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202章

作者:桃符

李朝生李家话事人的身份可以控制住任何李家族人,另外李朝生还是李家小学堂的老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是发自肺腑的,而这个时代更讲究一个天地君亲师,可以说李朝生就是他们最尊敬的人,甚至远超他们的父母亲。

李朝生跟这些新派的里长说了很多,所有人都点头表示明白李朝生的意思,并且会很快去当地村镇,组成村委会,选取德高望重的人以及当地富户,地主,一起组成村委会小组,以后每个镇子的负责人就是他们,李朝生的政令只要下达到他们手上就行,他们就可以执行。

而这一招,也把当地的富户德高望重的人给笼络了,而且自己派过去的里长还是名义上直接负责人,于是乎李朝生的政令就可以顺利的在各乡镇施行。

而现在没有别的需要做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各村镇积极配合兴修水利,这个是蓝田县这一个冬天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艰难的一年,全县人都节衣缩食,都动员了起来,知县李朝生号召所有蓝田人都干起来,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全都要动起来,不劳动,不得活。

这样的大灾之年,最怕的就人闲下来,因为人只要闲下来,他们就会生事,尤其是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很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百姓愚笨,可愚弄,这是这个时代人某些聪明人固有的想法。

而且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最近负责全县警戒的白守民就抓了许多想要妄图煽动老百姓搞事情的间谍,结果被百姓一耙子撂倒,送给了白守民。

全县都在忙活,就你一个人在哪瞎比比不干活,你这一看就不像是好人啊。

这一段时间白守民抓了几十个间谍,全都送到北乡水库,干着最累的苦力活。

可以说这段时间蓝田县平稳的发展,十二月中旬,插翅虎军队粮道被截断,大军哗然,当晚跑了六百余人。

次日军心动荡,插翅虎察觉不妙想要撤军,可是这时清峪发动进攻,一时间插翅虎大军陷入全面被动。

不过插翅虎是悍勇之辈,与李朝虎鏖战许久,最后,大败而逃,清峪人马在李朝猛的带领下追击,追到半路骑兵连猛地杀出,截杀插翅虎的人马,王贵祥射杀插翅虎。

李朝猛与云定国大战三十回合,最后云定国被活捉,经过李朝猛的一番劝说,云定国投降李朝生,李朝生再得到一员悍勇之将。

大败插翅虎,李朝生派明月率领一个连的士兵接手插翅虎商洛的山寨,搜出了粮食两万担,并且在这一战中,李朝生俘虏了三千多俘虏,全都送到了北乡水库,修水库。

打败了插翅虎,蓝田县迎来了新年,李朝生在新年这一天,为了庆祝,每人多发了一块地瓜,这让受饿的所有百姓都感动哭了,大灾之年能吃一天饱饭,这绝对是天大的恩典。

这一刻全县百姓对李朝生只有感激与拥戴,而李朝生现在的命令,甚至比皇帝的都好用。

这就是这段时间李朝生所有的工作成果,扶大厦之将倾,救蓝田一县二十七万黎民百姓。

李朝生在新年的这一天,把所有手下将领聚集在一起,开了个盛大的晚宴,宴会很丰盛,酒水管够,肉类不限。

同样,蓝田县六千军队也全都每个人发了两个大馒头,一斤卤肉,顿时军队们兴奋了,很多人吃着馒头,肉却不舍得都吃了,只吃一两口,剩下的准备初一带回家给父母吃。

这一年李朝生在蓝田站住了脚跟,打了几场胜仗,在全县一共新建186座水库,并且以水库为圆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沟渠,几乎能囊括整个蓝田。

有了这张巨大的水系网络,来年蓝田县就算再遭遇旱灾,最起码能保证百分之八十的粮食产量,这些粮食不单蓝田县人,甚至还能多养活一两个县城的人。

“来年蓝田县肯定是个好年头,来干碗。”

李朝生举起一个酒碗,碗里是蓝田县有名的,郑家烧锅,这时候的烧锅都是黄酒度数不高,所以李朝生可以一碗一碗的喝。

而高端局,就是李朝猛,李朝龙,还有李朝虎三人酷爱白酒,因此这时李朝生带了三箱二锅头,这时三个人正在拼酒呢。

这次聚会多出了几个人,第一个是新加入的云定国,此人身高与李朝猛相仿,但是长得却很白净,看上去就跟白面书生一般,而且这个云定国读过书,而且文化不低,曾经还考取过童生,只是他更喜欢武艺,因此就没听父母的话考取状元。

