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780章

作者:苍穹之鱼

这年头草原的生存环境比中原更恶劣。

杨峥每次视察,总有无数鲜卑、高车、蠕蠕望着车盖跪拜,口称:“莫贺、莫贺!”

神态极为虔诚恭敬。

杨峥一头雾水,“刘能,莫贺何意也?”

相处久了,杨峥觉得刘能有种莫名的喜感,这厮脑袋瓜灵光,跟周围人关系都处的不错,当然,除了刘珩。

“回陛下,莫贺乃大、父之意!”

“大父?”

这不就是爹吗?

自己喜当了鲜卑人的爹?感觉有些怪怪的。

不过话说回来,鲜卑、匈奴、羌胡在自己治下,虽然谈不上丰衣足食,但好歹能吃上一口饭,住上屋,穿上衣服,不用光着屁股骑在马上喝西北风。

这不就是德政吗?

若是被选入中军,则立马成为人上人,上几次战场,砍几颗脑袋回来,混上云骑郎、飞骑郎等郎官回来,田有了,身份有了,地位也有了,比在草原上光着屁股漫山跑不知强了多少倍……

如果天赋异禀,运气好一些,混上尉官、将官,瞬间祖坟冒青烟。

大秦的军功制对草原上的大兄弟吸引力更强。

越穷越玩命,越穷越有改变阶层的动力,古今皆是如此。

而这种动力会推着大秦滚滚向前。

当然,非汉族将领爬到一个杂号将军就基本到底了。

杨峥嘴上说着汉夷一家亲,但行动上又是另外一回事,该防的还是要防。

只有二代、三代经过青营的改造之后,才有机会继续向上爬一爬。

杨峥站在车辇上,向人群挥手,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鬼使神差的大饼脱口而出,“努力,他日尔等会越来越甜!”

“陛下万岁,大秦万岁!”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杨峥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真说起来,自己当年也算踩着他们的脑袋起家的……

现在只是给了他们一丝渺茫的希望,竟然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以后日子越来越甜说不上,但吃饱饭穿暖衣,应该没多大问题。

两三代之后,大家也都是秦人了。

现场气氛过于热烈,为了安全,杨峥还是打道回府了。

“陛下,于阗国主杨敬有急奏。”赵阿七在宫门前等候多时。

于阗国主原姓尉迟,一向是西域大国,西汉时,人口一度达到八万余,有胜兵三万,这点人马放在中原不值一提,在西域却是强权般的存在,先后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实力越发壮大。

不过对中原一向毕恭毕敬。

是大秦在西域的忠实拥笃,于阗也是大秦在西域的战略支点。

杨峥看了奏表,不得不佩服杨敬的聪明。

于阗能从秦汉一直屹立到唐宋,还是有一定的眼力。

奏表中言,一股嚈哒人势力从葱岭窜入天竺,于阗国为了响应大秦,愿意出兵天竺。

奏表很短,意思也很明确,于阗要进军天竺。

天竺跟后世一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非一个国家。

贵霜帝国衰落后,天竺分裂成几十个势力,打的不可开交。

于阗一向是天竺和中原的中转站,自然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大秦对西域势在必得,多少让于阗生出危机感,想要外出创业。

