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574章

作者:苍穹之鱼

这次带出来,就是为了感受战场气氛。

杨旭又摇摇头,“司马家要欺负父王,所以不能不打,将来旭儿长大了,也要上战场。”

杨峥大笑着摸摸他的头。

心性没问题,至少是个正常孩子,这就足够了。

剩下的就是培养和锻炼,接上地气。

杨峥现在正值壮年,均田制走上正轨,秦国只会越来越强盛,十年的时间足够一统天下了。

司马家占田制带来的春药效果,最多五六年时间,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中原的土地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田总会占完,到时候士族豪门的手就会伸向百姓。

而东吴在襄阳之战后,进入摆烂环节。

按照历史的强大惯性,孙皓会加剧三国一统的时间。

“好,我们父子几人一起创造一个盛世!”杨峥豪情万丈。

杨旭却似懂非懂,“父王,什么是盛世?”

“盛世就是老百姓能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子住,没有人饿死冻死被欺压而死。”杨峥尽量通俗的讲解。

杨旭点点头,“孩儿知道了。”

“快看,你大哥来了。”不知不觉走到文鸯的营垒。

杨毅正带着一队斥候返回。

从军数年之后,身躯越来越魁梧健壮,穿着冷锻甲,身边跟着夏侯栩、李庠、赵雄等人,所过之处,仿佛刮起一道旋风。

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

“拜见秦王!”四人和斥候小队一起下马,半跪于地。

军中无父子,什么都要按军法来。

一向桀骜的李庠吃了不少军法,杨毅也没少被文鸯责打。

“起。”杨峥虚扶,“今日可曾哨探到什么?”

“兄长!”杨旭脆生生的喊道。

杨毅看到他后,眼神中掠过一丝复杂之色,稍作迟疑,最终脸上挤出一个笑容,算是回应。

他历练这么多年,不该懂的都应该懂了。

如果半点迟疑都没有,反而说明他城府深。

“敌军兵力集中在蒲坂,上游兵力有所空虚。”杨毅老老实实回答道。

“你可有破敌之策。”

“当年韩信灭魏,大军亦是屯于临晋,调集船只于临晋渡口,佯示必渡,暗中率主力从上游百余里夏阳渡口以木罂偷渡,声东击西,一战而俘魏王豹。”杨毅的眼神中带着某种希冀。

韩信是兵仙,也是成语制造者,什么十面埋伏、国士无双、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都是因他而出。

但彼一时此一时。

魏王豹跟韩信不是一个档次的,华夏几百年才出一个韩信。

如今对面的陈骞、唐彬、刘弘、贾充都是不错的将才,自然知道韩信之旧事。

连南匈奴豪酋刘渊都熟读兵书。

“你觉得可以效仿韩信乎?”杨峥故意问道。

不读兵书肯定不行,但兵书读多了,什么都按兵书上来,问题更大。

杨毅身边的夏侯栩异常紧张的冲他使了个眼色。

不过这显然是多余的,杨毅摇摇头,“韩信之谋在偷渡二字,彼军众,得河东之地利,以逸待劳,我军寡,骑兵渡河不便,以短击长,大不利也。”

“不错。”杨峥还是挺欣慰的。

能说出这番话,已经具备了一个将领审时度势的基本素质。

关键他年纪不大,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假以时日,必定能独当一面。

杨峥思索了一阵后道:“此战之后,调你们四人驻守归信城,你们可愿意?”

