技术,而且木柄手榴弹的图纸李朝生也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可是这个朝代的工匠看不懂,因此这技术一直卡在这里。

宋应星听了这话看着李朝生道:“县尊大人,您给我的任务太多了,我现在都有些忙不过来,蒸汽机已经足够我忙活了,我顶多也就是抽时间再帮你研究一下这个手榴弹,至于改进大炮,这个我真的做不到。”

听了这话李朝生有些失望,不过也很理解,宋应星不是机器人,虽然他很厉害,可是也不能分心干更多的事情,对此李朝生也觉得分心做不好。

不过宋应星倒是给了李朝生一个建议。

“县尊大人,要论大炮,我觉得还是西洋人比较厉害,我倒是听说一个叫做汤若望的西洋传教士在火器,以及天文学上面很厉害,县尊不妨找找他。”

李朝生听了这话一拍脑袋,自己怎么把这个人给忘了。

汤若望,德国人,天主教耶稣教会的传教士,在1620年来到了中国,曾经帮助崇祯皇帝修历法,为中国后来最标准的农历计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后就是火炮了,曾经跟徐光启一起改造过明朝火炮,给满清造成过很大的伤害,而且还写过《火攻挚要》一书。

想到这里,李朝生又联想了很多,自己未来是想要致力于争霸海洋的,既然想要争霸海洋,最起码需要请一些水手,尤其是外国水手,第一学习航海知识,第二就是学习外语,毕竟将来打劫外国人,语言不通,很可能影响收益。

想明白这些,李朝生决定让白守民寻找一下汤若望,顺便去沿海地带找一些海盗,不行就抓一些,这不重要,对待这些红毛鬼子,李朝生没什么好脾气。

大明汉人他喜欢礼贤下士,因为大明人受到诗书礼乐熏陶,儒家教义融入骨血,对这套很吃,可是外国人,茹毛饮血这么多年,他们更加信奉的是胜者为王,对于他们只要展现肌肉就可以了。

白守民现在的特务机关非常强大,人员遍布五湖四海,以跨越这个时代的电报为通讯,完成了全中国的间谍网络布置。

这些年从江南一地挣回来的银子,除了买一些资源之外,最多的还是投在了谍报上,谍报组织现在一年能花李朝生四十万两白银。

不过这钱李朝生花的并不心疼,因为这些间谍每年带回来的情报最起码百万两起步。

甚至有一些是根本无法用钱衡量的。

蓝田书院这个是李朝生庞大蓝田县的根系,随着蓝田书院的越来越完善,李朝生将会收获一群非常忠诚而且有能力的属下,这些属下将会是撑起未来蓝田的柱石。

同样在书院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李朝生再次整编部队,并且部队进行优化,本来一万五千人的部队,李朝生再次进行了更加严酷的筛选,最后又选出了其中最为优秀的一万两千人。

这些可都是真正的精兵强将,而这些被筛选下来的士兵,也没有闲着,被李朝生编入了蓝田县衙役队伍,蓝田县现在有四个县的地区,这些地区需要的衙役是以往的很多倍,而衙役,李朝生也希望是最专业的,而这些退伍的老兵,就是不错的选择。

成立蓝田县衙役队伍,主管蓝田县境内的盗寇,流贼,已经各种凶犯的缉拿,安定地方,这个行动被李朝生称为扫黑除恶,剿灭当地的混混势力。

这三千个虽然在最精锐的士兵队伍里不算厉害的,可是放在地方,那真是一个能打七八个,这三千衙役在地方打地痞土匪,那真是手到擒来,曾经最厉害的战绩是一个衙役小队,十个人,干掉了盘踞在鸡脖子山上的一百土匪。

可想战斗力之强悍。

不过部队整编,人数少了,领军的将军们都很不乐意,不过李朝生并没有第一时间安慰他们,而是从书院最新毕业的一批学子中,找到最优秀的一伙人,给他们送去,充当随军书吏,顺便当政委给军队进行高强度的思想改造。

对此有些将军有意见,不过却被李朝生亲自批评教育一顿,然后态度变得非常好,同时李朝生在军队中建立救国党,并且确定以救国爱民为主要指导思想,以李朝生为最高领袖的政党在蓝田军中第一次组建。

这个是很有跨时代意义的,李朝生通过政党告诉每一个士兵,蓝田军存在的目的就是救国救民,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

