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431章

作者:倚夜听雨

说实话,汉人对很多自古以来的土地都是有着很深执念的。

哪怕短时间内哪不回来,但过个几百年自己再次发达后,那肯定也要想办法把这些土地拿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死死盯着高句丽的原因,因为那片土地,真是本来就属于大唐的。

只不过,文泰实在是太久没有感受到大唐的父爱,以为现在他脚下的土地是属于他的,所以对于大唐那是真没有多少的好心思。

而对于大唐来说,对于自己重回西域正好需要一只杀鸡儆猴的鸡而已,而你这么跳,不选你选谁。

当然,李世民到底还是给了高昌王文昌一次机会,派遣使者让他过来认错。

毕竟正所谓,“勿谓言之不预”,某种程度上大唐还是很讲道理的。

不跟我讲道理的,坟头都长草了。

所以,现在的李世民耐心在等待高昌王那边的消息,就看他的觉悟了。

当然,就在李世民继续为国操劳时,李承乾也没有闲着。

因为李承乾收拢了一批突厥人,觉得自己的实力增加了不少。

尤其是军事上,就算比不过王玄策也没有什么关系,王玄策再强那也是在西海郡上握着,一个边将而已,等到自己登基有得是机会对付他。

只不过这时候,李承乾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房玄龄的身上。

李承乾自始至终的认为,自己在内政上比李泰差了一点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只要自己招募了房玄龄来,那李泰算什么,还不是被自己分分钟碾压的存在。

所以,李承乾太子欲拜玄龄为老师,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老师李纲一样,自己让房玄龄来辅佐自己,相信房玄龄一定会感觉很荣幸吧。

便是设了仪仗与侍卫,等待着房玄龄到来。

而李承乾的意思,房玄龄一眼就看穿了。

但现实一点啊,现在的李泰在房玄龄等大臣的眼里那就是羽翼已丰。

文有马周一步步的接掌吏部,武有王玄策驻守一方。

甚至就算在长安中枢,一样有着薛仁贵这魏王府亲卫出身的官员。

虽然李泰不声不响,但早就已经布置好回长安的道路,现在只缺少回中枢的契机而已。

而这契机,魏王自己也打造了,那就是现在在河南道修建的这一条道路。

等到道路修建完成,那魏王就会顺势回归长安了,那时也就只有长安能容得下这蛟龙了。

所以,魏王一步一步虽然走得缓慢,但一步一步却走得稳妥。

一切都是在魏王自己的掌握中,只要魏王不乱来,怕是谁都阻挡不了魏王的回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玄龄怎么可能会愿意掺和这一趟浑水,果断不敢谒见,回归家中。

自己丢了这么大的脸面,李承乾却是看着房玄龄不由牙痒痒得。

但是李承乾能怎么办,李承乾也很无奈啊!

整个贞观的朝堂如果说有党派的话,那就只有房党,朝廷上上下下所有的文臣要么跟房玄龄交好,要么出自房玄龄的选拔,跟房玄龄抗衡的都没有。

也就是李世民敢把所有的事情托付给房玄龄,这一托付,直接托付到了房玄龄死去。

要是换了李治的话,怕是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睡得着,不把房玄龄给弄下去,然后想办法拆分朝堂,让整个朝堂维持多派斗争的局面,怕是完全不得安心。

至于李承乾,除了忍下这一口气,也不能再干别得事了。

只不过也许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气,也许是因为自己招募了一群突厥人,或多或少沾了了几分突厥人的习性,开始沉迷起游猎,毕竟这可比自己读书要舒服得多了。

张玄素见到这一幕忧心忡忡,连连对太子进行劝诫,只不过李承乾不听他的,继续沉迷游猎。

李泰不在长安的日子,李承乾是真感觉不到什么压力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月饼制作

李泰看着李世民送过来的赏赐,怀着至少也是老爹赏赐的,就心安理得的收下来。

而随着李世民送过来的赏赐一起过来的还有唐俭这位民部尚书。

“我说唐尚书,您怎么有空来洛阳!”李泰看着唐俭,心中虽有所猜测,但国家还没正式下令进行人口普查,那自己猜测也就只是猜测,做不得数。

唐俭看着李泰稍稍收拾了一下,陈恳的对魏王道,“圣人让我对大唐户籍进行人口普查,所以想跟着魏王您借点人手,避免我被基层的小吏蒙蔽!”

当然说是小吏,但真计较起来到底还是世家。

毕竟现在基层想对世家进行隐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对基层的掌控上,世家想隐瞒人口的意愿自然非常强。

“我写一份信,唐尚书可以去找吕才,他会协助您的!”李泰很认真的对唐俭道。

唐俭听到李泰的话,神色不由带着几分意外,唐俭没想到,李泰居然会这般好说话。

原本唐俭还以为,李泰会把农业学府是做自己的禁脔,自己这种普查人口几乎算得上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魏王纵然不会拒绝,但想来答应得也会比较勉强。

毕竟说到底,这项工作或多或少那是要得罪世家,但是对魏王本身却没有什么直接好处。

一想到这里唐俭对李泰不由肃然起敬,魏王还是那个魏王,那个心怀天下百姓的魏王。

当然,李泰却十分平静。因为在李泰看来,国家想要施政,人口普查几乎是最基础的。

甚至对自己来说,还希望快点把大唐人口堆到五百万户的长远目标。

所以,协助唐俭快点把人口普查给完成了,这也是自己所希望达到的。

这时候的唐俭看着李泰这边这么配合工作不由欣喜,跟着李泰聊起天来,开口道,

“魏王您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入手比较的好?”