杨峥没有强求。

归信城在燕然山,地处草原和秦国的前沿,越是苦寒遥远,越是能锻炼人。

而且还能放开手脚。

庞青调回后,那边就缺得力之人。

杨峥干脆让这四人前去,看他们能有什么作为。

“属下愿去!”杨毅拱手道。

他的三个兄弟也跟着拱手。

第六百三十七章 绝境

大战既然打到淮南,就不可能不引起东吴君臣的关注。

孙皓继位以来,施行明政,厉行节俭,大有明君风范。

但还未到一年就有些懈怠了,自认为北国无忧,开始沉溺酒色。

“司马昭钟会淮南大战,求援于我,当立即出兵,助钟会守城!”老将丁奉尽着自己的职责。

无论拿下合肥或者襄阳,吴国的地缘格局都会极大的拓宽。

秦、晋想都想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东吴却一再错失。

“钟会必非司马昭之敌也!”濮阳兴道。

“钟会非诸葛诞可比,而司马昭非当年之司马昭,我军不出,坐视钟会被灭,岂不为天下人笑?”丁奉声音疲惫。

襄阳之战后,他明显老了许多。

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再也遮掩不住。

“钟会只是求援,不曾称臣,我江东为何要为他出兵?”孙皓冷哼一声,“钟会分明蔑视江东!”

当年诸葛诞求援,还遣子入质,递交详表,钟会却空口白牙,让东吴白白出兵,什么好处都没有。

“司马昭,虎也,钟会,蛇也!不如任虎蛇自斗,陛下静观其变即可,其他之事,老臣自会安排妥当。”濮阳兴自认为有拥立之功,说话也大包大揽起来。

孙休在位时,两人一向如此,孙休念着旧情,也就忍了。

这让濮阳兴张布二人逐渐习以为常。

孙皓眼中闪过寒芒,被一旁的万彧看在眼中。

濮阳兴当丞相也有几年了,不仅没有建树,反而把江东搞的乌烟瘴气,现在又不知进退,跋扈如常,自然不能长久。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身为孙皓近臣的万彧当然渴望再进一步。

“朕自有良策,不劳丞相操劳。”孙皓耐着性子。

但濮阳兴揽权惯了,显然把孙皓当成了孙休,倚老卖老道:“陛下刚刚登基,老臣岂能懈怠?”

孙皓眸子里的寒芒变成了杀意。

丁奉温声出言,为濮阳兴解围,“陛下才识过人,必有良策。”

孙皓道:“不错,钟会既非吴臣,又未与我结盟,不如与司马氏修好,先出兵夺下合肥,再窥伺寿春!”

此策比濮阳兴高明不少。

没有东吴支持,钟会怎么看都是灭亡之象。

没必要因为钟会而跟司马昭结怨。

孙皓上位以来的国策就是讨好秦晋,坐观东西大战,寻衅而进,伺机而动。

攻打钟会,夺下合肥正合此策。

若司马昭在寿春损兵折将,东吴拿下寿春也不是不可能。

孙家几代人都没夺下合肥,若是能在自己手上实现,孙皓的威望必然会高涨。

任何一个年轻的君主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

但濮阳兴就像脑子进水一样非要多嘴几句,“大帝和先帝数十年都不曾攻克合肥新城,诸葛恪兵败身亡,陛下不可穷兵黩武!”

丁奉轻轻叹息一声,低下头,不再言语。

万彧嘴角卷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意。

孙皓的脸当场就沉了下去,额上青筋直冒,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毕竟他现在还是一个有为之君,“丞相好意,朕心领了。”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

濮阳兴被驳了面子,嘴中怨言不止,“若非我等拥立,陛下安能坐上大位?”

这种言论别人自然不敢接茬,濮阳兴偏偏到处诉苦。

自然也很快传入孙皓耳中,“老贼不知死耶?”

万彧拱手道:“濮阳兴、张布二人互为表里,江东人人生怨,今大殿之上,公然不敬,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

万彧才是孙皓的心腹。

是他在背后为孙皓谋划一切联合江东大族,也是他说服濮阳兴、张布、朱太后迎立孙皓。

孙皓沉思一阵,“江东士民恨此贼入骨,不宜居于丞相之位,当废为庶人,流放广州。”

“陛下英明。”万彧心中窃喜。

丞相之位已经近在眼前。

濮阳兴早已不得人心,被罢免相位时没有一人为他说情。

不过孙皓没有让丁奉领军,而是提拔自己的岳父高密侯滕牧为将,自督七万大军北上东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