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295章

作者:倚夜听雨

这让李泰在这些异族地区,肯定会比在大唐之内要大胆得多,甚至也会有几分过线。

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李泰不隐瞒李世民,把这些事情都告知李世民,难道李世民还会怪罪李泰因地制宜的尝试,顶多也就是言官出来说几句罢了。

真说起来,在这种边远地区实施的政策,只要没真正出现暴动,又有几个人在乎。

“而让当地百姓掌握小麦的耕种技术,并且初步完成从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彻底成为农耕百姓,我们就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李泰徐徐的说道,

“因为这次阿耶让我带上了农业学府的军转农战部,而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受过最正统的农业教育,也系统的耕种过小麦,所以,在老师上倒是意外的足够了。

这样这初步的改造计划,运气好,等到明年小麦丰收,便能在鄯城全面推广开来。

若运气不好,不能种植冬小麦,那花费个三年改进青稞与春小麦想来应该也足够了。

到时候大唐在这里才真正的有了根基与基础!

至少我相信,这些有田有地的百姓,绝不愿意让自己手中的田地,被其他游牧民族糟蹋!”

李泰无所谓这些当地百姓对自己的观感如何,但等当地百姓真完成农耕民族的改变,那对当地百姓来,他们的田地就是他们的命。

谁动他们的田,那他们就敢拼自己的命!

那将来等到了青海那边打起来,这些百姓才会有几分迫切感,会与游牧民族抗争。

毕竟河湟谷地这里还能种田,但上了青藏高原,就算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那也不可能让那里能够种田啊,至少这接下来一千多年的时光里面就别多想了。

李泰则是继续道,“随着第一阶段稳定下来,那当地人口应该会有所恢复。

尤其那些逃到山里的百姓应该会从山上下来,到时候这鄯城的人口应该能够恢复不少。

随着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得人口会逐渐变多,甚至多到鄯城未必能够容纳下,那鄯城本身的耕地就不够用了。

这个过程应该会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那就必须要执行第二步了!

那就是对鄯城周围的坡地进行开发,需要制造梯田。”

“既然这件事情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要发生,燕王现在谋划是不是太早了?”

听到李泰的话,袁天罡忍不住开口,出于本能的,他感觉有几分心血来潮的危机感。

“正常情况的确如此!”李泰没否认袁天罡的话,靠百姓自然恢复,那自然二十年起步。

毕竟人口这种东西哪怕是古代,想要恢复起来也至少需要十五年,才真正能让孩子成为劳动力,现在这里打了一场,等恢复等个二十年也正常。

“那燕王认为会出现特殊的情况了?”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却是反应了过来。

“也许朝廷会充实边疆呢!”李泰笑了笑。

虽然现在的朝廷肯定不会充实边疆的,但等到吐蕃冒出来了,河湟谷地的地利意义不需要自己多说,朝廷也会清楚,多少会向着湟谷地迁徙百姓,让这里成为对抗吐蕃的后勤基地。

而河湟谷地能承接多少百姓,基本上就决定了朝廷能迁徙多少百姓过来。

实际上除了朝廷会迁徙百姓过来,李泰也有意让这里吸纳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完成从牧民到耕农的改造。

所以想要发展一个地方规划肯定是要提前做的,至于缺少的人口,随着当地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对周围的地区形成一定程度的虹吸效应。

“所以袁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来帮这个忙!”李泰对袁天罡笑道。

袁天罡的脸色变了变,苦笑道,“燕王,您想要我做什么?”

“就是带人去鄯城周围山峰都攀登,去看看哪些地方的山坡适合改造成坡田或者梯田。

把这些地方标注起来,制定初步发展计划,这些地方会作为鄯的第二步开发方向!”

李泰说到这里,觉得不能太过分了,便是又拍马屁道。

“毕竟您的风水之能,大唐无人能级,除了您,我也实在找不到其他人了!”

“燕王,您实在是太恭维了!”袁天罡感觉自己当初就不该答应李泰过来河西!