李泰听到唐俭的话,思索道,“按我的想法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送礼!”

“送礼?给世家送礼,让世家配合我们?”唐俭的脸色不免有几分难看!

“想什么呢,当然是给百姓送礼啊!”李泰理所当然道,

“比如说,中秋节组织给所有百姓送月饼,过春节时给所有百姓送年节。

不在户籍上的百姓,需要登记了户籍之后,才能够凭借着户籍让本人领取。”

“若有人冒领呢!”唐俭听到李泰的话,脸上不由带着几分迟疑。

“那就冒领呗!”李泰无所谓道,“只要过来领取人,都登录户籍就好。

要他能一个人冒充十户,那以后征调徭役,安排税收,他也要一个人支付得了十人份。

如果他支付不了,那就准备干到死吧,谁让他太过贪心,吃了这十人份呢!”

唐俭听到李泰的话,也感觉李泰的这主意真说起来,好像还真可以。

不过唐俭很快便回过神来,神色严肃道,“是个好主意,但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嗯?!”李泰听到唐俭的话,不由好奇的对唐俭道,“有什么问题?!”

“我们能有这么多面点师傅,以及能短时间内把这些福利送到百姓手中吗?”唐俭道。

这件事情到底是需要落实的,而任何事情要落实,那就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

毕竟不论是流程渠道上,还是有限的时间上,都会对官僚体系造成很大压力。

唐俭说到这里,忍不住感叹,“而且真的所有百姓都会过来领取东西吗!”

李泰听着唐俭的感慨,却也并不感觉到有什么羞恼,只是很平静道,

“有些事情,是临时抱佛脚是很难抱的,人口普查,这件事更要成为定期普查的事才好。

所以我们提议的这个建议,就是希望能够让百姓们形成习惯,让他们主动上报户籍。

而不是需要我们朝廷派遣人到下面去一个一个的去辛苦核查他们的人数。”

“面点师傅可以培养,而且更多也只是学徒,保质期的确是问题,不过如果是在冬天,那冬天的寒冷会庇佑我们,让这些面点的食物时间变长!”李泰开口说道,

“这样时间就够了,至于运输如果是在河南道,我可以保证每个人口超过两千的村子都有农学社存在,从而确保能把这些面点发送到有户口的百姓手里。”

“当然,发放礼物一开始时所能发挥出来的效果自然是非常有限,这点我是清楚的。

但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本来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百姓们与我们大唐的朝廷构建双方信任的渠道,总比被世家隔离开来,我们与百姓之间根本就没有信任之说来得好吧!”

李泰看着唐俭道,“什么事情,朝廷若逼着百姓去做,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

但如果是百姓推着我们去做的话,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听起来的确是很有道理!”唐俭此刻听到李泰的话明白的点点头,但唐俭略带着几分无奈道,“但整个计划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李泰想了想,没觉得这东西有什么问题啊。

至少在自己的记忆中,就算再克扣的私企老板到了过年总应该送个红包吧,又或者给点月饼券打发打发。

员工们也知道这东西来得不容易,拿东西时哪个不眼疾手快。

毕竟这礼物说不定是自己这辈子在这公司收到的唯一好处了。

“问题是没有钱!”唐俭看着李泰很是无奈的说道,

“魏王,如果按照您的做法,那这就是以后需要长时间推行下去的工程。

这惠及两百万户以上的百姓,哪怕一个月饼两文钱,想要让百姓们都吃上,每年消耗也是三百万以上,更不要说年节礼物会更贵。

换句话说朝廷需要每年花在这个上的钱粮,至少一千万文。

也就是万贯以上,这还不算为配合这工作的隐性支出。

不划算,实在是太不划算了!”唐俭连连摇头,直接把李泰的建议给否定了。

哪怕这建议真能达到效果,那以后去人口普查时,绝对会有相当大方便,但这东西的代价有些太大了。

李泰看着唐俭的样子,神色却也不由带着几分无奈。

因为李泰明白,如果真铺开到全国,并不是按照唐俭这么计算的,整个生产成本实际上非常低的。

李泰也没坚持,因为李泰清楚,这件事情的困难对自己来说是不存在的,前提是要自己坐镇中央调度资源,同时让农学社之类的基层组织去做这个物资的发放者。

但这件事情不能自己来做,至少现在不能让自己来做,所以李泰也无奈了。

不过即使如此,李泰与唐俭不断的交流,也完善了唐俭普查人口的细节。

同时,在自己把农业学府的体系交给唐俭来使用调度,别得地方不敢保证,至少京畿道、河南道以及幽州学府的所在的河北道这些地方想来都能够给唐俭助力。

但其他地方,尤其蜀地的剑南道,唐俭想要一份满意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