当这个思想在全军传达开之后,军队这些已经被强行教着识字的士兵们,开始明白自己战斗的意义,同时救国党也在政府班子,民兵团体内扩张,李朝生开始了思想统治蓝田的过程。

在保证了蓝田百姓吃饱喝足之后,李朝生开始对百姓们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当思想也被李朝生统一过来之后,那么蓝田就是铁板一块。

在进行军队的改造之后,李朝生视察了蓝田的火药厂,这里是蓝田最重要的军事机构,有大兵把守,这里有许多工人,不过都是退伍的老兵,他们全部被安排在这里制造新式火药。

这里每天大约能生产火药五百斤,足够装备目前李朝生所有的火器部队。

李朝生现在的部队已经进行了改组,一半的冷兵器部队,一般的热武器部队,目前石小磊的火器营已经达到两千余人,算是李朝生手下最精锐的部队。

装备最新式燧发枪,可以说战斗力强的一批,另外李朝生现在手里还有一只有着二十门火炮的火炮队,装备了射程更远,射速更快的蓝田炮。

这种大炮是红衣大炮与佛朗机炮的有机结合,获得了两种炮威力大,射程远的特点,算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另外李朝生还有一只六百人的骑兵部队,骑兵部队全部装备两种武器,一种是李朝生的复合弓,另一种就是李朝生跟火器作坊研究的短柄火铳,这种火铳射程只有五十米,可是威力很不错,可以作为应急装置使用。

除了这些李朝生还在李朝龙的部队里穿插了大量的燧发枪士兵,燧发枪士兵与冷兵器士兵几乎达到了一比二的比例,不过冷兵器还是占优势,主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燧发枪有一个巨大的弊病。

怕下雨。

没错,现在的火药还是点燃引发,如果赶上下雨天,小雨还行,可是雨稍微大点,那就完犊子了,部队战斗力直接降低一半。

所以这个时代全火器是行不通的,主要是怕下雨啊,虽然李朝生跟火器坊的人研究,最后研究出用油纸包裹火药,可以在小雨天不影响射击,但是效果也很一般,除非李朝生能发明出近代那种弹壳式给药的方法,提前发明出左轮手枪这样的枪械,可是李朝生现在还做不到。

因此冷兵器还是不能放下啊,还是要作为主要的兵种进行招收,平时战斗的时候,冷兵器防备对方突刺,而火枪可以进行后排的密集射击。

这就是李朝生部队现在的战斗方式,不得不说已经绝对领先当前大明的战场了,而且一万二千人对于现在富庶的蓝田县来说并不算是负担。

不过唯一让李朝生不满意的就是作为机动部队的骑兵太少了,仅仅只有六百人,这个第一可能是骑兵部队的要求太高,第二个限制骑兵发展主要原因是战马太少。

现在蓝田县用来托运货物的骡子很多,可是马匹很少,主要原因是蓝田没有自己的马场,养不了马,想要好的战马只能去蒙古草原上寻找。

可是现在满清在蒙古草原上的势力盘结,已经控制了贩马渠道,导致李朝生想要花钱买都买不到,不单单李朝生,就连大明都买不到蒙古马了,为此李朝生找到了洪承畴,洪承畴表示他也没有办法,而且还给李朝生带来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消息。

皇太极自从大明回来之后,就开始对蒙古用兵,蒙古头领林丹汗明显不是皇太极的对手,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要战败,如果林丹汗战败,皇太极抢占归化城,那么蒙古就彻底成了建奴的手下,到时候蒙古建奴合兵一处,就会对大明形成致命威胁。

对不对大明形成致命威胁李朝生并不在意,李朝生在意的是不能对蓝田造成威胁,满清要是占了蒙古,尤其是把归化城占了,就有远距离补给地了,到时候兵峰就能很轻松的波及到张家口,甚至是陕西榆林边境,到时候,建奴扣关,自己蓝田县可就是首当其冲,那自己多年建设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所以这个归化城,不能让建奴抢走,不然战略上自己就失去了先机,同时自己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养马之地。

要知道在汽车出来之前,马匹在战争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就连抗日战争,马匹也是主要的战略物资,想想李云龙看到一个骑兵营是多么兴奋,就知道马匹的重要性。

李朝生想着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翻阅资料,关于归化城的。

资料上显示,归化城就是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旧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面是阴山山脉,南面有黄河,与对面的鄂尔多斯高原隔河向往,东边是莽汉山,西边是河套平原,控制了这里就等于大面积的土地。

李朝生看着很激动啊,这个地方要是得到了,自己在北方的势力,就足以威慑天下,到时候陕西,山西,青海等地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一刻李朝生想要这归化城,而想要归化城就避免不了跟满清鞑子打一场,想到这里李朝生目光锐利起来。

