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71章

作者:沉默的爱

西部决赛被摩西·马龙所统治,两支相差不多的球队,有个状态火热的超级巨星足够让局面失衡。

总决赛上,第一场,比赛完全由伯德统治。

他打出了职业生涯的十佳镜头之一,在高位跳投出手,可能球刚出去的时候,他就猜到不会进,而且,他敏锐地预判出球的落点,提前向落点冲去。他的投篮果真不中,正在卡位的内线们,便看见伯德瞬移般的来到了空中,接住进攻篮板并交到左手补篮得分。

身处现场的奥尔巴赫直呼那是他见过的最伟大的进球。

最近这段时间,“最伟大”这个词有点被滥用。

但那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球。

火箭被击溃,开始有人质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属于总决赛。

从第二场开始,火箭的战略体现出一个“比赛可以输,伯德必须死”的态度。

伯德将他们的做法当成了游戏,用传球来搞定比赛。

凯尔特人轻而易举地赢下了第二场。

距离荣耀复苏只差两个胜场,凯尔特人出现了一丝注意力不集中和为时过早的洋洋自得。

防守不再那么努力,进攻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Game3,伯德是唯一一个投入比赛的人。

但火箭对他用了个类似于2019年猛龙防库里的“Box-One”战术,成功地将伯德限制到单场8分。

看见伯德单场8分,路易不禁想笑,他想起了詹姆斯被黑了一辈子的总决赛单场8分。

从数据看,都是8分,但詹姆斯被人诟病的,其实是在总共决赛上隐身。8分是黑粉们为了让人记住他当时打得有多烂而用复读机般的方式强调,以此灌输给人的一个观念“总决赛单场8分=超级烂”。实际上,同样是8分,伯德还有13个篮板,10助攻,5抢断和2盖帽。他只是单纯地被针对性的防守之后,手感不好。

让路易忍俊不禁的是,伯德不只是单场8分,他是连续两场比赛单场8分,火箭的“Box-One”用到妙处,凯尔特人似乎没了伯德发威真的玩不转,在休斯顿连输两场,让系列赛回到起点,更让联盟第一铁憨憨摩西·马龙对休斯顿的当地媒体说:“摩西不想吹牛,但摩西在彼得斯堡(家乡)叫上四个素人都能搞定绿人。”

这个消息传回波士顿,彻底激怒了凯尔特人全队。

天王山之战是一场屠杀,马克斯韦尔抓住了休斯顿全力防伯德,无暇顾及他的机会,全场拿下30分。

凯尔特人大胜火箭22分。

马克斯韦尔对摩西喷出经典的:“快回家把你的素人带来,你的队友一点用都没有!”

系列赛的第六场,也是最后一场,伯德在路易的战术设计下,终于适应了火箭版本的“Box-One”,像第一场般的主宰比赛,全场30分14篮板10助攻5抢断,系列赛场均17分15篮板8助攻4抢断2盖帽——这种防守数据出现在伯德身上可真是人间不真实。

长达五年的冠军荒,在1981年走到尽头。

拉里·伯德捧起了他的第一座冠军奖杯,并且,路易带来的蝴蝶效应,让他夺走了属于J博士的MVP,在决赛上,他也以全面华丽的场均数据,力压队友马克斯韦尔,当选FMVP。

《体育画报》的作者约翰·帕帕内特一记彩虹屁拍了出来:“拉里·伯德的身高、球技、智慧、意志力和成熟度,让他成为了奥斯卡·罗伯特森之后,最为完整的球员!”

夺冠的夜晚,奥尔巴赫在更衣室里点燃雪茄,路易受到多人的香槟喷射,无限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就连比尔·菲奇,似乎都明白“凯尔特人荣耀”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第九十一章 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凯尔特人的冠军,让拉里·伯德和韦恩·格雷茨基一起,成为了1981年北美体育界的重要名词。

他们一个是二年级便拿下MVP+FMVP的NBA超级巨星,一个从19岁起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冰球球员。

凯尔特人无法痛快地回家。

此时他们还没有专机,要从休斯顿回凯尔特人,需要经过圣路易斯,再飞回波士顿。

球员们尚在回味成为冠军的喜悦之情,而教练组和管理层,都已经开始在琢磨即将到来的选秀大会了。

伊赛亚·托马斯是路易的重点推荐。

但队内有很多不同意见。

因为托马斯太矮,也太瘦,而且,他的笑容让人记忆深刻。

托马斯的笑容开始于一对深深的酒窝,偷偷地从他的脸的两边延伸到他那闪闪发光的眼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露齿而笑。

数不清有多少球探和对手因为他那温和的笑容和平庸的身材而错判了他。难以相信球探们会忽视他辉煌的履历。在伊利诺斯州威彻斯特的圣约瑟夫高中,他的球队战绩是73胜15负。在印第安纳大学,大二的托马斯为球队赢得去年春天的NCAA冠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已经决定参加1981年的选秀大会,匡威为他送上了一份百万美元的代言合同。

他俨然就是魔术师二世。

而且,他的加入会补齐凯尔特人的最后一块短板:一号位。

路易只要想想凯尔特人今后的阵容就忍不住发抖:托马斯、约翰·朗、伯德、马克斯韦尔/桑普森、兰比尔。

可是,通气会上,有人隐晦地暗示挑选白人更有助于吸引球迷进场买票。

这简直是个可笑的想法。

因为伯德加入凯尔特人之后,球队已经连续两个赛季卖光了主场的球票。

波士顿这座城市的种族主义的确是根深蒂固,但他们在意的,是头牌球员的肤色。

只要球队的代表是伯德和哈夫利切克、考恩斯这样的白人,球迷就会买账。

听着他们推荐汤姆·钱伯斯,类似格里芬的前锋;罗兰多·布莱克曼,投射能力突出的锋卫摇摆人;马克·阿吉雷,最被看好的状元热门,也是个锋卫摇摆人;巴克·威廉姆斯,强壮而即战力强的侧翼;丹尼·沃尼斯,勤勤恳恳的白人前锋,可以肯定在NBA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路易厌倦了争论。

