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414章

作者:倚夜听雨

只不过,裴行俭所在酒肆所坐着的位置,只是看到了向着鄯州出发的这一名驿卒而已。

说实话,对于李泰准备年节的事情,李泰已经传信通知了下去,并做好储备。

但到底这件事情要不要执行,却是需要等到长安的消息才行。

如今李世民同意了,那自然的,李泰也第一时间去传递消息。

这些东西储蓄起来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把这些东西发放下去。

发放到每个李泰所规划的体系的人的个体身上,这就让李泰的学院体系临近冬季,反而繁忙了起来。

从西海郡,到鄯州,从鄯州到长安,从长安到洛阳,从洛阳分成了两段一路南下到达余杭,一路北上到达幽州。

所有学院体系出身的人,或是从医舍,或是从农学社,或是从津口,得到了有自己年节礼物的消息,拿到了肉食与年糕。

当然偶尔也会有点当地特色或是加点酒水,或是加点菜蔬,让所有拿到了这年节礼物的人,都不自觉的多了那么几分归属感。

而周围与他们几乎是同阶级的人看着他们因为是农业学府出身,所以比自己过年多了这么一份年节,若说没眼红那是不可能的,但若说上升到嫉妒的地步倒也不至于。

但谈论起来,或多或少会羡慕他们学员体系的出身,又想想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儿子或者侄子,是不是也能想办法托关系塞入到那农业学府中。

毕竟这学府毕业不但包工作包分配,过年还送年节,对拥有良田的良家子来说,喜欢得就是自己的后代能够有这样稳定的工作,甚至恨不得自己的年龄小一点,自己也想进去啊!

对比起李敬玄琢磨着上位的斗争,裴行俭羡慕学府军的甲胄,对更低的升斗小民来说,贞观这样没有战争的年节,年年有余粮就已经是幸事。

现在若是能农业学府出身,过年还有年糕与肉食,真是当初想都不敢去想的幸福生活啊!

凡经历过隋唐乱世,现在又有了田亩的良家子,他们只是希望像是贞观这样的和平治世能够长一些。

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再经历隋末的乱世,便是他们对未来的最大期许了。

在幽州,李淳风看着刘仁轨,略带着优心道:“需要你亲自去广州吗?!”

“魏王当初留下来了整个航海业的布局,几乎是我一点一点的完善。

这艘船更是我仿照军舰的模式修建起来的,上面更是以退伍的水师成员与我农业学府的学员组成的建队。

如今要给广州送年货,又岂能少了我刘仁轨!”刘仁轨坚定的对李淳风回答。

“你呀,也未免太过冒险了!”李淳风听到刘仁轨的话,忍不住摇摇头,

“这渤海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浮冰,到时你一路南下未必会有适合的港口停下!”

而刘仁轨听到李淳风这话到底只是轻松的笑笑道:

“这还是要多谢魏王的凿冰政策,渤海上的浮冰早就被打捞船只打捞到,然后送到冰库里了,哪里还有那么多啊!”

说实话,幽州这边因为兴盛起了近海捕捞,但近海捕捞的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幽州当地。

而李泰则是为了保证永济渠的通畅,所以提出了冬天藏冰,夏天用冰的策略。

实行一年后,甚至不需要政府去多说什么,百姓们便主动的开始藏冰起来。

而所获得的冰票,到了夏天时,甚至成为了最流通的一种货物凭证。

这政策对天津,甚至围绕着渤海这一圈的州县影响更大。

因为这里是靠着海产品为生,当发现李泰提出的这政策后,他们就每天祈祷这冬天能冷一点,冷得渤海上都结冰,然后便是会有船只去渤海上打捞冰块,运输到仓库之中进行储存。

这就让原本渤海应该是到了冬天,沿岸或多或少会会出现结冰,导致海运停止。

但现在,只要进入冰期,至少港口周围航线的冰块都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毕竟冰这种东西只要储存到夏天,对天津来说真的不缺少消费的地方。

而什么东西只要跟钱挂钩,让百姓们尝到了利益的甜头,那根本就不需要朝廷鼓励什么,利益会驱动着百姓做出最符合他们利益的举动。

李淳风听到刘仁轨的回答,开口道:“路上千万要小心!”

“我在长安时曾经让袁天罡看过相,他言我绝非短寿之人!”刘仁轨信心满满的说道,

“而且幽州水师对渤海到余杭的环境也都已了然,舰队至少在这段路程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对于余杭到广州的海运情况有几分的不了解。

但不论怎么说,这是我们大唐的海洋,哪有我们大唐船只都不熟悉这片海域的道理!”

“好好好!”李淳风听到刘仁轨的话也不再多说,只对刘仁轨行礼道:

“祝正则一路顺风,将今年的年节礼物一路成功送到广州!”

刘仁轨也是回礼,然后进入到这艘仿照的军舰修建起来的大舰上,行驶出天津港口。

加更任务:老规矩100月票加更一章,月初更新,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明年发布加更任务肯定通货膨胀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广州的发展

此刻广州风和日丽,自从当初程知节平定蛮族叛乱后,农业学府与医舍便在广州这边开始扎根下来。

也许因为在这里的生存环境,比北方要来得恶劣的多,所以农业学府教授百姓耕种田地,以及医舍医者进行治病救人,这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当地百姓的接受。