看来想要避免战争是不可能了,既然想要战斗,那军队就要扩编了。

不过对于军队扩编他时间还是很充裕的,因为目前这归化城还在蒙古大汉林丹汗的手里,不过明年,也就是1632年,皇太极将击败林丹汗,追到归化城,纵火烧城,然后皇太极认为此城的地理位置很好,又在废墟上重建归化城。

这就是一个很好往归化城攘沙子的好机会啊,想到了这里,李朝生定下了一个计划,既然归化城即将被焚烧,他也阻挡不了,不过皇太极想要重新修建,李朝生就可以趁机往归化城进行移民,到了水到渠成之时,顺手夺了归化城,如此自己就可以获得一个养马之地。

顺道慢慢收复河套平原。

想到这里,李朝生开始制定计划,不过万里长征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人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所以李朝生决定先组织两拨人进入蒙古。

第一波是商队,第二波是马贼。

商队向蒙古人贩卖精美的陶瓷,盐巴,铁锅,茶叶等物品,用来换牛羊,换马匹,而马贼需要在蒙古草原上劫掠,甚至可以领导起义。

要知道蒙古草原也不是一个没有压迫的地方,相反那里的压迫并不比中原地区少,中原地区的压迫是土地,而蒙古压迫是牛羊,是肥美的牧场。

李朝生觉得自己可以让人在草原上干一下李自成干过的事情,中原是闯王来了不纳粮,那咱们的口号是:“推到蒙古王公,平分最肥美的牧场!”

计划订完了,紧跟着李朝生开始筹划实行计划的人,在经过一番筛选之后,马贼这个职位让王贵祥抢到了,他这个骑兵营长当马贼,还是非常合适的。

最起码王贵祥说他的骑兵部队,就算跟鞑子一对一大战,也能在很少伤亡下干掉鞑子,因为他们的装备比鞑子更加精良。

不过这个商队人选,李朝生犯了难,这需要一个心思玲珑的人啊,而自己军中几乎都是死心眼的家伙,派谁去好呢?

第234章 经济学人才

收服归化城是个大活,忙不得,必须找一个心思玲珑之辈,想着李朝生就准备找找这样的人才,而现在一提到人才,那第一个想的就是蓝田书院。

李朝生来到蓝田书院,现在新学期开学,学校里学习氛围很浓,到了学院校长室门口,就听见李朝文在咆哮。

“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想要毕业证就回去重读一年,否则你的毕业证拿不走。”

“校长,校长您消消气,别生气,来来,吃点我爆的玉米花。”

听了这话李朝文更生气了:“滚。”

那人还是笑呵呵的说道:“校长,你看看你,我不就是做点小买卖吗?又没有干什么错事,你何必呢?”

李朝文听了这话更怒了,厉声怒吼,吼了几声,那人依旧不恼怒,乐呵呵的笑着,心态很好啊。

李朝生这时推门进去:“什么事发这么大火啊。”

李朝生说着,听了这话李朝文一下子站了起来敬礼道:“师长好。”

李朝生摆摆手,紧跟着看向一旁的一个胖乎乎的年轻学生,学生这时连忙严肃起来道:“大校长。”

没错,李朝生被学院称为大校长,而李朝文是校长,校长主管学校内的事物,而大校长就是精神上的领袖。

李朝生看着眼前这个十六七岁的胖子道:“什么事惹你们校长生气了。”

胖子听了这话笑了笑道:“也没干啥,就是在学校做了点小买卖。”

听了这话李朝文炸了:“小买卖,他干的买卖可不小。”

说着李朝文开始说这位胖子的能耐,胖子是三年前入学的,学习成绩平平,对大儒的经典不屑一顾,对时政也不感兴趣,兵法,韬略,科学技术,都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竟然是数学。

本来夫子们认为其可能是个数学方面的人才,将来搞数学也就行了,可是他却不研究数学的高深理论,反倒特别的喜欢计算。

后来夫子们发现,这小子喜欢计算是喜欢用这方面赚钱,其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他利用货币进行的一次发财计划。

蓝田县稳定之后,李朝生就在蓝田重新铸造了一批铜钱,以前的铜钱全都报废不能用了,因为以前的铜钱杂质很多,有一些甚至只能称为铁钱。

而李朝生通过贸易在江南搞到不少铜之后,就进行铜钱的制造,李朝生规定新的铜钱必须是铜四铅六的配比。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