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21章

作者:沉默的爱

奥尔巴赫不得不去外面寻找治愈球队的方法。

刚从克利夫兰骑士卸任的比尔·菲奇和奥尔巴赫一样,都是海军陆战队出身。1976年,他率领骑士缔造了著名的里奇菲尔德奇迹,东部决赛上惜败凯尔特人,他则当选了那年的年度最佳教练。

他是一个不愿妥协的工作狂,并敢于将自己称为独裁者。

菲奇上任那一天,路易也接受了一份新工作。

凯尔特人的助理教练,从级别来说,他和K.C·琼斯差不多了。

琼斯算是首席助教,但他不是菲奇这种从大学混进职业联盟的学院派,而是球员退役直接转幕后的泥腿子。说白了,没有专业的能力。

他的存在更主要是起到一种稳定军心的作用。

而路易是奥尔巴赫重点培养的潜力股。

从次级球探到高级球探再到助理教练兼球探,路易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这坐火箭般的上升速度,得益于他给凯尔特人带来的收益。

由于同时做两份工作,球探的薪水和助理教练的薪水——5000+15000——他瞬间就变成了个富有的中产阶级。

听说球队请菲奇担任主教练,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短短一年的时间,真是物是人非了。

就是不知道菲奇有没有带保安一起走的习惯?那根叫迪克·诺迪的烂吉巴有一起来吗?

5月28日那天,凯尔特人为了迎接比尔·菲奇而召开新闻发布会。

球队主席奥尔巴赫、副总经理沃尔克、三名助理教练全部到场。

菲奇的身高是许多人讨论的点之一。

他说他有1米88,但现场看并没有。

因为1米9的路易看起来高出他很多。

菲奇先与K.C握手拥抱,“很高兴见到你。”

然后是鲍勃·麦金农,他看起来很喜欢麦金农。因为麦金农和他一样,都有在大学任教的履历。

对学院派的教练来说,校园印记就像黑人们千奇百怪的击掌礼仪,虽然他很难搞懂,但只有弄明白了这件事,才算初步进入黑人的世界。

路易是排在最后面的人,他有点慌张和尴尬。

他不想被拍照,但今天是无法避免的。

新的一届教练组的见面会,全城的记者都在关注,波士顿本地有名望的记者都来到现场,想问一两个问题回去写文章。

奥尔巴赫代表全队欢迎菲奇的到来。

“别问我问题,我不是主角,我是个老头了。”奥尔巴赫调侃了菲奇一把,“你们都知道主角是谁,他就坐在我旁边。他看起来很普通,却又很自信,我们需要这样的家伙。”

路易很不自然,还好,他不是主角。

“菲奇教练,在你看来,执教凯尔特人意味着什么?”

“成为波士顿篮球光荣传统的一部分,这是我的荣幸。”菲奇看起来并不像是把凯尔特人荣耀这种事放在心上的人。

来自《环球报》的著名凯尔特人观察家鲍勃·瑞安问道:“上赛季我们只赢了29场,你觉得我们应该在新赛季赢多少场?”

菲奇幽默地回复道:“30场。这说明我们起码还有一点进步。”

不少人露出了笑容,菲奇热衷于和媒体说俏皮话以转移他们注意力的习惯也表现出来了。

作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助理教练,几乎每个带摄影机的人都给路易拍了照片。

甚至有人问他问题。

“你是联盟历史上最年轻的助教,又是联盟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助教,这会给你带来压力吗?”

路易和菲奇一样,喜欢用玩笑来缓解紧张的气氛。

“唯一会给我带来压力的只有你们的摄像头。”他僵硬地笑道。

路易被拍下了照片,和菲奇一起进入各大报纸的体育版头条。

凯尔特人换帅,这是一件大事。

而在教练组里出现了一个年轻的亚裔助教,这更是一件大事。

尤其是对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来说。

路易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得到了大规模的曝光。

第二十九章 纸包不住火

六月,NBA诞生以来最无聊的总决赛落下帷幕。

连续两年的子弹大战超音速,双方各自赢下一局。

如果从联盟推广的角度来说,这总决赛就是灾难般的对局。两队没有一个超级巨星,球风也不好看,拿来推广NBA的话,效果肯定是负面的。

总决赛一结束,选秀就开始了。

凯尔特人手上没有靠前的选秀顺位,路易给出的关于比尔·兰比尔的球探报告又让人无法拒绝。

因此,凯尔特人直接动用他们的第三轮第九顺位,选中了路易期盼了一年的比尔·兰比尔。

单单从历史宏观角度来看这个选择,路易已经改变了80年代的篮球。

兰比尔虽不是坏孩子军团的最强球员,却是那个团队里的灵魂。失去了兰比尔,活塞就不再是球迷所熟悉的那支活塞。

而兰比尔加盟凯尔特人,他的肤色就是当地的政治正确,何况他还在波士顿出生,虽然从记事起就不在波士顿了,但无碍当地的球迷给他一份户口本。

选秀结束,路易就和球队请了几天的假。

他这个母亲眼里的“大二生”,得回家过暑假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

路易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那张照片很快就传了出来,他是NBA历史上第一位打破了肤色隔阂的亚裔助教。

当路易回到家中,李轩冰特意拿着那张报纸上剪下来的海报放到他面前,脸色不善地说:“给我解释一下!”