“等到这周围能开发的坡地都标注出来后,那就到达第三步了!”李泰道,“到时候就需要继续拜托袁师了!”

“还有?!”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脸色却带着几分哭笑不得,

“燕王,您的计划是不是太久远了,等到坡地开发出来,少说二十年过去了吧!”

“这准备工作最好现在就开始做,那就是记录湟水的水纹记录。

等到鄯城发展到瓶颈,那就需要以湟水为根基,进一步均衡发展整个河湟谷地。

而想要全面发展少不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湟水的疏导。

所以湟水的水纹记录,最好现在就开始做,到时候真的要做那也不会困难!”

李泰伸出拳头握紧说道,“总而言之,我们要让湟水谷地,成为整个西北的粮仓!”

“燕王……要不把我儿子找来吧!老朽的筋骨,经不起这般折腾!”袁天罡苦笑着说道。

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古以来

说实话,袁天罡就没见过像是李泰这样的人,像其他人见到自己,尤其是知道自己知天文识地理的本事那更是把自己当做是老神仙的。

就算李世民这种当世圣人,那都是把自己当做是上师尊重着,应该给与的尊重那是半点都不少,各种赏赐也都是时不时的来一些。

但自己到了燕王的手下就不一样了,燕王那是真敢把自己往死里用啊。

而要求自己去做得事情,还让自己拒绝不了。

要么是关乎大唐战争胜负,要么是决定大唐名声,这让自己怎么去拒绝。

自己身为一个大唐人,为了天下苍生又怎么可能拒绝。

就算换了现在的开发河湟谷地的计划,袁天罡觉得这计划都制作到五六十年后了,你燕王是能活到那个时候,但自己能活到那时候吗?还真会使唤人!

袁天罡表示愤慨,但不得不承认李泰的提议真的是为国为民,若自己做好了说不定能混一个都江堰李冰父子的待遇。

这已经相当的了不得了,可是从战国到现在都享受香火啊!

对华夏人来说,有这么条稳稳当当名留青史的道路,那谁不羡慕,谁还不努力。

你还想不想你的灵位从此以后放在祖宗祠堂第一个排了。

而且就算自己做不完,但自己还有儿子啊,所谓儿子,不就是继承自己的传承嘛。

原本袁天罡觉得让袁客师丢在广州那边自己是这也担心,那也担心,但现在,袁天罡已经在思索着,还是把袁客师拉到这边来子承父业,然后跟自己好好名留青史吧。

李泰到底是不知道袁天罡的心理变化,对李泰来说,李泰没太在乎袁天罡那些身上历史上什么神秘兮兮的事。因为对李泰来说,华夏就是不养闲神的国家,就更不要说这种仙人了。

对于这些仙人,纯粹是吃了华夏的资源,然后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开玩笑,自己都没有过上那般随心所欲的自由逍遥,你们这些家伙凭什么过得那般舒服。

没遇到也就算了,遇到了自然逮住给我往死里干活。

别想着逍遥了,九九六才是你们的归宿,至少你们要对得起华夏大地对你们的养育。

毕竟最起码,你们吃得粮食,喝得水,甚至是呼吸的空气,都是华夏大地供养着你们长大的,现在需要你回报整个华夏而已。

说实话,李泰也不想要盯着这些道士修行者的,但谁让这时代文盲率太高,懂得数学的人太少,至于懂得天文地理,更能把五行数术结合起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种人让他们修仙实在是太浪费整个社会的资源了,自己看了实在感觉心痛啊!

