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53章

作者:夜天下

至于薛蟠和贾蓉,干脆当从属就坐在贾琏身后的席位上。

之前就说过,大周的鹿鸣宴繁文缛节太多,石仲魁之前也听人说过。

但真正的事到临头,他这才明白,大部分州府为何不愿意出钱了。

进士才会去的集体入夫子庙祭拜不说,三牲六畜、锦幡如林、200个举人们还个个穿着云纹锦绣袍。

光这些衣料、锦幡和摆满庙内、庙外的贡品,就绝不下万两银子。

第79章 我就不要脸了

进士才会去的集体入夫子庙祭拜不说,三牲六畜、锦幡如林、200个举人们还个个穿着云纹锦绣袍。

光这些衣料、锦幡和摆满庙内、庙外的贡品,就绝不下万两银子。

一天下来,就是石仲魁这身体都觉得疲惫,更别说一些体弱者了。

没晕倒一个都已经是众多举子们心情激荡,外加一旁照应的小吏经验足够丰富了。

到了傍晚时,新科举人和官员们,基本上都没了吃饭喝酒的心情。

好在晚宴之前,有一个多小时时间休息,大家三三两两的坐在登高楼的椅子上闲谈或者打个盹,吃点糕点和水,这才缓了过来。

石仲魁作为解元,一举一动当然是众人的焦点。

一些年纪大了的举人和官员们,见他的身姿一直都是挺直的,心里顿时羡慕和感叹起来。

少年中举和少年进士,有点现代人出名要趁早,否则就没那么快乐的意思在。

掌灯时分,登高楼挂满了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灯笼。

这也是登高楼多年的传统,或者说捞钱的手段。

想把自家的灯笼挂上楼,除了灯谜得有水平,家中不是勋贵就是官员外,你得是登高楼的常客,而且是豪客那级别的才行。

有钱却没地位、没靠山,或者靠山级别不够,又或者想找女婿当靠山的商人、土财主为了选女婿,两三千银子一年的花销还是舍得的。

石仲魁看着宴会正堂里挂着的灯笼,半点猜谜的心思都没有。

人家花了那么多钱,把自家的灯笼挂进来,可不是真为了出名和为科举出力。

而且你要是猜对了灯谜还好说,无非是隔天就有媒婆上门聊聊。

可要是猜错了,那丢脸都丢到姥姥家了。

“伯谦即是解元公,理该抛砖引玉,否则就得吟诗一首。不过这诗要是无法得到主副考官和卷帘官们的认可,不然就得破财免灾了。”

石仲魁在心里猛翻个白眼,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可没那个解元真敢让自己落到那等境遇。

既然不愿意猜灯谜,石仲魁毫不犹豫的走到宴会大堂前的一张书案旁。

堂内2百个举人和主副考,外加围着大堂建造的圆形阁楼上几百双眼睛,见他直接走向书案,顿时有人叹息,有人激动。

薛蟠、贾琏和贾蓉则重重松了口气。

“伯谦不愧是真君子”,贾蓉小声说道,“我听说好几个国公府、十几个候伯之家,甚至王府和二三品大员家,今年都破例参加了这次灯谜会。”

薛蟠哈哈一笑,“兄弟我就不担心这事,再说我妹子又不差,你们俩就是瞎操心。”

贾琏和贾蓉不由暗气,刚才紧张的脑门冒汗的就是你薛大傻子,现在居然还调侃自己叔侄俩了。

两人不由对视一眼,想着如何让薛蟠出血。

大堂内,石仲魁其实用不着装作沉思的样子,毕竟知道自己中举后,就已经想过鹿鸣宴上必然要写诗、作对的。

提着笔装模作样的在书案旁来回走了七步,刚好站在书案中间时,脸色一喜。

提笔沾上墨汁,在上好的宣纸上写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离得最近的翰林院学士袁东刚,6个副主考,也可以说成是卷帘官,看过之后顿时楞在了原地。

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直接把大周朝百年以来的诗词全比了下去。

至于第一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话,在后一句的衬托下,虽然还是觉得石仲魁狂妄,却没人站出来指责他。

大家都是进士出身,学问还是有的。

而且李杜的诗那肯定是好的不得了,但几百年以来,确实有点听腻了的感慨。

再说这诗好不好,就是幼童都能看出来,此时站出来训斥石仲魁,明天就有人跳出来找自己的麻烦。

万一有人说,有本事你也做一首这样的诗,那麻烦就大了。

“到底写的是什么,卷帘官还等什么,快快命人传唱啊。”

要是平时,在场的勋贵哪里敢指使翰林们。

但今日是鹿鸣宴,主考没人敢指派,作为副手的副考官,正好就是做这些的人。

听到议论的袁东刚深吸一口,看了拱手肃立在一旁的石仲魁好几眼,深深叹息一声。

亲自拿起书案上的宣纸,仔仔细细的把墨迹吹干,这才叫来自己的书童,让他把宣纸举在自己胸口位置。

边给周围人看,边高声朗读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话音一落,现场顿时一静,随后就是吸气和惊叹声。