杨峥思索一阵,对大秦而言,天竺实在太远了,以现在的国力,无法统治那么远的区域,能把七河流域捏在手中已经是极限了。

既然自己吃不下,不妨让给小弟去吃。

当大哥的要有大哥的风度。

这种模式倒是值得推广,西域已经成了华夏文明的辐射之地,诸国已经整合起来,现在又有一个软柿子摆在眼前,不捏白不捏。

如果成功,倒是一个推动华夏文明西进的契机。

共同的利益才是联盟的永久之道。

土地已经引不起杨峥多大兴趣了,不能经营和实际控制的土地再大都是虚的。

现在的杨峥,更大的兴趣在拓展华夏文明圈。

而且手上已经有了儒道释三张牌。

第八百九十一章 奴隶

旱灾带来的饥饿威胁下,各族快速融合着。

生存是所有种族的第一要务,普通个体并没有多在乎自己的族群。

锦衣卫和宣义使双管齐下,捉拿了百多名挑唆者,一经审问,发现这些人都是曾经的草原贵人,好逸恶劳,不愿失去曾经的地位,才暗中挑唆不明真相之人。

也不是真的造反,而是掀起声势,成为与朝廷谈判的筹码。

西北民风剽悍,以前不缺这样的人,现在也不缺。

杨峥没有手软,一律斩首示众。

灾民多了,奴隶市场逐渐火爆起来。

奴隶交易,古已有之,以前官府没有刻意管制,这东西屡禁不止,明面上禁止了,暗地里会更加火爆。

一个龟兹舞姬,在大兴能卖到七八十两黄金,送到中原、江东能卖到两三百两……

而且根本禁止不住,商贾会通过各种手段,将人弄进大秦。

你情我愿,官府也管不了。

很多活不下去的妇孺,没有生存能力,卖入大族之后,至少能活命。

很多伤残将士退役后,一家四五口人,不是妇孺就是老弱,名下挂着两百亩田,家中缺少劳动力,也会买两个青壮奴隶,协作耕田。

有需求,就有买卖。

时代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

在这个时代,人道主义换不来饭吃,换不了活命,奴隶交易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主动为奴,朝廷总不能不让别人活吧?

既然不能禁止,就只能纳入管理之中。

“臣建议户部开设奴籍,制定律法,增设蓄奴税。”卫瓘想出一条两全齐美之策。

有能力蓄奴的家庭,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收他们的蓄奴税,等于是在割有钱人的韭菜,对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一种限制。

旧时代的豪族虽然被杨峥用各种手段削弱了,但新豪强又破土而出,退役的将领,很早就归附大秦的士族等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般的中产之家,最多养上两三个奴隶就够了。

但豪族动辄上百。

蓄奴税堪称是对上层阶级一把精准的镰刀,可以有效限制豪族对人口的荫蔽。

大秦国宪里写的永不加赋,是说永不加田赋,没说不准加税……

反正最终的解释权在杨峥手上。

“会不会造成民间动荡?”索靖出身士族,知道此税的厉害。

“动荡?朕倒要看看谁敢动,谁敢荡!”

身为开国皇帝,连他娘的一个蓄奴税都不敢收,还当什么皇帝?

杨峥若是不敢向利益阶层出手,下一代更难。

豪族能赚钱,过人上人的神仙日子,不是他们他们有多牛,而是大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累积出来的时代红利。

享受红利,就要承担义务。

这时代,杨峥也不怕他们跑路到国外。

“那就先从京兆郡试征此税。”卫瓘捋了捋长须。

杨峥想了想,“稳妥起见,在大朝时议一议,先放出风去。”

朝会自然顺利通过。

在杨峥的影响下,帝国的高层还算有些追求,心思都不在享受上,鲁芝不蓄私财,杜预、羊祜、卫瓘、卢钦、索靖等虽然出身士族,但为人低调,知道杨峥提倡节俭,一直配合。

他们不反对,下面的人更没有反对的胆量。

再说朝廷也不是要赶尽杀绝,只不过多收点税,每个奴仆按照价值收十分之二的税,豪族们完全承担的起。

关中士民对大秦几乎是盲目支持。

加上杨峥的威信,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不蓄奴就不交税,少蓄奴少交税,对普通百姓和中产之家影响不大。

至于豪族,这些年通过商路,赚得盆满钵满,也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

相关的律法也很快出炉,文学馆的学士们效率极高。

汉代其实也面临过奴隶问题,设置了奴婢,明码标价,公平买卖。

汉哀帝时期,还规定诸侯王以上可蓄养奴婢两百,依次往下,普通官吏三十人,西汉官吏总数在十二万人左右,蓄养的奴仆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此之外,官府还有官奴,汉元帝时代,有臣子上书,说朝廷名下的十万官奴无事可干,不然恢复民籍。

王莽谈及奴婢时有言: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

奴婢与牛马住在一起……

到了东汉,进入豪强士族时代,更是一路狂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