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96章

作者:倚夜听雨

漕运计划的总负责人成为了杜如晦,现在看到航运这般赚钱,谁都想要去参一股。

而杜如晦完全不为所动,说实话,原本他加入到李泰提出的漕运计划之中,多少是因为房玄龄的原因,来稍稍的压制一下李泰。

但现在,看着李泰依靠这码头,居然能短时间内兜底整个长安的粮价,这让杜如晦对这漕运所带来的利益第一次有了清晰认识。

某种程度来说,如果整条航线全部开发出来,能在整个税务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竟大唐可不只是一条渭水而已,还有长江黄河,以及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存在。

“克明!”李世民马上对杜如晦道。

“臣在!”杜如晦听到李世民的话果断走出来。

“你上次所提及从四部中抽调人手成立专门的渭河督运使的想法朕准了,不日拟旨下令。

另外此事……吏部,民部,以及越王府三方协助,为大运河漕运税收前打造出个样板来。”

李世民也果断,见到高陵码头的利益之后,程序马上变得快了起来。

“臣遵命!”杜如晦听到了李世民的话,马上对李世民应答道。

李泰看着这一幕不由眨眨眼睛,第一次见识到了封建帝制所带来的执行力与效率。

说实话,如果李世民没有见到高陵的码头所带来的利益,那李泰的漕运计划就慢慢的来,按部就班的走程序也就是了,就算是杜如晦会认真做,但也只是认真而已。

但现在,看着李泰一个码头所带来的营收,直接给在场朝廷官员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让他们发现,原来修建码头,收取费用居然能这般赚钱!

那还说什么,自然是竭尽全力的把这个漕运计划给先弄起来,毕竟来钱才是最正确的。

当然,李泰却是非常清楚,并不是码头修起来了就能够赚钱的。

像高陵是自己特地挑选的中心位置,与长安之间的距离可谓近在咫尺。

正是有长安这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所以高陵才会变得如此的红火。

再加上自己高陵修建的也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码头,而且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从而确保了整个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

至于渭河其他的州县也学着修建码头,李泰可以肯定,能赚钱肯定是能赚钱的,但想要做得像是高陵这么大几乎是不现实的。

顶多渭河两头一边吃关东的资源,一边吃西域的资源,另外,再加一个岐州,也许能吃到蜀地的资源,可以建立的得大一些,但其他地区的港口顶多也起到维持的作用而已。

不过,李泰自然不会提出来,毕竟多建立几个港口,自己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才好安排。

而且这一次,李泰看到了杜如晦目光中的炙热,显然马周怕是不能再继续晃荡下去了。

原本朝廷还秉承着慢工出细活的想法,任由马周与水利官员去渭河探查,但是现在的话,在李世民的意志之下,怕是要在最短时间又好又快的把这工程计划给赶出来!

第八十五章 渭水工程开始了

这就是封建帝制的执行力,在不贯彻君王意志的情况下,工程肯定是慢慢走程序。

但李世民开口要紧抓这个工程时,整个工程的官僚体系就会爆发出匪夷所思的执行力。

有杜如晦正式挂帅,李泰感觉这工程怕是只要两年时间便能完成。

若时间再稍逼得紧一点,甚至一年给赶工出来也未必不是可能的。

不过,李泰也没太担心这点,自己的农业学府慢慢跟进也就是了。

与之相比,李泰倒更加好奇,李承乾去哪里了,怎么今天没见到他。

想到这里,李泰开口道:“阿耶,兄长今日可是生病了,为何没有见到他上朝听政?”

“承乾去修《隋书》去了,你能如此关心兄长,我心甚慰!”李世民微笑道。

“原来如此!”李泰听到李世民这般说法,也闭上嘴巴不再多话。

李泰心中估摸着:“以兄长的性格,会主动去找事情做吗?怕是不会吧!

看来有人开始给兄长出谋划策了,只可惜我在儒家没什么力量,不然倒是能参与进去。

现在不是跟儒家碰撞的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干活的好。

这时候跟儒家正面碰撞,怕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阿耶若没其他事,那我就先去母亲那里问安了!”李泰对李世民道。

“去吧!去吧!”李世民挥挥手道,“你母亲也有些日子没见你了,怪想你的。”

李泰便跟李世民告辞,向着长孙皇后的宫殿而去。

随着李泰的离开,朝廷里面的大臣也相继把刚才商量的事进行了补充。

看到了天色渐晚,房玄龄第一个道:“天色已晚,我就先回去了。”

众人看了看房玄龄第一个离开,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只要不是遇到什么突然的情况,房玄龄都是第一个走的。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妻子都是按时在家里做饭。

如果回去的晚了,那可就吃不上可口饭菜了,所以房玄龄向来准时下班,从不错过饭点。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房玄龄哪怕已经是丞相了,但面对妻子也从来没支棱起来过。

众人也都知道房玄龄的脾气,更知道房卢氏的彪悍,虽然暗地笑笑,却也不敢多话。

“玄龄等等我!我们一起走!”工作狂人杜如晦倒也随手抓了一叠文案开口道。

说实话,杜如晦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才不能加班的。

虽然已经恢复了身体,但想再进入到当初那种卷王状态,多少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至少眼前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

而带头工作的两个人走了,李世民自然也挥挥手宣布下班,众人自然如蒙大赦。

杜如晦快步跟上了房玄龄道:“今天的事,你怎么看!”