后来父母死后,他成了仗义行侠之人,在乡里打死了恶霸,无奈上山,插翅虎见其勇猛就提拔为统领,不过由于他有文化,还勇猛,而且为人很仗义,时间一长就被插翅虎猜忌。

这次正好投降李朝生,其实他最开始投靠的是李朝猛,不过在跟李朝生进行了一段超过这个时代的对话之后,他就真心投靠李朝生,成了李朝生的拥趸。

另外还格外增加几个首领,第一个是清风的师弟,明月,被安排接管插翅虎在商洛留下的山寨,继续积累力量,训练士兵,等待李朝生接受商洛县城。

另外还有圆机大和尚,被安排到了华县,接管华县的土匪势力。

还有柞水县,柞水县交给了钱进,钱进太喜欢战斗了,放在民兵里面有些激进,就被李朝生调任了。

一场酒宴算是给崇祯元年画了句号,这一年蓝田县活下来了,而且正在壮大。

李朝生也收获颇多,最起码收获了二十七万百姓的拥护。

而京城的那位九五至尊,左右万兆黎民百姓的崇祯皇帝却从除掉魏忠贤的小兴奋中清醒过来,他突然发现治理天下好像很难,最起码他按照士大夫们的要求做了之后,天下没有变得更好,反而陕西一地乱成了一锅粥。

反贼四起,现在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辽东的袁崇焕,可以完成他的承诺五年平辽。

这一年,崇祯过得很不好。

第211章 行贿上官

崇祯二年,春天。

蓝田县开始了春种,整个蓝田再次焕发了活力,虽然今年春天该种地的时候,没有下雨,土地很硬,可是去年冬天往地里运输的冰块全都化了,融化的冰水,代替春雨浇灌土地,并没有影响蓝田县的播种。

不过陕西其他地方就没有蓝田这么好运了,当地地方官不作为,百姓也没有自发的开始修水渠,导致整个陕西今年能够如期播种的只有不到七成。

今年的缺粮局面并不会改变,陕西百姓注定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这个情况下,李朝生派下去丈量土地的税吏回来上报,今年蓝田县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十八万亩,比以前十三万亩土地足足多出了五万亩之多。

这五万亩一部分是去年灾民们开荒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以前地主们隐藏的,最后还有一部分是临近长安县,华县,柞水县,商洛县偷偷挪动界碑加入进来的。

以前蓝田的界碑不离六大峪口,就在峪口之外三里之地,现在竟然被挪到了十里之外,这个是下乡税官们汇报的。

李朝生听了这个汇报一愣,税官看出了李朝生的片刻失神道:“大人,要不要派人把界碑追回来,这样可是坏规矩的。”

李朝生听了这话摆摆手道:“什么规矩不规矩,通知清风,去这几个县城帮助他们把水库修建起来,一群想要过好日子的百姓有什么过错。”

“是。”

税官通知下去,立刻清风派人去这几个县城修水库开沟渠。

很快这些地方也让李朝生盘活了。

很快夏粮熟了,税官又找到李朝生:“大人,咱们该收夏赋了。”

闻听此言李朝生看着税官道:“今年赋税如何?”

税官拿出账簿道:“朝廷摊牌与去年差不多,每户需要交税差不多八钱银子,当然了大人您要摊派多少,都可以加进去。”

税官的话李朝生听懂了,当官发财,那既然想要发财,财从何出?

除了接受一些贿赂之外,大头其实就是在这税负摊派,朝廷摊派下来八钱银子,知县大人自己能不赚点吗?于是有的加一倍,有的加两倍,百姓们的税负也从八钱就变成了一两银子,一两八钱,甚至还有更加黑心的,能把摊派的银子搞到二两以上。

不过这些没人管,也没人说,毕竟整个大明的官员都在这么干,禁止也禁止不了,只能看着。

千里当官只为财,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大明就没有不捞钱的,上到内阁首辅,下到九品小吏,以贪污罪枪毙,全都枪毙了,也许有冤假错案,比如遇到海瑞这样的人。

可是你要是隔一个枪毙一个,肯定有漏网之鱼,大明之弊病,已经病入膏肓,是整体风气的变化,非一人之力能够改变,面对这样大明已经没有必要救了,想要有所作为,唯有把这大明砸烂,重塑,才是真正的妙招。

“不摊派,就按照朝廷八钱银子收。”

李朝生对税官说道,听了这话税官愣住了:“不摊派?”

税官瞪大了眼睛,这辈子他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伺候了好几任知县了,其中号称最清廉的知县,也摊牌了二钱的赋税,这样的知县已经被百姓称为青天大老爷了,而大部分的知县,那都是贪得无厌之辈,最少也摊派一倍,收一两银子的。

而上任县老爷张德正,每次都摊派两倍的税负,这回这位李知县竟然一文钱都不多摊派,这让税官猝不及防,脸上也充满了惊讶。

“大,大人,您真不摊派?”