修仙,修个屁仙都给自己干活去。

基本上在李泰理解中修仙的就两种人,一种是温饱不愁,小康无望的穷人,一种就是被社会打击得多了,所以正在逃避社会的家伙。

像袁天罡这种兼具各种大师级技能的人物修个屁的仙,给我好好干活,如果活干不好,将来危及民生祸害百姓,自己就不相信,到时候因果缠身的人,还想要修仙。

与之相反,你好好干活,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便利,不说当地人人祭祀,但在你死后给你立庙什么的,肯定能够做到,到时候也能有都江堰李冰的待遇。

所以,李泰对袁天罡有尊重,但不多,在李泰看来他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干活人才而已。

现在,这个干活人才觉得工作量有点大,需要他的儿子过来接班,李泰表示完全没问题。

李泰便让袁天罡当场写信,去催促袁客师过来干活。

毕竟自己需要袁客师过来制定相应的节气。

不仅仅河湟谷地,而且还有青藏高原,青海与河湟谷地虽然相连,但两者的环境却是截然不同,就农业来说,制定当地节气时间是非常重要事。

它能让当地的百姓以最低的代价,明白自己接下俩应该要去做什么,从而全面提高效率。

而除了袁客师过来制定适合当地耕种的节气以外,自己感觉怕还是需要吕才过来一趟。

毕竟节气日历虽然李泰也明白,但没弄出来,主要这时代文盲还是太多了,这让这东西的销路并不宽广,至少要等到识字的人到达一定程度,日历才会有价值。

与之对比,李泰感觉还是让吕才过来想办法写几首的民谣。

把每个节气应该做什么融入到民谣中,让当地百姓对自己应该做得事能清晰起来。

当然,袁客师和吕才那都是以后的活,至少在第一阶段完成前,并不是非常着急。

梯田建设本是百姓们因为人多地少的原因,在本能驱使下向山要田的一种生存模式。

说实话,对比起在平原中耕种,这种耕种模式的成本更高,而且更加不容易实现机械化。

但没办法,河湟谷地的平坦土地就这么多,想进一步发展,就只能开发梯田。

只不过,一般上的梯田都是百姓以自发的形势进行开发,根据需要慢慢开垦出来,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浪费,以及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当然对李泰来说最重要得是效率实在太低下了,自己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浪费,等待当地百姓去慢慢自发发展。

所以,李泰让袁天罡去附近山头去巡查,看看适合发展梯田的山丘,寻找山上的活水,然后因地制宜的直接研究出梯田出来,最大限度的利用整个山丘的资源。

而有了这般详细的规划,至少比较起百姓们纯粹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开发山地要高效合理的多。

只不过,这种事情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轻松搞定的,需要时间的逐渐沉淀。

而现在更重要得,还是要取得当地百姓的信任,当然,短时间内李泰也不奢求信任,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也就足够了,唯一可惜的是,自己现在手中的粮食不够,需要等到孔雀把筹集的粮食运输过来,自己才能够真正的铺开工作,以工代赈什么的才现实。

现在,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丁员与都长,开始跟随李泰的战部,去开垦周边的荒地去了。

而李泰虽然想要组织起整个鄯城的人干活,因为现在自己手上粮食不够还做不到,但支付起这些丁员与都长的口粮,李泰还是能做到的,所以李泰使唤他们自然豪不吝惜。

说实话,这些都长与丁员来得时候,那都是已经任命了,有的人甚至已经跟家里人的遗言都说好了,毕竟在他们的眼中,唐人实在是太强大,也太凶狠了。

“我们不要被凶狠的唐人所屈服,我们是英武的吐谷浑人,是伟大的鲜卑后裔!”

可以说,进入到这个队伍的丁员与都长们,却是相互的打气,努力的开始抱团。

但是,他们第一天过去,除了跟着唐军开垦土地以外,倒是没有其他什么事,尤其是中午的时候,居然还吃到了加了牦牛肉的麦饭,一个个吃得那是把碗都给舔干净了。

对底层百姓来说,他们除非是过年的时候,否则真的很少吃到肉的。

封建时代任何地区的底层百姓实际上都过得不见丝毫的幸福,像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更是常见的事。

只不过相对于逐渐强盛的大唐,底层百姓的粮仓渐渐变得殷实起来,他们自己说不定能养些鸡鸭猪,至少过年时,自己也能尝一尝肉味。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