“是戴尚书、豆卢尚书,或者说越王,太子?”房玄龄听到杜如晦的话道。

“总不能眼睁睁的再现当初的景象吧!”

杜如晦略带着几分回忆,几分叹息,

“太子修隋书,越王建仓储……圣人的两个孩子都不让人省心啊。”

“秉承中正就好,圣人春秋正盛,后继的事情不需要我们去担心!”

房玄龄一脸从容道:

“与之相比,我更加好奇,到底码头漕运这般赚钱,还是越王主导的码头漕运这般赚钱。

至少论起赚钱来,我们的确是不如越王许多,尤其在眼光上,一年前就准备好这钱粮了!”

“如果不是越王一心要为实现百姓的温饱,你说越王要是把这一身的能力用来胡作非为,那会掀起多大的风波!”杜如晦也忍不住的叹息了一句。

“你呀,还是多看着一点越王吧。

这个工程下来,越王的心思到底怎么样,我想你多少能够看得出几分吧!”

房玄龄对着杜如晦说道,“那个马周,你可以多看看。”

说实话,对比起李承乾去修书,李泰的这个漕运计划房玄龄反而有几分的雾里看花。

因为房玄龄能够模拟自己认识人的思维模式,至少除了萧瑀以外都能够模拟。

所以李泰的思维也能模拟,但能模拟思维不代表房玄龄能够完全猜出李泰想做什么。

房玄龄根据以往李泰的行事,多少能看出在这漕运计划下,肯定还藏着其他东西。

但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房玄龄受限自己的见识完全看不出来。

但这不是双方智商的差距,而是双方受到的教育体系不一样所造成的眼界差距。

如果让房玄龄学了现代教育然后再穿梭回大唐,那李泰在建立农业学府时,房玄龄就能猜到李泰要做什么了。

“知道了!我会盯着越王的!”杜如晦点头道:“那我就先告辞了。”

“不跟我回去一起吃个晚饭?”房玄龄对杜如晦邀请道。

“你家的菜太酸了,吃多了牙口不好!”杜如晦不紧不慢回答便策马就走!

房玄龄眉头挑了挑,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有种很想扁他的冲动。

而李泰在拜见长孙皇后后,自然回到高陵,第一时间便把孔雀找了过来。

“见过越王!”孔雀过来见到李泰便第一时间对李泰行礼。

李泰对孔雀道,“粮食的事可以交给别人来打理,不需要你亲自盯着了。

接下来,需要你把发展重心放在陇右道。”

“陇右道?!”孔雀听到李泰的话带着几分意外,她一直以为自己重心在京畿的。

李泰继续道,“我从朝廷手上要了源州与秦州两处,会去建立如高陵这般的码头,而你则把高陵的码头以及配套设施一并复制过去。

当然最重要得是,整合天水的白叠子产业作为比布业发展的根基。

另外可以开拓羊毛市场,等到编织成布匹,然后通过渭水运输到长安去。

等到你把这套体系全部完成,应该就能重新站在郑家面前了!”

“啊?”孔雀听到李泰的话,有些没反应过来。

李泰伸出手,点在她眉间的印堂上,笑着道:“到时候,你就能拿回自己的名字了!”

“额……谢谢越王!”孔雀听到李泰的话低下头来,身子微微颤动。

李泰看到孔雀的情绪有几分的异样,不过在李泰看来这是正常的。

毕竟自己让孔雀拿回名字,就是让孔雀重新做回自由人的意思。

毕竟对于李泰来说,工具人总比丫鬟好用,所以才拿她的名字激励着她。

不得不说,孔雀在自己的计划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毕竟棉花关乎着基础的生存物资。

“另外……”李泰思索道,“你去把你所有货物供应全都问一问,他们愿意不愿意继续给你供应货物!”

“啊?!”孔雀仿佛有几分失神,并没听到李泰的命令。

“单纯建立一个码头是没什么意义的,要做好衣食住行的配套设施。”

李泰看着孔雀好像有些听不懂,倒是详细的对着孔雀解释说道,

“尤其是原州与秦州的码头,肯定是按照一个小县城的标准去建设的。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