听了这话李朝生道:“不摊派,百姓们过的日子都够苦了,咱们就别给百姓加负担了。”

税官闻言愣了半晌,紧跟着一躬到底:“大人真乃爱民如子,我代表蓝田县百姓谢过大人了。”

李朝生听了这话看了税官一眼,摆了摆手:“行了,别拍马屁了,对了,这次老子都不搞摊派了,你们这些家伙也别给老子动手脚,我会派人随机抽查的,要是你们动了歪心思,城外的公审台还在。”

听了这话税官道:“大人放心,大人做出表率,谁敢动手脚,不用大人,我就扒了他的皮。”

李朝生闻言点点头道:“如此就好。”

李朝生说着,税官去收税了,很快百姓们惊愕的发现,蓝田县的赋税少的吓人,竟然只有区区八钱银子,比以往少了一半。

百姓们交完了税负,竟然还能有一些结余,真正的做到了家有余粮,当然了这些余粮可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需要还债的,去年大灾之时,蓝田县各乡各村的地主富农出了家中存粮,现在大家伙丰收之后,多余的粮食要交出来还债。

这个百姓们没有任何意见,因为秋粮已经种入了地里,各镇各村的水库里还都有水,最起码保证了秋粮的生长需要,不会大规模减产。

地主们去年捐出去的粮食,今年成倍的还了回来,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了笑容,对县衙,对李朝生的信任也大大增加。

粮食还回去了,李朝生的粮食也成倍的还回来,全都被李朝生装进了仓库里,同时李朝生开始号召全县地主除了必要应灾的粮食,其余的粮食都可以卖给县衙门。

并且李朝生开始号召地主们不要死守土地,可以学学经商,不要永远当地主老财。

地主们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就开始陆续的成立自己的商队,学习经商。

而且县里今年对全县地主的土地统一丈量,做了本新账,当然这笔新账是李朝生自己知道的,而朝廷继续用的是那本旧账,那本只有不到十五万亩耕地的旧账,而且主簿在李朝生的要求下,开始按照各县的惯例,每年应付差事一般的交上税收。

而多出来的五万亩耕地的税收就被李朝生拿出来养护军队,竟然还用结余。

李朝生自己还能收一点。

蓝田县的税负如数上交,整个蓝田百姓却乐呵呵的,这可能是少有的乐呵呵的交税了,八钱银子,竟然真的只要八钱银子,折合起来,每户竟然交不到半担粮食,这等好事,别说这年景,就是张居正在位时,都没有如此少的赋税。

李朝生特地在城墙上把上面催缴文书贴了上去,上面要蓝田县收多少赋税,一目了然,李朝生还拍两个官兵,每天不停的重复上面的内容。

李朝生说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咱们没有多拿蓝田百姓一粒粮食。

而有人询问这种把文书贴在墙上的行为,是谁发明的,衙役们的原话就是:“这是我们李大人发明的,叫什么,政府公文展示栏!”

而且这个展示栏不单要在县城展示,还要把复印件送到每个村的村委会,由里长,一字一句的念给老百姓听,让老百姓监督,是否有官员敢贪赃枉法。

有人看到后都会想到洪武皇帝的以民告官的制度,不过这个制度更加温和,另外李朝生着手提升县里公务人员的俸禄,最起码保证他们能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

这一系列搞下来,蓝田的整个政治氛围,乡村氛围顿时达到了顶点,蓝田甚至有世外桃源的意思了。

百姓们其实是流窜的,谁还没有个别的县城的亲戚朋友,互相串个门,互相一聊,当得知蓝田县城的税收只收八钱的时候,其他县的百姓羡慕的眼睛都绿了,据说当天晚上,蓝田县的界碑就被周围县老百姓往下传递了十里地。

当周围县城税官,衙役下来收税的时候,这些人瞪着眼睛愣说自己是蓝田县的,不归他们管,这可气坏了税官们。

税官连忙把这事告诉了自己县里的县官,这些县官也气坏了,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西安知府张晋儒。

张晋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没有立刻生气,而是询问自己的主簿,今年各县税收怎么样?

主簿翻了账簿道:“大人,今年各县税收都打了折扣,唯有蓝田县足额的交了税收,而且还多交了一些,卑职还疑惑这怎么还多出来的,很可能是其他各县那些百姓把税收交给了蓝田县了。”

“可曾短缺?”

张晋儒皱着眉头问道,听了这话主簿道:“未曾短缺,足额缴纳。”

听了这话张晋儒摸了摸下巴,紧跟着转身往自己的府邸走去,到了府邸,张晋儒刚进门,就看见夫人穿着一件名贵的狐裘衣服,在院子中美呢。

夫人一见张晋儒回来,顿时乐呵呵的说道:“蓝田县令李朝生派人给咱们送礼了。”

听了这话看着夫人身上这件白狐裘道:“这白狐裘可是上好的皮子啊,恐怕价值千两。”

夫人听了这话笑道:“是吗?那明天我可要穿出去跟各府太太们好好看看,羡慕死他们。”

张晋儒看了夫人一眼道:“就在家里穿,别拿出去。”

“啊?”

夫人皱眉,张晋儒脸色难看道:“财不露富,你是想让你家夫君早点死啊。”

说完这话,张晋儒看着夫人道:“对了,那李知县就给你送了这一件白狐裘?”

听了这话夫人道:“还有点什么礼物,不过搞得神秘兮兮不允许我看,那个送礼的人现在还在偏厅等着。”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