什么文曲下凡,才高八斗、比肩曹子建之类的话,全按在了石仲魁头上。

离登高楼不远的一处水榭里,众多女眷和跟着母亲而来小姐们听到丫鬟们的汇报后,有人顿时痴呆了起来。

恨不能嫁石伯谦的心思,今后必然会在京城闺阁中不时念叨着。

6个卷帘官见袁东刚居然从书童手里接过宣纸卷起来,小心翼翼的收进自己的官袍长袖里,不免大急。

“大人,您这就有辱斯文了。”

袁东刚毫不在意的哈哈一笑,“本官为今科乡试的主考官,当为举子们的座师。这学生写的诗词,不由本官这个老师收着,难道让你们得了去?”

“这……”

6个卷帘官顿时在心里大骂袁东刚无耻,居然这么直接说出来,可他这番话又一点没错。

副考虽然也是考官,可就是没资格做人家的老师。

这天地君亲师,除非皇帝来了,否则道理上没人能从袁东刚手里夺走那张宣纸。

更别说袁东刚这话里,明显带着耍无赖的心思。

等这话被周围的勋贵子弟、官员子弟,甚至几个亲自来看热闹的官员知道后,议论声就更大了。

“袁东刚,你不当人子。”

袁东刚嘿嘿一笑,转身回到主位上坐下不说,还笑哈哈的端起酒壶,满满添上一杯酒,一口而干。

众人见他这样子,只能骂的更厉害。

袁东刚这才笑哈哈说道,“伯谦,明日你定要到为师家中一叙,有些话要交代给你的同时,也好在这首诗上留下题跋和印章。”

这话瞬间又引来大家的不满,而同科举人此时早就熄灭了和石仲魁比试一番的心思了。

第80章 借刀杀人

诗词在很多人嘴里是小道,可能流传下来,并且被人传颂的东西,不是你做了多大官,恰恰就是诗词。

今日找石仲魁的麻烦,要是赢了还好说,万一输了,铁定会被顺天府府志记录下来,成为无数后辈口中不自量力的典型。

要是真这样,跳河的心思都有了。

大家见抢不到那张宣纸,只能把目光放在石仲魁身上。

石仲魁多鸡贼,元朝之后的好诗词本来就不多,用一首就少一首,而且一些一点不比刚才那首差的诗,此时拿出来场景就不合适。

甚至场合不对强行写,说不定还会被人怀疑自己这是暗有所指,参上一本,那就是好事变坏事了。

拱手对着袁东刚说道,“恩师,时候也不早了,学生早已饥肠辘辘,求恩师准许开宴。”

袁东刚嘴角一笑,虽然内心深处也想石仲魁再写一首诗词,但自己得了今晚最大的好处,石仲魁都这样说了。

再逼迫于他,那就不是当老师的样子了。

“好,开宴、开宴,为师忙了一天,肚中也早已经空空如也了。”

鼓乐很快响起,十几道菜品被一个个侍女流水一样的摆放在主副考和举子的长桌前。

因为要遵循古礼,所以大家都是跪坐,倒是不用担心人挨着人。

只是排名靠后的人,就只能坐在三排、四排靠墙的位置了。

不过登高楼不愧是垄断了每一年半乡试鹿鸣宴的酒楼,后台硬的同时,菜肴做的确实不错。

而且出奇的居然都是热菜,这就非常难得了。

可以想象,厨房那边必然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炉火没停过。

加上大厨、帮佣和几十个美貌侍女,这么一想,好像贵也有贵的道理。

并且让人觉得有面子时,自然觉得物有所值。

石仲魁吃起东西来,看着斯文,但下筷子的频率可不低,让人不觉胃口跟着好了不少。

薛蟠、贾琏、贾蓉此时更是被周围的人不时灌酒,三人也知道这些人心里嫉妒,可石仲魁出风头,三人确实觉得有面子。

随后的灯谜会,因为有了石仲魁刚才那首诗,气氛显得比往年冷清了不少。

而且众多怀着目的而来的商人、乡绅、勋贵和官员们,此时也没心思招其他人做女婿。

即便有几个年龄也不大的年轻举人,看着还不错,可拿来和石仲魁一对比,那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石仲魁也明白自己出的风头有些过,可文无第一,做人可以低调,这诗词一道上你低调的话,第二天外界就会传言说自己江郎才尽。

到时候麻烦会更大。

吃饱喝足后,石仲魁嘴角含笑看着其他人表现时,眼角忽然瞥到一道灰色身影。

仔细一看,就见锦毛鼠在对面墙角根下,躲在一张桌案下看着自己。

不用想,石仲魁立马自己他这是有事要汇报。

找了个机会借口去如厕,跟着登高楼的小厮穿过长廊,一道身影忽然跳进了他的衣袖里。

“主人,小鼠探听到那群人找不到您后,开始在查薛大爷在金陵打死人的事,以此把您拖进人命官司和救人琐事中没时间读书。”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