“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是在上课吗?怎么就成了那什么队的助理教练?你到底在做什么?”

既然已经瞒不住了,就没有必要再瞒下去。

“就像您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样。”路易抬起头,正视母亲,“去年暑假,我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工作。我不能一边上学一边做这份工作,所以我休学了。”

“什么?!!!”

“我休学了。”

“你这个天地吊的狗崽子!”李轩冰已经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她还是接受不能,“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

如果是原来的路易,对于母亲此刻的状态会感到害怕。

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被打,可是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李轩冰不可能再打他。

但儿时积累下来的恐惧很难消除,而现在的路易却没有感到害怕。

“我从来都不想当什么医生,那只是您的一厢情愿,即使我朝这个方向努力,最后也很难考进医学院。”路易只是实话实说。

“我有要求你一定要考进医学院吗?我只是让你尽力而为,但没让你骗我!你让我像个傻子一样做着美梦,现在你却告诉我你在那个满是毒狗暴力狂神经病和黑鬼的机构里面工作?”愤怒到极致的情况下,李轩冰的话已经有些出格了,尤其是后面那个N字开头的词,“这个行当根本没有未来!你必须马上回到学校!否则……否则你就滚出去,我就当从来没有你这个儿子!”

当你试图让亲近的人理解你的某些行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得不可理喻。

无论你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会接受。

而这种事往往发生在你最亲的人身上。

“我在波士顿有房子,有车,我只是很久没见到您了。”路易索性不解释了。

他从身上拿出一个装满现金的信封,虽然他每个月都有往家里寄钱,但随着他在过去一年升级为高级球探和助理教练,他的薪水已经甩开普通人一个档次,不可能是在学校靠打零工赚到的。因此,他给家里寄回去的钱数字没变,因为数额太多的话,母亲会怀疑。

他从不大手大脚地花钱,除了基本的薪水,他总是有便宜就占,能赚外快就赚外快,适当地进行一些稳赚不赔的投资——比如买30张拉里·伯德的球员卡,然后让伯德签名。

半年的时间他攒下了40000美元,他自己留了一点,剩下的全在这信封里。

“我的工作很忙,朝九晚五,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如果您愿意去了解,您会发现联盟没有想象中的不堪。”路易知道李轩冰一时很难接受,所以他现在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打道回府。“我没法常常陪伴在您身边,所以,要多保重身体,按时吃饭睡觉,定期去医院体检……我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

说完,路易拖着行李转身走了。

李轩冰想开口挽留,但霸道的性格让她无法在这个关口喊住路易。

她只得看着路易的背影越走越远,直至消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向来对她言听计从,畏之如虎的路易,变了。

好像是大一暑假回来之后,他就变了个人。

不再胆怯,懦弱,颇有主见,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对抗她的意志,说那些话……

李轩冰不是个传统的中国妈妈,她从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四年前路易的爸爸出车祸去世之后,她变得更为强硬。她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就像许许多多不懂得和孩子交流的严父一样,紧要关头总是嘴巴上锁。

路易没想到他刚进家门就被“赶”出来了。

其实后面母亲的态度已经有些软化,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如果他厚着脸皮住下来,难道还能硬把他赶出去吗?

他只是觉得勉强住下来不好,现在母亲不能接受他的工作,等过一段时间,到她了解了NBA——或许会对他的未来更加悲观——但很快,联盟就会腾飞,因为拯救世界的命运之子已经进入了舞台。

傍晚,路易回到了波士顿。

奔波了一天,连口饭都没吃。

路易在机场外搭了便车,虽然他的收入足够让他坐计程车,但他就是不想浪费那个钱。

司机是个亚裔,几番交流后得知对方是日裔美国人,刚好,他要去西波士顿的查尔斯顿街。

路易要去那吃饭,他有几个朋友在那开了中餐厅。

其中就有一家是路易推荐奥尔巴赫去的中餐厅。

奥尔巴赫果然起到了宣传效果,之后,那家店的招牌算是打出去了。

这家店的名字很简单:老周面馆。

“小路,你不是回家去了吗?”店长老周看见路易后,笑呵呵地招呼道。

“唉,被我妈赶回来了。”路易愁道,“记者害人啊。”

老周不敢相信地说:“怎么会?你妈不知道你在凯尔特人工作吗?助理教练啊,待遇啥的多好啊。”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