甚至这些年耕耘下来,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

此刻若望向广州之外,整个广州最是常见的,便是三样耕种的作物。

一种是甘蔗,一种是红茶,还有一种自然就是水稻了。

是的,广州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水稻,甚至还是占城稻。

当初袁客师所在从真腊那边弄来的占城稻,自己尝试在广州这边种植,能有个一年两收的成果,实际上若不是地力跟不上了,一年三收也不是做不到。

即使如此,这种东西的出现也让袁客师感到惊喜。

在离开广州之前把种子带到高陵学府,现在依旧在学府中培养,想尝试在北方种植。

这成果是有的,不过,李泰觉得现在小麦还能支撑不断上涨的人口,所以这东西现在更多的还只是进行实验种植,将其改造培养更适合北方地区进行耕种。

同时也积累种子,毕竟袁客师带回去的种子才多少,想要大规模的培养终究需要时间。

此刻,一个年轻人正在田地中辛勤劳作,因为气候原因,哪怕是现在是将过年的时节,但也能收割到一波稻谷。

广州这边虽算一年三熟,但粮食也不能说是多得吃不完。

因为还要跟南方蛮族交易,蛮族虽已经逐渐汉化,也开始过起半农耕半狩猎的生活。

但是他们只要还没完全汉化,那他们的耕种技术大概就是撒把种子,看天吃饭的程度。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这种粗糙的耕种技术,所以这些南方蛮族已经逐渐成为熟蛮。

他们懂得汉话,说得汉语,甚至已有耕种习惯,但还是在各种不同的山间盆地窝着。

“六公子,今日真辛苦你了!”一个颇是中正沉稳,但依旧年轻的声音响起。

“王景贤,你莫要客气,今日就当做活动筋骨了!”冯智玳此刻倒笑呵呵道,

“而且你让我过来割稻,说实话看着这些稻谷被自己收割,倒有种丰收的感觉!”

“六公子能习惯便好!”王志方听到冯智玳的话,笑着道,“我已经给六公子带了便服,等到学院里沐浴后,一起吃我们学府特制的茶点!”

“我可不能错过!”冯智玳看着王志方道,“你们学府最好的地方,便是这时刻都有准备的热水,说实话,就算我家府邸都未必能准备得如此充沛。”

王志方说道:“这多少还是托了魏王的福气,在清远勘测到一座小煤矿。

魏王便在上几批派遣过来的学员与教员中带了不少工匠,在当地修建了个小煤窑。

这煤窑太小,供应整个广州做不到,但供应农业学府一家煤炭用度,还是绰绰有余的!”

听到这话,冯智玳也能感受着王志方言语之中的自豪之感。

说实话珠江三角州,就算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但这里依旧发展得很不错。

从广州这个州很不一样,大唐对岭南道其他州都是被贬的官员才会来这里。

但只有广州那是只有官员升迁会被派遣到这里来,从这里就能看出实际上广州的重要。

当然,对李泰来说,自然看不上广州的这点生产,甚至李泰还嫌弃广州的生产力差劲呢。

但李泰非常清楚,如果将来干掉高句丽,华夏人口积蓄足够,想要进行全面开发东南亚,甚至开发海洋利益,那广州就是整个计划的最重要支点!

所以广州这边的农业学府,不论是来信还是其他什么政策,只要李泰觉得能够让广州农业学府得到提升的都马上执行下去。

当然因为距离,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般上也只是每年派遣学生去农业学府时,一起都给办理了。

毕竟每次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去广州成本实在太高了,而且人在路上也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没了。

如果连一个知会的人都没有,说句严重一点的,深山老林被狼叼走了不让人知道。

所以还是每次派遣学员去广州的时候,顺路进行集体活动的好。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出现了各种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多一些人在身边至少不会全躺下了了,有人照顾恢复起来也快多了。

很快,冯智玳沐浴更衣后,与王志方一起坐在庭院中享受这一片宁静。

而两人面前有着香气浓郁的红茶,作为配料的蔗糖,以及简简单单的萝卜糕。

冯智玳一边吃着茶点,一边道,“这都快过年了,学院里面可是否有缺少什么。

若有的话,王景贤你也莫要客气,知会我一声,定然给你准备得充足。”

“某在这里代学院师生谢过,但农业学府的情况想来你也知晓,还真不缺少东西,甚至每年那些蛮族每年过年时,还会送不少东西过来的!”王志方开口道,

“说实话除了春秋两季,实在是高温多雨,否则这地方倒是养老的好去处。”

冯智玳看着王志方自得其乐的从容姿态,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在生活物资上,农业学府这里是真的不缺少,或许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广州也越来越依赖农业学府。

依赖农业学府的教师传授当地的百姓知识,依赖农业学府的学生传播的耕种方法,依赖医舍之中走出的医行走,翻越千山万水不分民族的救助伤员。

很多部落或为了明年的耕种,或为了感谢医行走的救助,每到年关时都会拿出自己这一年收获中的精品千里迢迢向农业学府送过来。

为得就是希望明年时农业学府不要忘记自己,或者不要忘记自己的部落。

而别得不用说,单是袁客师留下来的在这时代最适合广州当地的节气日历,更被当地种田的百姓奉为耕种宝典,毕竟广州这边的气候跟广州以南的气候几乎是截然不同的。

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耕种节气,广州的耕种也算是有了精耕细作的基础。

而对广州的农业学府学员来说,在这里最难忍受的既不是这里大拇指大小的蚊子,也不是拳头大小还会飞的蟑螂,更不是令人湿热难忍的气候,而是思乡。

尤其是每到过年时,每位老师或者学生都会无与伦比的思乡。

所有来到广州这边的学员,必须要待满三年的时间。

三年后便可以回家,当然如果愿意留下来的人,那自然是会受到很大的优待。

别人不说,就看看王志方,一个还三十不到的青年,成为了农业学府的院长,就是因为他就是选择留守广州的人。

基本上,三年时间会成为一道坎,每年过来的学员已经逐渐增加到了一千人,但每当要回去时,其中的九百九十人会选择回家,选择守在广州的真的太少了。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