“我的人选只有一个,就是伊赛亚·托马斯,关于他的优点我已经说得够多了,我懒得再说了,我只知道他是我们最需要的位置上的最佳人选,我不在意他的肤色,我只在乎他能带来多少价值。我认为他比安德鲁·托尼更有潜力,如果你们有疑问,就去看他的比赛。”

路易搬出托尼,就是想让众人回忆下他入行以来的“中标率”有多高。

谦虚点的说,“只有”100%。

约翰朗、奇克斯、托尼、兰比尔,全部成为了优秀的球员。

托尼更是差一点在东部决赛上打爆凯尔特人。

路易的强势发言,让奥尔巴赫下定决心。

两天后,凯尔特人在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二顺位选中了伊赛亚·托马斯。

那一瞬间,路易心知肚明,当这支凯尔特人顺利发展到巅峰,联盟中将没有第二支球队可以与之匹敌。

包括湖人。

或许,他已经完全改变了80年代的格局。

因为那支结束了魔鸟争霸时代的坏小子军团,已经被他扼杀在摇篮里。

那支球队的两个灵魂人物,现在都成了绿血人……

选秀大会结束,路易本赛季的工作告一段落了。

他参加了球队的冠军庆典。

这些天,比尔·菲奇得到的赞美,比他此前的一整段人生都要多得多。

各个报纸,杂志,体育界的观察者和评论员,都声称他是现役最好的教练。

他在Game5改变了战术,让凯尔特人力挽狂澜。

菲奇笑纳了外界的赞美,没有把路易的名字说出来。因为采纳助教的建议,本来也是主教练的权限之一。

他的洋洋得意引发了与奥尔巴赫新一轮的矛盾。

因为他开始把手伸到管理层,他希望得到运营权以决定球队在休赛季的运作。

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外来者,他带领球队重返了荣耀的冠军台。

但这是奥尔巴赫所无法容忍的。

于是,在冠军庆典上,轮到奥尔巴赫致辞的时候,他进行了一番官方式的演讲,将球队上下都夸了一遍,然后打出王炸:“我必须要向你们郑重介绍教练组里的一个人,他是个杰出的球探,优秀的教练员,拥有罕见的职业素养,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如此年轻——路易,过来!”

路易未曾想过,他会成为奥尔巴赫与菲奇的拉锯战中的一把刀。

路易被迫来到台前。

“是他提供了关键的策略,让我们在东部决赛上反败为胜,这个年轻人做了许多伟大的事情,但很多人却对他毫无认知,现在,有请他发言!”

站在台前,面对上万人的瞩目,路易感到紧张。

他渐渐明白,胜利可以掩盖问题,可以抑制矛盾,但只是暂时的。就像毁掉比尔·沃顿职业生涯的那无数针止痛剂,他为了捍卫冠军的头衔带伤坚持,最终倒下,并且伤势恶化。这让他和球队完全决裂,开拓者的远航之旅还没开始就停下了。

奥尔巴赫和菲奇的矛盾,会撕裂这支球队。

路易的发言,有很多的官方用语,他没有自吹自擂,弄得好像菲奇抢走了他的功劳,但也没有拒绝奥尔巴赫的好意。他承认自己在东部决赛上出谋划策,但没有夸大效果。

奥尔巴赫已经让他大出风头,他没必要再添火了。

冠军庆典结束后,路易主动跟奥尔巴赫请假,他想休息一段时间。

“视频大队长之后有对你说什么吗?”奥尔巴赫玩味地问。

路易皮笑肉不笑地说:“没有,他一言不发。”

“听着,我是故意破坏了你和他的关系。”奥尔巴赫冷笑道,“你应该注意到他正准备招募新的助教。”

路易注意到了,菲奇走出了正确的一步。

主教练并不一定要从进攻到防守包办球队的所有,如果他有出色的助教,专职进攻与防守,他就不必在这些复杂的事情上劳神费心,只要约束好队员,做好暂停、换人、赛前动员、怒斥发挥不佳的球员和灌鸡汤,就能取得成绩。

这也是未来的NBA教练所做的。

助理教练就是主教练的工具人,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学帮助主帅赢得比赛,然后赞美与掌声全归对方所有。

路易一点都不生气,不如说,这是必然的。

这是主教练的特权,他们身为助教,建议被采纳,已经是对他们自身的认可,让他们得以在赛场上实践自己的理念为未来做准备。

但这种做法,在奥尔巴赫看来,是不合规矩的。

他有意培养路易,如果队里来了更多的助教,路易的话语权会减弱。菲奇表现的很得意,他显然已经忘记了是谁在东部决赛的幕后运筹帷幄。

“我完全理解他的做法,里德。”路易笑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我就先回去了。”

奥尔巴赫看不出路易的想法。

这个年轻人完全藏住了他的心思。

“去吧,好好休息。”

在奥尔巴赫看来,路易太过年轻,他肯定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天赋,但他的内心总是封闭的。

三年了,奥尔巴赫还是看不出路易想要什么。

他为凯尔特人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整套球员阵容有一半是他举荐的球员。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